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

理科的答案有且只有一個,扶蘇覺得自己上輩子最擅長的理科,在張蒼面前顯得十分的平庸。

後天的努力,無法與一個天才相比。

大概是擅長理科的人,其生活與思維也是簡單的,因目的只有一個,答案也只有一個。

田安將兩份曆法的日曆掛在牆上,並且對照了一番,側目看去時見到了公子正在閣樓上,看着咸陽宮。

閣樓下的道路上也沒有宮人路過,咸陽宮的西側總是很荒蕪又寂靜的。

這裡存放着不少雜物,以及一些以前的傢俱。

現在的高泉宮到處都是小公子的玩具,反而尋常的傢俱都有些放不下了。

田安覺得公子衡是這個世上幸福的孩子。

“茶葉給張蒼送去了嗎?”

田安道:“回公子,送去了,張府丞最喜蜀中的茶葉。”

扶蘇吃着核桃坐在閣樓上,享受着此刻寒冬時節的寧靜,等再過半個月,秦人窩冬時節就結束了,秦廷內又要開始忙碌了。

“公子,最近渭南有一種風氣。”

“什麼風氣?”

田安道:“說是嫌棄閒漢。”

“怎麼?現在的渭南還有閒漢?”

“渭南是沒有,聽說章邯如今在西北,隴西的閒漢想逃的都被章邯將軍抓了,如今隴西也沒有閒漢。”

扶蘇吃罷一顆核桃,喝了一口熱茶。

自從章邯拿下了河西走廊之後,就送來了吃不完的核桃。

本來河西走廊應該是不盛產核桃,扶蘇蹙眉吃着,他懷疑是不是那些西域的小國,看章邯如此神勇,纔將核桃進獻。

一個強大的國家,自有西域國主前來攀附。

扶蘇又捏開一個核桃,挑揀着核桃肉,也分給了田安一些,又道:“你覺得各地的官吏會因建設國家而覺得驕傲嗎?”

田安一時間沒有回答得上來。

扶蘇笑着道:“回去吧,準備今天的午食。”

田安頷首行禮。

明明新年已經到了,這天地之間的冰雪卻沒有要消融的跡象,嬴政坐在驪山的離宮中。

驪山離宮最早是周王室的建設的,周幽王之後這裡就一直被廢棄,前後修過幾次,卻幾次修了,幾次荒廢。

溫泉雖好,但皇帝似乎並不喜溫泉的味道。

因此,皇帝在這裡小住了半個月之後,就回了咸陽。

今年又是嚴冬漫長的一年,寒冬持續的久了,田安會有問一些從北方戍守回來的將士,問問他們現在的北方又凍死了多少匈奴人。

這算是田安的一個喜好,關中都酷寒至此,想必北方凍死的牛羊與人口不計其數。

按照往年,每年的這個時候應該會有一段晴朗的天氣,可至今還在飄着細雪,恐怕這是近十年間最冷的一場冬天。

扶蘇走入殿內,站在羣臣的前方,但還是落後丞相半步,站在丞相的後方。

馮去疾回頭看了看站在後方的公子扶蘇,投以笑容。

扶蘇也微笑以對。

直到皇帝走入大殿內,九卿就開始各自稟報着各自的工作,穿着一身黑色朝服的扶蘇站出朝班,講述着如今少府正在主持的國家工程。

最重大的兩項工程就是白渠與河西走廊。

扶蘇又兼領着太僕令,國家的馬政主要還在北方與西北,秦律對馬政有着極其的嚴格的規定。

所以扶蘇不需要修改馬政,一切按照秦律來安排就好,天下各個郡縣的官吏也都是按照秦律來管理馬政。

因此,扶蘇只是根據西北的章邯與在北方草原的蒙恬,這兩人近一年來的稟報做了一個總結,告知了父皇。

公子扶蘇如今對國家大事的應對越發得心應手了,馮去疾爲丞相李斯覺得高興,再用餘光看向站在一旁的李斯。

果不其然,李斯笑得嘴角都上揚了。

馮去疾真的很羨慕李斯。

廷議結束之後,扶蘇與羣臣一起離開章臺宮,一邊走着一邊還與廷尉馮劫說着話。

“廷尉,那些拒絕支教的人,能給予懲罰嗎?”

馮劫想要開口回話,可三緘其口後,還是將話語嚥了回去,給了公子一個笑容。

扶蘇見到對方的笑容,也笑道:“我就隨口一說,難道我還能將那些拒絕支教的人殺了不成?”

馮劫長出一口氣,道:“公子所言極是。”

扶蘇又看向另一側的太醫令,問道:“最近父皇身體如何?”

太醫令夏無且回道:“皇帝的身體如今無礙。”

這位夏太醫在咸陽宮的人脈其實並不好,應該沒人想要與這位太醫走的太近。

當初荊軻刺秦王,就是夏無且將藥囊給了荊軻,後來荊軻就死了。甚至有人懷疑呂不韋也是夏無且用藥毒死的。

還有咸陽宮其餘那些死得不明不白的人。

一個善用毒的太醫令,沒人敢得罪,也只能敬而遠之。

衆人離開章臺宮,走到外面的宮門前,各自分開。

不過夏無且其人……身爲太醫令,在太醫府十分地有威望,其人醫治病患的本領確實高超,太醫府的醫官都極其敬重,不然也不會有後漢的醫官將夏無且的醫書整理後,將其取名夏公方。

