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第二戰(四)

這時在戰場上雙方的戰艦混絞在一起,因此也不能再使用霹靂火箭進行攻擊了,當然這時中華軍的霹靂火箭也用得差不多了,剛纔只顧着儘快擊退敵艦,趕來救援同伴,誰也沒管該用多少,一個勁的點火發射,結果大部份戰船上的霹靂火箭都用光了,就是海上玟瑰號上,也只剩下了兩箱。

不過儘管如此,但戰局還是被扭轉了過來,因爲荷蘭艦隊這時都正在進攻中華軍的其他戰艦,對李華梅帶領艦隊趕到,都沒有準備,因此有不少戰船都還是船尾對着李華梅艦隊的側舷,而且中華軍的隊形仍然保持得很好,每艘戰艦都能充份發揮火力,結果在中華軍的一陣猛轟之下,立刻擊沉了三艘荷蘭戰艦,又擊傷了多艘。

當然這到不是說荷蘭官兵都麻痹大意,而是他們也確實沒有想到,中華軍會來得這樣的快,因爲怎麼說也有旗艦布里德羅德號在內的十二艘戰艦阻擋,那能夠這麼容易就被突破呢,因此荷蘭官兵確實都沒有防備。

而且李華梅率艦隊趕回來救援,對荷蘭官兵的心裡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毎一個人心裡都在想,中華軍的救援艦隊到了,那麼就表示自己的阻擊艦隊被擊敗,這也說明中華軍的救援艦隊實力極強,也有不少荷蘭官兵都向攔截的方向看去,只見十餘荷蘭戰艦都燃起了或大或小的火焰,不用問這就是中華軍的傑做了,而中華軍的各艦卻都士氣大振,紛紛奮起反擊,結果在此消彼漲之下,局面自然也就發生了

李華梅率領着艦隊在戰場上呈縱隊遊走,不斷的救援着遭到荷蘭戰艦攻擊的中華軍戰艦,而荷蘭艦隊這時也明顯士氣降落,後勁不足,在局面不利的情況下,有不少戰艦也都主動脫離了戰鬥,到旗艦布里德羅德號的傍邊聚集,因此在差不多一個小時之後,雙方的戰艦都脫離了戰鬥,隔着大約一千五六百多米的距離,進行着各自的調整。

而在剛纔雙方戰鬥過的一片海域裡,到處都是殘桅斷舷、碎板裂片,殘破的帆布和旗幟,以及士兵們的屍體,有幾艘戰船正在緩緩的下沉中,還有一些看上去幾乎完全完全分不清是什麼的木結構漂浮在海面上燃燒,生出了大量的黑煙,當然還有許多落水倖存的士兵都在奮力的向己方的戰船游過去。

雙方似乎也都沒有馬上重新開戰的意思,而是都從自己的艦隊中放出了幾艘救生艇,營救還在海中掙扎的士兵,並且在戰場中搜找其他的生存者。

李華梅一邊佈置着這些事情,一邊清點自己所剩的戰艦,中華軍一共只剩下了二十四艘,超過一半的戰艦都受創不輕,而再看看對面的荷蘭戰艦,至少也在三十艘以上,剛纔着火的那幾艘船也都把火撲滅了,基本並沒受太大的損失,從戰艦數量上來看,雙方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中華軍在噸位和火力上也並不佔優勢,更爲重要的是所剩的霹靂火箭不多了,再打下去,對中華軍來說顯然是不利的,而且從這一戰的過程和結果來看,中華軍的收穫顯然不小,也有許多地方需要回去總結,因此也沒有必要再打下去了。

於是就在落水的士兵都營救上船之後,李華梅也下令,艦隊重新列隊撤退回文萊城去,並留下幾艘還有霹靂火箭的戰船押後。

而中華軍撤退了,特朗普也沒有下令追趕,因爲剛纔中華軍使用的霹靂火箭,確實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震憾,他也不知道中華軍還有多少這種武器,冒然追趕,恐怕也對自己不利,而且從現在的戰果來,荷蘭艦隊當然算是取勝了,並且也試探出了中華軍的實際戰鬥力,因此這一戰的目地也達到了,中華軍既然主動撤退了,自己也正好可以順水推舟,以勝利者的身份,撤離戰場。

因此兩支艦隊背道而駛,很快都相繼離開了戰場,中荷之間的第二次海戰,就這樣結束了。

最後雙方統計的戰果是,中華軍被擊沉十三艘戰艦,包括七艘巡洋艦,三艘驅逐艦、三艘護衛艦,另外有九艘戰艦嚴重受損,需要進行大修,而有六艘戰艦受損雖輕,但也需要進行維修,才能再投入戰鬥,在人員方面,陣亡七百八十三人,傷一千二百七十二人。

荷蘭方面被擊沉七艘戰艦,分別爲八百噸以上三艘、六百噸以上二艘、六百噸以下二艘,受傷十三艘需要維修,陣亡士兵五百三十九人,傷一千零三十三人。

從戰果上看,也包括中華軍方面都承認,中荷之間的第二次海戰,是以荷蘭艦隊的勝利而告終的,因此前兩場海戰,雙方各勝了一場,算是打了一個平手。

而回到了蘇卡納達之後,特朗普也向巴達維亞發回了捷報,荷蘭遠征艦隊取得了一場勝利,畢竟這纔是最重要,一方面是對東印度公司有個交待,另一方面自己也能在與公司的博弈中佔得主動,同時也要求東印度公司答應的自己的條件,儘快完成,當然在上報戰果的時候,特朗普大筆一揮,把擊沉中華軍十三艘戰艦改成了二十三艘,給送回巴達維亞。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董事會接到了特尼普的勝利消息之後,也都欣喜異常,因爲自從中華軍進軍南洋以來,連續都是對荷蘭東印度公司不利的消息,因此現在公司太需要一場勝利來振奮士氣,鼓舞人心了,同時還可以穩定現在南洋其他各國的情緒,在連續被中華軍滅亡或逼降了三個南洋國家之後,現在南洋其他的國家都出現了一些不安定的情況,因此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馬特索科爾立刻將荷蘭艦隊取勝的消息傳迅給其他的南洋各國。

