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南京風雲(一)

商毅是在五月十日出發,趕奔南京。而在出發之前,做的最後一件事情就是像林之洋起親。

其實林之洋是何等精明的人,這段時間以來,那還看不出女兒對商毅己經情有獨衷了。雖然是商人出身,但林之洋並不想拿女兒的終生幸福爲自己換取利益,自然希望她是嫁給別人作正房夫人,而不是二房三房,不過如果女兒自己願意,那就另當別論了。何況是嫁給商毅,雖然不是正房,但林之洋也並不覺得有什麼辱沒的,畢竟商毅的身份在那兒擺着,又是女兒自願的,也算是一門良配。

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說,現在林家和商毅己是密不可分了,和商毅聯姻之後,不僅可以使林家在商家軍中的地位更穩固,同時也能增加林家在商家軍內部的發言權,使林家從一個純粹的商人之家向官宦之家轉變,這可是林家幾代的夢想。在林之洋這一代卻終於得到了實現。因此後來林之泊又提了兩次和錢謙益結親的事情,但也都被林之洋塘塞過去了。

當然林之洋是不可能主動去向商毅提出來的,因此商毅向林之洋求親時,林之洋也立刻滿口答應下來,雙方交換了生貼和信物,這門親事也就算定了下來。

而在出發之前,商毅送給林鳳舞一本手抄的小冊子,讓她好好閱讀理解研究一下,並且告?她,等自己從南京回來之後,就要開始籌備成立錢莊。

林鳳舞出身於商人之家,自然知道錢莊是什麼,雖然自己還沒有過門,但商毅就己經把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了自己,足見他對自己的信任和重視,因此心裡也充滿了甜蜜可喜悅之情。

這次隨商毅一起去南京的,有一個團、兩個騎兵營、一個偵察營,總計人數有五千八百餘人,戰馬近兩千餘匹,另外還帶了一百餘門火炮,隨行的大將有吳漢生、楊武丞和段鵬,另外還有大小車輛一百佘輛,顯然商毅是打算向南京朝廷顯示一下自己的兵威。

這一點商毅到沒有向吳甡隱瞞,實話實說。吳甡也沒有反對,因爲現在東林黨最缺的就是軍方的支持,而馬士英能夠逼迫東林黨接受擁立朱由崧,也正是因爲有江淮四鎮的支持,因此商毅借進南京的機會,炫耀軍威,也算是東林黨對馬士英的一次示威舉動。雖然有狐假虎威之嫌,但也再所不惜。

一行人馬是在五月十二日下午到達南京城外,因爲今天己晚,不便進城,因此大軍都駐紮在正陽門外的大校場上。而吳甡和盧九恩連夜進城,去向監國朱由崧稟報。

得知太子三人都不知去向,多半己不在人世了,朱由崧和馬士英也徹底鬆了一口氣,只要是沒有太子的消息,那就什麼也不用擔心了,只等玉璽一到手,朱由崧也就可以馬上稱帝了。因此朱由崧也立刻下令,全城都要張燈結綵,清掃街道,明天一早,自己親自帶領文武百官,迎接先帝的遺詔、玉璽和兩位公主進城,並且又派人出城,通告商毅。致於王維如那一幫人,馬士英現在也想通了,爲了大局,只好讓他們光榮犧牲了。

而就在當天晚上,史可法、錢謙益、呂大器、姜曰廣、高弘圖、黃道周、黃宗羲、馬兆羲、楊時化、詹爾選等十幾個東林黨人聚集在吳甡的府裡,聽吳甡講說這次杭州之行的經過。吳甡當然不會把自己和商毅結盟的事情說出來,除此之外,其他的到是都說了,包擡兩份遺詔的內容。

但等吳甡一說完,立刻又炸了鍋,錢謙益就連連擺手,道:“不可,不可,鹿友,這份遺詔萬萬不可行呀?”

吳甡冷笑了一聲,盯着錢謙益,道:“可也罷,不可也罷,遺詔就是這麼寫的,又能有什麼辦法,莫非你不承認先帝的遺詔嗎?”

衆人聽了,頓時都不作聲了,而這時另一個年輕的東林大臣楊時化也馬上道:“這份遺詔一定是假的,仍是馬士英與商毅竄通起來的陰謀。”

他這句話立刻引起了一些人的贊同,紛紛道:“對、對,一定是假的。”不過應合的都是中下層的官員,職位較高,如史可法、錢謙益、呂大器、姜曰廣、高弘圖等都沒有應聲。

吳甡心裡苦笑了一下,商毅說‘所謂正人君子,恐怕也未必真能持正’,到還一點也沒錯,當下立刻聲色俱厲,道:“閉嘴,我看遺詔、玉璽都是千真萬確,何況還有兩位公主,司禮監王公公、北鎮撫司的沈同知等人爲證,你等豈敢妄言虛假嗎?”

吳甡現在還是東林有份量的大臣,他一說話,楊時化也不敢再堅持,因爲再說下去那就是指責吳甡也在說謊了。

錢謙益皺了皺眉,道:“鹿友,你可看仔細了,遺詔是真的嗎?”

吳甡“哼”了一聲,道:“受之,你這麼說是什麼意思,難到是懷疑我作假嗎?”

