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平靜的冬季

第45章 平靜的冬季

聽公子在前面說着,章邯在後面一路吃着蛋。

他一邊跟着走,還餘下一顆,就藏在了懷中。

辛勝是第一次來這裡,在村外看的時候,沒覺得有什麼,走進村子裡才發覺這個縣乾淨得有些出奇,這可是一個三千人的縣,能打理成這樣確實少見。

尋常的村縣,一般來說會瀰漫着各種味道。

倒是這個縣……原本應該是泥濘的路面,此刻都鋪着細碎的石子,地上沒有雜物,就連各家的門口也都收拾得很乾淨,放在家門口的傢俱也都擺放得很整齊。

辛勝以前聽說過,公子的家僕有着十分嚴格的規矩,嗯……如此看來的確嚴酷。

現在眼前這副場景,說不定就與規矩有關。

辛勝不懂治理方面的事,在他的理解中應該是規矩越嚴酷,民生越凋零。

這裡的房屋排列整齊,每一戶都有人家在屋內,而且還有不少的孩子,反而是比任何一個縣過得都要好。

這就不符合辛勝自以爲的常理了。

換言之,這裡的情況就不符合常理,這個縣的規矩比任何一個縣的規矩都要嚴格,而且是公子扶蘇治下的私產。

可這個縣種種治理現狀,比任何一個縣都要好。

細雨給商顏山蒙上了一層水霧,待章邯帶着公子去稟報敬業縣的諸多事宜,老將軍辛勝披着甲冑,依舊走在這村子裡。

但凡公子要回宮了,他再回去護送公子也不遲。

辛勝想要多看看這裡,好在回咸陽城之後,將這裡的事稟報給始皇帝。

見到孩子從眼前奔跑而過,還有婦人們的笑聲,辛勝總覺得有一種不對勁的感覺在心頭縈繞,但又說不出哪裡不對勁。

在走了幾步之後,辛勝來到了敬業渠邊,渠水正在流淌,一路朝着遠處的暗渠而去。

見到幾個男子正在大聲吆喝着,而後又來了幾個男子,匆忙地跑去商顏山的另一側。

只是忽然間,冷風一吹,辛勝頓時發現了敬業縣的奇怪所在。

如果說一個縣整潔,或者是打理得乾淨,這都能理解。

以往,打了半輩子的辛勝見過很多村子,也見過很多人。

給他煥然一新的感覺,不只是因這裡的很整潔,而是因爲這裡沒有閒漢。

以往在別的村縣,會在街頭巷尾走動的閒漢,總會有一個兩個。

但這裡沒有,真的一個閒漢都沒有。

他們讓閒漢消失了,把男子全部趕去修溝渠了。

而外面的閒漢又不敢打擾這裡,因這裡是公子扶蘇的地界,還有章邯將軍以及軍中的人看着。

外面的閒漢敢來這裡鬧事?他們不要命了。

想明白之後,辛勝心中瞭然幾分,又來到山下的書房,這裡有一隊侍衛站着,因公子就在此地的書房內。

辛勝站在外面,目光依舊掃視着四周,耳邊能夠聽到屋內的話語聲。

章邯與叔孫通向公子稟報着縣裡的近況,辛勝聽着這些話語聲有些沉悶,隱約有些聽明白了。

說的都是這個縣近來出生了多少個孩子,今年的餘糧還有多少。

辛勝還隱約聽到了一些來年田畝分配與耕種。

似乎就說了這麼三兩句話,聽到話語聲停下了,辛勝站到一旁。

書房的門打開了,扶蘇走出來繼續與叔孫通與章邯說着話。

辛勝繼續跟在公子身後,衆人的腳步依舊在這個縣走着,護送的兵馬都跟在兩側,將公子護在其中。

辛勝跟在後方,聽着公子向章邯將軍交代的話語,又讓這位公子看起來神秘了許多。

都說這位公子自小就早慧,而且自小又好學。

聽說這位公子時常幫助始皇帝處置國事,而且十分地孝順。

但看公子治理的方式,辛勝有一種這位公子的才學深不可測的感覺。

誰家孩子,在十七八歲的年紀,不想着取樂,哪怕是胡鬧一些。

誰家孩子能夠像公子扶蘇那樣,做事沉穩,言語有章法。

公子身上還有一種莫名的氣場,讓人不自覺地會去傾聽。

你甚至還覺得,公子扶蘇的話多半是沒錯的。

辛勝自認打仗這麼多年,也算是閱人無數了,沒見過公子這樣的孩子。

譬如說李由,丞相的兒子學識淵博吧。

學識確實淵博,而且是一輩中拔尖的,但與公子扶蘇比起來呢。

辛勝無奈一笑,差得太遠了。

當聽到公子說明年種出來的糧食驪山的家僕可以取之自用。

辛勝又覺得公子此舉多半是不合適的,這些田畝應該都是公子的纔對,收穫的糧食也該是公子的。

但公子的話語還在繼續。

“往後,敬業縣的田畝只能多不能少。”

章邯頷首道:“末將領命。”

