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

天寶八年中,范陽、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大敗契丹,斬首兩萬餘,拓土千里,捷報入京,同年,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大敗石國,虜其王及王室部衆,大勝而還,進京獻俘。

西域、遼東兩方大勝,李隆基聖心大悅,當即下旨,加封貴妃義子安祿山爲東平郡王,冊封高仙芝爲密雲郡公,一時間,滿朝上下,投李隆基所好者無數,文武百官紛紛上書慶賀,揚其武功。

更有甚者,新任御史大夫王鉷爲博李隆基歡心,直言天寶富強已超秦漢,皇帝之功可蓋太宗,上表請封西嶽,以彰其功。李林甫、楊國忠等羣臣亦紛紛上表附和,請求華山封禪。

華山封禪乃皇帝的無上榮耀,王鉷之言正中李隆基下懷,李隆基聞言大喜,遂許王鉷所奏,着王鉷爲封禪使,鑿華山路,設置壇場於其上,總掌一應封禪事宜。

就在滿朝上下歌功頌德,沉醉於天寶繁華和李隆基的功德中時,前段時間風頭極盛的天策上將、靖王李瑁卻偃旗息鼓,刻意遠離朝堂,不聲不響地躲到了小妹太華公主李婉的太華觀,偷得浮生半日閒去了。

“撇卻巫山下楚雲,南宮一夜玉樓春。冰肌月貌誰能似,錦繡江天半爲君。”

太華觀的繡樓上,李瑁倚坐於胡牀之上,一邊欣賞着樓外的風景,一邊看着手中紙箋上的詩句,小聲地誦讀了出來。

紙箋上筆墨生香,字跡清秀,和李瑁渾厚大氣的字跡大相徑庭,顯然是女子所書。

“詩倒是好詩,意境也足,只是怎麼本王讀了卻覺得酸溜溜的?”李瑁看完手中的小詩,揚了揚了紙箋,對身旁服侍的江採萍笑道。

江採萍青翠如畫的眉頭輕蹙,一雙美目如清澈的湖水般凝視着李瑁,輕嗔道:“俗語說地好:‘只見新人笑,哪見舊人哭。’李郎新娶韋家嬌妻,正是濃情蜜意,你纏我綿之時,難道還不許小童這失了寵的舊人哀怨兩句嗎?”

前些天李瑁納韋清兒爲妃,動靜搞得極大,半個長安城都知曉了,江採萍雖不怎麼出門,但多少也聽說了一些,今日恰逢李瑁來此,自然醋上了兩句。

李瑁納側妃,非但江採萍這邊,就是楊玉環那邊也怨懟不少,李瑁早已習以爲常了。

其實李瑁近來也曾多次提議要將江採萍納入王府,只是江採萍覺得自己曾爲良家子,又是宮中出來的,若是在這個時候進了王府,必定會引起有心人的關注,爲李瑁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一直沒有答應。

李瑁聽了江採萍的話,無奈地笑道:“怎麼,難道太華觀這株脫塵出俗的梅精也食人間煙火,懂得吃醋嗎?”

江採萍瞥了李瑁一眼,掩嘴笑道:“長安李玉郎,好色之名滿天下,我若是吃了你的醋,那豈不是整座太液池都裝不完?”

李瑁聽了江採萍的話,頓時一陣苦笑。

他雖爲親王,但所娶妻妾不多,一隻手便能數的過來,和其他動輒姬妾數十人的皇子根本比不得。

和永王、潁王、信王相比,他簡直好了太多,但不知爲何,諸位皇子中,偏偏他的好色之名最甚。

“市井流言不足信,釆萍是聰慧女子,自然不會取信。”李瑁拉過江採萍的手,柔聲道。

江採萍任由李瑁把玩自己的玉手,輕笑道:“無論是真是假,從來市井之言最爲傷人,尤其是朝堂上的人物,若非如此,李郎也不會來我這兒避事了。”

