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盧婠婠

李嗣業,唐中名臣,熊羆之將,身高七尺,神力超羣,生性剛烈,擅使一把陌刀,因戰必登先,所向披靡,故而被異族人稱爲神通大將,是大唐四大精銳邊軍之一陌刀軍的兵馬使。

李嗣業此人和馬璘極似,都是軍中難得的驍將,悍不畏死的人物,只是馬璘的機遇好些,遇到了識得他的伯樂李瑁,故而能早李嗣業一步,官拜鎮南大都護,名揚天下。

李瑁本非好酒之人,但今日席間有高仙芝作陪,又結識了李嗣業這樣的猛將,心情暢快之下難免喝多了些,酒席散後竟也隱隱覺得有些頭昏。

攬玉樓乃是青樓,雖然多是文人雅士取樂的所在,但終究沒有丟了自己的老本行,幾間雅緻的廂房還是不缺的。

高仙芝見李瑁喝得有些微醺,便着人給李瑁準備了廂房午歇,還安排了一個身家清白,品貌俱佳的清倌人服侍李瑁。

南霽雲就在門外等候,李瑁也不虞自己的安全,而且喝了這麼多,頭確實昏地很,於是李瑁客隨主便,便入了廂房歇息。

李瑁眼神迷離地躺到牀上,直覺得有人給他蓋上了衾被,於是自己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

這一覺李瑁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睡了多久,李瑁只記得自己入睡時還是午後,當他雙眼朦朧地睜開後屋內的光線已經暗了許多,估算着怕是將近傍晚了。

李瑁只覺得自己的頭有些微痛,喉嚨也乾得很,於是便想起牀尋些水喝,可就在他支撐着自己的身子想要坐起來的時候,他突然發現,原來自己的身上竟還伏這一個赤身露體的女子。

那女子未着寸縷,眉目稚嫩,身子白膩地如玉璧一般,嘴角還掛着一絲淺笑,看上去不過十六七歲的年紀。

李瑁看着身上的少女,心頭猛地一震,腦海中的第一反應便是仙人跳。

不過隨即李瑁又冷靜了下來,思索着這裡發生的事情,今日明明是高仙芝宴請自己,而且這裡是長安,誰敢在長安給他李瑁設套?

李瑁連忙坐起身子,將自己的外袍披在身上,緊接着她將少女搖醒,問道:“你是何人,爲何會在此處?”

李瑁地動作很大,一下子也將身上的女子驚醒了。

李瑁原本以爲這女子只是尋常的青樓女子,想要依附權貴逃出苦海才委身與他,可就在這個女子剛剛起身的時候,竟不見絲毫的慌張,反倒有條不紊地對李瑁拜道:“民女拜見壽王殿下。”

若是妓家出身,她們看到李瑁必然是誠惶誠恐的樣子,不會如眼前這個女子這般淡然,看着女子的模樣顯然是見過世面的,而且她口中的自稱竟是民女而非奴婢。

要知道,攬玉樓乃是青樓,樓中的女子都沒入奴籍之人,她們和李瑁的身份有云泥之別,她們在李瑁地面前也只能口稱奴婢,絕不會有其他的稱謂。

可剛剛這個女子竟然自稱民女,由此可見她絕不是攬玉樓的姑娘,而是外面的良家女子。

不過李瑁又看了看雪白的牀單上的斑斑血跡,李瑁知道自己已經稀裡糊塗拔了人家的頭籌,李瑁不禁有些頭疼。

“你是何人?”李瑁傷腦筋地看着眼前的女子,問道。

這女子擡頭癡癡地看了李瑁一眼,反問道:“殿下難道不記得十年前在東市見過的盧家女娃婠婠了嗎?”

“什麼!你是盧秋韻的小妹,那個珠寶店中的盧家女娃?”李瑁聽到這女子的話一下子驚住了。

原來這個女子的來頭竟然這般不尋常,她竟是當年那個跟在盧氏嫡女盧秋韻身後的小女娃。

盧秋韻是盧氏嫡女,盧婠婠是她的親妹,那眼前的這個盧婠婠自然也是盧氏嫡女。原來他不止是拔了頭籌,而且拔了范陽盧氏嫡女的頭籌,這樣一來可就不止是頭疼的問題了。

李瑁低頭看着這張似曾相識,如嬌花一般稚嫩的臉龐,後背不禁冒起了冷汗。

范陽盧氏乃天下世家翹楚,七宗五姓之一,盧氏嫡女何其尊貴,在許多門第的眼中,盧家女甚至要高於公主,多少皇親貴族想娶而不可得,顆今日盧婠婠竟然在這樣的場合悄悄委身與李瑁,怎麼想其中都有極大的貓膩,李瑁不擔心不可能的。

不過比起李瑁地擔心,李瑁更奇怪的是自己爲何會如此失態,他清楚地記得自己雖然喝地多了一些,但他並非無量之人,他喝完之後也只是微微有些頭昏罷了,絕不至於失去了理智,連同別人***好都不知道。

李瑁警惕地環顧了四周,想要看看究竟有無什麼可疑的東西,果然,李瑁在梳妝檯的桌案上看到了一堆已經燃盡的香灰,這堆香灰和尋常的香不同燃盡後剩下的並非灰白色的香灰,而是顯眼的赤紅色。

“這是何物?”李瑁指着香灰對盧婠婠問道。

盧婠婠看着李瑁手指的方向,臉上先是微微一紅,緊接着回道:“此乃爲殿下安神之物。”

盧婠婠說的雖然隱晦,但李瑁卻猜了出來,這屋內焚的香絕不止安神這麼簡單,恐怕還有其他的作用,否則他也不會如此失態了。

李瑁並不追究焚香之事,只是問道:“南霽雲呢?他去了何處?”

盧婠婠回道:“南將軍正在外面等候,他不知民女身份,所以民女才能進來。”

李瑁聽了盧婠婠的話,也明白了過來。

南霽雲雖然是他的親衛統領,但他也絕不會干涉到李瑁的私事,相反地,在這種時候他還會因爲自己身份的特殊性刻意地迴避。

李瑁看着躺在自己身前的盧婠婠,嘆道:“你是堂堂五姓女,這又是何必呢?你這樣做究竟有何用意?難不成是要威脅本王不成。”

盧婠婠見李瑁這麼說,連忙解釋道:“殿下息怒,民女絕沒有威脅殿下的意思,民女做這一切都是民女自己的意思罷了。”

李瑁不解道:“那你這是何意?”

盧婠婠忽然拿着被衾裹住了自己的身子,走到牀邊跪了下來,拜道:“范陽盧氏危在旦夕,還望殿下相救。”

第四章 徵前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九章 封后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十五章 入宮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十章 韋清兒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三十章 內鬥第十章 胡兒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四章 提詩第六章 名將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十一章 責罰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十章 韋清兒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七章 入城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九章 春獵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七章 試探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八章 議政第四十章 建佛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三十章 籌糧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十九章 回京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十一章 叛亂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十七章 論戰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五章 出關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二十三章 鋤奸
第四章 徵前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九章 封后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十五章 入宮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十章 韋清兒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三十章 內鬥第十章 胡兒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四章 提詩第六章 名將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十一章 責罰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十章 韋清兒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七章 入城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九章 春獵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七章 試探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八章 議政第四十章 建佛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三十章 籌糧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十九章 回京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十一章 叛亂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十七章 論戰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五章 出關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二十三章 鋤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