照理說這些家僕收穫的糧食給公子,而公子只需要向國家遞交賦稅,餘下的都是公子的。

所以說,家僕只對公子負責,公子只對國家負責。

敬業縣種得最好的是桑樹。

章邯說來年就可以吃到桑葚了。

扶蘇笑着點頭。

這個縣也是有收入了,唯一的進項就是叔孫通教書所得糧食,這些糧食都進了縣裡的倉庫。

叔孫通辛勤地教書,他卻沒有得到一星半點的糧食。

那還能怎麼辦呢。

家僕們視糧食如命,本來就該如命一樣地守護糧食纔對,爲了開渠可以拿出糧食,但賺來的糧食絕對不能輕易拿出去。

再者說,縣裡管着叔孫通的吃喝,一樣需要糧食。

扶蘇覺得,這縣裡的糧食怎麼種都是不夠的,即便是大家都吃飽了,也還是不夠的。

田安在山上挖了幾個蘿蔔,他用一把小刀將蘿蔔切成塊,洗乾淨之後放入一個陶罐中,將羊肉洗好,稍稍加以炙烤之後,也放入罐子中。

再用一個木蓋把陶罐蓋嚴實。

一羣村子裡的婦人正將田安圍了起來,她們看着田安如何精緻地處理食物。

隨後田安用泥巴將木蓋的邊沿封住,防止內部的熱氣漏出來,讓羊肉在罐中燜煮得更軟爛。

陶罐的周圍放好木柴與草料,一把火點燃之後,就等着蘿蔔與羊肉熟。

看得一旁的婦人們紛紛議論。

田安做飯的動作與架勢,有一種很天然的儀式感,但這不是虛有其表,而是真有化腐朽爲神奇本領。

如果能夠讓家裡的孩子與男人都吃一頓美味的食物,讓她們的孩子吃得更壯實,這些婦人恨不得拜田安爲師。

不過田安只會讓這些婦人們看着,不會教她們。

至於能學到多少,全看她們天賦。

而後,田安就坐在火堆邊,一邊感受着火焰的溫暖,一邊看着手中的書,享受着四周婦人們眼中的崇拜。

火焰已滅了,只剩下了木炭還在發揮着餘熱。

田安要的就是這些餘熱,再將一迭餅放在邊上熱着。

盤算着時辰,等到午時的時候,田安這才站起身,放下手中的書,他踢開地上早已沒了餘熱的木炭,將陶罐蓋子的封泥也挖開。

當揭開蓋子時,有一股香味飄了出來。

婦人們紛紛擡頭,用力呼吸着,聞着空氣中的食物香味。

她們恨不得將鼻孔張到最大,努力記住這個香味,回家之後復刻這個味道。

見護衛公子的侍衛們都來了,這些婦人這才紛紛退下。

田安將陶罐中的湯水倒出來分成好幾個碗,而後用木勺舀出了蘿蔔與羊肉,再放入碗中,分給諸位將軍與公子扶蘇。

扶蘇接過湯碗,也接過一張餅。

一邊喝着湯,一邊吃着餅,偶爾還能吃一口湯中的羊肉,在這個雨天吃這麼一頓飯,還能驅寒。

真的再合適不過。

待衆人都吃上了,田安這纔給他自己盛了一碗羊肉湯,一邊吃着,還往口中送着蒜,這位老人家如今吃什麼的都離不開蒜了。

再看身側,扶蘇見到章邯吃着羊肉,這位將軍還要嚼一口大蔥。

關中的大蔥長勢一直很不錯,是一種難得的耐寒蔬菜。

注意到公子的目光,章邯嘴裡嚼着,從一旁拿起一根乾淨的大蔥遞上。

扶蘇稍稍擺手,從一旁拿了一頭蒜,遞給他。

