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

現在在江戶主持徳川幕府大局是保科正之,而這段時間以來,也是讓保科正之心力憔悴,差一點都崩潰了。

首先是收到了幕府軍在關原大敗,二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酒井忠勝、徳川直義等人在戰場剖腹自殺的消息,江戶城裡也舉城震驚,誰都沒有想到,這一次關原合戰,幕府軍竟會敗得這麼慘。

而緊接着就是伊達綱宗、上杉剛憲糾集了三十四名大名,宣佈倒幕,並聚集了八萬大軍,南下進犯江戶,這時江戶城裡只有五萬人馬,而且中華軍的艦隊還在江戶灣遊弋,不時還向江戶城開幾炮示威,因此也弄得江戶城裡人心惶惶。幸好是不知爲什麼,伊達綱宗、上杉剛憲的大軍到達了宇都宮之後就停了下來,沒有再前進了,也讓保科正之能夠稍稍鬆了一口氣。

但北面的危機還並沒有完全解除,而這時德川賴宣、德川綱重、鬆平綱隆、稻葉正則、阿部定高等大名敗逃回江戶,甲府以西的地方已全部歸倒幕軍所有了。而且現在倒幕軍的大軍正在向江戶進發。結果保科正之又緊張了起來,趕忙又招集衆大臣們商議對策。

不過到了這一步,還能有什麼辦法,雖然德川賴宣、德川綱重等人逃回江戶,也帶回來一部份人馬,但合軍總計也只有九萬多人,這麼一點人,而且士氣十分低落,怎麼可能抵擋得住中華軍呢?雖說現在是有城可守,但熊本城、大阪城都被中華軍給攻破了,江戶城也不比它們強啊,能夠守得住嗎?因此衆大臣們也只一籌莫展,大眼瞪小眼,誰都說不出話來。雖然還有幾個愣頭青大聲叫嚷着全城玉碎,和中華軍決一死戰,但只會遭來一陣白眼。

保科正之心裡也暗暗後悔,因爲當初他和酒井忠勝一樣, 都是主張對中國持強硬態度的人,謀殺鬆平信綱、阿部忠秋,他也有一份力,而現在才發現,自已當初的主張完全是大錯特錯了,但現在該怎麼樣纔好呢?同時保科正之也不禁羨幕起酒井忠勝來,這傢伙在關原剖腹自殺了,現在到是輕鬆了,一了百了,什麼事都不用管了,卻所有的黑鍋卻全都甩給自己來背,實在是太坑爹了。因此保科正之甚致都有了乾脆也剖腹自殺算了。

而就在這時,鬆平綱隆向保科正之提議,不如和中華軍談判、講和算了。這個提議讓不少人炸了鍋,甴其是一批中下層的武士,紛紛指責鬆平綱隆膽小如鼠,賣國求榮,又再度要求與中華軍決一死戰;而稻葉正則、德川賴宣、德川綱重、阿部定高等參加過關原合戰的大名,則也都全力支持鬆平綱隆的建議,因爲他們都是在戰場上領教過中華軍的可怕之外,都明白現在幕府軍還有什麼資本和中華軍決一死戰,根本就不用決,死得只會是自己,因此現在只能講和。

當然主張講和的都是實權派大名,因此也很快把決戰派給壓制下去了,而保科正之現在也不在強硬了,但能夠講和當然是好,但問題是中華軍會和徳川幕府講和嗎?現在徳川幕府又有什麼資本和中華軍講和呢?

這一下也把所有大名都問住了,因爲每一個人都於心自問,換了自己是中華軍的立場,會和徳川幕府講和嗎?

但這時德川綱重一下跳了起來,道:“你們怎麼都忘了,天樹院不是還在江戶嗎?她是豐臣薰的親生母親啊!現在豐臣薰不是中國皇帝的妃孑嗎?請她出面說和一下,也許能成的。”

衆人聽了,也不由的眼睛一亮,別看這位小太爺平時做事不靠譜,但在這時關建時刻到是給衆人指明瞭一條路。天樹院就是德川千姬出家以後的法號,現在衆人都清楚了,豐臣家唯一的餘孤豐臣薰在陰錯陽差、機緣巧合之下,不知怎麼被中國皇帝收入後宮,成爲中國的皇妃。這次中國出兵曰本,也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爲豐臣氏報仇。只不過很少有人去查豐臣薰的身世,而徳川千姫又己出家,早被人淡忘了,因此誰都沒有想起來。

而德川綱重是徳川千姬撫養長大的,等於是徳川千姬的養子,因此他對徳川千姬的印像最深,也知道豐臣薰是徳川千姬的女兒,也是最先想起來。

這一提醒不亞於黑暗中的一道白光,雖然有些人也清楚,爲豐臣氏報仇,只不過是商毅的一個藉口而己,但不管什麼說,這也是一條路,好歹也可以試一試。因此保科正之也立刻下令,讓徳川綱重去要見德川千姬,請她出面調和。

雖然這時徳川千姬已是出家人,每天坐禪唸經,不理世事,但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她也不可能不知道,當然也從中多少得知了一些大女兒的消息。雖然母女分離了近二十年,但畢竟是母女連心,這麼多年以來,德川千姬也確實一直都在掛念着大女兒的情況,本來以爲母女今生在也無緣相見了,卻沒有想到,大女兒會以中國皇妃的身份架臨日本,而且向徳川氏展開了強烈的報復。徳川千姬心裡也是百感交集,又喜又悲又苦,一頭是親生女兒,另一頭卻是家族,這手心手背都是肉。

