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用計

李瑁率靖難軍已在潼關城下虛耗三日,雖每日攻城,但並不甚急,關內的李倓甚至沒有沒有感那種大軍壓境該有的感覺,只是每日被李瑁這樣拖着很是難受。

不過如今的潼關雖然還尚算安穩,但李倓卻絲毫不敢掉以輕心,李瑁投身行伍十餘年,絕非表淺之徒,李瑁每日在此損耗錢糧無數,但卻攻城緩慢,絕對是留有後手。

李倓每日派人緊盯靖難軍的大營,日夜不斷,生怕李瑁出什麼奇謀,自己被逼地措手不及。

可就在李倓將注意力都放在外面的時候,一封來自千里之外鄂爾渾河的一封急報卻讓大唐的防線自內部悄然開裂。

鄂爾渾河位處漠北,乃回紇汗國王庭所在,是整個回紇的心臟,也是葉護太子的父親英武可汗磨延啜牙帳設立的地方。

當這封急件送到葉護太子手中的時候,葉護太子起初只當是尋常的家信,也未曾太過在意,畢竟如今的回紇早已不比當年,這些年回紇在大唐的扶持下,儼然已經成爲稱霸草原的龐然大物,背後又有大唐倚靠,誰敢開罪回紇?

可當葉護太子接見使者,看着使者的慌忙的神情,才察覺到事情不對。

“你神色如此慌張,可是國內出了什麼事情?”葉護太子不安地問道。

使者將信件送到了葉護太子的手中,回道:“啓稟太子,自打太子領兵南下後一月後,吐谷渾慕容兆便得到了太子南下的消息,竟聯合鐵勒、丁零等部一同出兵,攻佔我回紇土地,如今我族已失地近半,損傷慘重,恐怕最多十日便將攻至王庭。爲此可汗特命我前來傳信,命太子分兵北歸。”

葉護太子聽到使者的話,臉上露出震驚的神情,打開使者遞來的密信,快速地看了起來,看完之後心中已經驚訝萬分。

吐谷渾率軍攻伐,分明就是掐準了時機,想要趁虛而入的。

葉護太子領兵南下動靜極大,自然瞞不過別人,但到底是誰給慕容兆的膽子,竟敢率軍北上的?

要知道,如今的吐谷渾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雄踞青海,佔地千里,能與中原王朝一較長短的大國,如今的吐谷渾實力已經大減,土地也只有伏俟城周邊數百里,兵馬不過六七萬,如何敢傾巢而出,與如今的回紇爲敵?

“我回紇有唐相助,吐谷渾還有鐵勒、丁零何來的膽子竟敢攻打我族?”葉護太子看着使者不解地問道。

使者回道:“慕容兆進攻,打的是大唐靖王李瑁的旗號,自稱奉天下兵馬大元帥之命攻伐,而且他手中確有靖王的手令。”

吐谷渾和回紇一樣,同爲大唐屬國,名義上自然也受大唐轄制,當葉護太子聽到李瑁的名字,便已經猜到了事情來龍去脈。

天寶四年李瑁以劍南節度使兼領隴右道行軍大總管,御守鄯州,防備攻來的吐蕃大軍。那一戰李瑁出奇制勝,以少勝多,最終大敗吐蕃大軍,還俘虜了同來的吐谷渾部衆和吐谷渾小王慕容兆。

恐怕就從那時起,慕容兆就投在了李瑁帳下,聽從李瑁的號令了。

如今回紇大軍南下,正值國力空虛之時,李瑁領吐谷渾出兵,慕容兆自然不會,也不敢拒絕。

這也就解釋了爲何鐵勒、丁零等部爲何敢一同出軍的原因了,原來竟是李瑁給的他們的膽子,有虎踞中原的李瑁爲他們兜底,他們豈會畏懼關中的李亨?

