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初定

楊妃傳見,武媚娘沒有絲毫的耽擱,便跟着傳話的婢子,往武府前院正廳去了。

“貴妃、楚王,小娘到了。”婢子帶着武媚娘到了廳外,對廳中的楊妃和李恪道。

李恪聽得廳外婢子的聲音,放下了手中端着的茶碗,不經意地擡眼瞥去,可就是這麼原不經意地一瞥,卻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地驚豔到了。

武媚娘未染片妝,素面朝面,被凍地微紅的臉頰紅地宛若桃花,透着少女豆蔻之年該有的活潑和純澈。

一襲水青色的隱花長裙裹在身上,將將曳地,外罩鵝黃色錦襖,裁剪得宜,襯着屋外還未及消融的積雪,武媚娘就這樣俏生生地站在那邊,便彷彿是一朵開在純白雪地之上花骨朵兒,迎面宛如春來。

眼前的一幕,深深地將李恪驚豔住了。

“小女拜見貴妃,拜見楚王。”武媚娘在衆人的視線中緩緩走到了廳內,站在楊妃和李恪的身前屈膝拜道。

武媚娘於李恪有救命之恩,見得武媚娘拜在身前,當即起身虛扶起了武媚娘,對武媚娘道:“媚娘不必客氣,快快起身。”

“謝殿下。”武媚娘聞言,站起了身子。

李恪這一聲媚娘叫地輕巧,武媚娘應地也乾脆,但這一幕落在了楊妃的眼中,心中卻滿是不解。

楊妃對武士彠問道:“應國公,媚娘可是小娘的乳名?”

楊妃只當媚娘是武媚孃的乳名,便如李恪的虎頭一般,可男女初見,又哪有直接稱呼女子乳名的道理,這般失禮,萬不像是李恪所爲。

不過武士彠卻搖了搖頭道:“這倒也不是,二囡的乳名非是媚娘,這媚娘二字臣還是第一次聽。”

楊妃聽了武士彠的回答,越發地奇怪了,楊妃對李恪輕責道:“恪兒,你好端端地見了人家,亂叫的什麼名字。”

李恪自武士彠的口中得知這個消息,心中也正納了悶,難不成眼前這武家此女的名字竟不叫媚娘不成,李恪的內心一下子也被眼前的場景攪擾地有些亂了。

此時還不等李恪回話,倒是武媚娘先開口道:“回貴妃的話,‘媚娘’二字乃是殿下在荊州時對小女的近稱,小女未曾對阿爹提及,阿爹自然不知。”

李恪聽了武媚孃的話,這纔想了起來,原來史冊所載武媚孃的媚娘之名乃是貞觀十一年,出自武媚娘進宮後李世民賜予她的武媚封號,非是她的本名。而眼下不過纔是貞觀七年末,武媚娘遠還未到入宮的時候,又何來的媚娘一說?

李恪江陵城外的隨口一句,在李恪看來自是鬧了個笑話,但在旁人眼中可就並非如此了。

《詩經》有云:“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

一個“媚”字本就是夫郎對於意中之人的愛稱,李恪當着楊妃,當着武士彠夫婦的面稱呼了一聲“媚娘”,這兩個字可就代表了太多的意思了。

別的不說,光是廳中坐着的楊妃、武士彠、楊氏三人臉上都已露出了笑意,武媚孃的臉頰也已經羞紅欲滴了。

李恪自也清楚自己做了什麼,不過眼下也不是解釋的時候,更何況就算他解釋,又如何能解釋地通,李恪只得撓了撓頭,老老實實地坐在了一旁。

楊妃見了李恪的模樣,只當李恪年少,也是羞於此事,於是對武士彠和楊氏道:“恪兒雖生在宗室,但卻自幼長在北地,稍大些便在軍中統兵,說話行事難免直率了些,還望勿怪。”

李恪中意武媚娘,本就是楊氏樂見其成之事,至於武士彠,身爲武臣,他對李恪其人更是多爲推崇,眼前之事雖來的突然,倒也不至叫他無措,於是兩人也擺了擺手道:“無妨,無妨。”

