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回京

李瑁雖身在軍中,但心早已飛回了壽王府。

此次隴右大戰的獻捷大典在明日,今日不必入宮,所以李瑁剛剛進了長安城,便將左武衛的將士交給了馬璘,自己帶着武彥平、高適和孫英等一干親衛回了王府。

王府上下早知李瑁今日回府,早早地便在王府門口結隊等候,就連懷有身孕的楊玉環也在紫竹的攙扶下等在門前。

此時的楊玉環已有身孕半年有餘,小腹已明顯鼓起,行路有些不便,挺着個肚子站在那邊,靜靜地遠望着街道的盡頭。

“娘娘,您還是進去等候吧,屋外風大,殿下見了該心疼了。”

關中的冬日寒冷異常,北風凜冽,楊玉環身子骨弱,雖然身着厚衣,披着貂皮大氅,懷中抱着暖爐,但臉還是凍地通紅。

不過楊玉環已經固執地搖了搖頭道:“秋郎爲國出征,關山遠赴,我不能在城外等侯已經愧疚萬分,豈能再在府內安坐。”

紫竹見自己勸不下來,便將眼睛看向了武雲娘,希望武雲娘再勸一勸,不過武雲娘卻搖了搖頭,示意她不必再勸。

楊玉環左右心中不定,與其讓她在府內胡思亂想,乾等着急,不如讓她到門外一起等候。

又過了一炷香的功夫,巷道的最深處漸漸地響起一陣細碎地,如雨滴般快速滴落的馬蹄聲,楊玉環知道,李瑁回來了。

入苑坊乃十六王宅所在,權貴雲集,貴人無數,故而非各王府之主,任何人不得隨意在坊內策馬疾奔。

果然過了一會兒,一隊精騎落入了衆人的眼中,李瑁俊朗的面容輪廓漸漸在楊玉環眼中清晰。

“秋郎。”楊玉環一見李瑁近前,便連忙甩開紫竹的手,迎了上去。

算上上次劍南之行,李瑁以往也曾外出,但楊玉環也從未如此焦心,只因楊玉環如今懷有身孕,不見李瑁時總感覺空落落的,心神越發地不寧和慌亂,這才這般模樣。

“籲!”李瑁生怕靠地太近會衝撞到楊玉環,連忙猛扯繮繩把馬停了下來。

“娘子,屋外風寒,你怎的在外等候。”李瑁下了馬,提楊玉環緊了緊身上的大氅,心疼道。

楊玉環拉着李瑁地手臂笑道:“秋郎不回,玉環心裡總不踏實”

李瑁輕輕地拍了拍她的手背道:“爲夫身邊有萬軍保護,誰能傷我?”

李瑁不提還好,一提這個,楊玉環立刻瞪了他一眼,埋怨道:“你還敢說,你真當我沒看隴右送來的戰報嗎?最後關頭若非彥平攔着你,你是不是就要丟下我們母子,以身殉國了?你可知道我看到那份戰報時的心情。”

李瑁一聽見楊玉環的話,臉上頓時露出一絲驚色,將頭轉向了武彥平和高適等人。

“達夫,是誰將本王的軍報抄送王妃的?”

高適是李瑁地記事參軍,李瑁地一應詔令都是經由他手發佈,若是消息傳出,他想必是知情的。

高適連忙搖頭道:“我也不知,我以殿下的符印將這軍報着人直接送到了宮中,連門下省都未曾抄送呀。”

楊玉環嗔怪道:“此事與旁人無關,你莫要胡亂責怪,這封軍報是我從堂兄那邊得到的,高參軍並不知情。”

李瑁靠在楊玉環的耳邊小聲地解釋道:“軍報所言半虛半實,不過是誇耀軍功罷了,當不得真,此事爲夫早留有後手,絕不會失策的。”

“真的?”楊玉環對朝堂之事一知半解,將信將疑地問道。

“那是自然。”李瑁一本正經地回道。

楊玉環的臉色這纔好看了許多,她拉着李瑁地手臂往屋內走去,一邊走一邊道:“今時不同往日,以後秋郎領軍還需千萬謹慎,就算不爲了玉環着想,也要爲玉環腹中的胎兒着想。”

李瑁親子攙扶這楊玉環,笑道:“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娘子寬心,爲夫自有分寸。”

