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李祺之爲

朱棣的行動力極強,尤其是從朱高熾逃回北平後,他一直都在做着準備。

是以他甚至沒有像是歷史上那樣陷入絕境才反擊,而是直接利用他“節制諸邊”的權力起兵。

再加上李祺利用名滿天下的士林聲望,尤其是在黃河以北,早就讓湘王之事傳遍天下。

朱棣驚喜的發現,他甚至都不需要去特意解釋什麼,下面的士卒,乃至於讀書人就都知道他要做什麼了。

而且李祺給的理由非常恰到好處。

李祺在金鑾殿上對皇帝的批評都是點到爲止的,大多數都是指責皇帝包庇奸臣,主要的火力都傾瀉在了黃子澄、齊泰等人身上。

這畢竟不是先秦之時了,若是直接說要討伐獨夫,那朱棣在政治上的壓力將會極大,甚至諸王都要配合朝廷平叛。

而如今“清君側、靖國難”的口號就非常符合現實。

在二人完全沒有商議過的情況下,李祺鋪陳舞臺,朱棣登臺唱戲,配合的天衣無縫,默契無間!

燕王朱棣在北平誓師南下,一封自北平傳往四方以及京城的告書,震動了整座天下!

“燕王稟皇帝及昭告四方書:

萬聖萬安,萬利萬福,臣燕王頓首。

蒙元無道,先帝受命,遂提三尺劍,蕩平天下,以有大明。

臣以高皇血胤,得以裂土封王,建立宗廟,就藩之時,臣於高皇當面,曾許下誓言。

縱然太陽不再照耀、縱然黃河與長江枯竭、縱然五嶽皆被夷爲平地,臣以及子孫也會世世代代的守護大明江山,作爲大宗的藩屏。

先帝、孝康皇帝亦曾立誓,諸王誠謹,而藩國萬世不墮,子孫世襲罔替,共享富貴。

現在陛下登基不過一載,周、代、齊、岷四王便被廢爲庶人,臣誠惶誠恐有問,四王固然有罪,可他們難道是有謀逆的心嗎?

陛下不曾下旨申飭,不曾教其誨之,而盡奪其封,豈不謬哉?

湘王素有賢名,普天之下何人不知、何人不曉?竟然被逼死於王府,乃至於加諸惡諡,先帝與孝康皇帝若泉下有知,豈能甘休?

陛下於潛邸時,素有仁愛之名,臣聽聞先帝曾問陛下諸王若不法當如何,陛下答之:‘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如何一朝登極而全然變之?

臣深思熟慮,乃知陛下已然被奸臣所控,不能自已!

朝中奸臣欲挾天子而令諸侯,進而圖謀我大明江山社稷,臣不能坐視不理,當應先帝號召,興兵討伐!

朝中奸臣見此書,當爲周、代、岷、齊四王放歸舊地,重立藩國;去湘王惡諡,爲之平反;而後自削其首,尤有歸途,若執迷不悟,翌日靖難天兵臨於應天,當三族俱滅!

若不如此,奉皇命!清君側!靖國難!”

朱允炆啪的一聲將手中文書揉成一團,眉眼之間滿滿的都是戾氣,看着手中的信,再回想裡面的內容,他憤然的怒吼道:“造反?竟敢造反?!”

殿中大多數人眼皮皆是一跳,這封戰書中有明確的政治述求,基本上是要求皇帝全面推翻現在的策略。

這要是答應了,當今皇帝又算什麼?

怪不得皇帝會如此憤怒。

其實讓殿中羣臣感覺很怪的一點是,這封告書的措辭文風非常熟悉,有點像是駙馬李祺在金鑾殿上說過的那些。

這便是李祺要的效果,有時候死諫的效果是完全比不上軟刀子捅人的。

從燕王朱棣起兵的這一刻起,李祺那些諫言就會時不時在衆人心中響徹,若是朝廷遭遇不利,質疑聲就會越來越大。

尤其是李祺他沒死,他甚至就待在京城中,他即便是不說話,朱允炆、黃子澄等一干君臣也會如坐鍼氈,做夢都會覺得有人在嘲笑他們。

而人本就是情緒動物,這勢必會影響朝廷的決策判斷!

朝堂之上,大明諸省,乃至於府縣城中有水井之處,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燕王反了,要進京誅殺奸臣!

一個接着一個的噩耗從北方傳來,燕王朱棣沒用多少時間就控制了大片土地,十萬大軍星夜疾馳南下靖難!

鎮守宣府的谷王隻身南逃而來,大軍盡沒於燕王之手,其餘遼王、寧王皆按兵不動,坐視燕王南下,被軟禁於大同的代王有所異動,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但這依舊是處隱患。

若鎮守九邊的諸王隨燕王南下,朝廷社稷的傾覆真可能僅在旦夕之間了,好在如今只有燕王掀起反旗。

……

“父親,陛下祭告太廟,削燕王宗室屬籍,廢爲庶人,而後決定起兵討燕,朝廷在河北真定設立了平燕布政司,任命長興侯耿炳文爲大將軍,率軍伐燕,數路並進,同時傳檄山東、河南、山西三省供給軍餉。”

李芳嘆息道:“燕軍雖然悍勇,但打仗乃是錢糧之爭,燕軍無論是地盤還是人力都遠不如朝廷,以一地戰天下,燕王此番怕是難了。”

李茂亦是認同的點頭,朝廷有數之不盡的軍隊可以補充,用之不竭的錢糧,耗也能耗死燕地。

李祺望向李顯穆,他這個兒子自然是極聰慧的,但唯一的弱點便是軍事一項。

系統給出的天賦水平是【軍略:72;統率:51;勇武:69】

是以他想要考較一番,看看他水平到底如何,“穆兒,你認爲呢?”

李顯穆略一沉吟,而後認真道:“回父親,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孩兒不通軍略之事,縱然出言,也不過是大話虛言,於人有害,於事無益,只爲人哂笑耳。”

李芳和李茂聞言頓時羞紅了臉。

李祺很是欣慰,志大才疏,是個極其嚴重的問題。

而李顯穆不過才八歲,便能剋制住侃侃之心,而果斷的承認自己不足,日後定然能夠腳踏實地的做事。

李祺笑道:“在靜室之中,出於你口,入於我耳,也不記在書冊上,你且說罷,縱然不通軍事,然而你讀了那麼多書,旁類觸通,總該有些見解。”

第159章 榮耀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21章 學府諸生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24章 諫言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99章 哀榮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75章 請重修史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29章 耆老進京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35章 統合!第51章 但行好事第39章 勢在必行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99章 哀榮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65章 燕王何意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24章 諫言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67章 建文有罪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29章 耆老進京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24章 諫言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99章 哀榮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24章 喪鐘已鳴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81章 直入宮中第37章 李祺收徒第90章 太子尊位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28章 意滅靖寧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35章 統合!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52章 殿中抗辯第27章 深藏功名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68章 日本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50章 說諸官生
第159章 榮耀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21章 學府諸生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24章 諫言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99章 哀榮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75章 請重修史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29章 耆老進京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35章 統合!第51章 但行好事第39章 勢在必行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99章 哀榮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65章 燕王何意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24章 諫言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67章 建文有罪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29章 耆老進京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24章 諫言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99章 哀榮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24章 喪鐘已鳴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67章 建文有罪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81章 直入宮中第37章 李祺收徒第90章 太子尊位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28章 意滅靖寧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35章 統合!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52章 殿中抗辯第27章 深藏功名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68章 日本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50章 說諸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