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已是康熙三十年。
正月初六這日,啓祥宮突然傳來急訊,章佳氏難產,血崩不止,一番驚心動魄的掙扎後總算從鬼門關闖了回來,艱難誕下十一格格。
只是經此一劫,她的身子已是虧空到了底,再難復原了,壽數怕是有礙。
董佳佳聞訊,心中唏噓不已。
難怪史冊記載章佳氏早逝,想來便是這次血崩埋下的病根。
不過章佳氏也是命硬,在這醫療手段匱乏的年代,產後大出血尚能保全性命,實在是得老天庇佑了。
比起因血崩殞命的元后與張氏,壽數有礙已是極爲幸運的了。
或許是章佳氏生產的消息驚着了赫舍里氏,正月二十六這日,儲秀宮也有了動靜,赫舍里氏竟早產發動,同樣遇上了難產。
一番折騰下來,總算平安誕下十五阿哥,只是經太醫診脈,阿哥身形瘦弱,氣色虧弱,初顯早夭之象,實在算不得康健。
接連兩位皇嗣誕育得這般艱難,讓後宮悄然蒙上了一層詭異的陰影。
節慶宮宴與兩位皇嗣的滿月禮都辦得格外倉促,不過是草草走了個過場。
私下裡,衆人卻都在暗自揣測,這兩樁難產背後是否藏着什麼貓膩,有無幕後黑手在暗中作祟。
一時間,後宮的風濤已是暗流涌動,漸有洶涌之勢。
永和宮外明爭暗鬥正酣,宮內的董佳佳卻忙得焦頭爛額,她正爲吉雅的嫁妝事殫精竭慮。
吉雅自小由太后撫養,太后疼惜她,預備的嫁妝早已遠超和碩公主的規制。董佳佳便更要費些心思,從內庫中仔細揀選那些看似內斂、實則尊貴的物件添進去。
吉雅畢竟是她唯一的親骨肉。當年爲了改寫女兒的命格,她狠心將吉雅送與太后撫養,讓孩子失去了這麼多年的母愛。此事她從未後悔,可眼看吉雅要出嫁,心底終究泛起幾分愧疚。便想着在別處多彌補些,特意向太后與皇上請旨,親自爲吉雅操辦婚事。她清楚,吉雅既是太后養大的,若不走這道程序,難免惹人非議,說她不顧太后的養育之恩,連操辦女兒的婚事都要爭搶。
好在太后明事理,允了她操辦。董佳佳也知分寸,將吉雅的出閣之地定在了太后的壽康宮,自己則藉着籌備婚事的由頭,多去壽康宮跑了幾趟,一點點拉近着母女間的距離。
董佳佳爲吉雅安排的陪嫁人員,規格與茉雅琪相差無幾,只是大多沒走明路,由董佳一族暗中將人編入陪嫁名單。董佳一族本就歸太后管領,這般安排倒也不顯突兀,不易引人猜忌。
因太后早已爲吉雅配好了身邊嬤嬤,那些身份必須公開的人員,董佳佳便需婉轉地向太后稟明。她特意說清自己別無所求,只求吉雅往後平安順遂,太后倒也沒放在心上。畢竟這些需走明路的,都是醫女與接生嬤嬤,恰好補了太后未曾細想之處,橫豎都是爲了吉雅好,太后本就不是心細之人,有董佳佳這般安排,倒也省的她費心。
於是就這樣,吉雅的出嫁諸事宜,在這陣子的忙碌中漸漸定了下來,只待出嫁之日。
與董佳佳這邊的忙碌相比,永和宮外也並不太平。三月初一辰時,赫舍里氏那剛出生便體弱多病的十五阿哥,終究沒能熬過這一劫,夭折了。
自阿哥沒了之後,赫舍里氏便像瘋了一般,在西六宮拼命大鬧,連蘇嬤嬤都放棄了勸誡,已經暗中找好了退路。
她先是跑到永壽宮,指着貴妃的鼻子大罵,一口咬定對方是害死阿哥的兇手;接着又衝到啓祥宮,去折磨還躺在牀上養身的章佳氏。
總之,西六宮裡但凡有皇嗣在膝下的,幾乎都被她上門“拜訪”了個遍。
這般行徑終於惹得衆怒,貴妃遂向康熙請旨禁足赫舍里氏。
康熙最終下旨,將赫舍里氏禁足一年,這場風波才總算平息下來。
西六宮因赫舍里氏鬧得沸沸揚揚,東六宮這邊也不平靜。
三月十二日,大福晉再度誕下一位格格,這下惠妃徹底按捺不住,立刻給大阿哥擡了幾位侍妾格格。
