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策反

“富貴?嚴兄要求富貴恐怕是來錯地方了,我這裡只有刀劍,只有生死,可沒有嚴兄想要的富貴。”高尚負手而立,側目看着嚴莊,冷冷道。

李瑁在這個節骨眼上派高尚前來,爲的是什麼,高尚自然清楚地很,無非就是爲了策反他,給唐軍破城提供許多便利。

至於高尚自己,要說他對安慶緒有多忠誠,倒也半點談不上,他先前侍奉先主安祿山,而後隨安慶緒弒君,拜安祿山爲主,本就是時事所迫。

如今大唐大軍壓境,安慶西能撐到幾時尚且不知,以高尚的聰敏,又豈會甘願跟着安慶緒同生共死,爲他死節?

只是如今的嚴莊還什麼都沒有拿出來,若是就這樣降了,未免也太失了他大燕宰相的分量了。

嚴莊聽着高尚的話,嘴角也是掛起了一絲隱晦的笑意,高尚說的厲害,若是他當真對安慶緒忠心耿耿,又豈會縱容他站在此處,恐怕早就傳令刀斧相加了吧,高尚之所以到現在還是這副模樣,無非就是想聽聽李瑁的條件。

“高相,你我都是文臣,提劍尚且吃力,何必談這刀斧之事,難免傷了和氣。”嚴莊輕捋頜下一縷灰須,笑道。

高尚瞥了嚴莊一眼,問道:“那嚴兄想談什麼?”

嚴莊笑道:“在下想談高相的性命,如何就高相的性命。”

“哈哈哈。”

高尚朗聲一笑,問道:“救我的命,我現在府內,安穩地很,誰能動我一絲一毫,倒是嚴兄你,現在爲階下之囚,竟還口出狂言。”

嚴莊也應聲笑道:“高相的安穩只是一時的,現薊城外有三十萬大唐精兵枕戈待旦,高相以爲這小小的薊城能守到幾時?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高相覺得城破之時,你還能一人獨善其身嗎?”

高尚反駁道:“我薊城固若金湯,唐軍想要破城無異於癡人說夢,嚴兄擔憂的未免太多了吧。”

嚴莊聽了高尚的話,故意嘆了一聲道:“唉,我本覺高相與我曾是故交,眼下薊城朝不保夕,在下不忍見高相身陷囹圄,故而特向陛下請命進城,沒想到高相竟絲毫不領在下的情誼,當真是可悲可嘆。”

嚴莊的話傳入高尚的耳中,高尚的嘴角也不禁浮起了笑意,嚴莊早先雖和高尚同在安祿山帳下,但兩人的關係卻遠遠談不上親近,甚至爲了爭一個高下,還時常起一些衝突,嚴莊又哪裡會爲他甘冒風險。

高尚道:“嚴兄每口必言薊城必破,難道就不怕我把你殺了,或者將你拿了,送於陛下嗎?”

嚴莊搖了搖頭道:“不會,高相若是殺了我,只會和我大唐結下必死之仇,高相不會這麼做,至於送給安慶緒,那就更不可能了。安慶緒那小兒多疑,若是叫他知道你與我有過來往,無論我死活,你是否降唐,他都會懷疑你的忠誠,高相是聰明人,怎會這麼做。”

高尚挑眉問道:“所以說嚴兄這是在逼我了?”

嚴莊道:“不敢,高相不願叛主,嚴某佩服,但嚴某也帶來了我大唐陛下的誠意,難道高相就不想聽一聽嗎?”

高尚聽到嚴莊的話,心頭也是微微一顫。

嚴莊進城,絕不會空手而來,必定帶來了李瑁的旨意,而這,正是高尚所關心的。

安慶緒喜好酒色,不理政務,高尚對他已經徹底失去信心了,他可不願拿自己全家老小的性命做賭注,跟着安慶緒一條道走到黑。

“願聞其詳。”高尚拱了拱手,對嚴莊道。

嚴莊從袖中取出一封明黃色的錦帛,交到了高尚的手中,道:“陛下惜才,對高相更是萬分重視,若是高相願降,陛下願以食邑六百戶的舒國公相封,拜陝州刺史,不知高相意下如何?”

