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大捷

隨着背嵬軍的加入,上游的燕軍左翼迅速潰敗,不過一炷香的功夫,整個上游西岸已經都拱手讓於馬璘。

在李光弼和馬璘的兩相夾擊之下,西岸的四萬燕軍幾乎全軍覆沒,就連主將田乾真都淪爲劍南軍的甕中之鱉,被馬璘親自率軍刺於槍下。

“綁了。”馬璘一槍將田乾真挑落馬下,槍指着田乾真對部下道。

馬璘的部下親兵一得到馬璘的命令,立刻一擁而上,將田乾真五花大綁了起來,捆在了馬上。

上游的河灘落到了馬璘的手中,對岸的十萬劍南軍便可西渡,此消彼長之下,唐軍兵力上的的優勢頓時顯露無疑。

在奕川的下游,蔡希德正領三萬右翼主力與崔乾佑在山地中糾纏,劍南軍本就善於山地作戰,崔乾佑更是當世名將,戰場韜略尚在蔡希德之上,蔡希德根本脫不得身。

如此一來,燕軍的中軍便只剩下安祿山的八千親兵,還有近兩萬李歸仁統領的前軍,安祿山的左翼一下子徹底暴露在了唐軍的兵鋒之下。

馬璘親率背嵬軍出戰,自然不會是爲了打破僵局這麼簡單,正如李瑁所言,李瑁壓着背嵬軍到現在自有重用,他想要的就是安祿山的那顆人頭。

“將士們,安賊連敗安西、隴右兩鎮,普天之下皆以河北具裝甲騎爲天下精兵之首,今日一戰,咱們就要讓天下人看看,這天下第一名頭合該是咱們背嵬軍的。”馬璘在西岸全殲了田乾真部,指着數裡外衣甲鮮明的燕軍中軍,對麾下將士道。

自安祿山叛亂以來,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先後敗於安祿山之首,兩鎮的陌刀軍和神策軍也折損過半,大唐四大精銳邊軍中,唯一建制尚算健全的只有河北的具裝甲騎,還有劍南的背嵬軍了。

自打天寶四年,馬璘奉李瑁之命組建背嵬軍以來,背嵬軍便建功無數,未嘗一敗,今日自然也是鼓足了勁兒,想要擊敗河北的具裝甲騎,生擒了安祿山,成就這潑天之功,也好證明自家的名頭絲毫不虛。

眼看着田乾真潰敗,安祿山急在心裡,安祿山麾下具裝甲騎俱是重騎兵,行動頗爲不便,不比輕騎來去如風,想要用具裝甲騎來打支援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過現在安祿山見馬璘率背嵬軍衝殺了過來,當即大怒,朝着身旁的士卒喝道:“我兒何在!”

隨着安祿山的一聲暴喝,他身旁護衛的具裝甲騎統領安守忠站了出來,朗聲回道:“兒臣在。”

安守忠並非安祿山親子,乃是安祿山的假子,其實安祿山口中的“我兒”也不只是安守忠一人,而是他麾下的八千具裝甲騎。

河北具裝甲騎只是外界的稱呼,在范陽境內,衆人俱稱之爲“曳落河”。

所謂“曳落河”便是突厥語壯士之意,安祿山麾下八千“曳落河”均是由他一手選拔,並收爲假子,忠誠自不必多言。

安祿山指着馬璘來的方向,對安守忠吩咐道:“馬璘小兒不知死活,欲取朕的性命,你速帶人將他的人頭拿來。”

