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外患未除,堂堂禁軍將士拿朝堂俸祿,不思出關殺敵,竟然在此威逼婦孺幼子,當真是好本事,好威風!”
一陣女子的呵斥聲自殿外傳來,衆位禁軍將士面容一愣,緊接着臉色臊地通紅。
潼關之戰,簡直將大唐的禁軍刻在了恥辱柱之上,南北衙二十萬禁軍隨御駕出征,十二萬南衙禁軍出關,不過區區一日便全軍覆沒,而餘下的八萬北衙狼狽不堪地隨李隆基逃回長安,寸功未建。
長安禁軍久負精銳之命,尤其是北衙龍武衛更是如此,可這一次到了潼關,竟被邊軍打得如同孩童一般,毫無還手之力,最後十餘萬袍澤深埋荒谷,無人收屍。
潼關之戰就是他們的傷疤,而且這塊傷疤還未好,誰若是揭了他們的傷疤,他們不僅會羞愧,還會跳腳,他們一聽到有人當面這樣說,當即羞怒起來,可當他們看到走進殿中的身影,卻又一下子閉上了嘴。
來人不是旁人,正是靖王李瑁的親姐,咸宜公主李淑。
如今李瑁正在收拾他們丟下的爛攤子,率軍在中原督戰,和安祿山生死相搏。如今他們還能活在在紫蘭殿起事,靠的也是李瑁麾下大將李光弼鎮守閿鄉。
“末將龍武衛大將軍陳玄禮,參見公主殿下。”陳玄禮見咸宜公主李淑入殿,自己上前拜道。
咸宜公主道:“陳大將軍正欲率衆逼宮謀反,眼裡哪裡還有旁人,這一拜本宮可當不起。”
陳玄禮聽到咸宜公主的話,連忙解釋道:“公主言重了,末將不過是率衆勤王,豈敢謀逆。”
“勤王?”
咸宜公主看着陳玄禮,喝問道:“父皇在此、皇后在此、英王在此、本宮亦在此,你率軍進宮是勤的哪門子王?我看你是準備逼宮吧。”
陳玄禮回道:“我等豈敢冒犯陛下、娘娘還有公主殿下,只是奸相楊國忠逃逸至此,我等特來誅殺奸相罷了,還望公主殿下不要誤會我等。”
陳玄禮不提旁人,獨獨說要誅殺楊國忠,蓋因楊國忠曾與咸宜公主生隙,咸宜公主絕沒有立場爲楊國忠開脫。
咸宜公主也道:“楊國忠確乃奸相,着實該死,本宮也深以爲然,只是此處乃是內宮,楊國忠當在府內,大將軍不去楊府捉拿,何必在此徒耗時間?”
陳玄禮道:“有宮人眼見楊國忠逃入宮內,所以我等特率軍來搜,只要皇后娘娘準允我等搜尋此處,我等絕不與娘娘爲難。”
咸宜公主聽着陳玄禮的話,心中閃過一絲警覺,她豈會不知陳玄禮的心思,一旦讓陳玄禮在殿中搜出了楊國忠,衆人將楊國忠殺死,到時將士們見了血,再想約束就難上加難了。
“此處乃是父皇養身之所,豈能容你如此放肆,你若想搜查也可,須得從本宮的屍體上跨過去。”咸宜公主站在陳玄禮的面前,盯着陳玄禮道。
陳玄禮見咸宜公主死活不肯讓步,也不禁爲之頭疼。
咸宜公主不同於其他人,他背後站着一個權傾天下的靖王李瑁。
說白了,他再次逡巡再三,不敢上前,怕不是不是咸宜公主,而是那位提兵二十萬,虎視關中的天策上將。
李瑁正在中原與叛軍廝殺,他若是在這個時候動了咸宜公主,等於是在拖李瑁的後腿,是會叫天下人戳脊梁骨的。
而且靖王李瑁的性子這些禁軍將士也都是知道,那可是個實實在在的殺神啊,手下十餘萬人命。
他們若是殺了咸宜公主,惹惱了李瑁,李瑁一怒之下提兵入關,長安禁軍並同家小都要爲咸宜公主陪葬。
陳玄禮一見咸宜公主站在了最前面,一下子也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咸宜公主見陳玄禮面色猶豫,也知道自己的話起了效果,咸宜公主也頓了頓,收起了臉上的狠厲之色,因爲她很清楚,眼下她面對的不是精於算計的朝中官員,而是一羣匹夫。
匹夫一怒,血濺三尺。若是當即惹急了他們,他們什麼事情做不出來?
咸宜公主道:“奸相楊國忠作惡多端,罪該萬死,着實當殺,當此處畢竟是內宮,不是殺人的地方,本宮向你們承諾,待本宮阿弟靖王平定安祿山叛亂,必定親自回京給你們一個交代。到時無論楊國忠逃到何處,都必殺無疑。”
咸宜公主這句話比起之前要緩和上許多,而且還擡出了李瑁的名頭。李瑁的威望自不必多言,禁軍將領聽在耳中,心裡已經有了計較。
就在距離紫蘭殿不遠的長閣殿,監國太子李亨正在殿中等候,紫蘭殿的情況自然也就傳到了李亨的耳中。
“咸宜來了?此事與她何干?”李亨聽到咸宜公主正在殿中擋住了陳玄禮,不禁感到萬分驚訝。
李亨的心腹,出身濮陽杜氏的新任禮部尚書杜鴻漸道:“咸宜公主乃靖王親姊,與皇后不是一路人,而且咸宜公主與楊國忠一向不合,理當不會爲楊家說話,如今咸宜公主忽然出現,想必是和皇后達成什麼默契了。”
咸宜公主背後站着的是李瑁,她若是真的和楊玉瑤有什麼協議,那也是和李瑁有關,李亨問道:“杜尚書以爲本宮該怎麼做?”
杜鴻漸道:“咸宜公主動不得,若是動了咸宜公主,便是給了靖王入關的藉口,如今靖王正在中原和安祿山廝殺,逼急了萬一與安祿山妥協,那事態便嚴重了。”
李瑁這個時候正在和安祿山決戰,若是此時因爲咸宜公主惹怒了李瑁,逼地李瑁答應了安祿山二分天下的條件,到時李瑁提兵入關,他們如何能夠抵擋。
李亨不甘道:“如此良機,難道就此放過這個誤國妖女嗎?”
杜鴻漸道:“爲大事,莫貪小利,眼下關中兵力不足,唯一的希望就是等靖王和安祿山拼的兩敗俱傷,太子再從中漁利。”
李亨聽了杜鴻漸的話,咬了咬牙道:“好,如此便放她們一馬,待本宮穩居關中後再另做區處。”
不過李亨顯然也不甘心就這樣被動地等中原大戰的結束,李亨想了想,吩咐道:“告訴僕固懷恩,本宮答應了磨延啜可汗的要求,請他速派軍入關,助本宮平叛。”
杜鴻漸一聽李亨的話,連忙勸道:“回紇磨延啜亦非善類,太子答應他們的請求恐失民心,還請太子三思啊。”
李亨擺了擺手,雙目透出一絲罕見的陰狠,緩緩道:“本宮心意已決,你不必再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