在北疆,論起名望,屠敵十萬的李瑁的威名遠比李亨這個空架子來的要響亮地多。

葉護太子得到吐谷渾聯軍趁虛而入的消息,哪裡還能在此處安坐,當即前往潼關帥府,求見齊王李倓。

“回紇葉護求見齊王殿下。”葉護太子來到帥府外,對府外的親衛遞上了自己的拜帖。

如今的葉護可是李亨的貴客,李倓見到葉護的拜帖,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刻親自出府相迎。

“葉護兄長怎在門外等候,快快隨李某入內。”李倓上前對葉護道。

爲了收攏回紇人心,李亨已命李俶、李倓等人與葉護結爲兄弟,葉護比李倓要長上幾歲,故而李倓有此一稱。

這是葉護哪裡還有心情入內,葉護上前拜道:“在下有一不情之請,還望殿下答應。”

李倓道:“兄長但請之言,只要小弟做得到,絕不二話。”

葉護太子將密信交到了李倓的手中道:“在下剛剛得到父汗的消息,靖王命吐谷渾趁回紇兵虛之時聯合多部出兵北上,如今已快殺到王庭,在下請分兵三萬返回紇馳援,還望殿下應允。”

李倓聽到葉護太子的話,臉上微微一驚,他沒想到葉護太子提的竟是這個要求。

來潼關前李亨曾有言,只要葉護太子不危及潼關城防,黃金美人,一應要求儘可滿足,李倓也是本着李亨的意思,這才一口答應了下來,可當他聽到了葉護太子的話,便開始後悔了。

無疑葉護太子的話已經威脅到了潼關的安危。

這幾日來守城,回紇兵的戰力李倓看在眼中,可以說,若是沒有回紇兵相助,光憑他麾下的這些禁軍,想要在李瑁的攻勢下守住潼關無異於天方夜譚,如今葉護太子提出要將士卒抽走一半,李倓一下子爲難了起來。

李倓猶豫了片刻道:“此事關係潼關安危,事涉極大,小弟恐怕做不得主啊。”

葉護太子聽了李倓的話,臉色一下子有些難看了起來,急道:“不日吐谷渾聯軍便將攻至王庭,回紇朝不保夕,在下若再不能遣軍回援,回紇恐怕就將亡國了。”

李倓聽了葉護太子的話,臉上露出了些許難色,葉護太子之言分毫不差,但眼下潼關的局勢也不容樂觀,若是任由葉護太子分兵離去,潼關恐怕就難守,到了那時他又如何去和李亨交代。

李倓不知該如何回覆葉護太子,想了想,只得敷衍道:“還望兄長體諒,小弟只是奉父皇之命鎮守潼關,並無權轄制兄長,兄長若是急於離去,還需父皇準允。”

葉護太子聽了李倓的話,心中陡然升起了一陣怒火,但無奈位處關中,自己只是客軍,還要仰仗大唐的糧草補給,否則他們就算自己北上也要餓死在路上了。

葉護太子只得壓下脾氣道:“齊王之意在下知曉,在下這就親自走一趟長安,想陛下稟明此事。”

今天第二更,補昨天的。

第八章 瑛娘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十六章 謀退第十一章 冷箭第十四章 平亂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十五章 官學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二章 緣起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四章 提詩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三章 贈劍第十七章 小道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四章 提詩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五章 離間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八章 起兵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十二章 斬將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十九章 破城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三章 問安第四十章 建佛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六章 請帖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十二章 誤闖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五章 退封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二章 賜婚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十五章 授首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九章 密謀第四章 提詩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四章 結盟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十七章 論志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十一章 冷箭第十一章 定議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十一章 定議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一章 玉環有喜
第八章 瑛娘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十六章 謀退第十一章 冷箭第十四章 平亂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十五章 官學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二章 緣起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四章 提詩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三章 贈劍第十七章 小道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四章 提詩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五章 離間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八章 起兵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十二章 斬將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十九章 破城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三章 問安第四十章 建佛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六章 請帖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十二章 誤闖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五章 退封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二章 賜婚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十五章 授首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九章 密謀第四章 提詩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四章 結盟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十七章 論志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十一章 冷箭第十一章 定議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十一章 定議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一章 玉環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