------

敏慎殿的書房,李瑁剛剛將楊玉環安撫妥當,便在書房中喚過了李泌。

“長源來了,坐。”李瑁往自己身前的茶碗倒了杯茶,對李泌道。

“謝殿下。”李泌掖起袍角,慢慢跪坐在錦塌上。

“本王不在長安的這段時間,京中可有發生什麼大事?”李瑁與李泌亦主亦友,不同尋常君臣,於是開門見山地問道。

李泌點頭笑道:“大事倒是有兩件,不過都不算什麼好事。”

“哦?說來聽聽。”李瑁凝眉道。

李泌回道:“殿下剛走不過十日,安祿山便進京獻捷,陛下聖心大悅,當即加封安祿山爲范陽節度使,兼掌河北兩鎮。”

李瑁的眼角露出一絲愁色,感嘆道:“安祿山雖是胡兒,但卻頗有手段,他本該天寶元年就能加封范陽節度,可惜本王租鬧了。本王壓了他四年,終究還是壓不住了。范陽乃河北強藩,加封安祿山李林甫不可能不知道,難道他就直接同意了嗎?”

李泌並沒有直接回復李瑁,只是淡淡道:“太子和李適之反對了。”

李泌一說,李瑁便明白了過來。

李林甫和太子乃是死敵,太子反對了,爲了打擊太子聲望和勢力,李林甫自然就會支持。

李瑁又不在長安,再加上楊玉瑤本就拉攏安祿山,她的枕邊風一吹,安祿山自然能夠得手。

“混賬!邊關大事,關係我大唐河北安危,李林甫竟如此兒戲,實乃奸相,本王早晚必殺之。”

李泌倒是看得通透,對李瑁勸道:“殿下息怒,陛下有意藉助番將來制衡皇子在地方的勢力,安祿山上位不過是早晚之事,壓不住的。”

在李隆基的眼中,番將出自異族,在朝中根基極淺,與衆位皇子又瓜葛不深,容易引爲帝王心腹,用他們來制衡李亨和李瑁這些手握重權的皇子,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李瑁又接着問道:“不是說有兩件事嗎?還有一件是什麼?”

李泌端起茶碗小小地抿了一口,回道:“殿下着我調查王恩承和李林甫的關係,眼下已經有了結果。”

“如何?”李瑁忙問道。

李泌沉色回道:“殿下猜的不錯,王恩承確實和李林甫有些瓜葛。王恩承離京前李林甫曾派人在外宅秘密召見,連續五個沉甸甸的大箱子被搬進了王恩承的外宅。另外半年前,在王恩承的祖籍襄陽,他的名下突然多出了三千畝良田,來路不明,想必也是李林甫的手筆。”

李瑁握着茶碗,冷冷笑道:“五箱金銀財物,三千畝良田,李林甫倒是捨得。”

李泌笑道:“皇甫惟明乃太子麾下大將,若是折了他,等於斷太子一臂,這點成本李林甫還是穩賺不陪的。”

李瑁沉思了片刻道:“此番李林甫想借本王之後扳倒皇甫惟明,你可有計較?”

李泌手中把玩着名貴的茶碗,嘴角露出一絲自信的笑容:“太子黨當然要扳,但絕不能是殿下出手,我們要逼李林甫出手。他想借咱們的刀,哪有這麼容易。”

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十七章 小道第八章 回府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十三章 贈劍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八章 提點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十一章 責罰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十七章 小道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五章 立儲第九章 密謀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五章 授首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六章 名將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十九章 回京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十四章 平亂第六章 封后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九章 賑災第十五章 授首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六章 鳳棲梧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五章 入宮第十六章 人選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十五章 授首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三章 問安第十章 決策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十三章 圈套第四章 提詩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五章 紛爭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十三章 贈劍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十一章 激將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十一章 激將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九章 密謀第十一章 責罰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
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十七章 小道第八章 回府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十三章 贈劍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八章 提點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十一章 責罰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十七章 小道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五章 立儲第九章 密謀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五章 授首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六章 名將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十九章 回京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十四章 平亂第六章 封后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九章 賑災第十五章 授首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六章 鳳棲梧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五章 入宮第十六章 人選第十四章 平亂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十五章 授首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三章 問安第十章 決策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十三章 圈套第四章 提詩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五章 紛爭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十三章 贈劍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十一章 激將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十一章 激將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九章 密謀第十一章 責罰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