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

耳邊的聲音李恪隱約覺得有些熟悉,似乎是在何處聽過,可是當李恪仔細回想,卻又想不起是在何處,聽何人講過,但李恪可以確信,此人必是對自己頗爲熟悉,否則絕說不出這樣的話來。

李恪緩緩回過頭去,卻看到了自己的身後站着一個頭戴氈帽,擋住自己半邊臉的男子。

長安乃大唐國都,海乃百川,各色人等皆有,風俗各異,頭戴氈帽在長安城閒逛的倒也大有人在,只不過眼前這個男子的身形,卻叫李恪莫名一陣熟悉。

李恪本能地拉過武媚孃的手腕,將武媚娘擋在自己的身後,警惕地對身前地男子問道:“閣下是何人?怎知李某的事情?”

這突如其來的一幕也叫武媚娘一驚,但武媚娘似乎很是喜歡李恪這樣護着她的感覺,她乖巧地躲在李恪的身後,手扶着李恪結實的後腰。

這一幕來的着實突然,不止是李恪和武媚娘,就連原本在不遠處跟隨李恪之後護衛的王府衛率也被李恪的動靜給驚住了,連忙便要上前將這頭戴氈帽之人拿下。

只是還不等王府衛率上前,男子連忙開口道:“殿下莫要擔憂,在下絕無惡意。”

男子說着,還將原本擋住了半邊臉的氈帽稍稍擡起,在李恪的面前露出了自己的臉。

李恪剛一看到眼前的這張臉,眼中頓時露出滿滿的詫異之色,眼前的這個中年男子不是旁人,正是當初那個在突厥時便叫李恪看之不透的頡利謀主趙德言。

當初在鐵山之戰時,頡利敗逃,突厥汗室盡數被擒,唯獨有頡利謀主,突厥宰相之稱的帕夏趙德言不見了蹤影,唐軍在突厥人中尋了許久也未能尋得,沒想到今日竟叫李恪在此見着了。

李恪不知趙德言來尋他何事,但趙德言乃一文士,雖不至手無縛雞之力,但想傷了李恪卻是萬無可能的。而且趙德言其人的立場當初在突厥時李恪便摸之不透,也看不清是敵是友,李恪在不明趙德言來意之前還不想妄下定論,於是擡了擡手,示意王府衛率莫要近前。

李恪對趙德言問道:“趙先生在此,想必是專程尋本王來的,卻不知所爲何事?”

趙德言看了看四周,對李恪道:“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公子可否換個地方說話。”

天街之上各色人等混雜,耳目衆多,趙德言這麼說自也有道理,而且趙德言身份敏感,朝中識得他的人雖然不多,但萬一要是叫人認了出來,對李恪而言也是件麻煩事。

李恪擡頭看了看周邊,對趙德言道:“本王在不遠處有一處產業,做得是茶樓買賣,先生便隨本王同去坐坐吧。”

趙德言點了點頭,笑道:“如此最好。”

李恪得李世民寵愛,常有賞賜,再加之永業田和封邑、鹽行的各項收益,楚王府可謂豪富,故而李恪爲了方便,也在長安城中廣置產業,李恪口中的茶樓便是其中之一。

李恪口中的茶樓便在安業坊臨街的地方,面朝着天街,距離此地也不過走上半盞茶的功夫,李恪並着趙德言等人到了茶樓,一邊安頓好了武媚娘,一面自己尋了個僻靜的雅間坐下,與趙德言議事。

“若是在下猜得沒錯,方纔與殿下同行的恐怕就算應國公之女了,殿下喜事將近,在下先在此恭賀了。”雅間中,趙德言方一落座,便拱了拱手,對李恪笑道。

李恪瞥了眼面前坐着的趙德言,不動聲色地淡淡回道:“先生與本王並無交情,犯險來見本王,想必不是爲了專程來恭賀本王冊妃之喜的吧。”

突厥曾爲大唐死敵,趙德言又是僥倖逃脫的突厥可汗頡利心腹,就算稱之爲要犯也無不可,他這趟在這人來人往的天街之上見李恪,是冒了極大的風險,自不會是來同李恪說這些可有可無的話。

趙德言笑了笑,並非直接回答了李恪的話,而是反問道:“殿下可知當初在下是如何逃出生天,如何苟活到了現在?”