大福晉則因接連誕下女兒,心中悲慼難平,月子裡竟生了場大病。
一時間,“惠妃苛待大福晉”的流言在六宮蔓延開來,且愈演愈烈,連宮外都起了不小的風波,“皇家福晉難當”的慨嘆更是傳回了宮中。
直到康熙出面責問大阿哥,此事才草草了結。
衆人心裡都清楚,這流言十有八九是太子一派的手筆。
只是大福晉這般頻繁誕育卻始終未能誕下阿哥也是事實,或許,終究是旁人對她的期待太過沉重了些。
大阿哥夫婦這邊風波未平,太子那邊卻傳來了喜事。
五月初,距吉雅出嫁僅剩十日之際,毓慶宮報來消息,太子格格被診出已有一月多身孕。
這消息一出,頓時震動了整個六宮。衆人目光齊刷刷聚焦過來,都在暗暗圍觀這場無聲的較量,太子與大阿哥之間,究竟誰能先爲皇上誕下皇孫。
五月十二日,前幾日剛被冊封爲和碩景寧公主的吉雅,正式下嫁巴林部。康熙爲此特意賜下盛大宴席,場面聲勢浩大,既給足了太后顏面,也顧及了淑慧長公主的體面。席間不僅齊聚各皇室宗親,連蒙古在京的諸位王室福晉也受邀到場。
吉雅身爲康熙長女,自幼由太后親自撫養,性子雖被寵得帶些任性,可這般大場面下,卻十足彰顯出皇室的矜貴氣度。她周旋應酬得面面俱到,把太后與康熙哄得滿心歡喜。
見此情景,衆人心中皆瞭然,太后與皇上對這位大公主的看重,已是不言而喻。宴席氣氛愈發熱烈融洽。董佳佳看在眼裡,懸了許久的心總算落定,吉雅這趟遠嫁,想來不會再有不長眼的人敢輕易欺辱,更何況還有淑慧長公主會在旁照拂呢。
次日一早,董佳佳便起身梳妝,早早趕往壽康宮。吉雅的送嫁儀式從壽康宮啓程,連康熙也特意駕臨此處,省了吉雅再去乾清宮辭行的流程。
吉雅身着華服,恭恭敬敬地向太后與康熙行過大禮。太后拉着她的手不肯鬆開,一邊垂淚一邊絮絮叮囑,祖孫倆難捨難分。董佳佳在一旁看着,眼眶也微微泛紅,強忍着淚意不敢插話。
康熙見狀,竟伸手牽住董佳佳的手,輕輕將她往身邊帶了帶,似有安撫之意。董佳佳心中掠過一絲震驚,面上卻立刻露出感激不盡的神情。
太后叮囑完,便讓康熙也說幾句。康熙順着太后的意思,對吉雅說了些勸勉囑咐的話,末了,還用眼神示意董佳佳也講幾句。
董佳佳裝作誠惶誠恐的模樣,卻難掩臉上的喜悅,對着吉雅道:“願我兒往後歲歲平安喜樂,一世健康順遂。”
話音剛落,她眼中的淚意再也繃不住,簌簌落了下來。吉雅見董佳佳如此情真意切地盼着自己好,心中也泛起一陣感動,鄭重地向董佳佳行了個大禮。
吉雅走了。
她沒有像茉雅琪那般一步三回頭,而是帶着身爲皇上長女的榮光,毅然踏上了遠嫁蒙古的路。
待吉雅的身影徹底消失在壽康宮外,董佳佳與康熙輪番勸慰太后。
誰知太后看得倒開,拭了拭淚便轉而問康熙打算何時北巡,她也想回去看看蒙古草原,順帶瞧瞧吉雅。康熙自然滿口應下。
正當太后顯露出幾分疲乏,讓他們退下時,董佳佳卻忽然對着太后深深行了一禮。
“奴才叩謝太后大恩。”她伏身叩首,語氣滿是感念。
董佳佳敏銳地察覺到,康熙望向她的目光此刻愈發溫柔和煦。
想到吉雅出嫁前,自己呈上去的關於牛痘的功績,她心頭頓時安定下來,又陪着說了幾句閒話,便隨康熙一同告退了。
吉雅走後的幾日,董佳佳明顯感受到了康熙別樣的關照。
她也開始明裡暗裡地推動,想讓康熙留意到擡旗之事。
只是不知是自己用力過了頭,還是康熙本就打定主意,若要擡旗便需惠及整個家族,總之,董佳佳最終沒能如願擡旗,卻得了康熙一份“安慰獎”作爲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