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請帖

等李瑁慢慢地晃悠到壽王府,已是午後未時。

李瑁入了王府後,徑直回了敏慎殿,剛進入敏慎殿,李瑁便覺得耳邊靜靜地一片,頗爲奇怪。

按照往日的慣例,此時正該是楊玉環在琴樓練琴的時間,怎麼今日卻沒有半點動靜?

李瑁連忙喚過身後的紫竹,問道:“紫竹,你可知王妃去了何處?”

被李瑁開口一問,紫竹的臉上瞬間佈滿了羞紅之色,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早間在浴房看見的場景。

今日午前,李瑁離開王府之後不久,紫竹便被楊玉環喚進了浴房。她看見王妃身無寸縷地躺在浴池邊的胡牀上,光潔如玉的肌膚上隱約有幾處吸吮留下的紅痕,軟綿綿的,竟連穿衣的力氣都沒有。

紫竹已經到了知曉人事的年紀,又在門外站了許久,哪還不知道里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只是沒想到,裡面的事情竟然這般激烈。

紫竹滿腦子都是那些畫面,紅着臉,低着頭回道:“王妃自打今日午前之後,便覺得身體不適,回房歇着了。”

“身體不適,難不成是生病了嗎?”李瑁只當楊玉環是浴後貪涼,不慎染上了風寒。

李瑁擔心楊玉環的身體,連忙往臥房走去。

李瑁進了臥房,非但沒有看到楊玉環半點病懨懨地樣子,反倒是面色紅潤,氣色也比往日好上許多。

此時,楊玉環正依靠在被墊上,抱着李瑁放在牀頭的《竹書記年》看得津津有味。

“玉環偷懶不去練琴,卻躲在這邊看《竹書記年》,莫非是想要做第二個則天皇帝嗎?”李瑁看着楊玉環神情專注的樣子,輕輕敲了敲她的腦袋,笑道。

《竹書記年》所寫內容與尋常史書大有不同,甚至可以說是離經叛道。它非但將堯舜禪讓的德舉寫成了舜囚禁堯,謀取帝位的亂行,而且把伊尹、周公兩位名相描述成了欺凌幼主,霸佔朝政的權臣。

《竹書記年》乃是帝王之學,所記載的事蹟大多驚世駭俗,不爲儒家所喜,所以李瑁方纔有此一說。

楊玉環輕輕把書砸在了李瑁地懷裡,扶着自己的腰,嬌怒地瞪了李瑁一眼,嗔怪道:“秋郎自己乾的好事自己不清楚嗎?若非你今日晨間把我害地腰疼,我又怎麼會躺在牀上,無聊到看這些書。”

“這麼說來倒是爲夫的錯嘍?”李瑁挨着楊玉環地身子,在牀邊慢慢坐了下來,言語間似乎對自己的傑作還頗爲得意。

“那是自然,你弄傷了人家的身子,你可得補償我。”楊玉環嘴角噙笑地看着李瑁,淺淺一道酒窩顛倒衆生。

“那爲夫該怎麼補償你呢?”李瑁欺身上前,一手支撐着自己,輕輕壓在了楊玉環的身上。

楊玉環趁機摟着李瑁地脖子,貼在李瑁地耳邊,既慵懶,又嬌媚地小聲道:“玉環晨間被你折騰了許久,身上乏地很,正想找個人按按,秋郎可願屈就?”

