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

就在尚善在黃州城中訖盼援軍的時候,商家軍的援軍卻真的到了。段鵬帶領着第七軍,通過長江水道在黃州府的南端登陸,並且立刻攻佔了黃梅、廣濟、蘄州等地。

李巖和李定國聞迅之後,也十分高興,立刻派人和段鵬取得聯繫,雙方在羅田縣會面,第六軍和第七軍也在黃州府境內勝利會師。

李巖、李定國、段鵬等人見面之後,互相之間都十分激動,畢竟都經過了十分艱苦的奮鬥,現在終於迎來了徹底的轉機,而且商家軍的形勢也是一片大好,因此也是分外喜悅。

而雙方會師之後,段鵬也像第六軍的軍部成員傳達了商毅的命令,第六軍和第七軍將在黃州府境內並肩作戰,首先奪取黃州,全面佔領黃州府,而由李定國出任主將。

第七軍在收復南京的戰鬥中並沒有參戰,因此基本保持着全額的編制,但有一個特種兵團參加跨海突襲盛京的行動,現在全軍的兵力約三萬二千人左右,加上第六軍,總計兵力達到五萬四千人左右。而現在清軍在黃州府境內的守軍還不足兩萬,商家軍對清軍擁有絕對的優勢。

因此李定國也對攻取黃州充滿了信心,衆人立刻就在羅田縣進行了商議,決定事不遲疑,立刻就對黃州展開進攻,爭取在清軍的援軍尚未到達黃州府之前,就攻下黃州,然後再準備迎戰清軍。

進攻黃州的計劃決定之後,各人立刻分頭轉回,一起出動人馬,向黃州進發。那知到了黃州城下才發現,這時黃州城裡一個清兵都沒有,而且黃州城的城門大開,幾名當地鄉紳的帶領着自己的家丁人等,在城門口迎候着商家軍的到來。

原來這個時候洪承疇和勒克徳渾都己經得知了南京失守、多鐸被商家軍俘虜的消息,同時覺羅巴哈納派來的人也到達江北,洪承疇也知道商家軍正在向湖南和江西發動進攻。洪承疇當然知道,這是商毅奪回南京的後續戰鬥,趁勢擴大自己的地盤,現在湖南空虛、江西雖然有覺羅巴哈納和金聲桓,但肯定不是商家軍的對手,因此這兩個地區肯定是商家軍的囊中之物。

而令洪承疇擔心的有兩點,一是怕商家軍同時又對湖北用兵。因爲現在商家軍在湖北,仍然還有一定的力量,而且還相當深的基礎,如果商家軍向湖北增派一部份人馬,可以立刻扭轉黃州府的局面;另一個是怕勒克德渾會因爲年輕氣盛而沉不住氣,從湖北發兵去救援湖南或許是黃州府,這一來可就正中了商家軍的下懷,以現在清軍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是商家軍的對手,由其是商家軍控制了長江水道和江南的大部份地區,可以向江北的任意地區進攻,正好可以發揮啇家軍擅於打運動戰的特長。

因此洪承疇也立刻寫信給勒克徳渾,提出了二條要求,一是如果商家軍在黃州府反擊,就立刻放棄黃州,退守到徳安府,二是對湖南,包括長江以南的地方,全部都放棄,也包括武昌府在內,只要保住江北的地區就可以了。並且特別警告勒克徳渾,千萬不要在武昌府坐鎮,因爲武昌位於長江南岸,一但商家軍切斷了長江,勒克徳渾就將重蹈多鐸的覆轍了。

勒克徳渾接到洪承疇的信之後,到也不敢在武昌硬撐下去,正好這時收到了尚善發來的告急信,因此也趕忙回覆尚善,讓他立刻從黃州撤軍,退到徳安府去駐守,同時自己也趕忙率兵從武昌渡江,退到了承天府去駐守。

就在第六軍和第七軍會師之後,只用了五六天的時間,商家軍就佔領了整個黃州府,湖北的局面也立刻得到了完全的扭轉。而且這時清軍放棄武昌府,全面退守江北的消息,也被李巖、李定國、段鵬等人所知,因此他們一面在黃州駐軍修整,一面向商毅通報湖北的戰況,建議立刻進取武昌府。

――――――――分割線―――――――――分割線――――――――收復了南京之後,商家軍向江南、江北的進軍十分順利,在江西大敗清軍,連續佔領了五個府,而在湖南也己經搶佔了長江、都己經佔領了近半的地區。

江南的進展到是基本在商毅的預料之中,但湖北的形勢,卻讓商毅覺得有些意外了,因爲從之前得到的消息,清軍在湖北留駐了相當的兵力,商毅原以爲還會有一場激戰,沒想到清軍會放主動棄黃州和武昌。因此商毅也決定親自趕到了黃州,一方面是對第六軍進行慰問,鼓舞全軍的士氣,在前一階段,第六軍是打得最苦的,另一方面也是重新佈置湖北戰區的下一步進行方案。

