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

淮南,揚州。

臨江宮始建於前隋大業年間,佇立揚州之南已近三十載,就在這三十載間,無數揚州百姓自臨江宮前過路,但因臨江宮乃皇帝離宮,故而閉封森嚴,旁人不得入內。

而如今隨着李恪南下,皇帝李世民心疼愛兒,生怕李恪在揚州住地不慣,受了委屈,特將臨江宮賜予了李恪,這才使得這間神秘地皇家宮殿露於世人眼中。

但李恪畢竟貴爲親王,來揚又時日未久,真正進得了臨江宮的自還俱是東南官場上的要員,民間豪族士紳還從未有人進過臨江宮,不過就在今夜,東南鹽行的大主事周鼎方終於開了這個先例了。

楚王李恪於臨江宮設宴,專邀周鼎方一人赴宴。

以李恪的身份,哪怕受邀的是朝中三品以上大員,亦算是榮寵加身,更何況周鼎方還只是一介白身了。君不見,李恪初至揚州的接風宴上,廣陵世家陳氏族老陳章何等殷勤,李恪都未曾高看了他一眼,而陳章世家之清貴,更在周鼎方這等地方豪強之上。

此事若是擱在一月前,周鼎方興許真的會樂得雀躍,甚至會命家僕奔走相告,自己也逢人便說,自是面上有光,可如今,周鼎方卻沒有這般興致了。

李恪被擄,剛歸抵揚州,甚至還未及召見揚州刺史賀休,便先見了周鼎方,周鼎方雖然富甲淮南,但他自己也很清楚,在李恪這樣的大人物眼中,他又算得上什麼,李恪這樣地惦記他,甚至還專門遣了小公爺秦懷道來請他,他心裡能踏實才是怪事。

當週鼎方被秦小公爺半拖半拽地自周府“請”來臨江宮,已是晚間酉時末。

“周主事,我家殿下已在偏殿設宴等候,請吧。”周鼎方隨秦懷道入宮,一路直行,走到了一處偏殿前,秦懷道指着偏殿對周鼎方道。

周鼎方看着眼前的偏殿的殿門,心中猛地一慌,想退,可看了看身後,看到了身後挺立着的秦懷道和王府衛率,又回過了頭,硬着頭皮走了進去。

偏殿內的景象倒是比周鼎方原本想的要好的多,偏殿之中確實正擺着滿滿的一桌菜,而且菜式精美,不同於地方樣式,顯然掌勺的是李恪自宮中帶出的廚子。

“呦,是周主事來了,快坐。”周鼎方進門,還不等他先行拜見李恪,倒是李恪見着了周鼎方,先對周鼎方道。

周鼎方見狀,連忙上前,對李恪拜謝道:“草民謝過殿下。”

說完,周鼎方便挨着桌子,在李恪的對面坐下。

“本王不在揚州有些時日,周主事一向可好?”兩人剛一落座,李恪便當先同周鼎方拉扯上了家常,彷彿竟像是兩個多日未見的老友一般。

李恪雖看着和氣,周鼎方卻絲毫不敢大意,小心翼翼地回道:“草民做些買賣的,一向如此,只是草民得知殿下遭險,心中也提心吊膽了數日,如今得知殿下安然回宮,這才放下了心。”

李恪看着周鼎方一臉謹慎的模樣,臉上雖未動聲色,但心裡已不禁嗤笑了幾聲,只怕周鼎方說的是反了吧。李恪遇險,九死一生時纔是他趁亂撈財,最是暢意的時候,李恪安然回宮之後,他纔是最爲不安的。

不過李恪今日傳周鼎方來臨江宮,倒也不全是爲了降罪周鼎方,否則他何必如此費事,只需一紙文書便可拿他下獄,李恪要的可是他身後的東南鹽行。

李恪笑了笑,指着滿桌佳餚,對周鼎方道:“來,周主事今日來此是赴宴而來,怎的在此幹坐,快起箸。”

