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陷害

“啓稟陛下,陛下命臣監視盧氏,眼下已經有了進展。”隔日清晨,燕皇宮大門初開,嚴莊便急着進了宮,對安慶緒稟告道。

安慶緒大覺初醒,本還有些昏沉,一聽到高尚帶來的消息,立刻清醒了過來。

“如何?高相可是有所發現?”安慶緒連忙問道。

高尚拱手回道:“探子回報,昨日有一灰衣男子於傍晚時分秘密自盧府後門進入盧府,在府內秘密商談一個時辰,而後纔在夜裡離開,探子爲防打草驚蛇,故而未曾進行捉拿,而是一路跟着那男子,查到了他的住處。”

“哦?他們落腳何處?”安慶緒迫不及待地問道。

高尚回道:“薊城城南的一家官邸。”

“官邸?李瑁的人竟在住在我大燕的官邸,難怪全城遍尋不得!”安慶緒重重地一拍大腿道。

官邸乃地方官員來此時臨時所住之所,能住在官邸中的俱是僞燕的官員,那些搜查的士卒又怎會想到,他們要找的人竟然就在官邸之中?

高尚上前請示道:“臣以爲此事唐的奸細想必還未察覺,臣本欲率兵捉拿,但礙於皇后和盧氏的顏面,一直未敢擅動,還望陛下批示。”

安慶緒憤懣道:“身爲我大燕的皇親國戚,竟然心向外敵,當真可惡至極,搜查之事不必高相動手,朕親自出馬,高相一旁協助便是。”

安慶緒之所以這麼說,一面是覺得盧氏身份特殊,不便下面人動手,一面也是不太信得過高尚,擔心高尚揹着他有其他的小動作。

其實以高尚和嚴莊的智謀又豈是一個安慶緒能夠比擬的,官邸那邊高尚和嚴莊早已安排妥當,無論誰去查都是一樣的,高尚自然就當場應了下來。

確認完地點後,安慶緒便即刻點兵,帶着他的禁軍,氣勢洶洶地往城南的官邸趕去。

可當安慶緒帶着大隊人馬趕到官邸的時候,卻發現官邸之中已經人去樓空,之前他所住的房舍早已空無一人。

高尚看了眼屋內雜亂的情況,對安慶緒道:“陛下,想必他們早有防範,已經換了地方。”

安慶緒盛怒而來,結果卻撲了個空,正要發作,可就當他拿起桌子上的茶碗正在摔砸在地上的時候,卻突然發現,他手中的茶碗燙手地緊。

安慶緒福靈心至,腦海中頓時“靈光一閃”,對身旁的禁軍道:“茶水還是燙的,想必他們還未走遠,給朕搜,把整個官邸翻個底朝天也要把他們揪出來。”

“諾。”安慶緒下令,下面的禁軍將士轟然應諾。

衆軍士得了安慶緒的吩咐,一部分追了出去,另一部分分散到官邸各處,搜查了起來。

高尚看着眼前的動靜,嘴角浮起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有些事情,讓安慶緒自己發現,比他直接告訴安慶緒有有力地多,不過他們爲了讓安慶緒能夠順利地發現這些,卻又不起疑心,可沒少下功夫。

安慶緒帶來的禁軍在官邸內內內外外地翻了一陣,過了半晌,終於有人走了進來,呈上了一個物件,稟告道:“啓稟陛下,我等在官邸內的隱蔽的草叢裡發現一塊腰牌,這腰牌藏得仔細,想必是亂黨所藏。”

安慶緒聽到這個消息,眼睛一亮,激動道:“拿來與朕看看。”

禁軍將令牌遞到了安慶緒的手中,安慶緒只大致看了一眼,心中登時大怒,臉色難看了起來,只見這令牌上正寫着“衡陽侯嚴莊”五個字。

“啪!”

安慶緒猛地一摔,便將這塊令牌摔在了地上,安慶緒怒道:“李瑁小兒、盧氏老兒欺我太甚!”

