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

清晨,陽光微熹,清風入戶,白日裡熱鬧非常的壽王府還是一片寧靜。

壽王府的深處,美輪美奐的儲英殿臥房裡間,不時地傳出一對男女均勻的呼吸聲。

青磚鋪就,本該纖塵不染的地面上,雜亂無章地散落着幾件袍衫彩裙,長靴短履,銀簪玉釵,甚至就連女兒家貼身穿着的鴛鴦肚兜也在其中。

牀上,綾羅織就的錦被綢單也早已被蹂躪地皺皺巴巴,毫無章法地鋪蓋在牀上,勉強遮住了一對片縷不着的人兒。

屋裡牀上的一切,無一不述說着昨夜那場戰鬥的激烈。

“恩……”

一聲嚶嚀,楊玉環輕輕翻了個身,將自己如白藕般柔嫩的手臂擱在了李瑁的臉側。

美人微動,浮起一陣香風,輕輕嗅了嗅,李瑁緩緩地睜開了眼。

睡眼惺忪,一張人間絕色的臉龐便佔據了李瑁全部的視線。

許是昨夜溫存,她的臉上還帶着幾許淡淡的桃紅。青絲未及梳攏,頭髮也顯的有些凌亂,只是隨意地披灑在胸前,映襯着豐潤的肩骨,宛如一幅丹青。

誰能想象,這樣一個神態慵懶的小女子,本該是那個魅惑君王的禍水紅顏?

“秋郎,你醒了。”楊玉環躺在李瑁的臂彎裡,如春風般柔聲道。

“玉環醒得倒是早。”李瑁輕輕地將楊玉環額前的亂髮往一邊捋了捋,臉上露出一絲溫情的笑意。

聽了李瑁的話,楊玉環捂嘴笑了起來:“不是我起的早,而且秋郎昨夜勞累,起的遲了。”

說話間,楊玉環眼含春意,一副嬌媚的模樣。

“好啊,你竟敢嘲笑我疲累,你看我怎麼家法處置你。”李瑁一下子翻過身去,將楊玉環雪白豐滿的身軀壓在身下,一副提刀再戰的樣子。

楊玉環咯咯一笑,如水蛇搬環摟着李瑁的結實的腰際,貼在李瑁的耳畔,吐氣如蘭:“你只管來便是,我可不怕你的家法。”

說着,還示威似地在李瑁的耳垂悄悄地咬了一口。

李瑁耳垂微微吃痛,低頭看着身下的佳人,頓時心神盪漾。

這一刻,李瑁終於知道什麼叫“良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了。這般媚骨,這等風情,骨子裡少經人事的李瑁如何抵擋得住?

李瑁在楊玉環如櫻桃般紅潤的嘴脣上輕輕咬了一口,接着,便把他的一雙手伸向了她白膩飽滿的胸前,緩緩地摩挲了起來。

片刻之後,伴隨着女子的一陣嬌呼,兩人身下的雕花木牀又發出了輕微而又密集的“咯吱咯吱”聲,牀上懸掛着的錦簾也如水上泛起的漣漪般,不停地波動着。

末冬纔去,萬物初蘇,屋外的春意還不甚濃,但屋裡卻已是一片盎然。

夫妻小別重聚,一番溫存本也是人之常情,但這卻苦了李瑁的貼身婢女紫竹。

因爲按照往日的習慣,李瑁已是到了晨起洗漱的時候,所以紫竹已經早早的備下了一應物品在屋外等候了。

但今日卻不知怎的,紫竹等了許久,卻仍舊沒有聽到李瑁的傳喚,反倒是將李瑁和玉環顛鸞倒鳳的聲音聽了個真真切切。

紫竹已經一十六歲,已經到了通曉人事的時候。聽着屋裡傳出的木牀吱呀聲和男女喘息聲,哪還不知道里面發生了什麼,頓時臉上羞紅了一片。

“往日裡殿下雖然古板,但卻最守儒禮,何曾做過這種白日宣淫的事情。怎麼今日殿下像換了個人似得,當真是羞死個人了。”