高尚的臉上一副平淡的樣子,穩重地從嚴莊手中接過了寫着李瑁聖旨的錦帛,只是大概地掃了一眼,心中已經不斷地起伏。

國公爵,封於舒地,食邑六百戶,在外姓公爵中已經很是突出了,而且這還只是其一,陝州刺史的官位更是了得。

陝州乃連接東西兩京的要地,屬大唐上州,號“據關河之肘腋,扼四方之襟要”,通常非皇帝親信不可爲之,陝州刺史一旦入京爲官,加開府儀同三司便堪稱宰相,這可不是區區一個僞燕的宰相可以比擬的。李瑁拿將正三品陝州刺史許給高尚,已經足可見誠意了。

“這封聖旨不知何時能夠作數?”高尚手中拿着聖旨,問道。

嚴莊看着高尚的樣子,已經猜到了高尚心中的想法,光憑高尚這麼一問,他已經知道,高尚的心裡已經降了。

嚴莊對高尚笑道:“只要高兄現在點頭,你此刻便是我大唐舒國公,陝州刺史。陛下誠意已然在此,還望高兄速斷。”

高尚聽了嚴莊的話,雙目微闔,不過過了片刻便睜眼拱手道:“高某一介降臣,竟能得陛下如此恩遇,豈敢再有二話,從此以後,你我便是同僚了。”

“哈哈哈哈,好,有高兄相助,這薊城已經有半數在我大唐手中了。”嚴莊見高尚應了下來,滿意地笑道。

高尚也笑道:“高某既爲大唐臣子,自當爲君分憂。”

嚴莊看着高尚這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問道:“哦?高兄已經有破城之策了?”

高尚自信道:“高某在范陽城蟄伏多年,自然有些手段的,不過嘛,自然還需嚴兄和城外的陛下協助。”

高尚曾爲安祿山謀主多年,如今又貴爲僞燕宰相,朝中、軍中俱有諸多門生故舊,底子自然是極爲深厚的,自然也有說這種話的底氣。

不過嚴莊也不是白給的,他冒險進城一趟,自然不是爲了叫高尚專美於前,讓別人佔盡風頭。

嚴莊道:“高兄的手段嚴某自然是信得過的,不過如此良機若是隻拿一座薊城未免有些可惜,如今在這城中,你我可是大有可爲。”

高尚看着嚴莊模樣,不過稍稍一想便猜到了他的意思。

高尚問道:“嚴兄說的是范陽盧氏?”

嚴莊應聲笑道:“若是能借安慶緒之手爲陛下除去一顆眼中釘,豈非也是你我大功一件?”

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十四章 平亂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十二章 賜婚第十二章 斬將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十二章 賜婚第七章 試探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十四章 請戰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八章 起兵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十三章 威嚇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九章 城破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八章 提點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三章 軍情第五章 出關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四章 重賞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四十章 建佛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三章 問安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章 阻撓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四章 密信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十六章 謀退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十六章 大捷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十章 阻撓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十一章 冷箭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七章 試探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十一章 挑撥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十章 決策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六章 封后第三十章 請封第十四章 危局
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十四章 平亂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十二章 賜婚第十二章 斬將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十二章 賜婚第七章 試探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十四章 請戰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八章 起兵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十三章 威嚇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九章 城破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八章 提點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三章 軍情第五章 出關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四章 重賞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四十章 建佛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三章 問安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章 阻撓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四章 密信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十六章 謀退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十六章 大捷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十章 阻撓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十一章 冷箭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七章 試探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十一章 挑撥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十章 決策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六章 封后第三十章 請封第十四章 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