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

李瑁、南霽雲、皇甫瑛娘,再加上剛剛坐上來的渤海舞姬,壽王府的馬車上已經坐了四個人,不過好在馬車足夠寬敞,人雖然多,但也不顯得擁擠。

這渤海舞姬姿態妖嬈,身段極佳,哪怕是放在長安城中也是難得的大美人,就連長相俏麗的皇甫瑛娘也自覺不如。

李瑁和皇甫瑛娘坐在馬車的一側,南霽雲和渤海舞姬則坐在馬車的另一側,皇甫瑛娘看着正面坐着的渤海舞姬,心中不自覺地又對李瑁鄙夷了一番。

李瑁家有楊玉環這樣美絕長安的傾國美人,外面又有師父那般英姿颯爽的江湖俠女,他竟然還是會覺得不知足,不停地接納外面的女人,帶回王府,而且聽安祿山剛纔的話,這樣的事情李瑁顯然做了不止一次了。

在鄙夷李瑁之餘,她突然也爲師父感到可憐,原本可以快意江湖,自由自在的女子,偏生爲了李瑁這樣的負心人將自己變作金絲雀,永遠地困在李瑁爲她搭建的鳥籠中,一困就是一生。

男人果然都是一樣,在美色面前最易迷失。

щшш _TTKΛN _¢O

她雖然不懂朝堂之事,但阿爹和如今的四鎮節度使王忠嗣乃是至交好友,過去他們一起談論邊務之事她也時常待在一旁偷聽。

他們雖然與李瑁立場不同,他們私下對李瑁在劍南邊務上的軍策和壽王府的幾位將領諸多讚譽,同時他們也對統掌河北軍政的安祿山頗爲擔憂。

早在開元年間,賢相張九齡公見了安祿山便曾有言:“亂幽州者,必此胡也。”

可笑李瑁空有善於識人之名,卻因爲一個美人被迷地連安祿山都看不清,將他看作了忠良之人,能與他插科打諢,枉他自詡賢王,其實也不過如此。

皇甫瑛娘先入爲主,已然將他看作了一個色令智昏之人。

不過李瑁的心思皇甫瑛娘自然是不知的。

在皇甫瑛孃的眼中,這個渤海舞姬的確姿色上佳,但在李瑁看着,她與梨園中的那個舞女並無相差,李瑁對她也提不起太大的興致。

倒是李瑁擡起頭,看着南霽雲與渤海舞姬坐在一處,臉色竟有些泛紅,不似尋常那般自在,李瑁不禁大感有趣,原來這個趙子龍一般渾身是膽的人物,竟也有羞怯的一面。

李瑁看着手足有些無措的南霽雲,問道:“南八,你可曾婚配?”

南霽雲不知李瑁爲何突然這麼問,但他楞了一下後還是如實回道:“末將自幼家境貧寒,上面又有七個兄姊,故而還未曾婚配。”

南霽雲生於普通農戶家庭,兄弟姐妹有多,經常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無奈之下才背井離鄉,外出謀生,這些年一直漂泊在外,居無定所的,哪有娶親的閒錢和功夫。

李瑁點了點頭,指着南霽雲身旁的渤海舞姬問道:“你以爲此女姿色如何?”

南霽雲頭也不擡地回道:“她是安祿山精心挑選送於殿下的,自然是難得的美人。”

“哈哈哈哈。”

李瑁輕聲一笑,拍了拍南霽雲的肩膀道:“渤海國雖在北地,但女子性柔,善侍其夫。你一個大男人在外,平日裡難免有需要照料的地方,本王就將她送給你,照顧你的日常起居。”

“殿下,這,她可以安祿山送於殿下的,我如何能夠接受。”南霽雲沒想到李瑁會突然這麼說,想都不想地擺手道。

李瑁笑道:“安祿山送於本王,那她便是本王的人了,本王送與你又有何不可,你已三十有餘,總不能因爲跟着本王,就一直獨身一人吧。”

坐在南霽雲身旁的渤海舞姬聽得懂關中話,她知道李瑁要將他送人,臉上卻沒有半點波瀾,自從他被送入渤海王宮習舞,她便知道了自己的命運。

其實她的心中倒還有一些慶幸,李瑁身份尊貴,身邊的女人想必也是無數,與其在他身旁等着被遺棄,還不如跟着南霽雲,興許她這一輩子還能有個保障。

她雖不知南霽雲的身份,但能和李瑁同車而行的,又豈會是常人?

