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

李瑁那句話是什麼意思,安慶緒一直不得其解。

安慶緒在薊城內安坐,誰能要了他的性命,難道李瑁已經將手伸進薊城內的皇宮了嗎?

安慶緒的父親安祿山便是死於睡夢中,那副死狀安慶緒至今仍然銘記於心,現在想起來,後背都會冷汗直冒。

越是貪圖享樂的人越是怕死,李瑁那句話甩地輕飄飄,但安慶緒卻當了真,甚至已經進了安慶緒的心裡。

安慶緒滿懷心事地從城上下來,一回到宮中,便立刻傳令,召見宰相高尚。

“臣高尚拜見陛下。”高尚入宮,對安慶緒拜道。

安慶緒擡了擡手,讓高尚起身,忙道:“高相可知今日李瑁在城下之言的意思?”

高尚頓了頓,問道:“可是李瑁夜間行刺之言?”

安慶緒點了點頭道:“正是,李瑁對薊城垂涎久矣,恐怕城中甚至宮中都有許多唐軍的探子,聽李瑁之言的意思,莫不是他已經將人安插進了朕的寢殿?”

安慶緒其人很是惜命,又有安祿山前車之鑑,雖然這個猜測很是誇張,但安慶緒依舊覺得很有可能,若非如此,李瑁怎會這麼說?

對於安慶緒的猜想高尚也是一愣,但隨即也覺得頗爲無奈。

安慶緒好酒色,每日宮外均有美人送往宮中,眼下雖是戰時,但也絲毫沒有中斷。安慶緒每日侍寢的女子各不相同,就這樣的情況下,想要確保陪侍安慶緒的女子全部可靠,確實有些難度。

高尚道:“皇宮之中人員混雜,而且多有先皇舊人,想要確保萬無一失也不是易事,陛下既然擔憂李瑁之言,陛下或可加派護衛,以防不測。”

高尚的話倒也是中肯之言,但安慶緒聽在耳中,卻想起了其他的問題。

安慶緒每日傳詔侍寢的女子各不相同,而且也無規律可循,甚至就連安慶緒自己都不完全清楚,李瑁爲什麼覺得他可以在夜間取了安慶緒的性命,莫非他有十足的把握?

安慶緒的腦海中冒出了這個念頭,隨即想到了一個人:他新近冊立的皇后盧甯。

盧甯亦是盧氏女,說起來和李瑁地淑妃盧婠婠還是堂姐妹,關係親密,莫不是李瑁已經通過盧家的關係收買了盧甯,讓他在夜裡取了自己的性命。

安慶緒越是這麼想,越是覺得有這種可能。、

如今河北局勢如何,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現在的燕朝已是搖搖欲墜,能不能撐得過今年冬天都是個疑問,而大唐兵強馬壯,實力橫掃天下,唐與燕之前若做一選擇,只要不是瘋子,都會選擇大唐。而盧氏作爲最是善於順風使舵的世家門閥,更是如此。

“高相以爲李瑁埋伏進皇宮的奸細會不會是皇后?”安慶緒看着高尚,認真地問道。

安慶緒的問題一出口,高尚竟也一下子愣住了。

當朝皇后竟是敵軍的奸細?說出去多麼荒唐的一個猜測,但到了這個時候,似乎又顯得頗有幾分可能了。

事關重大,高尚自然也不敢妄言,過了半晌才道:“無論是否如此,陛下都需萬分謹慎,但盧氏在范陽勢大,根深蒂固,陛下還是不可妄動,免得薊城之內人心惶惶,不利於守城。”

高尚的話也正說中了安慶緒心中所擔憂的地方,安慶緒雖然擔心盧氏首鼠兩端,但卻也那盧氏沒有太好的辦法。

安慶緒道:“高相之意朕知曉,你即刻遣人密切盯着盧氏的動靜,一有異常立即回報。”

“諾。”高尚應聲應了下來。

高尚從宮中出來,心中依舊想着安慶緒的話,高尚始終覺得有些不對。

李瑁何等聰明,豈會當着衆人的面犯這樣的錯誤,李瑁若是連這點城府都沒有,又怎會踩着這麼多人,登上皇位?

高尚始終覺得李瑁所言是一個圈套,但這個圈套卻又偏偏萬分誘人,逼地安慶緒不得不跳進去。

高尚滿懷着心事回到府中,就在他剛剛到府內,換下一身官服後,府內的僕從忽然前來通傳,有人持皇帝令牌求見。

高尚聽到僕從的話,先是一陣疑惑,他剛剛從宮中出來,若是安慶緒當真是有事告知,爲什麼不當面講明,反倒要現在派人告訴他,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他們來了幾個人?”高尚一臉凝重地問道。

僕從回道:“只來了一人。”

“只有一人?”高尚聽着僕從的話,越發地疑惑了。

若來人當真是奉安慶緒之命前來,好歹也是皇帝信使,怎麼會如此隨意只來一人。

“他的令牌你們可有勘核過?”高尚接着問道。

僕從回道:“令牌確切無誤,確實皇帝所發。”

高尚雖然對來人的身份存有懷疑,但對方畢竟手持安慶緒的令牌,若來人真的是安慶緒所派,而他拒而不見,豈非會開罪安慶緒?左右不過一人,能拿他如何?

高尚吩咐道:“請來人在偏廳稍等便可,我隨後更衣便至。”

高尚回到屋內,又換上了官服,往自家偏殿走去。

高尚走到偏廳的門口,擡眼望去,正見着一中年文士身着一身玄色錦袍,背對着他,立於偏廳之中。

“在下高尚,不知天使來此所謂何事?”高尚走到偏廳門口,對着廳中之人拱手道。

“哈哈哈。”

廳中之人聽了高尚的話,忽然笑了出來,接着轉身笑道:“怎麼?高大人位列相位,盡連昔日舊交也不識得了嗎?”

高尚聽着這個耳熟的聲音,隨即朝着廳中之人望去,原來此人竟是當初與他同列安祿山謀臣的嚴莊。

高尚城府不淺,不過剎那的功夫,高尚便壓下了心中的詫異,對嚴莊笑道:“嚴兄雖人不在薊城久矣,但依舊神通廣大,竟連皇上的令牌都能拿到手。”

嚴莊笑道:“僞燕皇宮處處皆是漏洞,我大唐的勢力想要滲入進去實在不是件難事。”

高尚警惕地問道:“嚴兄此時不在城外事君,來我薊城所爲何事?”

嚴莊道:“自然是想與高相攀一攀交情,求得一場富貴了。”

高尚聽了嚴莊的話,頓時明白了過來,原來李瑁故意放出消息誤導安慶緒,非但是爲了挑撥安慶緒和盧氏的關係,而且還想趁着安慶緒的注意被盧氏吸引,趁機派嚴莊來與自己接觸。

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八章 起兵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十四章 重賞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十章 胡兒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六章 大捷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六章 鳳棲梧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十一章 挑撥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十章 韋清兒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二十章 叮囑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四章 危局第四章 提詩第三十章 內鬥第十一章 盤算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四章 提詩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二章 稱帝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二章 賜婚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一章 叛亂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九章 論戰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十六章 謀退第四十三章 酒宴
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八章 起兵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十四章 重賞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十章 胡兒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六章 大捷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六章 鳳棲梧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十一章 挑撥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十章 韋清兒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二十章 叮囑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四章 危局第四章 提詩第三十章 內鬥第十一章 盤算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四章 提詩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二章 稱帝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二章 賜婚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一章 叛亂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九章 論戰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十六章 謀退第四十三章 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