第五章 皇甫惟明

秦州距離石堡尚有千餘里,路途遙遠,李瑁率領秦、渭、原、隴四州之兵並上一衆糧草輜重,行軍速度不比精騎,一連十餘日才至鄯州西南。

“彥平,你對隴右頗爲熟悉,你覺得按照這個速度,我們何時才能趕到石堡?”李瑁看着一路上速度不佳的步卒,擔憂道。

之前皇甫惟明爲了進攻石堡,掃清城外來援的吐蕃士卒,將隴右鎮幾乎大半的騎兵盡數帶走,爲各都督府留下的盡是步卒,行軍速度自然差強人意。

武彥平回頭看了眼長長的隊伍,對李瑁道:“此處已經進了鄯州西都的地界,距離石堡還有近兩百里,按照這個速度,最快再要三日便能到達。”

“三日,希望皇甫惟明和隴右軍還能撐得住吧。”李瑁擔憂地嘆道。

李穆乃隴西將領,自然看不得李瑁這般小視皇甫惟明和隴右軍,李穆道:“殿下大可放心,皇甫大帥乃軍中宿將,久經戰陣,更何況石堡之後還有洪濟城可以鎮守,皇甫大帥興許打不破石堡,但一時自保必然不是問題。”

“如此最好。”李瑁知道隴右將領對自己存有防備,也懶得解釋。

不過隴右的局勢顯然比李穆想得要嚴重地多,李瑁率領援軍不過才向前又走了十餘里,竟就看到了一波波身着唐軍衣甲的散兵往後方撤去。

“這是什麼情況?”李瑁看見眼前的一幕,心頭隱隱有一絲不詳的預感。

“殿下稍後。”李光弼拱手應了一聲,策馬而出,提了一個散兵便回到了李瑁身邊。

“你們是哪裡的兵卒,爲什麼會出現在此處?”李光弼盯着散兵,喝問道。

這散兵也不是傻子,他見眼前的一衆人個個身披明光鎧,姿態威嚴,想必都是後方趕來的將軍,於是一五一十地回道:“啓稟將軍,小人乃廓州孫都督麾下,前方大軍吃了敗仗,士卒都被打散了,小的便順着人羣跑了回來。”

“如此說來你便是逃兵了?”李瑁聽了散兵的話,心中大怒,猛地抽出了腰間的承影劍,指向了散兵的眉心。

這散兵顯然沒想到李瑁會突然拔劍,慌忙之下連忙解釋道:“將軍息怒,將軍息怒,小人並非逃兵,而是大軍整體後撤,小的只是走散了,走地快了一些。”

“什麼?全軍後撤?已經撤到此處了嗎?”李瑁心中一震,訝然問道。

散兵忙道:“小的官卑職微,具體情況小的也不知道,只是一路狂奔,便到了這裡。”

“那皇甫惟明呢?皇甫惟明在哪兒?”李瑁得知前線竟兵敗至斯,高聲問道。

“兩個時辰前我在山坡上看到皇甫大帥的中軍帥旗正在往此處移動,皇甫大帥應該就在前方。”散兵指着自己的身後,對李瑁道。

隴右軍此刻應該在石堡和洪濟一代纏鬥,怎麼會退到這裡?

李瑁地心中又驚又怒,馬璘和李光弼等人吩咐道:“仁杰、光弼,你們隨本王速帶左武衛精騎先行前往,彥平,你對隴右軍務熟悉,你和達夫留在此處統帥士卒。”

“諾。”李瑁令下,衆人轟然領命。

“噠噠噠。”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起,李瑁帶着左武衛精騎如旋風般往前方疾馳而去。

方纔還在逃命的散兵聽李瑁口稱“本王”,這才悻悻地縮了縮腦袋,難怪這年輕將來說話這般強硬,原來他竟是京中來的皇子。

李瑁所率的左武衛俱是京中精銳,人強馬壯,李瑁按照那散兵所指的方向,不過一個時辰的功夫,便看到了迎面走來的隴右大軍。

只不過此事的隴右軍哪還有半點大唐精銳的模樣,一個個神色晦敗,一點戰鬥的意志都沒有,顯然是剛剛打了敗仗。

李瑁看着他們一個個灰頭土臉的模樣,恨不得將他們趕回戰場,再與敵人廝殺。

“殿下,當務之急是找到皇甫惟明,問清情況。”李光弼見李瑁面色不悅,連忙提醒道。

李瑁雖然憤怒,但終究還能分得清事情的輕重,點了點頭,繼續往前行進。

李瑁越往前走,士卒的密度就越來越大,又走了一炷香的功夫,李瑁終於看到了皇甫惟明的帥旗。

“殿下,皇甫惟明應該就在那邊。”李光弼指着帥旗的方向道。

“好,隨本王過去尋他。”李瑁一夾馬腹,快速地往帥旗的方向走去了。

“此處乃中軍所在,來人止步!”