嚴莊是誰,安慶緒自然是再熟悉不過了,范陽東面的大將史思明便是他一手策反的,這才導致瞭如今范陽四面楚歌的困局,若非如此,現在李瑁和郭子儀也不會如此輕易地殺到范陽。

“李瑁的細作絕不止這嚴莊一人,如今薊城之內想必還有許多細作,臣請命大索全城,四處排查一番,務必要將嚴莊和他的同黨清除出來,免得爲禍大燕。”高尚立即建議道。

高尚在這個節骨眼上建議安慶緒搜城,自然不會是好意。

在高尚看來,如今的薊城還是太安靜了,不利於他行事,若是能讓安慶緒下令搜城,搞得軍中和民間上下人心惶惶,不得安寧,那他的計劃纔會更易實現。

安慶緒顯然沒有高尚那麼多的心思,他只是大致地聽了一下,便當即應允道:“嚴莊在薊城內終究還是大患,留不得。好,你即刻遣人查探,哪怕把薊城翻個底朝天,也要抓住嚴莊,朕要把他碎屍萬段。”

“諾!”高尚領命,應了下來。

不過顯然安慶緒的注意力並不全在嚴莊的身上,他更加關注他自己發現的那個大患——盧氏。

“盧氏勾結嚴莊,私通李唐,罪該萬死,高相以爲該如何處置?”安慶緒對高尚問道。

其實安慶緒口中罪該萬死四字已經代表了他的意思,但高尚卻故作出一副戰戰兢兢的樣子,小心翼翼地回道:“事關皇后孃家,乃是陛下私事,臣不敢妄言。”

安慶緒看着高尚謹慎的樣子,心裡反倒安定了不少。

嚴莊的令牌是真的,但嚴莊出現在盧家的消息卻是高尚告訴他的,若是高尚對懲處盧氏很是積極,安慶緒反倒會頗爲不安,眼下高尚的表現正叫安慶緒滿意。

安慶緒問道:“如今城中人心不齊,多有通唐者,朕欲拿盧氏立爲,震懾那些舉棋不定之人,高相以爲如何?”

高尚回道:“拿盧氏開刀雖然可以暫時震懾住那些宵小,但盧氏畢竟在范陽根深蒂固,若是下手重了,恐怕不利於我大燕長治久安啊。”

安慶緒聽了高尚的話,笑道:“長治久安?朕能否撐過今年都是問題,那還顧得了這些。”

高尚故作模樣地勸道:“范陽盧氏不比其他,陛下還需小心謹慎,稍加懲處便是,莫要徹底撕破了臉面。”

安慶緒搖頭,握拳道:“李瑁是虎,以王道橫行天下,盧氏是蛇,躲於暗處欲擇人而噬,對付蛇,若是不能一棍打死,必遭反噬。朕既然要對盧氏下手,便要將盧氏連根拔起。”

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十一章 叛亂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十九章 破城第四章 提詩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十四章 危局第八章 瑛娘第九章 寧王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二章 斬將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八章 回府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四章 交易第二章 緣起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三章 軍情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十一章 定議第二十一章 出征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二十章 賑災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十六章 謀退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十三章 贈劍第四章 密信第十七章 論志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終章 盛世再起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十四章 重賞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一章 勸進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十章 胡兒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九章 論戰第六章 盧婠婠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一章 水淹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六章 封后第八章 回府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三十一章 風起
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十一章 叛亂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十九章 破城第四章 提詩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十四章 危局第八章 瑛娘第九章 寧王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二章 斬將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八章 回府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四章 交易第二章 緣起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三章 軍情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十一章 定議第二十一章 出征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二十章 賑災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十六章 謀退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十三章 贈劍第四章 密信第十七章 論志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終章 盛世再起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十四章 重賞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一章 勸進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十章 胡兒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九章 論戰第六章 盧婠婠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一章 水淹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六章 封后第八章 回府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三十一章 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