見狀,章邯接過這頭蒜,直接啃了一口,汁水迸濺。

扶蘇稍有震驚,又見章邯神色如常的吃着,沉默的望向遠方。

這頓飯吃得挺安靜的,扶蘇望着遠處,冬日裡的關中的確很荒涼,在冬日裡數十里外看不見人影。

即便是寒冬,扶蘇覺得也不該是這麼荒涼。

關中應該有更多的人口才對,現在的關中看起來空空的,扶蘇怎麼都覺得不舒服。

用了午食,扶蘇就坐着車駕回了咸陽城。

坐在車駕內的扶蘇,還在看着從敬業縣帶來的卷宗。

翌日,天剛亮的時候,扶蘇早早睡醒活動着四肢。

wωw⊙тTk Λn⊙C〇

高泉宮的宮女與內侍看着公子又是壓腿,又是彎腰的動作很是好奇。

隨後,扶蘇拿起一柄銅戟,反覆前刺或者是劈砍,每一次都蹙眉感受着手感的變化,接着又舞動了幾次,這才感覺順手了不少。

秦國的戰戟很重,扶蘇以前見過後世出土的漢時鐵戟,如果加以改進是不是可以製成馬槊模樣?

有了馬槊的騎兵,應該能讓戰鬥力更上升一個臺階纔是。

扶蘇將這把戟放在了邊上,又自顧自看着沉思着,想着每一個可以讓大秦強大起來的辦法。 這些辦法或是提升大秦的軟實力,或者是提升大秦的硬實力。

“公子,聽聞王賁將軍也派人去查探西戎與匈奴的戰況了。”

扶蘇喝着一碗熱水點頭。

田安又道:“王賁將軍還讓人送話來,說是匈奴人一旦從河谷南下,會告知公子。”

這個大秦還是內憂外患的,這是冬獵之後扶蘇聽到的又一個好消息。

只要有人能去富饒的河西走廊看一看,人們就忘不了那裡的富饒。

扶蘇擦拭着這柄大戟,心中越發覺得,沒有河西走廊的關中是不完整的,是殘缺的,有了河西走廊的關中才是完整的。

這就像是歷代中原王朝,凡是一統的王朝都要一統西域。

換言之,中原疆域內,若沒有天山,那也是不完整的。

田安道:“還有一事。”

“什麼事情?”

“趙佗將軍被請到了王賁將軍家裡,聽說是每天都在喝酒。”

扶蘇頷首道:“窩冬嘛,有酒有肉才能窩一個好冬。”

田安笑着點頭。

這個冬天過得很平靜,北方的上郡也很安靜,半月前蒙恬送來了消息,說是匈奴人沒有再來進犯。

“公子,這是章邯將軍讓人送來的名冊。”

扶蘇沒有回殿內,而是一邊走一邊看着名冊,這份名冊所記沒有別的,就是爲了評選今年的勞動模範。

一共可以評選二十個。

這二十人可以每人獎勵他們家三頭小羊,一共就是六十小羊,如果繁衍得足夠好,那麼敬業縣就能養出羊圈,成爲了一個大羊羣。

如果換作以前,是不敢想這些事的,因爲那時候糧食給人吃都不夠,根本不敢餵給牲口。

關中也有養羊的人家,但那都是富戶,關中有田畝的人家也不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有一兩人在軍中任職,但凡上過戰場,斬首有功的,都有田畝。

扶蘇看罷,吩咐道:“那就按照着名冊分發下去吧,監祿有消息送來嗎?”

