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江北之爭(三)

不過這時商家軍防線上的一百五十多門火炮也己經全面開動,無論是數量還是火力,都要比清軍猛烈得多,由其是周宏深見清軍的霹靂火炮對商家軍的防線威脅最大,也立刻指揮着一部份炮火,重點用來打擊清軍的火炮,以十門火炮爲一組,對準一個火力點進行打擊,一個一個端點。

這一招果然十分有效,因爲商家軍的火炮都是屬於加農炮,仰角較小,主要釆用直射,精準度本來就比較高,而且開花彈的殺傷範圍也比較大,十顆炮彈一齊施射,總會有幾顆擊中目標的,而清軍的霹靂火炮屬於臼炮,釆用大仰角的曲射,落點無法控制,基本是打到那裡算那裡,在精準度上,顯然是沒法和商家軍相比。因此雙方展開互相對射之後,商家軍一連打滅了清軍五六門霹靂火炮。

就在雙方的火炮互相開火對射的同時,清軍的士兵也進入到了衝鋒的距離,這時一部份盾車己經被催毀,還有一部份留下來掩護清軍的火炮,用於繼續前進的盾車己不足二十輛。絕大部份清兵都沒有任何掩護,只是舉着火銃,長槍、弓箭等武器,向商家軍的陣線發動衝鋒。

而這時商家軍的陣線裡,所有的火槍,包括幾十門只能發射霰彈的小型火炮也都一起開火射擊,槍聲如爆豆一樣,響個不停,再加上佈置在陣地中的四十架管風琴槍也有幾架輪流加入了火力網的射擊中,一時間子彈如同雨點一般,盡向清軍的陣列中沷灑了出去,激打出片片的飛濺血花,無情的帶走了無數的清兵生命。

儘管清軍也在進攻的時候,也不斷的開槍還擊,但清軍使用的大多都是火繩槍,就算是填裝好了火藥,也不可能在前進中射擊,只能停下來慢慢點燃火繩,夾好,然後才能射擊。但在這段時間裡,大部份清軍恐怕都己經中彈身亡了。清軍的弓箭手到是可以輕易開弓放箭,不過必須推進到離商家軍的防線五十步以內,纔有殺傷力。

因此清軍的還擊力度明顯要比商家軍小得多,除了少數能夠躲在盾車後面和商家軍展開對射之外,其他的士兵索性就舉着武器,向前猛衝算了。

同時也有好幾輛盾車一直都沒有停下來,一直在向商家軍的防線前推進,儘管在推進的過程中,被打得木屑飛濺,殘破不堪,但還是有三四輛盾車被推到商家軍的防線近前。在戰壕裡阻擊清軍的商家軍士兵見了,立刻紛紛從戰壕裡躍出來,端着上好了刺刀的火槍,迎了上去,而躲盾車後面的清兵立刻飛身而出,雙方就在商家軍的防線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

儘管這只是一個局部的戰場,但對其他的清軍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因此也都紛紛向着白刃戰的這一方猛衝。不過商家軍的防線卻絲毫也不爲所動,該在戰壕裡繼續阻擊的,仍然留在戰壕裡,向衝上來清軍射擊,而該衝出去和清軍拼刺刀的,也都己經躍出了戰壕,加入戰團中。各司其責,一點也不亂。

戰場上的槍炮聲依然響個不停,在商家軍漫長的防線上,有兩處地方己經展開了白刃戰,但其他地方依然離着一段距離在阻擊,整個戰場呈犬牙交錯,而在戰場的地面上己經躺滿了清兵的屍體,當然在商家軍的陣線上,戰壕裡,商家軍的傷亡也不算少。爆炸聲,槍擊聲,吶喊聲、廝殺聲,也交織在一起,響成了一片。

不過雙方進行白刃戰的地區,只是戰場的一小部份,在大部份防線上,清軍仍然無法取得突破,而且這時商家軍也不在有所保留,所有火力全開,四十架管風琴機以十架加一組,輪流的開火射擊,同時還有大量的手榴彈仍出去,拼命阻擊着還沒有靠近陣線的清軍。在商家軍這樣猛烈的火力阻擊,淸軍的傷亡十分慘重,士兵也成排成片的倒下。

而在白刃戰的局部戰場,突進到商家軍防線附近的清兵畢竟也只是一小部份,而且後繼的増援也難以保證,商家軍的人數在局部仍然佔優,身後還有自己的同伴支援,因此也越戰越勇,清兵的人數也越來越少,増援又跟不上來,終於支持不,敗退了下去。

突入到商家軍戰線前的清兵退了,其他的進攻清軍頓時都士氣大跌,也都紛紛跟着退了回去。而在陣中觀戰的多鐸見了,也知道今天這一戰無法取勝,只好下令收兵。

這一仗清軍陣亡了四千餘人,受傷的多達近千人,而且霹靂火炮被商家軍擊毀了十六門,其他火炮被毀了十二門,盾車被毀八十七輛,霹靂火箭也使用了一半。而商家軍也同樣戰死七百八十餘人,受傷的士兵多達近四百人,火炮被清軍擊毀了七門。不過依然牢牢的守住了陣地。