商毅是在十二月十日到達黃州。

黃州也就是後世的湖北省黃岡市,宋朝蘇東坡曾在這裡爲官,寫下了【前後赤壁賦】和著名的【赤壁懷古】詞。而在商毅穿越之前,這裡是以中級教學水平而著稱於全國。

黃州府是湖北東面的屏障,東連安徽,西逼武昌,北結河南、南與江西隔江相望兩省,商家軍佔領了湖北之後,不僅可以和現在佔領的江西北部遙相呼應,而且還截斷了清軍從湖北到江淮的直接聯糸,現在勒克德渾和洪承疇通迅,只能經過河南省,從大別山北面繞行,至少也要多花二三天的路程。

見面之後,商毅首先聽李巖、李定國等人講說了湖北戰場的詳細情況,由其對清軍在黃州地區的暴行十分憤概,當即表示,一定會讓清軍血債血償。

隨後商毅又招集全軍,當衆對第六軍全軍的將士們進行了一番讚揚,表彰他們在湖北地區堅持作戰,拖住了清軍二十餘萬人馬,儘管他們沒有參加收復南京戰役,但依然是功不可沒,甚致可以說沒有第六軍在湖北戰區的英勇表現,也不可能有收復南京戰役的戰利。同時又鼓勵全軍,繼續努力,一直到把清軍全部都趕出關外,收復所有的土地。

接着商毅又對有功人員也進行了受勳獎勵,而戰死的士兵也都將進入英烈第六軍的官兵們也都十分激動,這也表示自己在前一階段的奮勇戰鬥,得到了啇毅的認可。

隨後商毅立刻招集第六軍、第七軍的軍部成員,招開軍事會議,按照目前湖北地區的局勢,商毅也做出了正式決定,湖北戰區的下一步作戰計劃是,首先立刻攻取武昌府,和湖南、江西連聯得更爲緊密,然後再進行修整,補充兵額編制,等開年之後,就向鄂西北地區發動進攻,全面佔領整個湖北地區。

因爲現在湖北戰區是有兩個軍協同作戰,爲了保證以後作戰的統一指揮需要,而且在佔領湖北地區之後,第六軍和第七軍也會在湖北地區長期駐紮,同時商毅考慮到,隨着自已控制地域的擴大,軍一級的編制顯然己經不能滿足於現狀的要求,因此建立比軍更高一級的軍區編制,軍區的部隊統稱爲集團軍,最高長官稱爲司令員。

而這一次將第六軍和第七軍進行統一合併,正式成立湖北軍區,也商家軍正式成立的第一個軍區。由李定國任湖北軍區司令員,段鵬任副司令員,李牟任總參謀長兼湖北地區行政公署專員。而李巖將調離湖南戰區,出任南京行政公署專員。

這個官職名稱是商毅剛剛開始使用,其實就是各地的最高行政長官。因爲商毅現在還沒有正式稱王,稱帝,還不便使用知府、巡府一類的官名,只能自己先弄一個官名出來。湖北地區行政公署專員,其實就相當於湖北巡府。

在軍區下設軍級編制,但各軍的編制人數都將減少一些。湖北軍區將設三個軍,分別爲:

第六軍:軍長李漢軍、副軍長黃向東,轄九師、十八師、十六旅;

第七軍:軍長何衝,副軍長張達江,轄特種師、三旅、二十一旅;

第八軍:軍長黃慶文,副軍長李元胤,轄十師、二十二旅;

湖北軍區成立之後,不僅僅使整個湖北戰區的指揮也正式統一和完善,有利於下一階段的作戰。同時也爲其他地區成立軍區,建立了一個樣版。另外由於成立了更高一級的編制,各級軍官基本都得一級晉升,也算是對前一階段戰鬥的獎勵。

唯一變動較大的是李巖,不過他本來就是爲了開僻湖北戰區,才臨時到湖北工作,現在李定國、李牟、段鵬等人也完全能夠勝任湖北的工作,沒必要再把李巖耗在這裡。

而且以李巖的能力,僅僅放在一個局部的戰區,顯然是有些大材小用了,另外現在商毅的行政中心還在杭州,商毅也不能總在南京坐鎮,但現在南京剛剛收復,也是百廢待新,需耍一個得力的人在這裡主持大局,因此商毅也決定先把李巖調到南京,付責南京的重建工作,等下一步把自己的行政機構中心由杭州轉到南京之後,李巖也將重新回到行政中心工作,當然俱體的職務,等到時侯再任命。

一切安排就緒之後,商毅和李巖才和衆人告別,乘船返回南京。而李定國、李牟、段鵬等人也開始向武昌府進軍。

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104章 海商(下)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8章 軍備第242章 勸降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271章 妙手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22章 造船(上)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98章 困境(下)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75章 架臨宿州第103章 海商(上)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09章 進京(下)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381章 喜迅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247章 營救第46章 內外夾攻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86章 意外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147章 對策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章 清廷(上)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148章 新政(一)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
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104章 海商(下)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8章 軍備第242章 勸降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271章 妙手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122章 造船(上)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98章 困境(下)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75章 架臨宿州第103章 海商(上)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09章 進京(下)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381章 喜迅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247章 營救第46章 內外夾攻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86章 意外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147章 對策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章 清廷(上)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148章 新政(一)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