“回公子還沒有消息。”

身爲少府丞是要管着手下的官吏的,監祿如今任職都水長,他隸屬於少府,也算是少府丞的官吏。

扶蘇想了片刻,又道:“現在監祿南下了,李由最近還在蜀中,他手中有能夠南下的斥候,你派人去找李由,讓李由的人去找監祿,問詢南征近況。”

田安作揖頷首,“辛勝將軍一早就去章臺宮了。”

扶蘇道:“我也去見一見父皇。”

此刻,章臺宮,辛勝正在稟報着在敬業縣的見聞。

嬴政的手中拿着一卷書,正是辛勝去過敬業縣之後,所寫的呈報。

辛勝行禮道:“末將所知只有這些。”

嬴政仔細翻看着呈報,農業是關中的命脈,對這個命脈至今都要小心翼翼地呵護,起初誰能知道公子扶蘇開一個渠能夠得到如此大回報。

“扶蘇這個孩子早慧,自小他就有遠超同齡人的見解,不要用看待同齡人的方式去看他。”

辛勝頷首。

嬴政又想起了如今放在咸陽宮的那具巨大的骸骨,想起了扶蘇說過的話語,如此龐大的巨獸也會有死去的一天,海外活了幾千年的神龜就算是再神異,也不過是牲畜。

近來嬴政時常思考這句話,難道說扶蘇以前就考慮過生死的問題,還是這孩子早已看透生死了?

嬴政知道,扶蘇的一切都是眼皮子底下,甚至能夠得知他的一舉一動。

如果有必要,嬴政都能知道扶蘇每天都看了哪些書,說過哪些話。

扶蘇的敬業縣可以給關中帶來一座巨大的糧倉,若來年這座糧倉豐收了,不論是南征還是北伐,嬴政都有了十足的底氣。

鄭國渠改變了當年的秦國,現在敬業渠又會給關中帶來極大的變化。

“陛下,公子來了。”

聞言,嬴政將呈報擱在了一旁,示意辛勝可以離開了。

扶蘇走到章臺宮前,見到了剛從大殿走出來的老將軍辛勝,稍稍行禮。

辛勝也是躬身行禮,而後心虛地低下頭,可不敢讓公子知道昨天護送公子前往敬業縣,順便去打探。

都一把年紀了,也打算向始皇帝告老,辛勝心裡想着,希望別在告老之前引得公子猜忌。

扶蘇先是在殿前送別老將軍,而後脫下鞋履入殿。

嬴政一手拿着一卷文書,一手拿着餅,嘴裡嚼着,目光看着書,正一言不發。

扶蘇走入大殿,只要是沒進行廷議的時候,這座大殿就是空空的,“兒臣聽聞近來有南征的消息送來,兒臣身爲少府丞,想看看是否有都水長監祿的消息。”

嬴政朝着身邊的內侍使了一個眼色,隨後一個箱子被擡了上來。

扶蘇打開箱子,拿了幾卷確認了是蜀中與南征的卷宗,而且這一箱都是。

父皇的大概意思是你自己隨便看。

扶蘇乾脆在一旁的案前坐下來,再看父皇,依舊是老樣子,嘴裡嚼着餅,目光看着文書一言不發。

翻看着箱子裡的卷宗,從中找出了幾卷帶着標籤的,其中就有都水長祿呈。

都水長的文書一共有三份,扶蘇按照日期打開第一卷,這是今年入秋後的第一卷,這裡面記錄的是屠雎將軍帶兵過河,遇到寨民襲擊,而後成功反擊,勝。

沒有什麼折損,而且對方很快就降了,戰俘都被送去了蜀中。

第二卷是監祿與屠雎被一隊蠻民夜襲,之後秦軍反擊,勝。

不過這都是小規模的衝突,沿着湘水而下。

第三卷,路遇大雨霜凍,軍中有人得病,沿着湘水紮營。

都水長的卷宗就這三卷。

最近的第三卷也是半月之前送來的,按照地理位置來看,監祿距離開挖靈渠的地點很近了。

扶蘇再擡頭的時候,父皇不知何時已離開了,自己也站起身準備離開,就見一個內侍快步走來。

“公子,這邊請。”

扶蘇道:“是父皇……”

內侍點着頭又道:“陛下讓老奴等在這裡,又不讓老奴打擾公子。”

扶蘇跟着一路走向後殿,那具骸骨就被擱在了這裡,父皇正看着這些骸骨出神。

“父皇。”

嬴政道:“待寒冬過去,屠雎會讓人再送戰報來,你也不必急於一時。”

“兒臣明白。”

嬴政又嘆道:“倒是敬業渠的修建,要快一些,朕讓人去問丞相了。”

化石比當初送來時更多了,是在暗渠開挖的過程中,又挖出了不少,都被送入了宮中。

嬴政身後拿起一塊化石,這塊化石拳頭大小,岩石夾着一塊像是一顆牙齒形狀的化石。

“你說它活着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它活了多少歲月?”