說完,楊玉環還慢慢地翻過了身,將自己曲線玲瓏的後背留給了李瑁。

“普天之下,能這樣使喚我這個壽王的恐怕只有你了吧。”李瑁故作無奈地說着,一雙手已經緩緩地放在了楊玉環地腰間。

楊玉環極善歌舞,每日除了陪在李瑁的身邊,剩下的便是彈琴跳舞,所以楊玉環身材雖然大體豐腴,但腰肢卻很纖細。

李瑁雙手放在楊玉環柔若無骨的腰肢上,彷彿按在了一團棉花上。

楊玉環靜靜地趴在牀上,感受着腰上的力度,臉上洋溢出甜甜的笑意。

在這個男尊女卑的時代,讓丈夫服侍妻子,莫說是在皇室,就是在尋常百姓人家也是極罕見的。但偏偏李瑁是個例外,他雖貴爲親王,但卻願意爲楊玉環做這些尋常之事。

楊玉環喜歡這樣親暱的李瑁,喜歡他這樣寵溺自己。

“秋郎此次入宮,可曾見到三姐嗎?”左右無聊,楊玉環便和李瑁閒聊了起來。

楊玉環聰慧,善解人意,雖然私底下極得李瑁的疼愛,但卻從不過問政事,只問一些家事。

“自然是見到了。”李瑁點了點頭,腦海中想起了早間荒唐的一幕。

“那三姐近來可好?”畢竟是姐妹,楊玉環對她倒也頗爲關心。

李瑁笑了笑,回道:“三姐如今可是三千恩寵集於一身的貴妃娘娘,父皇待她極好。”

聽見李瑁的回答,楊玉環臉上露出了笑意:“我們姐妹幾人就屬三姐心氣最高,當初我嫁給秋郎三姐可沒少置氣,如今好了,三姐成了貴妃,那想必...嗯...”

李瑁按捏的手不老實地往下挪了挪,觸碰到了楊玉環的某些地方,楊玉環竟不自覺輕呼了出來。

“秋郎,你做什麼?”楊玉環回過頭,雙眸如水,一臉幽怨地看着李瑁。

李瑁稍作懲戒般地輕輕打了下她的翹臀,特地囑咐道:“三姐雖然做了貴妃,但她的野心卻不止於此,以後你同她講話需得留個心眼,保持些距離,切莫像以前一樣交心交底了。”

楊玉環見李瑁一臉嚴肅的樣子,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三姐和玉環再親,也只是堂姐妹。秋郎纔是玉環的丈夫,是真正的一家人,我自然是聽秋郎的。”

李瑁聽了楊玉環的話,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意。

楊玉環和楊玉瑤心性不同,楊玉環心性平淡,所求的不過是丈夫的疼愛與陪伴,而楊玉瑤的心性卻高傲地多,她所求的是高高在上的地位和權力,有時甚至有些不擇手段。

兩人又聊了會兒宮中的事情,過了片刻,門外響起了紫竹的聲音:“殿下,紫竹求見。”

“進來。”李瑁拿起牀頭的《竹書記年》,一副端正的模樣。

紫竹手中拿着一份燙金請帖緩步走了進來。

“殿下,方纔宮中送來了今年曲江春宴的請帖,您看一下。”紫竹雙手遞上了請帖。

所謂曲江春宴便是在長安曲江邊宴請朝中權貴重臣,以寓一年太平,風調雨順。

曲江春宴乃一年之始,頗爲重要。

李瑁從紫竹手中接過請帖,大概看了看,問道:“往年春宴俱是由禮部操辦,怎麼這帖子卻是從宮中送出的?”

紫竹回道:“方纔送信的中官說了,此次的春宴與往年不同,不由禮部操辦,而是由貴妃娘娘親自操辦。”

李瑁手中拿着這份燙金請帖,臉上的神色越發凝重。

以楊玉瑤無利不起早的性子,她絕不會無緣無故地做這件事。

李瑁稍稍想了想便猜到了楊玉瑤的目的:借舉辦曲江春宴在百官面前露臉,以此成爲伸手朝堂的第一步。

三日後的春宴越發有趣了,李瑁手指輕輕敲打着請帖,嘴角露出頗耐尋味的笑意。

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三章 軍情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十六章 謀退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六章 請帖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八章 瑛娘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十八章 鎖拿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十二章 危機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五章 離間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十二章 危機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四章 結盟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九章 封后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八章 瑛娘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十六章 定策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九章 密謀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十章 韋清兒第十三章 贈劍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八章 回府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十八章 返程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八章 瑛娘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一章 面聖第十三章 圈套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十五章 提點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
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三章 軍情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十六章 謀退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六章 請帖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八章 瑛娘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十八章 鎖拿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十二章 危機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五章 離間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十二章 危機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四章 結盟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九章 封后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八章 瑛娘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十六章 定策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九章 密謀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十章 韋清兒第十三章 贈劍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八章 回府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十八章 返程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八章 瑛娘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一章 面聖第十三章 圈套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十五章 提點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