自打李瑁回京後,長安市井中易儲風波便大起,一個個傳的有鼻子有眼,好像真有這麼回事一般。若非李瑁知道內情,李隆基雖對李亨不滿,但他對李瑁也頗多忌憚,眼下暫無更易東宮的打算,李瑁自己都快相信了。

不過流言歸流言,李瑁謹小慎微之下倒也不易被傷及,真正叫李瑁頭疼的卻另有他事。

李瑁從懷中取出一份禮冊,遞到了江採萍的手中:“這是安西節度使高仙芝此次進京,贈與本王的禮單,你且看看。”

高仙芝戰功卓著,本是李瑁重點拉攏的邊帥之一,李瑁如今提起他卻是面色不悅,難不成是禮單出了問題?江採萍好奇地接過禮單看了起來。

江採萍拿着禮單只是粗略地看了一眼,便被裡面的內容驚到了:“寶石各色八斗,黃金三千兩,白疊布一百段,良馬三百匹。”

“這,這禮單也太貴重了吧?”江採萍拿着禮單啞然道。

李瑁點了點頭道:“本王找益州商會的人算過,高仙芝的這份禮單,價值當在二十萬貫以上。”

“二十萬貫!”江採萍聽到這個數字,掩嘴驚歎道。

天寶年間天下富庶,府庫充足,但一戶普通人家家財不過兩百貫上下,二十萬貫是整整千戶人家的家財之和,而節度使一年歲俸不過兩千石,這些錢財他是哪來的?就算是貪墨這個數字也太大了,要知道,高仙芝升任節度使不過的去年的事情。

“這麼多錢財高仙芝是哪來的?難不成是貪墨的軍餉嗎?”江採萍不解地問道。

李瑁嘆了口氣道:“雖非貪墨的軍餉,但也相去不遠了,這些錢財是高仙芝從石國之戰中擄掠而來。高仙芝破石國皇城,搜刮三日,盡據其財,得寶石一百三十鬥,黃金一千五百斤,良馬、香料各色物資堆積無數,他送給本王的不過是小頭。”

江採萍聽了李瑁的話,頓時折舌,她曾聽李瑁說過,高仙芝其人貪婪,最好錢財,沒想到竟膽大到了這個份上。他送李瑁這麼重的厚禮,想必是擔心東窗事發,求李瑁庇護來了。

“想必真正叫李郎爲難的不是這厚禮,而是高仙芝這個人吧。”江採萍猜測道。

江採萍一向善解人意,李瑁點頭回道:“這些禮物雖貴重,但本王還沒放在心上,真正叫本王難辦的確實是高仙芝。高仙芝雖然貪財,但瑕不掩瑜,他善於山地戰,在西域價值極大,一時間不宜輕動。但是他吞沒石國之財甚巨,若是被御史捅出來,必定會引起不小的風波,本王也難以庇護非但是高仙芝的厚禮,就連他這個人也燙手地很。”

李瑁一邊說着,一邊閉眼揉着人中,一副苦惱的樣子。

江採萍看着李瑁的樣子,與他平日裡智珠在握的模樣相去極大,竟“噗嗤”一聲笑了出來:“李郎當局者迷,看的卻有些偏頗了。”

李瑁聽了江採萍的話,不禁來了興致,問道:“哦?你倒是說說看,本王哪裡看的偏頗了?”

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六章 請帖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四十章 建佛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十六章 定策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十章 阻撓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十九章 破城第十五章 入宮第十九章 回京第十五章 授首第九章 寧王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七章 入城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十二章 斬將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七章 試探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七章 試探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十五章 入宮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十五章 入宮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十五章 退封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十三章 威嚇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十九章 破城第七章 入城第十七章 論戰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十九章 激將
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六章 請帖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四十章 建佛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十六章 定策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十章 阻撓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十九章 破城第十五章 入宮第十九章 回京第十五章 授首第九章 寧王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七章 入城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十二章 斬將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七章 試探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七章 試探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十五章 入宮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十五章 入宮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十五章 退封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十三章 威嚇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二十八章 補堤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十九章 破城第七章 入城第十七章 論戰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十九章 激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