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清軍整頓(二)

“伯長,你好大的膽子。擁兵自重,消極避戰,而且還敢聯和尚可喜、耿仲明一起上奏朝廷,知不知道你這次犯了多大的罪行了嗎?難到你是想造反嗎?”

就在第二天,洪承疇就單獨招見吳三桂,剛一見面就立刻聲色懼厲,劈頭蓋臉的把吳三桂狠狠訓斥了一頓。

不過因爲昨天從祖澤洪、祖可法兄弟那裡知道了底細,知道淸廷不會對自己動手,還會派自己去進攻四川,因此吳三桂心裡到也並不緊張。不過臉上卻裝出一付誠惶誠恐的樣子來,趕忙跪伏於地,道:“洪帥明鑑,大清對末將有再造重生之恩,末將絕不敢忘,也絕不敢有不臣之心。”說着朝着北方連連叩頭。

洪承疇在一邊冷冷看着吳三桂表演,等他連叩了十餘個頭之後,才淡淡道:“算了,這裡只有我們兩人,你就別裝了,先起來吧,說正經事情。”

吳三桂趕忙從地上爬了起來,恭恭敬敬站在一邊,道:“洪帥有何見教?”

洪承疇嘆了一口氣,道:“伯長,你也是明白人,怎麼辦起糊塗事來,你當現在還是在明朝嗎?手裡有十幾萬人馬就可以擁兵自重,要挾朝廷。這一次要不是我從中極力爲你周旋,只怕現在你早就兵敗身亡了。難到你還想再反叛一回,你也不想想,我們都己經是背叛過明朝的人了,現除了清廷,誰還敢再收留我們。就算南方有人收留你,還會讓你掌握重兵嗎?何況現在天下之勢,大清己佔三份其二,南方也就只有一個商毅可以免力支撐着,其餘不過都是碌碌無用之輩,但以他浙江一省之力,又如何能與全國相抗爭呢?等到大清掃平南方,統一天下之時,你又如何置之呢?”

吳三桂到還真沒有想那麼遠,當時他只是想保存自己的實力,並且可以借清軍和商毅對持不下的形勢,估計清廷也不會把自己怎麼樣,相反自己還可以趁機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不過洪承疇所說的也不無道理,就算自己能一時得呈,但清廷畢竟是實力雄厚,商毅是否擋得住清廷的進攻,也未必可知。相反一擔清廷滅掉了商毅,那麼下一個也就必是自己。這一次自己也確實是有些冒險了,雖然現在看來自己是賭贏了一場,但也頗有些後怕。而且整個賭局也還沒有結束,下一場自己還能不能,還未可知。

不過吳三桂也不是三歲的小孩,這區區一席話就能把他嚇倒。因此轉念一想,洪承疇說得雖然危言聳聽,但商毅畢竟還守在浙江,而且在南方還有大片的土地不屬於清廷。擊敗商毅、掃平南方,統一天下說起來雖然容易,但做不做得到,又什麼時候能夠做得到,還真不好說。何況事己致止,也不可能挽回了,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下,也不容自己有別的選擇,除非是和商家軍硬拼,一直把自己的軍隊拼光爲止。現在也只能繼續賭下去了,一直把這個賭局完成,即麼這次進攻四川,可是一個大好機會,絕對要抓住。

當然這番想法只是存在吳三桂心裡想着,但在他表面上的態度依然十分恭敬,道:“洪帥見教的是,末將再也不敢了。”

洪承疇這才點了點頭,道:“伯長,這次派你去收取四川,好好爲朝廷效力,千萬不要再有什麼非份之想,否則就算是我也保不住你了。”

吳三桂忙又道:“末將謹記洪帥教誨,決不敢再有他意。”心裡也在想着,洪承疇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在目前局勢還沒有明朗之前,就算自己真的能在四川找到一塊立足之地,也不能輕意和清廷翻臉,這一點可要好好向商毅學習,因爲致少在表面上,商毅對明朝一直都保持着相當恭敬的態度。

洪承疇盯着吳三柱,看了他好久,才又道:“你這次入川,我會派尼堪和你一起領軍前去,而且只能夠帶你的舊部出征,把這次南征中擴招的人馬全都給我留下來,還有,入川之後糧餉由自己在當地籌措。”

吳三桂心中也不禁一跳,也明白清廷還是對自已不放心,不僅要在糧餉上苛住自己,而且還打算讓自己和張獻忠去硬拼。而且還派尼堪和自己一起去,這明擺着是想監視自己,一但自己和張獻忠拼個兩敗俱傷,尼堪正好可以坐收漁利。

當然這到還好說。但現在自己手裡的軍隊大約有十一萬左右,差不多有四成都是新擴充的。如果要是把這次南征中擴招的軍隊全部都留下來,那可就只剩下六萬多人馬了,而據說張獻忠手下的人馬有十數萬,自己想在四川佔領一塊立足之地,恐怕不易吧。因此吳三桂也有些猶豫,是否該和洪承疇再討討價,少留一些人馬。

洪承疇當然清楚他在想什麼,又看了他一眼,道:“怎麼?不想交出軍隊來嗎?能夠讓你帶舊部入川就己經很不錯了,這是我能爲你爭取到的最低條件,伯長,你可別再不知足了。而且現在江南江北這邊的局勢,也需要足夠兵力。這一點絕不能通融。”

