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

中華軍的進攻僅僅只開始了一個小時,平壤城的外城就己經被攻破了,在內城坐的金昌運得到消息之後,嚇得臉色慘白,這中華軍也太厲害吧?難到他們是天兵天將嗎?

而就在這時,有人來報,駐紮在平壤的清軍己經從北門棄城而逃了。金昌運聽了,更是手足無措,滿頭大汙,欲哭都無淚。

原來駐守朝鮮的淸軍都是參加過中原大戰,剛換防到朝鮮來的,當然知道中華軍是怎麼回事,因此在開城之前,清軍的主將也向金昌運要求防守外城的北門,其實就是隨時都準備着跑路。

金昌運還以爲清軍是主動幫自己守城,保衛平壤,因此也喜出望外,欣然答應了下來,結果等東西兩城被中華軍攻開之後,清軍也知道平壤完了,好在中華軍沒有來攻打北門,此時不走,更待何時,於是立刻開門放橋,出城北逃。

清軍會來援救朝鮮,一直都是金昌運給平壤的朝鮮軍隊畫的一張大餅,而駐紮平壤的這支清軍一逃,頓時讓絕大多數朝鮮士兵的心理支柱徹底崩塌,有一部份士兵也隨着清軍逃出了平壤城,也有士兵逃進中城、再逃進內城。當然還有相當一部份向中華軍投降。

結果中華軍向中城發動的進攻比外城還要輕鬆,因爲外城好歹還有一點抵抗,而中城就連一點抵抗都沒有了。中華軍根本就用不看燝破,直接爬上中城,打開了中城的城門,就又殺進了中城內部,而這時還不到上午十時。

中華軍進攻的順利,連周少桓都大出意料,雖然說他對攻佔平壤信心十足,但不管怎麼說,平壤城裡也有五六萬士兵防守,就算攻下來,也要花一些功夫,儘管朝鮮軍的戰鬥力弱,因爲就是五六萬頭豬,想全部抓起來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卻沒有想到上午都沒過完,就連續攻破了平壤的兩道城牆。

其實排除士兵、軍心的因素,平壤城這種三環套月的城防結構看似固若金湯,但實際承在着很大的間題。像中國的城市其實都只有一道城牆,有些大城雖然會有所謂的外城,但實際只是一道簡易的土圍,並不算真正的城牆。只有北京、南京這樣的都城纔會有城中之城,不過內城也就等於是皇城了。

三環套月的城防結構雖然看起來很保險,但卻容易給士兵的心裡帶來不小的消極影響,因爲守外城的士兵會認爲反正還有中城,沒必要在外城拼命,守中城的士兵同時也同樣把希望放在內城,結果誰都不會拼力守城。而如果外城、中城被攻破了,只剩下內城的時候,其實戰鬥的結果己經定了。相反如果全早士氣高昂,鬥志旺盛,那麼也就只用死守一道城牆就夠了,也根本用不着三道。

不過中華軍雖然已經攻破了中城,但外城的地方都還沒有全部佔領,還有不少朝鮮軍從南北兩城出逃,也有的躲在城裡,局勢也一度十分混亂,在中華軍的背後還出現了不少朝鮮軍,幸好這時朝鮮士兵都無心戀戰,只想着逃跑,否則還真有些危險了。

因此周少桓也下令,暫緩進攻內城和北城,先把外城和中城都控制下來。同時又命令埋伏在南北兩城的兩個團也出擊,開進平壤城來。

其實這時在南北城外埋伏的兩個步兵團早就己經出擊了,因爲清軍就是從北城逃出的,還有不少朝鮮士兵,也是從南北兩城出逃,中華軍當然不會放過他們,立刻展開了攔截,結果只有少量士兵逃脫,絕大部份都被阻截下來。少部份被打死,其餘投降。

而在接到了周少桓的命令之後,兩個團立刻押解着俘虜進平壤城,而在進城的途中,又截住了不少還在外逃的朝鮮士兵。

等中華軍都進了平壤城之後,首先封鎖住平壤外城的城門,然後甴外城向內城開始清理,而這時徘徊在外城、中城的朝鮮士兵紛紛投降,到下午四時左右,外城、中城基本被中華軍控制,抓獲的俘虜多達一萬六千餘人。

周少桓這才下令,向內城和北城發動進攻。結果中華軍纔對內城和北城的城牆開了幾炮,城頭上就堅起了一面白旗。中華軍停止了炮擊,不一會兒,城門打開,一隊朝鮮士兵推擁着十餘名五花大綁的軍官從城裡出來,向中華軍投降。

原來內城的朝鮮士兵也知道現在大勢己去,平壤肯定失守,因此幾名低級軍官一商量,帶領着一部份士兵發動兵變,將金昌運等十一名主要將領都抓了起來,出城投降。

中華軍進入內城和北城,其餘的朝鮮士兵也都放下了武器,舉手投降,就這樣中華軍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攻下了朝鮮兩大堅城之一的平壤城。

這一戰中華軍一共殲滅了朝鮮士兵二千八百七十三人,但俘虜的人數竟然高達五萬三千二百一十六人,比中華軍的總兵力還高出兩倍不止。其中還有一千六百多名清兵。而中華軍僅僅只陣亡了二十三名士兵。

