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糧倉

范陽盧氏起於姜姓,本爲齊之後裔,自盧氏世祖盧敖後徙居范陽,便以此爲郡望,號范陽盧氏,爾來千年矣。

七宗五姓乃天下頂尖的世家門閥,范陽盧氏更是七宗五姓中位於前列的,甚至就連唐書中都爲盧氏開篇列傳,遠勝王侯,“望出范陽,北州冠族”之語絕無半點虛言。

但就是這樣一個傳承千載,名冠天下的世家巨閥,卻在國家的戰爭機器前險遭滅族之禍。

盧氏根基之深,遍及天下,在河北之地便更是如此,所以無論是哪家爲帝,哪家當權,都不免要對范陽盧氏好生拉攏。

形勢如此,所以就連如太宗李世民這樣的雄主,在得了范陽後依舊如此。可今天,盧氏卻偏偏遇到了安慶緒這樣的暴戾之徒。

左右現在唐軍圍城,來年連薊城還是不是他的都還未必,他又怎會去顧忌盧氏上下的性命。

於是乎,隨着安慶緒一聲令下,燕軍屠刀相加,縱然范陽盧氏已提前一炷香的功夫通過安插在禁軍中的人手得到消息,但還是不免撤退不及,因此多人喪命。

范陽盧氏雖有些許主事逃入分散在城中的密室,但畢竟只是極少數,但盧氏一門上下,仍有六百餘人喪命安慶緒之手,明面上的經典古籍、各色財寶被掠奪一空,整個盧府只剩下了一個空蕩蕩的宅院。

至此,范陽盧氏元氣大傷,遭受到了自漢末以來,甚至是五胡亂華時期都未曾受到的損失。

范陽盧氏遍佈天下,各房子弟亦是如此,但范陽畢竟是他們的根本,經此一事,范陽盧氏徹底被七宗五姓其他人家甩開,歷經百年都未能恢復元氣,漸漸退出天下頂尖世家的行列,淪爲次流。

盧氏被殺,安慶緒大索全城,已經鬧得整個薊城上下人心惶惶,就在安慶緒瘋狂報復盧氏的時候,薊城內的高尚和嚴莊也絲毫沒有閒着。

薊城乃是雄城,城高池深,經安祿山十年營建,堪稱鐵壁,想要從外面破城,自然是千難萬難,這一點,李瑁、高尚、嚴莊等人俱是深知,所以高尚的注意還是打在了城內。

不過安慶緒一向多疑,政務之事雖然交由了高尚,但軍權卻一直牢牢地握在手中,薊城守軍由安慶緒的心腹愛將張通儒一手把持,高尚想要插手,自然是極難,所以高尚和嚴莊便把注意打在了其他地方——糧草。

大軍守城,想要拖到今年冬日,那自然離不開糧草,軍中若是無糧,縱然城牆再堅固又豈能固守,糧草便是燕軍的致命七寸。

燕軍的糧草分佈的相對又較爲集中,

秋日的夜晚,靜謐,又透着一股子刺骨的寒冷,厚重如幕的烏雲漂浮在高空,擋住了蒼白色的月光,整個燕趙大地都是一片漆黑。

在薊城的城南,開仁坊,正是燕軍的屯糧之所。

雖已入夜,但畢竟是屯糧重地,開仁坊的防衛依舊絲毫不見,五千名燕軍士卒在坊內來回巡視,仔細地監視着坊內的每一處。

“來人止步,此乃屯糧要地,旁人不得入內!”駐守糧倉的士卒遠遠地看到似乎有人過來,於是站在坊門口,當即喝止道。

面對守糧士卒的呵斥,來人似乎沒有半點畏懼,反倒繼續往前走着,高聲回道:“我乃戶部主事宋立,奉宰相之命前來覈查糧草,你等速速開門。”

戶部之人前來覈查糧草,這事若是擱在地方,聽起來自然就極爲可笑,但放在此地,卻絲毫不覺得意外了。

范陽乃燕之國都所在,開仁坊的糧倉已是國庫屯糧所在,所以此處不止是軍糧所在,更是國庫餘糧所在,這兩方本就未做太過明顯的區分,站在戶部的立場上,想要覈查餘糧自然也就符合情理了。

“勘驗手令!”守衛的士卒一聲高喝,命人前往勘驗。

戶部本就在高尚管轄之下,宋立又是高尚的人,宋立的手令更是高尚親自所發,自然不會有半點問題,一番仔細勘驗後,宋立便帶人進了糧倉。

糧倉分佈極廣,光是宋立一人自然無法覈查,宋立入內,便命下屬四散分開,幾人一組,前往各處糧倉覈查。

宋立不是第一次來查糧,他們都識得。宋立是真的,自然沒有半點問題,所以在旁人看來宋立帶來的人自然也是真的。可是他們卻不知,宋立帶來的百來人哪是戶部的差役,那是早已潛進薊城,足可以一當十的背嵬軍士卒。

背嵬軍的士卒進了開仁坊,在守糧士卒的帶領下各自前往對應的糧倉驗糧。

背嵬軍將士深夜潛入其中,爲的自然不是給燕軍驗糧,他們的目的是要將這些糧草毀之一炬。

開仁坊的糧倉共有二十八處,每處屯糧近萬石,開仁坊的糧兵將背嵬軍的士卒引致糧倉中,指着堆積地小山一般的糧草道:“此處便是丙字號糧倉了,還請大人覈查。”

背嵬軍士卒拱手道:“有勞兄弟前方帶路。”

“應該的。”糧兵點了點頭,走在了兩個背嵬軍士卒的前頭。

背嵬軍的士卒跟在糧兵的後面往糧倉裡面走去,兩人先是故作樣子一番,一副當真是前來巡視的樣子,弄得糧兵也未曾懷疑。

背嵬軍士卒一直這樣子走到了糧倉的深處,看着四周已然全無旁人,這才相互對視了一眼,猛然對着前面的糧兵揮了自己的手掌。

突如其來的一下,背嵬軍士卒的手掌結結實實地打在了糧兵的脖頸處,將糧兵擊昏了過去。、

隨着糧兵的一聲悶哼,整個人倒在了地上。

此處本就是糧倉的深處,其他糧兵俱都守衛在倉外,帶路的糧兵被擊倒,自然無人知曉。

背嵬軍士卒將糧兵拖到一旁,撿起糧兵倒在地上的油紙燈籠,取出其中的燭火,將兩側的糧草點着了。

糧草本就是乾燥之物,方一觸火,便立刻燃燒了起來,熊熊的一片,頓時印紅了整個糧倉。

開仁坊各處糧草一齊起火,火光沖天,整個開仁坊爲之光亮,火勢更如火龍般往四處蔓延而去。

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十四章 危局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八章 襲城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三章 暗探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七章 入城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九章 城破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四章 提詩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四章 結盟第十一章 定議第七章 入城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十章 韋清兒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五章 入宮第十章 胡兒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五章 離間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十一章 挑撥第九章 論戰第三十章 請封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七章 入城第十章 胡兒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五章 紛爭第二章 稱帝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十章 衝突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十八章 鎖拿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四章 交易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八章 回府第七章 入城第四十三章 酒宴
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十四章 危局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八章 襲城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三章 暗探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七章 入城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九章 城破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四章 提詩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四章 結盟第十一章 定議第七章 入城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十章 韋清兒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五章 入宮第十章 胡兒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五章 離間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十一章 挑撥第九章 論戰第三十章 請封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七章 入城第十章 胡兒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五章 紛爭第二章 稱帝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十章 衝突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十八章 鎖拿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四章 交易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八章 回府第七章 入城第四十三章 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