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時代變了

第185章 時代變了

華蓋殿中,無論皇帝朱棣還有諸部尚書,皆是一愣神,今日是大明年終財政會議,能在這種情況下,來打擾他們,那江南一定是真的出大事了。

未及皇帝說話,洪保已然快速奔出,掀開簾子衝着地上跪着的太監厲聲喝道:“江南發生了何事,讓你敢在這時打擾陛下和諸位貴人。”

說是這麼說,但洪保已經大致猜出是哪方面出了事,因爲東廠現在盯着的大事就一件,那就是心學和理學那件事。

“洪保,讓他進來。”

朱棣的聲音有些低沉,殿中的氛圍也低沉下來,一衆重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以沉默示人。

洪保帶着那太監走進,衆人一看,約莫三十歲上下,不似一般太監那般陰柔,反而頗魁梧,臉黑無須,入了殿後徑直跪下磕頭,而後顫聲道:“陛下,奴婢東廠管事,奉督公之命監察江南,方纔從江南傳來消息。

江南浙江省,在辯論宴後,爆發了大規模衝突,有士子死在了衝突中,消息傳來時,衝突激烈到就連官府都控制不了,也有我東廠的番子因爲攔着士子被直接打死的。

因爲這些士子沒有衝擊官府,只是互相口角謾罵加上肢體衝突,浙江都指揮使也不能無端出兵。

浙江布政使、浙江按察使和浙江提督學道,在控制局面,但有朝廷的旨意在前,他們也只能暫時壓制而已。”

華蓋殿中一時寂靜,就連空氣都凝固了,朱棣直接愣住了,六部尚書也愣着不知該說什麼,甚至就連洪保這個太監都頭皮發麻。

這下事情是真的鬧大了。

歷史上但凡士子死了的事,都不是小事。

這些人的筆桿子毒得很,還不知道會怎麼編排以及造謠,抹黑朝廷的形象,想到這裡,洪保便不由自主望向了皇帝,想知道陛下要怎麼辦。

而六部尚書則將目光投向了禮部左侍郎鄭歡和禮部右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李顯穆,畢竟這件事就是這二人搞出來的。

朱棣也將目光投了過來,含着不善。

李顯穆沒等皇帝發問,直接便厲聲道:“陛下,微臣和鄭侍郎當初明言,君子動口不動手,讓他們以道理相辯,以真理服人,可現在這些士子卻明知故犯,顯然是沒將朝廷放在眼裡。

此番禍事必將震動天下,若是不能嚴懲,朝廷威信何在?

微臣認爲,應該殺雞儆猴,將所有士子全部革除功名,甚至追究其蔑視朝廷之罪!”

鄭歡也震聲道:“陛下,臣附議,這些士子簡直妄稱聖人子弟,就是一羣刁民,要狠狠懲罰才行。

諸位同僚覺得呢?”

鄭歡說完後還詢問了另外幾個九卿,其餘人心中暗罵鄭歡牽連他們,但也不得不回答,但基本上都是打馬虎眼,並不給出明確的答案。

李顯穆和鄭歡的話,已經讓朱棣感覺眼前一黑,聽起來是有道理,尤其從李顯穆和鄭歡嘴裡說出來更是有道理。

甚至朱棣都能猜得出爲什麼李顯穆和鄭歡會這麼說,因爲辯論宴是他們提出來的,現在出了這種大事,兩個人都難辭其咎。

必須將所有責任都撇出去才行。

而且李顯穆和鄭歡的確事先已經表達過免責聲明,若是非將這件事扣在他們頭上,也很不妥。 朱棣真覺得進退兩難,躊躇道:“顯穆的辦法肯定不行,現在已經鬧大了,絕不能再火上澆油。

再想。”

另外幾人都不想沾這件事,依舊沉默,朱棣只能再將目光放在李顯穆身上。

李顯穆微微皺眉道:“若陛下覺得方纔那等事是火上澆油,那便只能口頭譴責,然後冷處理這件事。

如今心學士子和理學士子鬧得不可開交,只能各打五十大板。

微臣先將辯論宴之事停下,理由則用理學和心學一時難以分出高低上下,同出儒門,同爲聖人之學,如此爭論,只能傷了和氣,讓天下看場笑話。

朝廷親自下場調停,口頭譴責,但不給出實質懲罰,應該能壓住現在的局勢。”

相比於方纔那直接拆房子的辦法,現在這個僅僅只需要打破窗戶的提議,就深得朱棣之心了。

“此法可行。”

朱棣有些頭疼的揉了揉腦袋,還頗爲幾分惱羞成怒的意思,因爲之前就有人上奏說過些士子年輕氣盛,一旦辯論不利,很可能就會動手,他之前覺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卻沒想到今日就被啪啪打了臉。

發生了這等大事,必然很快就震動大明,要儘快處理才行,朱棣立刻做出了些安排。

但方纔的高亢興致再也沒了,幸好財政會議本也過了大半,匆匆收了尾,衆人便紛紛離開了華蓋殿。

鄭歡走到李顯穆身邊,用一種探究的眼神望着李顯穆,雖然他沒有直接的證據,但這些時日和李顯穆相處的直覺告訴他,這件事之中肯定有李顯穆參與。

李顯穆望着連綿的宮殿,高聳的硃紅宮牆,以及吹來的寒風,輕聲道:“子叢,我們可以開始推進心學入教材之事了。”

鄭歡一愣,而後反應過來,江南之事讓陛下心中產生了停止心學和理學爭端之事。

經過這件事,心學和理學表面上沒有分出勝負,可對於理學來說,沒有大贏特贏就是失敗。

心學將趁着這個機會成爲大明的官方思想之一!

伴隨着李顯穆在政壇上高歌猛進,心學便如同插上了翅膀的猛虎,必然直上九重天,再也沒人能攔得住它起勢。

理學壟斷大明思想領域的現實將一去不復返!

時代,變了!

————

永樂十年浙江爆發了“錢塘血案”,這是一場由激烈的學術之爭引起的血案,其陡然爆發的成因衆說紛紜,已然淹沒於歷史的故紙堆中。

主流學術觀點認爲,永樂時期思想領域劇烈變革,不甘失勢的理學保守派於是製造了這場血案,但最終的結果是理學愈發被統治者厭棄,心學從此躋身於科舉的最高殿堂!——《文化史》

(本章完)

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35章 秋闈之事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58章 道衍和尚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40章 李祺教子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54章 痛斥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63章 聖朝以孝第52章 殿中抗辯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37章 李祺收徒第46章 當廷爭辯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18章 斬九卿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22章 心、理之學第45章 燕王世子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75章 請重修史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63章 入宮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68章 日本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35章 秋闈之事第44章 最後一夜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89章 立地成聖第52章 殿中抗辯第53章 掛冠而去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18章 斬九卿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25章 儲君之位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25章 斡難河畔
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35章 秋闈之事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58章 道衍和尚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40章 李祺教子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54章 痛斥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63章 聖朝以孝第52章 殿中抗辯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37章 李祺收徒第46章 當廷爭辯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18章 斬九卿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22章 心、理之學第45章 燕王世子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75章 請重修史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63章 入宮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68章 日本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35章 秋闈之事第44章 最後一夜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89章 立地成聖第52章 殿中抗辯第53章 掛冠而去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18章 斬九卿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25章 儲君之位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25章 斡難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