“諾!”安守忠高聲應下,帶着麾下人馬迎面撲了上去。

曳落河各各身着重甲,人馬如是,每每五人爲伍,以韋索相連,如同一臺肆意收割旁人性命的機器,往背嵬軍的方向駛去。

曳落河乃具裝甲騎,自組建以來,於漠北及草原之上未嘗一敗,號稱無敵,安守忠見馬璘氣勢洶洶地殺來,又何來畏懼的道理。

可就當安守忠距離背嵬軍越來越近的時候,前排的背嵬軍將士竟從馬背上取出了一件樣式奇怪的兵器。

這是一把本不該出現在這個時代的兵刃,但是因爲李瑁,或者說是因爲李瑁要對付安祿山那支聞名天下的具裝甲騎,而提前三百年出現了。

麻扎刀,又名鉤鐮槍,將鐮刀以結實的麻繩綁紮於長槍之上,長槍的頭鋒刃上長出了一個長長的倒鉤,這件兵刃與尋常軍中常見的槍戟似有相同,但卻又大大不同。

在兩軍相距百米的時候,背嵬軍的前鋒將士突然分散至兩側,探下了身子,將頭埋在了馬背之上,將手中的鉤鐮槍對準了具裝甲騎的馬腿處。

具裝甲騎能夠縱橫天下,靠的就是人馬身上所披掛的鐵甲,但無論這些鐵甲他們如何裝配,哪怕他們用盡任何一種辦法,有一個地方永遠是鐵甲覆蓋不到的,那個地方就是馬蹄。

戰馬要行走,便不可能將馬蹄和馬蹄的交接處裹以鐵甲,而馬蹄便就裸露在外了,成爲了具裝甲騎最大的破綻,而背嵬軍想要勝過具裝甲騎,便需要抓住這個破綻,背嵬軍將士手中的鉤鐮槍便是衝着這個破綻來的。

鉤鐮槍經過特別改造,出去鉤鐮槍的槍頭,它的槍身也比尋常槍的槍身要長上一半,背嵬軍距離具裝甲騎將近一丈的距離,便將揮舞起手中的鉤鐮槍,挑向了具裝甲騎裸露的馬蹄處。

李瑁用兵,雖然從來不循常理,但他也絕不會做任何的無用功,當安守忠看到背嵬軍將士手中探下去的鉤鐮槍時,心一下子已經提到了嗓子眼。

他知道背嵬軍想做什麼,但他時間倉促,他已經阻止不了,也做不了任何改變了。

背嵬軍手中的鉤鐮槍雖是第一次出現在中原戰場,但在劍南,這一套戰術李瑁已經親自刮練多時了,背嵬軍將士的動作乾淨利索,沒有絲毫的拖拉,盯準了馬蹄的位置,手起刀落,戰馬的馬蹄便被背嵬軍將士手中的鉤鐮槍割出了一道深深的傷口。

“嗚...”

戰馬的馬蹄吃痛,發出了一陣慘叫,隨即前蹄一彎,倒在了地上,將他背上的士卒也重重地甩在理地上。

若倒的只是被割破馬腿的那匹戰馬倒也還好,可具裝甲騎五馬相連,倒下了一匹,另外四匹也被拉拽着倒了下來。而當前方的戰馬倒下,後方的戰馬因爲揹負的重量根本不能及時停下,也被前方倒下的戰馬絆倒了馬蹄,倒了下來。

如此一來,這支號稱天下無敵的具裝甲騎還沒能和背嵬軍正面交鋒,就已經大半倒落在地。

他們或被背嵬軍將士刺中咽喉,或被身後的戰馬踩踏致死,八千具裝甲騎,不過一炷香的功夫便損失過半。

中軍的安祿山看着前方紛紛倒下的具裝甲騎,感覺自己的心都在滴血,這可是他十年時間的心血,可今日一朝便付諸東流。

不過如今的安祿山也沒有這些閒情逸致在這邊惋惜了,因爲背嵬軍擊敗了具裝甲騎後,已經準備奔着安祿山的方向來了。

“快撤!”安祿山心知敗局已定,一聲高吼,留下兩萬斷後的前軍,自己扭轉馬頭便走。

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四章 請戰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三章 謀算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五章 再遇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五章 離間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四十章 建佛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一章 水淹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八章 起兵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三章 問安第十五章 提點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九章 密謀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五章 出關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章 緣起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五章 出關第十三章 威嚇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八章 議政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十五章 紛爭第十四章 贈禮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八章 議政第七章 入城第四章 交易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十五章 入宮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三章 暗探
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四章 請戰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三章 謀算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五章 再遇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五章 離間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四十章 建佛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一章 水淹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八章 起兵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三章 問安第十五章 提點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九章 密謀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五章 出關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章 緣起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五章 出關第十三章 威嚇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八章 議政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十五章 紛爭第十四章 贈禮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八章 議政第七章 入城第四章 交易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十五章 入宮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三章 暗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