並且乘着這個勝勢,也派出使者到馬打蘭蘇丹國的首都巴剎格德,要求蘇丹阿芒古拉特一世立刻招集人馬,加入荷趕赴加裡曼丹島參戰。

現在馬打蘭蘇丹國是南洋一帶最大、實力最強的國家,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南洋地區的最主要的盟友,當然也是荷蘭人最開始殖民的地區。

馬打蘭蘇丹國,也稱爲馬打藍或馬塔蘭,建國於十六世紀未期,原來是在爪哇島淡目蘇丹國的一個封建領地,後來又隸屬於巴章蘇丹國,在1586年,信奉伊斯蘭教的領主蘇塔威查亞森納帕提利,利用巴章蘇丹和國內各領主之間的矛盾,舉兵立自,打敗巴章蘇丹國的軍隊,逼迫素丹阿里亞潘吉里退守到淡目,然後自稱素丹,從此建立伊斯蘭教馬打蘭國。

在十七世紀初期,馬打蘭蘇丹國連續出了幾位比較有作爲的蘇丹,因此國勢擴張很快,在第三位蘇丹拉登朗桑在位期間,一面積極發展國內經濟,鼓勵與南洋其他國家貿易,一面加強對外征戰,擴大領土勢力,馬打蘭蘇丹國的國力也在這時達到了頂鋒,領土包括爪哇島全境,蘇門答臘島東部的巨港和佔卑,加裡曼丹島南部的馬辰和蘇卡達納,總面積超過了五十萬平方公里,人口達到七八十餘萬,成爲繼馬六甲王朝之後,南洋地區最強大的國家,同時拉登朗桑還制定了南洋歷史上府第一部伊斯蘭教法典,並改用以伊斯蘭教歷爲基礎的爪哇曆法,在文化方面加強了馬打蘭蘇丹國的澱積。

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荷蘭殖民者在巴達維亞建立了殖民地,和馬打蘭蘇丹國產生了十分嚴重的衝突,在1628和1629年,拉登朗桑兩度率大軍攻擊巴達維亞,1642年派水軍支援巨港以抗荷,1644 年還試圖與英國人和葡萄牙人結盟反荷,都是希望能夠將荷蘭殖民者驅逐出爪哇島,但都未成功,使荷蘭殖民者在爪哇站穩了腳跟,並且拉隴萬丹、柔佛、佔卑等南洋其他國家,共同對付馬打蘭。

結果在1645年,拉登朗桑死後,第四位蘇丹阿芒古拉特一世繼任,阿芒古拉特一世沒有父祖輩的能力和開拓精神,安於守成享樂,被迫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簽定訂割讓土地條約,承認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對巴達維亞地區的佔領,從而使馬打蘭蘇丹國喪失海運控制權,貿易遞減,生產下降,喪失了蘇門答臘島東部的巨港和佔卑,國勢衰落,而荷蘭殖民者在立足之後,也使用了一些懷柔的政策,使馬打蘭蘇丹國對荷蘭東印度公司逐漸由對抗轉爲了依附。

不過馬打蘭畢竟曾是南洋大國,現在國勢雖然衰弱,但實力猶在,而且馬打蘭蘇丹國也是南洋諸中少有的,與中國素無來往的國家,畢竟馬打蘭才成立了七十多年,而這段時間,也正是中國國力最衰弱的時候,因此在這次與中華軍的戰鬥中,也是荷蘭比較看中的南洋地方力量。

因此荷蘭東印度公司專程招籌了五千多土著人組成一支軍隊,由荷蘭東印度公司直接統領,並將以前汰淘的老式火繩槍發給他們使用,希望能夠在與中國的作戰時候派上用場。

而現在馬打蘭的蘇丹阿芒古拉特一世也是一切唯荷蘭的馬首是瞻,因此也在國內招集了兩萬餘人的軍隊,幫助荷人作戰,因此在收到了特朗普的勝利消息之後,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決定立刻將荷蘭艦隊的剩餘兵力,以及土著士兵,還有馬打蘭軍隊派往加裡曼丹島,希望能一舉擊敗中華軍,取得全面的勝利。

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207章 哭諫(上)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81章 洋人(下)第一章 安撫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406章 國策(下)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34章 宣戰(上)第40章 海軍出擊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405章 國策(一)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67章 建設(下)第269章 召見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73章 阻擊第11章 深夜靜思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403章 新年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27章 追擊第61章 破局(上)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74章 清廷議事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198章 廷議(上)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54章 水上進攻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
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287章 訪英使團出發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207章 哭諫(上)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81章 洋人(下)第一章 安撫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406章 國策(下)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34章 宣戰(上)第40章 海軍出擊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405章 國策(一)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67章 建設(下)第269章 召見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73章 阻擊第11章 深夜靜思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403章 新年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27章 追擊第61章 破局(上)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74章 清廷議事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198章 廷議(上)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54章 水上進攻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