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皇帝后悔

應天彷彿被按下了暫停鍵,寂靜無聲,充斥着一種無聲的惶然。

一種荒謬的感覺充斥在每個人的心間。

朝廷平叛兩年半,結果把叛軍平到長江邊上了?

半年前不是還形勢大好,燕軍龜縮於北平,被朝廷步步蠶食,那時朝廷上下袞袞諸公,一口一個燕逆、燕庶人,彷彿隨時都能把燕王滅掉。

結果就這?

甚至有人胡思亂想,應天難道真的不適合作爲都城嗎?

怎麼在這裡建立的王朝,都這麼短命,若非燕王是先皇嫡子,堂堂大明豈不是二世而亡?

在這種氛圍之中,自然有許多人想到了久不視事的駙馬李祺,感慨道:“若是皇帝陛下聽從駙馬李祺的意見,又豈有今日之禍事呢?”

李祺雖然這些年半歸隱,但並不是完全不出現,他一直都在著書,偶爾也會放一些隻言片語到外面,他身邊依舊聚攏着一批門生,在宣傳他的思想,這些思想非常的王道。

其中自然有關於靖難的部分言論流出。

“王不可動怒而興師,朝廷有煌煌大勢,便要以大勢堂皇壓之。

燕王起兵造反,證明先前削藩之策是錯誤的,首要應當安撫其餘諸王,以使天下混元如一,連接諸王,守望相顧,自遼東、山西、河南、山東而成一線,燕王必自困其地。”

在朝廷派出耿炳文後,又有言語傳出,“朝廷點將北上,乃是以己之弱攻北軍之強,殊爲不智。

兵者兇器也,不戰而屈人之兵纔是上上策。

昔年魏、蜀互相攻伐,司馬懿便是死守空耗諸葛亮,唐太宗李世民每每據城堅守,耗其糧草,而後反擊,以大欺小、倚強凌弱,這纔是制勝之道。”

其餘還有諸如“戰陣之上,刀槍無眼,只求勝敗之理,縱然父子兄弟,亦要搏殺,哪有顧念叔侄之情,而自縛其手的道理。”

這些東西自然都傳到了皇帝的耳朵裡,但因爲是李祺說的,朱允炆一個字都不想聽……

李祺自然是故意傳出去的,他太瞭解朱允炆的性格了,知道他說了朱允炆也不會聽,甚至還會故意避開這些選擇。

事實證明果然如此。

在他的暗中助攻下,朱棣比歷史上提前一年的時間攻下了揚州城,他的一番籌謀終究是沒有白費。

……

正是夏秋之分,晨光微煦,間時有清風撫來,長江北岸屯駐着燕軍鐵蹄,八百里秦淮之上的脂粉香消散一空。

臨安公主府的拂柳依舊輕搖着,有朗朗讀書聲自小軒窗透出,李顯穆如同往日,侍奉於父親身旁。

“燕王殿下北來,父親可是靜極思動了?”

李顯穆知道這幾日父親的心情很好。

李祺轉頭望了兒子一眼,他的確是很高興。

朱棣提前一年到了這裡,那科舉考試就能提前一年舉行,他大概還能看到李顯穆高中狀元。

“天下局勢走到了現在,雖然不能說是情理之內,但的確是早有預料,神器易鼎,一向是著作功勳之時,爲父自然有些事要做,事關家族和天下。”

李祺知道該是自己上場刷功勳的時候了,韓國公府能不能從《逆臣錄》裡面被摘出來,就看這次在朱棣面前刷的功勞夠不夠多!

朱棣和朱元璋在很多方面都很像,但又很不一樣,比如朱棣的善待功臣,可以說是古今君王第一,靖難功臣幾乎全部世襲罔替,而且一直富貴到明朝滅亡,這是歷史上的歷朝歷代,是絕無僅有的。

後世有很多紅樓同人作者會把背景架空到明朝,但事實上,如果寧、榮二府真的是明朝勳貴,賈府的爵位不會每代都降,賈府犯的那點事,也根本不會落到抄家的地步,皇室只會訓斥一番,然後繼續讓他們安享富貴。

在與國同休這方面,明朝皇帝對勳貴的承諾是真的做到了。

如果系統的目標不是家族傳承五百年,而是兩百年的話,他也不用這麼費勁了,直接就跟着朱棣靖難,拿個世襲公爵,然後直接躺平到明朝末年,順利過關。

“燕王殿下在一些方面的性格有些像是先皇,比較暴虐好殺,他起兵靖難以來,遭遇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經歷了無數次的生死,才終於站在了巔峰的位置上。

他一定會大開殺戒的……”

李顯穆微微沉思,而後揚首問道:“父親是要去救建文帝的忠臣嗎?燕王殿下不會高興。

戰爭是一場賭博,雙方壓上的是生命,若燕王殿下敗了,亦是闔王府俱死的結局,此事難矣。”

“難,卻並非做不到。”

李祺提筆在宣紙上描畫,而後寫下“白帽子王”四字,“總有些事能夠讓他放下那些曾經的恩怨,而促成這件事,無論是對家族,還是對整座天下,都是一件好事。”

若是能促成這件事,李氏的聲望將會大大增強,這將是一筆能夠受用極久的財富。

……

皇宮中的朱允炆已然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他萬萬沒想到,只是削藩而已,竟然要把自己的皇位削掉了。

正如外人所想的那樣,他此刻不可抑制的想起了李祺,從洪武三十一年開始,李祺的話總是正確的!

若是按照李祺的削藩辦法來,燕王或許根本就不會起兵造反,在燕王起兵造反後,若是聽從李祺的辦法,或許早就已然平定。

這世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曾經觸手可得卻又失去”,更何況他即將要失去的是“至高無上的皇位”,後悔是一種讓人穿腸肚爛的毒藥,而人世間甚至沒有它的解藥!

齊泰和黃子澄不在應天,他只能問計於方孝孺,或許永遠都不會有人明白,方孝孺已然無數次的證明了自己的無能,爲何皇帝在最後還是要信任他。

歷史給不了任何人答案。

只能說朱允炆或許是真的愚蠢。

朱棣已然走到了這一步,他不可能會停下腳步,在清晨的太陽升起之時,他騎乘着高高昂揚的戰馬,馬鞭重重的揮下!

“還有最後一戰!”

命運選擇了朱棣,他將要從一個反賊一躍而爲皇帝。

燕軍飲馬長江,馬鞭所指,乃是應天!

過江!

渡河!

朱棣遙望江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誰是天命所歸?

只有鮮血和刀劍,才能讓上天賜下冠冕

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35章 統合!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34章 東宮相邀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59章 榮耀第30章 分省定額第62章 面見朱棣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55章 李祺之爲第25章 儲君之位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38章 胥吏潘三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54章 痛斥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81章 直入宮中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68章 日本第86章 奪嫡之爭第46章 當廷爭辯第25章 儲君之位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54章 痛斥第27章 深藏功名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50章 慨然赴死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24章 諫言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30章 分省定額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67章 建文有罪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90章 五年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51章 但行好事
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35章 統合!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34章 東宮相邀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59章 榮耀第30章 分省定額第62章 面見朱棣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55章 李祺之爲第25章 儲君之位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38章 胥吏潘三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54章 痛斥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81章 直入宮中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68章 日本第86章 奪嫡之爭第46章 當廷爭辯第25章 儲君之位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54章 痛斥第27章 深藏功名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50章 慨然赴死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24章 諫言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30章 分省定額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67章 建文有罪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90章 五年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51章 但行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