在之後的醫者心中,夏無且也會被後來的醫者稱一聲夏公。

扶蘇先回了高泉宮,打算用了午食之後再去丞相府。

冬天沒什麼蔬菜,今天的午食燉了一碗魚湯,還有一碗麪條。

田安就在一旁吩咐着,讓人將午食也送去給皇帝。

扶蘇看着妻子正在教着孩子用飯,這小子吃飯時不去管他,他就會將桌案鬧得亂糟糟的。

王棠兒擔任着嚴母的重任,十分嚴格地教導着孩子。

田安給送午食的內侍吩咐之後,就對一旁的王家婆婆道:“公子就不像小公子,公子自小就聽話,不論學什麼都快,吃飯也是一學就會,公子像小公子這樣大的時候,就能自己吃飯,自己洗碗筷了。”

王家婆婆蹙眉看着田安,覺得田安是不是老得說胡話了。

但看其餘的內侍聽田安說着話時,神色上都帶着嚮往的笑容,王家婆婆則覺得公子扶蘇若真是如此,那未免早慧得太不可思議了。

扶蘇吃着面,根本不管身後的衆人心中所想,而是想着最近見到的事情,最近聽到的話。

就比如說現在人們的生活還是很清閒的,人們物質需求與生產生活有關。

沒有需求就不會有太多的勞動,也沒有太多的工作,所以每每過了農時,關中就有很多沒事做的閒漢。

正是因人們簡單的生活,簡單的物質需求,導致現在的人們過得還算是清閒。

將農忙後的閒暇當作是勞動剩餘價值,那麼將這些價值用在國家建設中是最好的。

在吃飯時,大腦就會非常活躍,扶蘇總會想一些不着邊際且類似這種想法,等到飯後再回去丞相府。

扶蘇就會將吃飯時思考的問題拋在腦後,甚至一度忘記。

因要專心忙於眼前的事。

等真的有需要時,扶蘇就會從自己的記憶中回想,原來以前的某天,自己考慮過這個問題。

北伐之後的國家進入了平緩期,正值二月身在桂林的屠雎就讓人送來了桂林的水果。

扶蘇看着一大筐有半人的柑橘,剝了一顆自己吃着。

覺得吃不完,就讓人給分了。

程邈憂心道:“外面還有好幾車。”

扶蘇苦惱道:“給張蒼送去。”

“是。”

關中還是寒冬,桂林還有吃不完的柑橘與小小的山橘。

果然,桂林有吃不完的水果。

對缺乏水果的關中來說,桂林真是福地了。

將一車柑橘送去渭北的第三天,早上廷議時扶蘇就發現有一部分人吃橘子吃得上火了。

皇帝未到廷議還未開始,國家進入平緩期之後,扶蘇要處置的國事也少了許多,站在自己位置上,小聲問向老師道:“屠雎何時能夠回關中?”

李斯道:“象郡還未穩定,恐還要等些年月。”

扶蘇頷首,老師就差沒說的是,若南方不平定,恐怕屠雎一輩子都要交代在南方了。

李斯又道:“公子放心,屠雎送來水果不是爲了討好臣,不是爲了回關中,他讓人送來了文書,說是他會盡力平定南方,不讓咸陽擔憂。”

程邈遞上一卷紙,他道:“公子,渭北連夜送到咸陽城,早晨時交給臣的急報。”

扶蘇接過紙張看了眼,寫得是修建白渠時前方的河堤塌了,沖壞了剛修好的渠道,好在發生在夜間,沒有出人命,只是這一個月的努力白費了。

白渠的建設比敬業渠難得多,首先渭北的土地旱塬多,土質比渭南鬆散。

張蒼與青臂在開鑿白渠,沒這麼順利。

治水向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扶蘇對此有耐心,也希望張蒼與青臂也有足夠的耐心。

平靜的生活過了兩年,正值始皇帝三十三年,這兩年間公子衡長到了五歲。

今天,已有二十六歲的扶蘇與丞相李斯一起陪着皇帝秋獵。

李斯的鬍鬚也已灰白,神色已有了老態,臉上的皺紋也多了。

扶蘇注意到其實父皇也一樣,鬚髮黑白相間。

不知不覺間,身邊的白髮人也開始多了。

倒是田安,他還是老樣子,以前是這麼老,現在還是一樣的老邁,也沒有出現老花眼的症狀,更沒有“耳聾”的跡象。

第98章 又聞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28章 驪邑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70章 臘日之前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23章 冷流雪第141章 狡猾的戎商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33章 橋建成第123章 冷流雪第68章 金車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43章 挖通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79章 善意第20章 老秦人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72章 佩劍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38章 渠與田第16章 戍邊第30章 共同經歷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51章 一定還清第26章 一老一少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30章 共同經歷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47章 踐行者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8章 立夏的雨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82章 有關張良第89章 軍報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14章 韓舊地第120章 登山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77章 棗第114章 韓舊地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68章 金車第89章 軍報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68章 金車第99章 頻陽公第18章 叔孫通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86章 羣鹿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29章 戰爭預警第79章 善意第126章 歸咸陽第68章 金車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50章 重聚第28章 賀禮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72章 佩劍第16章 戍邊第38章 渠與田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
第98章 又聞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28章 驪邑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70章 臘日之前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23章 冷流雪第141章 狡猾的戎商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33章 橋建成第123章 冷流雪第68章 金車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43章 挖通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157章 大秦的平緩期第79章 善意第20章 老秦人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72章 佩劍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38章 渠與田第16章 戍邊第30章 共同經歷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51章 一定還清第26章 一老一少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30章 共同經歷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47章 踐行者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8章 立夏的雨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82章 有關張良第89章 軍報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14章 韓舊地第120章 登山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77章 棗第114章 韓舊地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68章 金車第89章 軍報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68章 金車第99章 頻陽公第18章 叔孫通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52章 秋冬的崤函道(先補一章,暫先補一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86章 羣鹿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129章 戰爭預警第79章 善意第126章 歸咸陽第68章 金車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50章 重聚第28章 賀禮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72章 佩劍第16章 戍邊第38章 渠與田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