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行軍

商毅率領人馬離開廬州之後,走了一個多時辰,三支人馬的差距就立刻顯示了出來。

離開廬州的時候是七月初五,正是炎熱的時候,在烈日的爆曬下,才走不了一會兒,謝科和彭壽的士兵們就以經全汗流夾背,張着嘴直喘粗氣。有的人把頭盔摘掉,也有人把盔甲脫去,還有人把上衣都扒了,光着膀子行軍。走得慢的以經落在了後面,隊伍的秩序也開始混亂了起來。而且士兵們嘴裡都絮絮叨叨的抱怨天氣太熱,當兵太苦等等。有的士兵以經在向謝科和彭瑞請求,找個有樹蔭的地方休息一會再走吧。

但氣得謝科和彭瑞兩人破口大罵:“銀子都以經拿到手了,還不老實一點,這纔剛剛離開廬州,還是行軍,要是遇見流寇怎麼辦?少廢話了,快點跟上吧。”

“沒用的東西,這才走了多一會兒,就受不了了。你們看看人家山東軍,別人不是一樣在走路嗎?而且每一個人都還扛着那麼多的東西。怎麼沒人叫苦呢?都給我精神着一點。”

按商毅心裡的想法,跟本就不想帶明朝的官軍,這幫老兵油子不僅沒什麼戰鬥力,而且在戰場上淨拖後腿,敵軍還沒打上來,就跑快得比兔子還快,而欺負起老百姓來,比誰都狠,臨陣倒戈投降更是家常便飯一樣。實在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而且商毅觀察了一下這兩支軍,孫壽帶領的是京軍,盔甲武器到是齊全,還有五六百支各種火銃,不過都頗爲成舊,但一個個都低頭搭腦精神不振的樣子,一看就知是久沒訓練了。謝科軍隊的精神要略好一點,畢竟是被吳甡整頓過的,但盔甲武器就更差了,除了謝科的五百家丁之外,其佘的士兵連一套完整的鐵甲都沒有,不少士兵都是鐵申、皮甲、綿甲混着穿,這也令商毅大開眼界,原來中國居然提前了三百多年就以經開始流行混搭了。不過這還算好了,有不少士兵根本就沒有盔甲,只是挽着一個髮髻,穿着破破爛爛的鴛鴦戰襖。刀槍兵器也有不少都鏽亦斑斑,這樣的軍隊也確實指望不上。

但一來這是吳甡的一番好事,也不好拒絕,另外商駿自己的兵力確實有限,打仗還可以,但取下光州之後,還要守城,收復的地方都要留兵駐守,這樣自已的兵力就不夠了。因此帶着謝科和彭壽兩支隊伍,多少也能幫着跑跑腿,打打醬油什麼的。反正別指望他們打仗也就是了。

其實謝科和彭瑞兩人心裡也憋着一肚子氣,原來在出發之前,商毅將領到的二萬兩白銀都分發給全軍,每名士兵發到了一兩白銀。爲的是激勵一下士兵們的士氣。但銀子都是商毅直接下發到毎一個士兵的手裡,並沒有經過他們兩人,因此士兵們到是提起了一些精神,但謝科和彭瑞卻是一點錢也沒撈着,眼看着幾千兩白銀就這麼被士兵揣進了自己的口袋裡,心裡這個痛啊。

因此出發之後,三支軍隊是齊頭並進的,謝科和彭瑞雖然有馬騎着,不用自己走路,但依然被太陽曬得頭昏眼花,只覺頭皮都快燒了起來。但他們卻不敢去像商毅開口要求休息,因爲他們看得很清楚,同樣是在烈曰的爆曬下,走在三支軍隊中間的商家軍,依然是一個個精神抖擻,生龍活虎的樣子,不僅前進的速度絲毫也沒有放緩下來,而且仍然保持着完好的隊列,別說是士兵,就連隊伍裡的跟役,也沒有一個人有抱怨的話。

在這種情況下,叫謝科和彭瑞怎麼好意思去向商毅要求休息呢?而且在出發之間,吳甡就以經明確告訴商毅,可以便宜行事,萬一把商毅給惹火了,會不會真殺了自己,現在誰都知道各軍之中,吳督師最看重商毅這支人馬,商毅真要殺了他們兩人,吳甡恐怕也不會說什麼。何況就算商毅不殺自已,而是叫自已返回廬州去,呵呵,那裡還有吳甡的尚方寶劍在等着呢?因此也只有咬牙忍着。心裡還想着:他孃的,這山東兵難到不是母生老子養大的,在這麼大的太陽底下,居然就跟個沒事人似的。

大軍走了兩個多時辰,雖然謝科和彭瑞不敢停下來,但手底下的士兵實在太不給力,只能一步拖着一步的走,跟本就跟不上商家軍行軍的速度,兩人也沒有辦法,儘管他們一再催促,但全軍依然越走越慢,漸漸以被商家軍拉下了好遠一段距離。

等這兩支軍隊的士兵氣喘吁吁,汗如雨人而且以呈一團混亂的樣子,趕上以經停下來休息的商家軍的時候,商家軍連午飯都以經吃完了。

因爲這次出兵,糧草都歸商毅的軍隊押運,統一支配,因此他們必須趕上商家軍纔有飯吃。看見謝科和彭瑞站在自己的面前,一個勁的只顧着哈氣擦汗,商毅心裡也覺得好笑。道:“謝將軍、彭將軍,不必着急,你們軍隊的飯食我們都以經幫你們做好了,趕緊叫人來運過去讓士兵們吃吧。”

兩人聽了,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然後又對商毅千恩萬謝,立刻招呼自己手下的士兵趕緊過來運飯。隨後彭瑞對商毅道:“商大人,貴軍實在是走得太快了,我們兩支人馬確實是跟不上啊!弟兄們都以經累得不行了,下午行軍,還請商將軍稍稍放緩一些。”

商毅“哼”了一聲,道:“這一上午才走出了三十多裡,怎麼能說走得快了,何況常言道‘兵貴神速’,若是這般拖延,什麼時候才能趕到光州,果然誤了督臣的平寇大計,又豈是你們所能吃罪得起的嗎?”

