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威懾

“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偏偏有人與本王爲難,與父皇爲難,與百姓爲難,衆位以爲此人可殺否?”

李瑁的話寒冬中的一陣冰風吹過,他的話一出,在坐的諸位世家家主頓時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寒顫。

世家之所以強,是強在他的文教,他的聲望,他的經濟,他的地位,潛移默化的價值,而不是強在武力和強權。

世家的勢力如水,涓涓細流,緩緩積攢,需要時間將它慢慢匯成江河,然後傾瀉而下,當可摧枯拉朽,無往不利。

皇家的勢力如山,千仞高峰,巨石壓頂,剎那間天崩地裂,殺威降臨,足可將攔路之人碾爲齏粉,萬劫不復。

世家勢力雖強,但卻也比不過皇權來的剛猛,來的迅速,李瑁爲劍南節度使,手握劍南鎮十萬大軍,只要李瑁有了罪名,想要去他們的性命不過舉手之間罷了。

衆人神色一凜,紛紛問道:“不知殿下所言何意?”

李瑁沒有直接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緩緩站起了身子,走到正堂的劍架旁,握着承影劍,細細地摩挲着,彷彿殺人前必過的禮儀。

“衆位都是蜀中數一數二的世家名門,耳目聰慧地很,難道都不知道嗎?”李瑁反問道。

哄擡糧價在坐的幾家都有份,衆人聽着李瑁的話越發地沒底,總覺得李瑁是在講他們,也不知道李瑁的劍什麼時候就會落到他們的身上。

董易乃衆人之首,他見李瑁語焉不詳,於是上前恭敬地問道:“殿下鳳子龍孫,天潢貴胄,在殿下面前我等豈敢妄稱名門,殿下有事還請明示,我等着實不知啊。”

李瑁將承影劍收回鞘中,問道:“蜀中譙氏趁着岷水氾濫以低價大肆兼併土地,所涉之額近十萬貫,搞得蜀西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難道諸位都不知嗎?”

李瑁的話音一落,衆人都不知道心裡該是何等滋味了。

說喜,李瑁動怒之事確實與他們無關,再怎麼樣也不能牽扯到他們的身上,他們自當當是無虞的。

說憂,蜀中各家與譙氏一同哄擡糧價,利益相關,若是譙氏出事,他們也勢必蒙受損失。

衆人都在心中算着自己的小九九,但老謀深算的董易卻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味道。

土地兼併,這對世家來說實在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李瑁爲何會如此動怒?董易想知道的是李瑁對此事的決斷,這關係着李瑁對蜀中世家的態度。

若是李瑁將譙氏輕輕放過,則說明李瑁無意與蜀中世家爲難,只是想擺擺樣子罷了,可若是李瑁嚴懲了譙氏,則說明李瑁對蜀中世家態度不善,他們便該小心提防了。

董易小心地問道:“譙氏常在蜀西,我等與他並不相熟,所以也不知譙氏的情況。譙氏趁難兼併土地,確實有違條例,不知殿下準備如何處置譙氏,我等也好引以爲戒,叫族人小心謹慎,不得再行此事。”

李瑁回道:“本王也不是迂腐之人,土地兼併之事若是擱在往常,本王最多也就是罰金訓斥罷了,但譙氏行事實在過分,竟趁着水患發財,在百姓爲難之時落井下石,實在罪在不赦。本王已經去信長安,彈劾譙氏,向來要不了幾日重懲譙氏的旨意就該下來了。”

李瑁是皇子,與其他節度使自然不同,他的奏摺是可以直抵皇帝手中的,他想要請一份聖旨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

李瑁說着,下面的衆人臉色一下又難看了起來。

若是李瑁當真想要深究,在坐的幾家沒有哪個是乾乾淨淨的,都能查出許多問題,難不成今日之宴竟是鴻門宴,李瑁準備將他們一網打盡嗎?

今日的飯菜本就寡淡地很,沒什麼油腥,再加上李瑁這麼一恐嚇,衆人的口中更加地無味了,甚至連嘴都懶得張了。

“諸位,這是怎麼回事?爲何不見起箸,莫非是王府的飯菜不合口味嗎?”一旁陪坐的靖王府文學李泌見這些家主個個都停下了手上的動作,於是故意問道。

衆人生怕李瑁不悅,借題發揮,忙起筷道:“哪裡哪裡,殿下所賜,豈有不和胃口的道理。”

一頓本就極爲寒酸的午宴在衆人各懷心事的狀況下草草結束,衆位家主心裡都在踹度李瑁的意思。

今日午宴李瑁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任何關於籌糧的事宜,難不成李瑁就真的絲毫不急嗎?還是他已經找到了解決之策?還是李瑁根本就是打算藉着皇帝的旨意抄了譙氏,用抄沒所得的糧食還堵當下的缺口。

譙氏乃蜀中頂尖的世家門閥,以譙氏的富庶想要拿出幾萬石糧食只是舉手間的事情,衆人越想越覺得有這種可能。

節度府的大堂中,李瑁看着衆位家主紛紛離去的背影,他的目的卻已經達到了。

李瑁從頭到尾都沒有想過要去通過抄沒譙家的家產還堵上眼下的窟窿。

李瑁雖然和這些世家不對付,但不代表李瑁願意輕易地與他們爲敵。世家力量強大,就算是李瑁也需得謹慎對待。若是因爲此時惹得世家勢力反彈,一同反抗李瑁,那種局面連他自己也處理不了。

“這些人中不乏與譙氏關係極好的人家,他們出去後一定會將殿下的意思告訴譙氏,倒是就看譙爲周自己怎麼做了。”李瑁看着衆人離去的身影,冷冷道。

李泌道:“譙爲周原本以爲殿下一定在爲籌糧之事焦慮,所以專程聯合各家擡高了糧價,他們沒想到殿下今日宴請他們根本就不是爲了籌糧的事情。譙爲週一拳落空,必定越發的彷徨,到時殿下的機會就來了。”

李瑁道:“今日之宴意在敲山震虎,疏遠譙氏和其他世家的關係,可若是他們鐵了心要綁在一起,本王恐怕還是不易啊。”

李泌自信地笑道:“蜀中世家看似一團和氣,其實各自有着自己的小算盤,譙氏這艘船要沉,他們一定第一時間將連在一起的鏈子斬斷。而且譙氏在蜀西做事並不客氣,開罪的人不少,有心取而代之的人不在少數,咱們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會落井下石的。”

第十一章 叛亂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九章 劍舞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六章 盧婠婠第十五章 提點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三章 心機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十五章 授首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十九章 破城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十二章 危機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五章 離間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十九章 激將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十二章 誤闖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七章 閿鄉城第三章 謀算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一章 勸進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章 神箭第一章 勸進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七章 試探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二章 神箭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十六章 謀退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四章 危局
第十一章 叛亂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九章 劍舞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六章 盧婠婠第十五章 提點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三章 心機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十五章 授首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十九章 破城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十二章 危機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五章 離間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十九章 激將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十二章 誤闖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七章 閿鄉城第三章 謀算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一章 爭鋒相對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一章 勸進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章 神箭第一章 勸進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七章 試探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二章 神箭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十六章 謀退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四章 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