李瑁乘着馬車一路趕回壽王府,剛到王府門外,便看見門外亂糟糟的一片,來來往往的許多人,王府的婢女和家僕也來回跑動,忙翻了天。

“發生了何事?爲何這般忙亂?”李瑁下了馬車,攔下一人皺眉問道。

被攔下的婢女原本還有些急切和不耐煩,但擡頭一見是李瑁,便忙道:“殿下,王妃要生了,現在宮中的穩婆正在敏慎殿接生。”

“什麼!”李瑁聽到這個消息,臉色一驚。

按照太醫的測算,距離楊玉環產期應該還有半月,如此看來楊玉環算是稍微有些早產了。

李瑁聽得楊玉環生子,再也顧不得半點其他的東西,讓南霽雲安排了皇甫瑛娘,自己拔腿便快步跑進了府內。

那個面對二十萬吐蕃大軍尚能泰然處之的李瑁,竟也能有這般慌張的時候。

李瑁來到敏慎殿時宮中的穩婆已經進去有一段時間,內室中不時傳出楊玉環痛苦的呼聲,還“秋郎、秋郎”地大聲呼叫着李瑁地名字。

李瑁生平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聽着屋內楊玉環撕心裂肺的叫聲,李瑁既心疼又心急,一時間顧不得許多,推門便要進入內室。

“殿下不可,女子生產乃陰穢之事,男子入內易有血光之災,殿下身份尊貴,豈能入內。”李瑁還沒推開門,便被門外守着的一個穩婆攔了下來。

李瑁聽見楊玉環在屋內大呼自己的名字,哪還待得住,推開門外守着的穩婆,急道:“我乃大唐壽王,鳳子龍孫,自有滿天神佛庇佑,哪會有什麼血光之災。”

說完,接過一旁婢女手中的熱水,便要親自端進去。

李瑁剛剛推開門,還沒能進去,武雲娘便從房中迎面而來。

武雲娘在壽王府地位特殊,不同一般常人,她一面命人從李瑁手中接過熱水,一面伸手將李瑁往外推去。

“阿郎,裡面已經夠亂的了,你就別進來添堵了,還是在屋外等候吧。”

說完,將門一關,李瑁又被留在了外面。

李瑁無奈,只能在屋外乾等。

他一邊來回不停地走着,是不是看向門口,一邊焦急地搓着手,口中振振有詞地也不知在念叨些什麼。

李瑁等的心焦,額頭上不停地冒汗,王府的婢女則跟着李瑁的身後,爲他擦拭着汗水。

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十三章 圈套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六章 鳳棲梧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十八章 返程第一章 面聖第四章 交易第二十章 叮囑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十三章 威嚇第四章 結盟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十一章 激將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一章 勸進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終章 盛世再起第十九章 破城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十五章 官學第八章 瑛娘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十二章 賜婚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六章 封后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十五章 紛爭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二十章 叮囑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七章 論志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章 神箭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六章 請帖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四章 結盟第二十章 賑災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四章 結盟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十二章 誤闖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十七章 論志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十四章 平亂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五章 離間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六章 封后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
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十三章 圈套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六章 鳳棲梧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十八章 返程第一章 面聖第四章 交易第二十章 叮囑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十三章 威嚇第四章 結盟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十一章 激將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一章 勸進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終章 盛世再起第十九章 破城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十五章 官學第八章 瑛娘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十二章 賜婚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六章 封后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十五章 紛爭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二十章 叮囑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七章 論志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章 神箭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六章 請帖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四章 結盟第二十章 賑災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四章 結盟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十二章 誤闖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十七章 論志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十四章 平亂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五章 離間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六章 封后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