有了被自己寄於厚望的火器部隊參戰,還是造戍了這個大的損失,多鐸也不禁有些心驚,原以爲清軍也開始大量使用火器之後,能夠扭轉和商家軍作戰的劣勢局面,現在看來,情況雖然比以前要略好一些,但依然不容樂觀。

通過這一戰,以使多鐸意識到,清軍守衛盱眙的勝利是在守城戰中取得的,因爲防守的一方總要比進攻的一方容易一些,而且這裡面大約還有商家軍輕敵的因素。而以現在淸軍的能力,依然還是難以攻破商家軍有充份準備的防線。估計就是和商家軍進行野戰,也好不到那裡去。

當然,這並不是說對商家軍作戰只能以火器制火器這個思路不對,但現在清軍的火器數量比商家軍要少得多,以這一戰爲例,商家軍在陣線上只佈置了三四千的兵力駐守,但使用的火炮卻比清軍這四萬多大軍全軍都多。而且現在商家軍幾乎全軍都裝配了火槍,實行的是全火器作戰。再加上商家軍使用的火槍、火炮,以及其他武器的性能,都在清軍之上,因此目前的清軍依然還是無法在條件大致相同的情況下,和商家軍抗衡。

論作戰勇猛,多鐸顯然要比阿濟格遜色一籌,但論思慮細緻,心思縝密,多鐸就要比阿濟格高出了不少,因此他也清楚,如果繼續進攻下去,估計也很難取得什麼進展,除非是拿人命往裡填,或許還可以耗到勝利,但這樣一來,就算是攻下了天長縣,也是得不償失的。因爲現在在江北戰場,淸軍的戰線拉得太長了,自己只有這麼多的機動兵力,如果全部都扔在這裡,那麼一但商家軍從南北同時展開進攻,恐怕整個江北的戰場就會全面潰敗。

因此多鐸思考再三,終於決定停止進攻天長縣,還是收兵回鳳陽去駐守。因爲這一次進攻天長縣,試探一下雙方的虛實才是主要目地。事實上清軍也在不斷的償試尋找和商家軍相對抗的戰術方法,現在這個目地己經基本達到,就沒有必要過多的消耗兵力。結果就在第二天,清軍拔營寨,退回了鳳陽。並且向廬州增派了一萬人馬,和一部份火器駐守。

而扎兵在滁州東北的羅遠斌得到了這個消息以後,也不禁頗爲失望,因爲第一天的結果令羅遠斌十分滿意,如果清軍再進攻兩天,繼續消耗兵力,自己就可以率軍出擊,和天長縣的守軍一起夾擊清軍,取得一場大勝。但沒想到這次清軍的進攻是雷聲大雨點小,稍受挫拆之後,就立刻收兵撤退了,而且也使羅遠斌精心設計準備的戰術計劃落了空。

不過天長縣這邊的計劃雖然落空,但在另一條戰線上,商家軍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戰績,王信指揮着第四師沿長江向西進攻和州。這時清軍在和州的兵力也不多,因此王信十分輕鬆的就攻下了和州。而羅遠斌也立刻率兵,又趕回到滁州,準備向廬州發動進攻。

但就在這時,春雨來臨,雨勢雖然不大,但淅淅瀝瀝一連下了十餘天都不放晴。雖然商家軍的火器大部份都可以在雨中使用,但火藥容易受遭,效果也要大打折扣。而且下雨之後,道路泥濘難行,也不適合出擊作戰。因此羅遠斌也只好放棄了進攻廬州的計劃,留下一個師的兵力駐守滁州、和州,然後帶領着其他的部隊,返回揚州駐紮。

儘管這一次江北的戰鬥未能攻下廬州,但收復了滁州、又攻克了和州,也取得不小的勝果,因爲長江在經過南京附近的時候,江流大體變向呈南北流向,南京位於長江東岸,而滁州和和州正好位於長江西岸,擋住了南京的西面。因此雖然不能說是切斷了清軍的南北聯繫,但也使清軍渡江變得更困難,必須在安慶府、池州一帶渡江,才能保證安全。也增加了清軍的物資運輸困難和成本。

同時第二軍也終於打了一個翻身仗,徹底從淮安戰役的失利陰影中擺脫了出來。

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00章 備戰(二)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309章 宣戰(下)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27章 煙雨杭州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403章 新年第93章 遷移(一)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123章 造船(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9章 計劃(下)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45章 戰後總結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268章 重逢(下)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65章 出兵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180章 報紙第333章 對持(三)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93章 雷汞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82章 破敵之策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405章 國策(一)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32章 攻城(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00章 備戰(二)第91章 逼宮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3章 趕集(上)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96章 遷移(三)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79章 桂王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188章 勸降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14章 反擊(二)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94章 勸降(下)第33章 互不相干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
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00章 備戰(二)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309章 宣戰(下)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27章 煙雨杭州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403章 新年第93章 遷移(一)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123章 造船(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9章 計劃(下)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45章 戰後總結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111章 守關之戰(一)第268章 重逢(下)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165章 出兵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180章 報紙第333章 對持(三)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93章 雷汞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82章 破敵之策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405章 國策(一)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32章 攻城(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00章 備戰(二)第91章 逼宮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3章 趕集(上)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96章 遷移(三)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79章 桂王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188章 勸降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14章 反擊(二)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94章 勸降(下)第33章 互不相干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