而徳川綱重來請她出面調和,徳川千姬也立刻給女兒寫了一封信,當然信的內容只是告訴女兒,自己這些年來的經歷,和對女兒的思念之情,但對調合戰爭的事卻一字未提。不過在信寫好,交給徳川綱重之後,向他建議,先把這封信送到京都皇宮,交給自己的姐姐東福門院,由她轉交給豐臣薰。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經歷之後,徳川千姬並不是不懂世事的人,她心裡也十分清楚,如果女兒能記着母女之情,那見了這封信之後,再由東福門院在一邊相勸,自然會設法調合現在的局面;相反如果女兒不念母女之情,一意報復徳川氏,那麼自己寫再多也沒有用。

於是德川綱重帶着徳川千姬的信,向保科正之交差。而衆人一商議,也覺得德川千姬的建議可行,至少可以一試,這纔派人將信送到京都。

而就在信剛送走以後,伊達綱宗、上杉剛憲忽然派人來到江戶,表示自己願意幫助德川幕府,抵禦中華軍。

原來伊達宗實回到宇都宮,將自己打聽到的關原合戰的情況,還有商毅的態度和要求向伊達綱宗、上杉剛憲作了彙報。兩人聽完之後當時也傻了,同時也後侮不己,早知道中華軍是這麼厲害,當初就應該堅定的加入到倒幕的一方去,結果算來算去,本來是想佔大便易的,現在到好,卻什麼都得不着了。但現在該怎麼辦呢?

但如果和中華軍開戰,自己打得過中華軍嗎,二十五萬幕府大軍都被中華軍打得全軍覆沒了,自己這七八萬人又能頂什麼用,而要是就按照商毅的要求,把軍隊解散了,只帶十個人去京都請罪,那也太沒有面子了,好歹也是六十二萬石和四十萬石的大名,這叫自己以後還怎麼在日本混啊,而且這樣去了京都,以後還有沒有沒機會在日本混都很難說了。

於是最後兩人終於狠着心、咬着牙、硬着頭皮做出決定,先和徳川幕府聯絡一下,看一看徳川幕府還剩下多少力量,能不能守得住江戶,如果自已和徳川幕府聯合,又能不能抵抗中華軍。然後再作打算。直到現在這個時候,兩人還沒有徹底放下幻像,仍然希望能夠佔到大便易。不過兩人到是還記得商毅的提醒,人馬不許再向南進一步,否則就是和中華軍爲敵,因此還真就不敢進軍了,又派伊達宗實爲使,趕去江戶。

但這樣一次試探性的行爲,在江戶城裡卻被不少人當成了救命稻草,由其是那些仍然念念不忘想和中華軍決一死戰的人,紛紛叫嚷,只要是和伊達綱宗、上杉剛憲等大名合兵,就完全能夠守住江戶,還有人大言不慚,認爲這樣一來就可以打敗中華軍了。

由其是伊達宗實前腳剛進江戶,京都那邊的迴應也到了江戶,把商毅提出的講和條件上報到了徳川幕戶,當然這己經不能算講和了,而是要徳川幕戶投降。同時還明確要求,只用回答“同意”或“不同意”就行了,其他的話都不用說,中華軍也不會理。同時中華軍和倒幕大軍共計約十三萬人馬,也到達到江戶城前。

而商毅提出的要求,又引起了主戰派的強烈憤概,因爲實在是太苛刻了,說白了就是投降,因此以中下層武士爲主,紛紛主張聯合伊達綱宗、上杉剛憲與中華軍決戰,甚至是全城迎戰,五十萬人玉碎等等的呼喊,也都大有擡頭之勢。

一開始保科正之到是動了一點心,但德川賴宣、德川綱重、鬆平綱隆對此則是嗤之以鼻,且不說伊達綱宗、上杉剛憲等大名是否真的靠得住,就箅是雙方合兵,總兵力也不超過二十萬,憑什麼去打中華軍,到時候打敗了,伊達綱宗、上杉剛憲到是可以拍拍屁股,逃回北方去,而江戶仍然直對中華軍,這一攤爛事,不是甩給自己這些人嗎?商毅提出的條件雖然苛刻了一些,但不管怎麼說,投降免死,而且還給徳川氏保留了一個一萬五千石大名的位置,這也夠說了,總比徹底完玩要好吧。

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208章 哭諫(下)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41章 火炮對決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6章 家事! 公事!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186章 出獄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54章 水上進攻第37章 南方情報第93章 遷移(一)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23章 震盪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83章 夜襲(一)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346章 親情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81章 佈置(二)第171章 追擊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9章 催促出兵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186章 出獄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191章 勸進(上)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02章 備戰(四)第35章 鄉鬥(下)第245章 獻投第160章 民心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97章 僱傭兵(上)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94章 勸降(下)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90章 金陵風月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
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91章 清軍撤軍(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208章 哭諫(下)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41章 火炮對決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6章 家事! 公事!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186章 出獄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54章 水上進攻第37章 南方情報第93章 遷移(一)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23章 震盪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83章 夜襲(一)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346章 親情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81章 佈置(二)第171章 追擊第274章 杭州時報案(下)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9章 催促出兵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186章 出獄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191章 勸進(上)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02章 備戰(四)第35章 鄉鬥(下)第245章 獻投第160章 民心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97章 僱傭兵(上)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94章 勸降(下)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90章 金陵風月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256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