錢謙益忙道:“不敢,不敢。”心裡卻在想,吳甡是裝糊塗還是真糊塗,但吳甡一口咬定是真的,自己總不能說,就算是真的,也要說它是假的吧。

其實崇禎的遺詔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意義,只說如果沒有太子,就立藩屬爲帝,也沒有特指是那一個人,但現在正是朱甴崧出任監國,正謀求稱帝,因此這份遺詔一公佈,馬士英就會藉機擁立朱由崧爲帝,東林黨費盡心機,才把朱由崧限制在監國的位置上,可就全白費了。

吳甡又道:“你們心裡想的什麼,我都知道,但你們想過沒有,要是真的這樣做了,就可以阻止馬士英擁立監國繼位嗎?真是笑話,我們不但阻止不了,相反還會把商毅推到馬士英那一邊去,到卻時候我們東林人士在南京,豈還有立足之地,只怕又會現天啓年間的禍事,你們各位之中,有誰願做六君子呢?”

錢謙益等人聽了,也不由打了一個寒顫,天啓年間的禍事就是指魏忠賢當權時,對東林黨人進行殘酷的迫害。六君子指的就是被魏忠賢殘酷殺害的楊璉、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顧大章等六位東林黨大臣。但也可以說,東林黨的名聲,也正是在那個時代建立起來的。

吳甡見衆人都默默無語,接着又道:“你們想過沒有,馬士英能擁立福王進南京監國,靠的是什幺?不就是有江淮四將帶兵脅助嗎?現在江淮四將都是馬士英的黨羽,擁兵二十餘萬,而現在能夠與之相抗衡的武將,只有湖廣的左良玉、廣東的鄭芝龍和浙江的商毅。而左良玉素來飛揚拔扈,不可信賴,鄭芝龍遠在廣東,也指望不上,唯有商毅近在南京之側,乃是我輩可與馬士英相爭的唯一指望,難道你們想把他也推到馬士英那一方去嗎?”

衆人聽了又是一陣沉默無語,有人在低頭沉思,也有人面帶不屑,還有人呆呆發怔,又過了好一會兒,呂大器才道:“鹿友,我聽說商毅在浙江倒行逆施,欺凌百姓,橫徵暴斂、以致弄得天怨人怒,你認爲商毅可以依靠嗎?”

史可法也道:“鹿友,聽說他部下不過二三萬人馬,又豈是江淮四將的對手呢?”

吳甡胸有成竹道:“兵貴精而不貴多,商毅的用兵之材,不在當年的戚繼光之下,昔曰商毅不過帶着萬餘人馬,就可以打得李、張二逆的數十萬大軍慘敗,何況江淮四將皆是李、張二逆的手下敗將。致於他在浙江的作爲,你我都不過是道聽途說,並未實見,縱然是有,也不過是些許小過,但在北京失守之際,我大眀尚有百萬之兵,但無人敢應,卻唯有商毅一人帶兵北京勤王,這才帶回了先帝的遺詔和玉璽,足見此人忠義過人,何況先帝己在遺詔中選定此人爲坤興公主的駙馬,難到這樣的人也不可信任嗎?”

頓了一頓,吳甡又道:“我們先迎請先帝的遺詔進京,奉褔王爲帝,借商毅之力與馬士英相抗,然後使人督師江淮之地,收隴江淮四將,先剪其羽翼,江淮四將一除,馬士英無所可依,便不足爲慮,到那時我等再同心協力,勵精圖治,收復失地,中興大眀也指可待了。”

聽他這麼一番話,史可法聽了也不禁信心大增,可以說在擁立福王這件事上,他是被馬士英擺了一道,心裡自然是覺得十分憋屈,也深感自己手裡無兵,只能受制於人的痛苦,對吳甡建議借商毅的力量來和江淮四將相抗,也十分贊同。而且史可法對商毅還是有較深的印像,至少在善於用兵這一點上,啇毅肯定比江淮四將強,同時商毅本來就是吳甡的部下,也算是可以依靠的人,於是也點了點頭,道:“我同意鹿友的意見。明天迎請先帝的遺詔進京。”

史可法是目前南京最有實權的大臣之一,他這一開口支持,加上剛纔吳甡那一番話,也很有道理,就算還有人不願意,但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來,因此也只能接受了。衆人又商量了一下明天迎接遺詔的一些俱體事情,這才陸繼離開了吳甡的府邸,各自回家去了。

而吳甡也鬆了一口氣,總算是把這羣人都說服。

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73章 福臨登基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86章 人材(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67章 新法令(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89章 交易(下)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59章 保薦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149章 新政(三)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2章 李巖入鄂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45章 規則(下)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72章 求和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39章 團兵初成第93章 追擊海盜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208章 進京(上)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62章 破局(二)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56章 奪船(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8章 江南攻勢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97章 困境(上)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93章 遷移(一)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369章 交易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79章 救急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
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73章 福臨登基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86章 人材(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67章 新法令(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89章 交易(下)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59章 保薦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149章 新政(三)第47章 金殿廷議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12章 李巖入鄂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45章 規則(下)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72章 求和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39章 團兵初成第93章 追擊海盜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208章 進京(上)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62章 破局(二)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56章 奪船(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8章 江南攻勢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97章 困境(上)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199章 西式婚禮(下)第93章 遷移(一)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369章 交易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79章 救急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