周鼎方聽着李恪的話,微微一愣。

周鼎方本以爲李恪被擄,必是難有生路,這才斗膽命鹽行高擡鹽價,趁着水亂大大地撈了一把,可是誰又曾想李恪竟又活着回來了。

周鼎方很清楚自己所爲已經觸犯了李恪詔令,本以爲李恪今日命他來宮,必是與重責於他,他自己還準備了一套說辭,可自打周鼎方見了李恪後,李恪竟神色如常,並無責罰周鼎方的意思,周鼎方的心裡不禁泛起了嘀咕:“莫非楚王尋我來此是另有要事。”

周鼎方想着,突然想起了自己曾贈予李恪的那些財貨,莫不是那些財貨起了作用,李恪又向他索財來了。若當真如此,周鼎方倒是踏實了不少,他的鹽行生意日進斗金,最不缺的便是錢財了。

其實周鼎方哪裡知道,李恪確實是想要他的東西,不過要的不是錢財,而是賺取錢財的鹽行。

周鼎方的心裡一邊還在嘀咕着,一邊依李恪所言,起箸伸向了桌上離他自己最近的一盤羊肉。

周鼎方夾起一塊色澤透白的羊肉,緩緩地放了口中,只剛一咀嚼,便察覺出了不對,這盤羊肉除了羊肉自有的羶味,竟無半點味道,顯然裡面是未放鹽的。

嘗着口中的難聞的羶味,周鼎方硬着頭皮把羊肉嚥了下去,周鼎方的心猛地一震,他擔心的終究還是來了。

菜中無鹽,李恪的御廚,斷不會大意到這般地步,此事必是李恪所命,敲打他來了。

“草民有過,望殿下恕罪。”周鼎方在東南摸爬滾打多年,方有今日,他何等機敏,見得此狀,只是稍稍思量,便連忙把羊肉嚥下,跪倒在地,伏地拜道。

“哦?卻不知周主事何罪之有?莫不是覺得本王命人做得菜餚口味不佳,爲難了周主事?”李恪見狀,笑着問道。

周鼎方伏身在地,不敢起身,只是回道:“草民不敢。”

李恪道:“如今淮南缺鹽,鹽價高漲,以致百姓無鹽可食,本王身爲淮南道首官,代天巡狩,自當與百姓共甘苦,周主事又爲何這般作爲?”

李恪當面,周鼎方豈敢自承罪狀,公然坦言自己忤逆李恪之令,高價賣鹽,只得道:“草民無能,入夏連日大雨,不利煮鹽,以致產鹽不足,使淮南鹽缺,自是草民之過。”

周鼎方的話,本就是推脫之語,聽着像是請罪,卻把罪責都推到了那連日的大雨之上,聽着倒是圓滑,不過周鼎方怎知,他的話正中了李恪的下懷。

李恪竟親自扶起了周鼎方,對周鼎方道:“無妨,週週主事畢竟不是官身,行事多有不便,淮南大雨,又非人力所敵,豈能盡數怪在周主事的身上,周主事快快請起。”

李恪的話入耳,周鼎方一下子輕鬆了不少,聽得李恪的意思,似乎並無意重責於他,這倒也正應了周鼎方原先的猜測,李恪興許真的是爲索財而來。

周鼎方依李恪之言緩緩起身,謝恩之語纔剛要出口,可李恪又開口了。

“既然周主事行事不便,力有不逮,以致鹽產不足,難以供應江淮,那以後這煮鹽販鹽之事便不要再交由鹽行了,本王欲上表父皇,於淮南另設鹽道衙門,專司此事,如何?”

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十六章 欽陵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六十章 密信第五章 玄都觀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十八章 逼反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五章 引薦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十七章 朝議第五章 侯君集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五章 玄都觀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五章 夜襲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五十章 相爭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五章 引薦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八章 鞠文泰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
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十六章 欽陵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五十六章 隱情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九章 長樂求情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六十章 密信第五章 玄都觀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十八章 逼反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五章 引薦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十七章 朝議第五章 侯君集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五章 玄都觀第六十七章 流放第五章 夜襲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六十二章 李恪探病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五十章 相爭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二十四章 再懷身孕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五章 引薦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八章 鞠文泰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