對於趙德言的這個話,李恪倒是還頗感幾分興趣,當初鐵山被破,而後頡利遭擒,李恪也曾下令搜捕過趙德言,但無奈實在尋不得半分蹤跡。

李恪道:“願聞其詳。”

趙德言回道:“當初在下在鐵山將破之前便騎了匹快馬,一路向北,到了鬱督軍山。”

“鬱督軍山,你去了薛延陀?”李恪聽了趙德言的話,訝然問道。

當初在突厥時,趙德言的所爲便常叫李恪不解,趙德言老謀深算,分明多次看出了李恪的意圖,但卻對李恪不聞不問,而且時有在背後推波助瀾之意,甚至助李恪取了頡利臂膀康蘇密的性命。

起初李恪不明就裡,也無其他實據,只當趙德言之所以陰助他對付康蘇密是爲了突厥的權位爭奪,可如今聽了趙德言的話後,李恪再仔細想來,似乎明白了過來,原來趙德言從頭到尾都不是頡利的人。

趙德言點了點頭,回道:“不錯,我正是一路北上去了薛延陀。”

李恪問道:“先生莫不是夷男可汗的人?”

趙德言搖了搖頭道:“我此番自薛延陀而來,隨大度設南下,卻是實實在在的漢人,夷男雖然橫行一時,但短短數載間暮氣已顯,此人非是英主,尚比不得頡利,又如何做的了我趙德言之主。”

李恪聞言,接着問道:“那大度設呢,大度設倒是果敢,先生以爲大度設如何?”

“哈哈哈。”

趙德言聽了李恪的話,竟笑出了聲來,回道:“大度設不過是一莽夫,空有一身的野心,卻連隱認二字都不知,骨子裡還不如其父,又算得了什麼。”

李恪聽了趙德言的話,一下子想了起來,難怪今日在大宴之上大度設的表現與他以往如此大相徑庭,原來其中的緣故竟然在這兒。

李恪端起了手邊的茶碗,輕輕地啜了一口,笑道:“夷男和大度設也算是一方人物了,沒想到竟都不入先生之眼,這天底下也不知還有誰能入先生的眼了。”

趙德言也同李恪一般,端起了手中的茶碗輕輕地啜了一口,回道:“在趙某眼中,這天下能謂爲英主的不過兩人而已。”

李恪好奇地問道:“卻不知的哪兩位?”

趙德言回道:“陛下少年起兵,隨上皇威加四海,賓服四夷,乃千古少有之聖君,當爲英主。”

李恪聞言點了點頭道:“不錯,父皇之功千古彪炳,假以時日當可蓋秦皇漢武,確爲英主,這是卻不知是另外一人又是誰。”

趙德言盯着李恪,緩緩地收起了臉上的笑意,鄭重地對李恪道:“此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趙某所言的另一位英主便是殿下。”

“本王?本王一介少年,不想竟也能得先生如此推崇?”李恪聽了趙德言所言,臉上露出了一絲訝色,李恪與趙德言非敵非友,不甚親近,他自己也未沒想到趙德言竟會拿着他與李世民相提並論。

不過趙德言卻道:“趙某與殿下初見時便覺得殿下英果,絕非池中之物,今日再見,便是越發地肯定了。”

趙德言此番犯險見他,必定是有要事同他商量,趙德言的話李恪自然不敢盡信。

李恪擺了擺手回道:“先生來見本王,莫不是專爲奉承本王而來,本王可是受之不起。”

趙德言道:“趙某此來乃是投誠而來,而且趙某也帶來了趙某的誠意,絕不叫殿下難做。”

李恪聽了趙德言的話,倒是來了興致,問道:“卻不知先生的誠意是什麼?先生怎知本王就會領了先生的誠意?”

“平戎策。”趙德言輕聲一笑,口中緩緩吐出了三個字。

第十一章 奉茶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五章 侯君集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十四章 恩蔭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七十章 騙鉞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十二章 敲打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十三章 歸寧第三十章 事定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七章 武家女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十九章 鹽行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六章 岑長倩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
第十一章 奉茶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五章 侯君集第十二章 風從虎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五十一章 還京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十四章 恩蔭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七十章 騙鉞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二十一章 議親第十二章 敲打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十三章 歸寧第三十章 事定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七章 武家女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十九章 鹽行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六章 岑長倩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