兩人心裡想着,去進攻光州可不是你提出來的嗎?放着近處的麻城、黃崗不打,偏偏要去打遠處的光州,那不是吃飽了撐得嗎?但這話可不敢說出來,謝科道:“不是我們妄耽擱時間,實在是手下的兄弟們走不動了,我們也沒有辦法呀。”

商毅點點頭,道:“這到也是個問題。” 想了一想才道:“我看這樣吧,我帶領大隊人馬先行一步,去攻取光州,你們兩位率兵隨後跟來,我限你們八日之內到達光州,否則我將以軍**處,你們看可行嗎?”

光州離廬州約有三百餘里的距離,按當時的要求,軍隊一天應該走六十里左右,因此八天裡完全足夠的,兩人也沒有辦法說不,只好答應了下來。彭瑞又問道:“不知到了光州之後,我們與商將軍在那裡匯合呢?”

商毅微微一笑,道:“就在光州城中匯合。”

―――――――――分割線―――――――――分割線―――――――――

謝科和彭瑞的氣還沒有喘勻溜,商毅的大軍又起身出發,只給他們毎人留下了八天的糧食。

看着商家軍的隊列漸行漸遠,彭瑞狠狠向地面上吐了一口,道:“操他奶奶的熊,走得那麼快乾嘛?難道是要急着趕去投胎嗎?”

謝科也道:“去吧!快去呀!還不知道李自成的厲害吧!讓那夥賊寇好好收拾收拾你們,我看自們怎麼在光州城裡匯合,那時看商毅以後還敢不敢囂張了。”

兩人說完之後,互相看了一眼,一起大笑了起來。過去兩人都在些互相看不上對方,彭瑞覺得地方的衛所人馬不過都是一些廢物,而謝科認人京營的兵馬其實全是一羣草包,而這一刻兩人到是都起了一種同仇敵愾之心。

其實商毅所說八天以後,到光州匯合,可不是沒有根據的胡吹。以商家軍的行軍速度,趕到光州最多也就五天時間,剩下的三天攻城,完全是足夠。

因爲早在商毅到達廬州之前,就以經想到了進取光州的計劃,並且派出了偵察營的士兵來往光州一帶,打探闖軍的駐守兵力。守衛光州的李自成手下的威武將軍韓華美駐守。

李自成在襄陽分設官職中,武將分爲六等,由大到小依次爲權將軍、制將軍、毅果將軍、威武將軍、威嚴將軍、英武將軍。其中毅果、威武、威嚴、英武四等中又分爲左右。

同時,李自成又將軍隊分爲兩種:攻城奪地的五營、親軍和分鎮地方的守衛部隊。分設權將軍兩名,爲劉宗敏和田見秀,由劉宗敏管轄中權親軍,也就是李自成過去的老營人馬,分設正、前、後、左、右五帥標;而田見秀負責提督諸營,分設前、後、左、右四營。也就是過去的精騎。這兩支人馬也就是目前李自成的主力人馬,共計在十萬左右,大部份都是從崇禎十二年之後,就隨李自成征戰的老弟兄。目前基本都駐紮在襄陽附近。

在五營、親軍之外,是分鎮各地的守衛部隊,基本都是兼併的其他農民軍和投降的官軍。以襄陽爲中心,然後逐步向四方沿伸。主要設有襄陽衛、通達衛、楊武衛、汝寧衛、均平衛等等,而光州就屬於楊武衛的管轄以內。這批人馬也有十餘萬。

而人數最多的,還是臨時投軍的百姓,在李自成的軍中,實際就是充當雜役跟隨的角色。

不過從李自成這樣的分劃也可以看出,他仍然沒有擺脫流寇的思想,把精兵強將都留在自己身邊,守衛邊境地方的,只是二流的軍隊。

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80章 出兵(上)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405章 國策(一)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48章 新政(一)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1章 婚姻(下)第28章 立威第85章 夜襲(三)第224章 洞房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90章 遇刺(上)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7章 行軍第80章 佈置(一)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9章 計劃(下)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77章 鑄炮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81章 洋人(下)第52章 山東巡撫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35章 追擊第196章 軍校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265章 變數(上)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53章 激戰(上)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31章 碧華軒(上)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5章 受勳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45章 內外夾攻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155章 民嘯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
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180章 出兵(上)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405章 國策(一)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48章 新政(一)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1章 婚姻(下)第28章 立威第85章 夜襲(三)第224章 洞房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90章 遇刺(上)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7章 行軍第80章 佈置(一)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9章 計劃(下)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77章 鑄炮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81章 洋人(下)第52章 山東巡撫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35章 追擊第196章 軍校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80章 放棄青州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265章 變數(上)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53章 激戰(上)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31章 碧華軒(上)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5章 受勳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45章 內外夾攻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155章 民嘯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