有了三日前宮中初見,楊妃本就對武媚娘頗爲合意,如今又見了李恪這般模樣,看着眼前乖巧伶俐的武媚娘便越發地喜歡了,楊妃指着身旁的座位對武媚娘道:“媚娘站著作甚,快來本宮身邊坐。”

楊妃乃貴妃,是爲後宮四妃之首,在宮中論及位分僅次於皇后,再加之李世民很是疼愛李恪,母憑子貴,故而楊妃在皇宮內外都極有分量,尋常女郎哪得與她同坐,楊妃拉着武媚娘坐在自己的身旁,自是對武媚娘尤爲看重了。

“謝貴妃。”武媚娘沒有太多的忸怩,一如楊妃初見時的那般落落大方,輕輕地應了一聲,便走到了楊妃的身旁,坐了下來。

楊妃看着武媚娘做在自己的身旁,亭亭玉立的模樣,雙手置於膝前,舉止嫺靜,正是大家閨秀,楊妃嘴角也勾勒出一絲笑意,對於武士彠和楊氏道:“恪兒雖年少,但識人倒還有幾分功底,媚娘秀外慧中,着實當得上恪兒這一個‘媚’字。”

楊氏謙虛道:“貴妃謬讚了,不想小女蒲柳之姿,竟能如貴妃和殿下貴眼。”

楊妃聞言,拉過了武媚孃的手,放在了自己的掌中,笑道:“若是媚娘還是蒲柳之姿,這天下恐就無人能稱得上美人二字了。”

楊妃說着,一邊輕輕地握着武媚孃的手中,好似疼愛般地放在手心輕輕摩挲了起來。

楊妃摩挲着武媚孃的手掌,看似無意,實則卻是有意爲之。

武媚孃的手生地很是好看,手指細長,握在手中宛如纖纖軟玉,手背細膩,指尖滑過如撫錦緞,但這些都不是楊妃真正關注的地方,一直到楊妃握着武媚孃的手,摸到了武媚娘拇指前段的指繭時,臉上的笑意才更濃了。

武媚娘生在國公府,得武士彠寵愛,自幼也是嬌生慣養,她拇指上的指繭自然不會是勞作而來,而且這繭只在拇指的前端小小的一塊,只能是常年累月握筆所生,武媚娘當也是知書識禮的女子。

楊妃對武媚娘問道:“媚娘往日在府中閒暇時卻不知作何消遣?”

武媚娘身子半側向楊妃,低眉道:“小女平日在府中也無甚喜好,閒暇乏悶時也就是讀書作畫,偶也做些女紅刺繡之類。”

“哦?那你平日可有喜讀的書?”楊妃接着對武媚娘問道。

武媚娘回道:“阿孃每日常使小女讀《女誡》,除此之外也會隨先生讀些四書五經。”

楊氏聽了武媚孃的回答,越發地滿意了,楊妃對武媚娘道:“如此最好了,女子既是知書識禮,又能兼顧家宅內外,方謂之良人,來日你若得空,可與你娘一同入宮,興許陛下也想見見你。”

楊妃之言一出,武媚娘哪還不知道楊妃的意思。

李世民乃是天子,國務繁重,日理萬機,就算是武士彠想見都難見得,又哪來的功夫去見武媚娘這樣的小女子,楊妃這是對武媚娘頗爲滿意,要李恪的父皇見見李恪未來的楚王妃了。

武媚娘眼中閃過一絲喜色,但隨即便面色便歸於了平和,起身應道:“小女領命。”

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十八章 請旨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十章 請辭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六章 拜府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六章 拜府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六十章 密信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六章 拜府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十一章 奉茶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十章 收局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二章 拒辱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
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十八章 請旨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十章 請辭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六章 拜府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六章 拜府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六十章 密信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六章 拜府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十一章 奉茶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十章 收局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二章 拒辱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