扶蘇道:“不論它活了多少歲月,現在它也不過一捧黃土,巨獸終有一死。”

嬴政擱下手中的石塊,道:“你的祖奶奶過世時,你想過讓她一直活着嗎?”

“想過,但兒臣做不到……”

言至此處,扶蘇接着道:“正因爲人生短短數十年,人生纔會過得很精彩。”

嬴政微微頷首,轉過身不去看那些骸骨,神色上多了幾分嚴肅,像是從一開始懵懂的狀態中,又得到了諸多振奮。

這種感覺像是,或許不能長生,但可以活得更精彩一些。

“你身爲少府丞,要看好河渠修建之事,丞相會協助你。”

“兒臣明白。”

半月之後,今年的冬天又接連下了半月的雪,聽說北方更冷,凍死的羊羣與戰馬不計其數,就連人也被凍死了不少。

對關中來說,或許挺一挺咬咬牙就過去了。

可對北方的牧民來說,這就是天災。

扶蘇看着蒙恬讓人送來的書信,冰天雪地時派出去幾路兵馬查探匈奴人,兵不血刃地得到了一千俘虜,都是那些在這場天災中活下來的牧民。

蒙恬將這些俘虜都收入上郡,當作開墾田地的人力,讓這些俘獲的牧民去耕地,說關中話。

扶蘇看完蒙恬的書信,又道:“上郡的軍報送到章臺宮了?”

田安回道:“送去了。”

高泉宮內很忙碌,始皇帝說過要讓公子扶蘇督建河渠,因此公子又要出宮,前去督建河渠。

皇宮的一處大殿內,公子高正在給弟弟妹妹講着老秦人的故事,所講的是秦孝公時期的事蹟。

這些故事就在敬業縣流傳着。

公子高見到公子胡亥又要偷偷爬出去玩,給了妹妹一個眼神。

妹妹陰嫚收到兄長的眼神,默不作聲地站起身,走到殿門口。

陰嫚拎起年紀更小的胡亥,提着他的耳朵將其拎了回來。

拎回來之後還覺得不爽利,陰嫚還踹了他兩腳。

胡亥委屈地抿着嘴,這才老實地繼續坐好,聽兄長高講課。

公子高滿意點頭,接着講課。

正在此時,一個內侍快步而來,在公子高耳邊低聲說了幾句話。

高泉宮的內侍說兄長扶蘇去督建河渠了,讓他照看好高泉宮的魚,盆栽與樹。

高覺得能夠幫助兄長,就算只是幫到一星半點,他都覺得頗有成就感。

幫忙照看高泉宮,還不止如此,還能在高泉宮看書,這是最高興的。

(本章完)

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51章 一定還清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98章 又聞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86章 羣鹿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93章 認真的人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57章 兩年南征第28章 賀禮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89章 軍報第21章 成果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71章 秦人古都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35章 侷促之人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6章 一老一少第68章 金車第27章 封賞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81章 相會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13章 東去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21章 成果第27章 封賞第81章 相會第120章 登山第33章 橋建成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17章 徐福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53章 刀與火第23章 老秦軍第70章 臘日之前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38章 渠與田第53章 刀與火第62章 婁敬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39章 民夫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20章 登山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79章 善意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33章 橋建成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17章 徐福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74章 回咸陽第43章 挖通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72章 佩劍第28章 賀禮第114章 韓舊地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17章 徐福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43章 挖通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
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51章 一定還清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98章 又聞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86章 羣鹿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93章 認真的人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57章 兩年南征第28章 賀禮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89章 軍報第21章 成果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71章 秦人古都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35章 侷促之人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26章 一老一少第68章 金車第27章 封賞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04章 呼嘯一箭第81章 相會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13章 東去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21章 成果第27章 封賞第81章 相會第120章 登山第33章 橋建成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17章 徐福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53章 刀與火第23章 老秦軍第70章 臘日之前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38章 渠與田第53章 刀與火第62章 婁敬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39章 民夫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120章 登山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79章 善意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33章 橋建成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17章 徐福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74章 回咸陽第43章 挖通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72章 佩劍第28章 賀禮第114章 韓舊地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17章 徐福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43章 挖通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