一時間,紫竹留也不是,走也不是,只能在心裡默默嘀咕了起來。

春宵一刻值千金,屋裡男女的喘息聲也不知持續了多久,終於慢慢地平息了下來。

臥房中,楊玉環滿身香汗,面色紅潤,彷彿一隻剛剛餵飽的小貓,滿足地伏在李瑁的身上,深深喘着粗氣。

“秋郎,昨夜我聽雲娘說,皇上已經把太子之位授給了忠王兄,這是真的嗎?”楊玉環光潔的上身趴在李瑁的胸前,一邊手指慢慢地畫着圈,一邊小聲問道。

李瑁不假思索地點了點頭,回道:“雖未正式舉行冊封大典,但父皇旨意已下,李亨入主東宮應是無疑了。”

聽了李瑁的話,楊玉環手上的動作一下子停了下來,她如小獸般伏在李瑁的身上,擡起頭,一雙美目幽幽地看着李瑁:“母妃生前最大的願望就是看着你加爲太子,如今這個願望卻因爲玉環平白落了空,你將來會後悔昨日所爲嗎?”

是否會後悔昨日所爲?

這個問題若是交給從前的李瑁,他也許無法回答。但對於如今的李瑁來說,這卻是一個連想都不用想的問題。

對於李瑁來說,能夠護得自己的妻子,保全今日的局面已經是非常難得了,他已經滿足了,他哪還會去在乎這個所謂的太子之位。

如今的皇帝李隆基雖然看似年邁,已近耳順之年,但熟知唐史的李瑁卻知道,李隆基至少還有二十餘年的壽命,也就是說,李亨至少還要再當二十年的太子。

而玄宗一朝的太子可不是那麼好當的,除了要面對多疑的皇帝的猜忌外,還要應付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慶王李琮、永王李璘、壽王李瑁、甚至是諸多節度使的衝擊。

在李瑁看來,外人眼中這個地位尊崇的太子之位哪是什麼國之儲君,根本就是一個活生生的靶子,稍有不慎便會淪入萬劫不復之地。

而原本歷史上的李亨也正如李瑁所想的一般,小心翼翼、膽戰心驚地苦熬了近二十年,熬到了安史之亂爆發,皇帝奔逃入蜀,這纔有了登基的機會。

可以說,至少未來幾年,李瑁都不會想去爭奪那所謂的太子之位。

李瑁低頭看了看楊玉環一雙稍顯彷徨的眼睛,心中頓時閃過一絲心疼。

原來她心中還想着這個。

李瑁伸出雙臂,微微用力,將玉環誘人的胴體又往懷裡緊了緊。

“在我眼中,太子之位雖好,但如何比得上我家玉環?將太子之位與玉環相比,便如草芥比之珠玉,螢火較之星辰,我又怎麼會後悔呢?”

李瑁的話彷彿春日裡的暖風,柔柔地吹拂在楊玉環如嬌花般的臉上,她的笑更燦爛了。

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三十章 請封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十五章 官學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十一章 責罰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三十章 籌糧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十六章 大捷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章 神箭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九章 城破第十九章 回京第十章 胡兒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十一章 叛亂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十六章 定策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十二章 斬將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十六章 人選第六章 封后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八章 瑛娘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五章 出關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十八章 襲城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一章 水淹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一章 面聖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十五章 提點第七章 救人第八章 提點第六章 盧婠婠第十九章 回京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二章 緣起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三章 威嚇
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三十章 請封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十五章 官學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十一章 責罰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三十章 籌糧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十六章 大捷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章 神箭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九章 城破第十九章 回京第十章 胡兒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十一章 叛亂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十六章 定策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十二章 斬將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十六章 人選第六章 封后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八章 瑛娘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五章 出關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十八章 襲城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一章 水淹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一章 面聖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十五章 提點第七章 救人第八章 提點第六章 盧婠婠第十九章 回京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二章 緣起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十三章 威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