周少桓下令,將清兵單獨看守,而朝鮮士兵中,主動投降的給予優待,讓他們付責看管其他的俘虜。並命人向漢城報捷。同時又查封了平壤城裡的府庫,得到了大量的糧食物資,可以說只需要國內供應武器彈藥,其他的東西,朝鮮都有。

在十二月二十日,周少桓留下二師駐守平壤,俘虜的朝鮮軍全都釋放,並且甴中華軍進行重新整編,畢竟朝鮮這麼大的地方,不可能光靠中華軍來管理,還是需要任用一部份朝鮮軍的。然後周少桓才帶領十一師和海軍,押送着金昌運以及清軍的俘虜,返回漢城。

朝鮮國王李淏、還有元斗杓、宋浚吉、崔成皋等原黨大臣們也無不震驚,誰也沒有想到,中華軍竟然強悍到這個地步,怪不得清廷都不敵。這麼看來,就是第四軍這一個軍的兵力,恐怕就足以掃平朝鮮了。同時李淏的心裡都暗暗後怕,現在中華軍已經震服了朝鮮,那麼下一個會不會對自已下手呢?

不過對原黨的大臣來說,這也確實是一個好消息,因爲這意味着洛黨最後的勢力也徹底消除,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自己終於可以控制大權。但平定了叛軍之後,中華軍現在又會怎樣對待朝鮮,誰也說不準。當然這就不是周少桓說了箅,而是要看商毅的態度。只能看朝鮮使團危機公關的結果。

中華軍僅僅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攻下了平壤,俘虜朝鮮士兵五萬餘衆,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朝鮮,整個半島也是一片震驚,一些持中立態度的地方官員紛紛派人到漢城來面君,表示自己絕對支持李淏的統治,本來是打算舉兵勤王的,誰知中華軍驍勇無敵,一出馬就將叛亂平定下來,因此纔沒有出兵,而以後中華軍有什麼命令需求,自己一定從命照辦,絕不敢拖延等等。

而那些或明或暗響應過金昌運號招的地方官員也都急忙上書請罪,表示自已是受了金昌運的欺騙,一時糊塗,才做錯了事情,請救中華軍的寬恕。當然也有少數幾個曾明目張膽的公開響應金昌運,公然發文叫囂不聽漢城朝廷發佈的命令,並主張趕走中華軍的地方官員也知道,現在說什麼都沒有用了,再向中華軍示好也是死路一條,因此也悶聲不響,有的招集軍馬,加強城防,也有的聽天由命。因此這一次的叛亂還沒有持序一個月的時間,就全部平定下來,朝鮮八道,也都又全部服從漢城的管理。

李淏和朝鮮的大臣們都不敢擅自作主,處理這些官員,只是將這些官員的名單都收集起來,等周少桓回到漢城之後,向他請示處理的意見。

十二月二十四日,周少桓帶領着中華軍回到漢城,李淏帶着衆大臣出城二十里,迎接周少桓的人馬,並且感謝中華軍幫助朝鮮平定了叛亂。李淏甚致親自爲周少桓執鞭,以示對周少桓的恭敬,就差對周少桓說你是朝鮮人民的大救星了,簡直就把周少桓捧成了朝鮮的太上皇。

而對於金昌遠等俘虜,這一次李淏也十分主動,早就已經擬好了旨,不等周少桓開口,就下令將他們全部處斬。也省了周少桓的一番口舌。

進城之後,李淏又下令排下了盛大的酒宴,爲周少桓接風慶功,在酒宴上李淏首先向南方遙拜了商毅,隨後才向周少桓敬酒稱賀,而其他官員們也都不斷的稱賀商毅,並向周少桓敬酒,熱熱鬧鬧的慶賀了一天。

第二天李淏纔將所有參與、響應或保持中立的地方官員名單交給周少桓,請他來發落。周少桓也不客氣,立刻答覆,中立官員降職,響應過金昌運的官員罷官,永不錄用,而有實際性的參與行爲的官員,一率流放。對少數還擁兵自立的地方官員,由中華軍出兵征討,李淏聽了之後,二話不說,立刻就下詔照辦。

同時原黨的大臣也乘機對洛黨發動了最後的淸洗行動,終於將絕大多數的洛黨大臣都趕出了朝廷,全面控制了朝廷的局面。當然對中華軍的要求是有求必應。

而就在新年之前,朝鮮的使團終於派人回來送信,傳達了商毅對朝鮮的態度。

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01章 備戰(三)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94章 遷移(二)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88章 勸降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134章 勸說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0章 婚姻(上)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31章 攻城(上)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4章 玄皇教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42章 偵察兵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49章 收復青州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01章 備戰(三)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87章 人材(下)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41章 造船廠第135章 開業(二)第84章 開戰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23章 造船(下)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28章 許婚第44章 救援部隊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46章 內外夾攻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147章 穿插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66章 忽悠第61章 國事家事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55章 火船(一)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77章 名士
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01章 備戰(三)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94章 遷移(二)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88章 勸降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134章 勸說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0章 婚姻(上)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31章 攻城(上)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4章 玄皇教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42章 偵察兵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49章 收復青州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01章 備戰(三)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87章 人材(下)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41章 造船廠第135章 開業(二)第84章 開戰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23章 造船(下)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28章 許婚第44章 救援部隊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46章 內外夾攻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147章 穿插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66章 忽悠第61章 國事家事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55章 火船(一)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77章 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