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投效

“要本王起兵響應安祿山也成,但本王需要一樣東西作爲交換,不知你能否做的了主?”李瑁看着嚴莊,淡淡道。

嚴莊一聽李瑁這麼說,只當是李瑁動了心,於是忙回道:“殿下儘管開口,小人乃郡王特使,自然做的了主。”

“好!”

李瑁點了點頭,神色猛地一凜道:“本王要安氏一門,父子一十一顆人頭,你也能做的了主嗎?”

“嘶!”

李瑁的話話音剛落,嚴莊猛地打了一個寒顫,一絲慌亂和懼色從他的眼中一閃而過。

李瑁若當真被他的話說動了,他絕不會這麼說,這隻能證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李瑁從頭到尾就沒準備和他合作,只是在消遣他。

嚴莊身旁李瑁當場與他爲難,心中想着還是先保住性命爲上,於是小心地回道:“此事幹系重大,小人恐怕要回去先行問過郡王再說。”

原本按照嚴莊的估算,若是李瑁有意羞辱安祿山,他大可將自己杖打出去,然後讓自己帶着一身傷回道安祿山處,畢竟此時的嚴莊只是小角色,理當入不得李瑁的眼。

不過李瑁地反應卻與他所想的大相徑庭,李瑁並未如他所言放他離去,反倒豁然抽出了腰間所配的承影劍,架在了嚴莊的脖子上。

“安祿山的人頭本王想拿了,自然會去拿,就不必你帶話了,你的命就給本王留在這裡吧。”

這裡比較是安思順的地盤,李瑁雖是親王,但在這裡拔劍終究有些藐視他這個節度使的意思,有些不妥,不過安思順也只是臉上稍稍有些猶疑,隨後又把將要擡起的手放了下去。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殿下堂堂親王,何必與小人過不去?”嚴莊強壓下心中的恐懼,故作淡然道。

李瑁道:“你頗有些才幹,把你放到安祿山那邊本王終究有些不放心,與其這樣,還是免除後患的好。”

什麼?李瑁竟然對他不放心?

在外人的面前,嚴莊只是負責幫安祿山記錄文案的書記而已,高尚纔是名聲在外的河北謀主,李瑁爲何會知道他的名字,難不成李瑁的眼線竟已不到了郡王府的高層?

李瑁爲何會知道他的原因他是永遠也猜不到了,但這些對於現在的嚴莊而言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要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

嚴莊擡起頭,看着李瑁道:“殿下看得起小人,自然是小人的福氣,不過河北誰人不知,安祿山的謀主是長史高尚,小人只是區區錄事參軍罷了,上不得檯面的。”

李瑁道:“高尚確實有些才幹,但本王卻未曾把他放在眼中,倒是你,留着你在河北本王還要忌憚上兩分。”

聽了李瑁的話,嚴莊從沒有像現在這樣錯愕。

河北諸人,包括安祿山在內,人人都覺得高尚的才智在他之上,對高尚敬畏有加,反倒是對他嚴莊有些愛答不理,就連安祿山也是如此。

嚴莊向來自詡有鬼谷之才,爲了證明自己的才幹,投在了安祿山的麾下,可他萬萬沒想到,他真正的伯樂竟是對頭李瑁?

嚴莊這些年在河北過的並不舒服,安祿山的脾氣極差,對嚴莊更是動輒打罵,嚴莊對他早已生出了怨懟,李瑁的話倒是讓他靈機一動,也生出了別的心思。

“殿下饒命,難得殿下高看小人一眼,殿下若是願意收錄,小人願拜殿下爲主,爲殿下出謀劃策,靖平天下。”嚴莊生怕李瑁一劍刺下自己再沒了說話的機會,就是連忙道。

嚴莊的反應倒是李瑁沒想到的,李瑁知道嚴莊沒什麼立場,但沒想到他竟背叛地如此果斷,就連李瑁都一下子愣在了那邊。

面對嚴莊的投靠,倒是叫李瑁一下子陷入了兩難。

論才幹,嚴莊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他對局勢的把控細緻入微,,若能將他收入門下絕對是一員干將;但論品性,嚴莊可謂實實在在的小人,毫無忠誠可言,他看重的只是生存和利益罷了,他今日可以背叛安祿山,將來自然也可以背叛李瑁。

“本王麾下可沒有你這等小人,本王留你何用?”李瑁冰冷的劍尖依舊指着嚴莊的喉頭,嘴角輕挑着問道。

嚴莊這等人,自然是不缺急智的,他的眼珠一轉,便回道:“君子有君子的用法,小人也有小人的用法,殿下志在天下,但前方也並非坦途,總該有許多隱晦之事需要有人去做,有些事情君子是做不來,也不願做的。”

嚴莊的話說的很是直白,但也有幾分歪理。

李泌才智冠絕天下,但生性卻恬淡,以道家門徒自居,自然做不得下作之事。而高適更是性情剛直端正,自然也是做不來的。

說起,李瑁的麾下還真卻嚴莊這麼一號人物,做一些李瑁不便做,李泌和高適又做不來的事情。

“你已經說動了本王,但你要本王如何相信你不會再出爾反爾?”李瑁一雙明眸盯着嚴莊問道。

嚴莊自己有了生機,忙拱手道:“此次出行河西,安祿山爲了能夠和安帥更好地搭上關係,特地派了他的長子安慶宗一同前來,門下願獻上安慶宗的人頭,以證忠心。”

嚴莊的角色轉換來的極快,不過須臾的功夫,他已經從安祿山的謀士變成了李瑁的下屬,順帶還出賣了安祿山長子安慶宗的性命。

李瑁點了點頭道:“如此甚好,你派人引路,把安慶宗的藏匿之處告知本王,本王派人前去捉拿,若當真拿下了安慶宗,本王便信了你。”

“謝殿下信任。”嚴莊一口應下,把安慶宗藏匿的地點告知了李瑁。

李瑁喚過身旁守候的南霽雲,吩咐道:“按嚴莊的話,派親衛前去捉拿安慶宗,死活不論。”

“諾!”南霽雲一口應了,遣了一隊親衛去拿人了。

嚴莊的問題已經解決了,李瑁轉過身來看向了安思順,問道:“不出意外的話,安祿山的長子恐怕就要命喪涼州了。安帥的選擇是什麼呢?”

李瑁本想着斬殺嚴莊,逼安思順就範,沒想到如今竟有了更好的選擇。

安慶宗死在涼州,無論安思順有沒有參與,安思順都逃不了這筆賬,以安祿山睚眥必報的性子,必然會記恨上安思順,安思順哪還有的選擇。

安思順俯身拜道:“臣安思順對大唐,對殿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

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三章 謀算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十九章 賑災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十二章 危機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八章 回府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二十章 叮囑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十章 胡兒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二章 誤闖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二章 賜婚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一章 冷箭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三章 問安第八章 議政第一章 勸進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八章 回府第十三章 威嚇第十六章 定策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十四章 請戰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三十章 籌糧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十一章 定議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十五章 入宮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二章 賜婚第十五章 顏真卿
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三章 謀算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十九章 賑災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十二章 危機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八章 回府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二十章 叮囑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十章 胡兒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二章 誤闖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二章 賜婚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一章 冷箭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三章 問安第八章 議政第一章 勸進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八章 回府第十三章 威嚇第十六章 定策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十四章 請戰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三十章 籌糧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十一章 定議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十五章 入宮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二章 賜婚第十五章 顏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