在距離帥旗還有兩百步的地方,李瑁被一隊衣甲還算齊整的騎兵持槍攔了下來,顯然,這隊騎兵是皇甫惟明的護衛親兵。

馬璘拔刀磕開了親兵的長槍,高聲喝道:“好大的膽子,連壽王殿下都敢攔,速度稟告皇甫惟明,壽王殿下到此,讓他速速出來迎接!”

說完,馬璘從腰間取下了自己的令牌交到了親兵手中。

來人的確身着京中禁軍的衣甲,氣勢洶洶,又敢直呼皇甫惟明名諱,親兵不敢怠慢,接過馬璘的腰牌,便連忙往中軍方向趕了過去。

這親兵拿着腰牌,不敢有絲毫的停留,一路走到了帥旗之下。

“啓稟大帥,壽王殿下駕到,傳大帥迎接。”親兵走到一個四旬上下,面容剛毅的中年男子,躬身拜道。

“壽王?他可有什麼信物?”皇甫惟明謹慎地問道。

親兵雙手奉上馬璘的腰牌道:“此乃壽王身邊將軍的腰牌,請大帥查看。”

皇甫惟明接過親兵手中的腰牌,只看了一眼,面容一正。

只見腰牌正面赫然寫着“左武衛將軍”五個正楷,背面則是“南衙熊渠,左衛鷹揚”八個小字。

“這是左武衛將軍的腰牌,做不得假。立刻傳令整軍,迎接壽王。”皇甫惟明手握腰牌,肅然道。

皇甫惟明確定了李瑁的身份,原本緩慢前行的隴右軍迅速如潮水般分開,皇甫惟明率一衆親衛下馬快步而去。

李瑁看着迎面走來的皇甫惟明,步履如風,龍行虎步,眉宇間雖有倦色,但依舊掩蓋不了那股久養而來的氣度。

李瑁不由想起了一句話:虎死威不倒,更何況此時的皇甫惟明還不是死虎,只是一隻病虎。

“末將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拜見壽王殿下。”皇甫惟明走到李瑁身旁,躬身拜道。

皇甫惟明是太子死忠,李瑁懶得和他寒暄,他微微擡手,示意皇甫惟明起身,冷冷問道:“皇甫將軍,石堡兵敗,你們爲什麼不堅守洪濟城,反倒退到了此處?”

被李瑁這麼一問,皇甫惟明面露愧色,俯首道:“石堡兵敗,隴右軍折損過半,洪濟城乃是小城,難以堅守。”

李瑁心中既疑且怒,接着問道:“那廓州,你們爲什麼不守廓州,竟然退到了鄯州?”

皇甫惟明面色紅得滴血,咬着牙回道:“石堡兵敗後吐谷渾乘機反水,從側面襲擊我軍,我軍又折了數千,無奈之下只能棄廓州而走,保全實力。”

李瑁和李光弼等人聽了皇甫惟明的解釋,臉上都寫滿了驚訝。

“什麼!廓州已經丟了?”

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十一章 激將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四章 交易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三十章 內鬥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四章 交易第十八章 返程第三章 軍情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十四章 危局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三十章 請封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十四章 贈禮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十九章 激將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十七章 論戰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四章 徵前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十四章 危局第三十章 請封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九章 封后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三章 暗探第四章 結盟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十二章 誤闖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十五章 提點第七章 入城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十四章 危局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八章 回府
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十一章 激將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四章 交易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三十章 內鬥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四章 交易第十八章 返程第三章 軍情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十四章 危局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三十章 請封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十四章 贈禮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十九章 激將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十七章 論戰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四章 徵前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十四章 危局第三十章 請封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九章 封后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三章 暗探第四章 結盟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十二章 誤闖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十五章 提點第七章 入城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十四章 危局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八章 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