吳三桂心裡一突,一瞬間轉了好幾個念頭,終於還是決定答應洪承疇的要求,把人馬交出來。雖然現在洪承疇對自己客客氣氣,但說翻臉就翻臉,現在自己還在南京城裡,依然還在清軍的掌握之中,可別再把事情弄僵了。畢竟能夠爭取到入川的機會,就己經很不容易了。

而且自己現在雖然有十餘萬大軍,但真正的主力還是自己原來山海關的舊部,現在大約還有近四萬人,其中包括七千多關寧鐵騎。只有這批子弟兵還在,自己也就還有東山再起的資本。想要擴充隊伍,等入川之後再擴也不遲。何況剛纔洪承疇也說了,入川之後糧餉由自己籌措,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少帶一些人馬入川,糧餉的壓力也就會小一些。因此把軍隊留下,其實也並不全是不利。

因此吳三桂趕忙又道:“洪帥之命,末將豈敢不從。一切就如洪帥所令,末將可以立刻分調人馬,只率舊部入川就是了。”

洪承疇這才點了點頭,其實他也知道,吳三桂不會因爲自己這幾句威嚇的話而服軟,但吳三桂最大的願望己經達到了,自然就不敢輕易和自己翻臉,在其他方面也只能委曲求全,因此自然也要趁機在別的地方搞打他一下,截留下一些軍隊下來爲自己所用纔是。洪承疇到也不是不想打關寧軍的主意,但他也知道,關寧軍是吳三桂的嫡系部隊,除了吳三桂誰也指調不動,而且這也是吳三桂的底線,如果真的要動關寧軍,只怕就會逼得吳三桂立刻造反,因此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截留其他軍隊。

果然在吳三桂權衡了利弊之後,答應了下來,而洪承疇也十分滿意這個結果,畢竟把吳三桂降住了,尚可喜和耿仲明也就好辦了。隨後洪承疇又讓吳三桂先在南京等候幾天,等尚可喜、耿仲明到了,衆人碰頭以後,再當衆宣佈洪承疇的各項命令安排。

等吳三桂離開之後,洪承疇也向多鐸和阿濟格通告了自己和吳三桂商談的結果。得知洪承疇居然只用一席話,就說得吳三桂放棄了四萬多人馬,多鐸和阿濟格也不得不佩服,這老頭到是真會忽悠。而阿濟格這才明白,原來玩陰謀詭計確實是個技術活,不是自己玩得轉的,自己還是適合在戰場上一刀一槍的幹。看來多爾袞把洪承疇派到到南京來接替自己,到真的是做對了。

原來經過了兩天之後,阿濟格的火氣也消了不少,也知道靠自己的能力,根本就不可能應付目前的局面,還真的要洪承疇來不可。因此也就安安心心的和多鐸辦理交接,然後押着明朝的宗室,降官等一干人員回北京去。

二天以後,尚可喜、耿仲明也都陸續來到了南京,洪承疇也分別找他們談話,並且也都要他們各自交出一部分人馬來,然後分別讓兩人去攻取湖南和廣東。這兩人也知道吳三桂己經答應了清廷的條件,以放棄一部人馬的代價換取一個進取其他地方的權力,那裡還敢說一個“不”字呢,也只能都答應了下來。

結果這一下洪承疇大約截留了近八萬多人馬,不僅加強了清軍在江南江北的實際兵力,也使吳、尚、耿三人的實力大大削弱,同時還成功的敲打了三人一下,讓他們不敢再輕易不尊淸廷的命令。

隨後洪承疇又下令,命正紅旗固山額真韓岱和耿仲明一起出兵,去進攻長沙的何滕蛟,收取湖南之地,又命正藍旗固山額真覺羅巴哈納,和尚可喜一起出兵,收敢江西、南直隸的其他地方,爲下一步進攻福建、廣東做準備。

不過在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三人出兵之前,又聚在一起密謀了一夜,雖然這一次清廷的分派是三人分取三個不同的地方,但在在三人都是栓在一條繩上,誰也離不開誰。因此也必須加強互相的合作。最後三人決定,先按淸廷的要求,各自出兵,盡力擴大自己的實力,尋找落足點。並且互相之間都要加強聯繫溝通,互相支持幫助。最後三人還歃血爲盟,正式建立了結盟關糸。

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一章 安撫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187章 講和(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1章 婚姻(下)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134章 勸說第199章 廷議(下)第94章 勸降(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40章 海軍出擊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28章 立威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29章 計劃(下)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27章 追擊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57章 火船(三)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51章 撫平青萊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99章 廷議(下)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87章 挑戰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403章 新年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93章 勸降(上)第119章 海盜(三)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405章 國策(一)第20章 浙江巡撫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73章 勸進(下)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02章 備戰(四)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
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一章 安撫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187章 講和(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1章 婚姻(下)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134章 勸說第199章 廷議(下)第94章 勸降(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40章 海軍出擊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28章 立威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29章 計劃(下)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127章 追擊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57章 火船(三)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51章 撫平青萊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99章 廷議(下)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87章 挑戰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403章 新年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93章 勸降(上)第119章 海盜(三)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405章 國策(一)第20章 浙江巡撫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73章 勸進(下)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02章 備戰(四)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