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拜訪相府

相府往日待客的偏廳中,李林甫面色如鐵,一臉陰沉地坐在主位上,而在偏廳的下首,宋渾和楊慎矜則分坐兩側。

“照你這麼說,壽王是當衆拂了本相的面子了?”李林甫臉上的表情雖然還算平緩,但他的語氣中顯然已經隱隱有了些怒火。

宋渾想了想,謹慎地回道:“倒也並非盡是如此,壽王雖然在御史臺帶走了李光弼,但他願意爲此事欠相爺一份人情,還答應了親自前來拜見相爺,倒也不像要與相爺徹底決裂的樣子。”

“恩?這倒奇怪了。”原本安靜地待在一旁的楊慎矜忽然開口道。

李林甫向來倚重楊慎矜,見楊慎矜開口便問道:“慎矜覺得有奇怪之處?”

楊慎矜點了點頭回道:“李光弼何許人也?左右不過一個五品的右郎將,在軍中無甚權勢,也沒有什麼根基,這樣的一個人憑什麼值得壽王用自己的一個人情來救他?”

在他們眼中,李瑁乃是皇帝寵幸的皇子,又身兼多職,權勢不容小覷,而李林甫更是當朝右相,權傾朝野,在他們倆之間,一個人情可比一個左武衛右郎將的價值大多了。

其實此事覺得奇怪的不只是楊慎矜,早在宋渾人在御史臺的時候,他就已經覺得很是反常了。

“許是壽王年少衝動,極好面子,既不願在下屬面前失了身份,又自覺得罪不起相爺,這纔出此下策。”宋渾雖是楊慎矜的上官,但李林甫對楊慎矜的倚重卻超過他,宋渾對楊慎矜早已不滿,難得今日有機會壓楊慎矜一頭,宋渾自然不會錯過。

“恩,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聽了宋渾的猜測,李林甫的語氣稍稍緩和了一些。

其實無論他們怎麼猜,也永遠猜不到李瑁非救李光弼不可的原因,這些東西只有李瑁一人知曉。

就在偏廳中三人尚在商討的時候,相府的管家李非來到了偏廳的門口。

“啓稟相爺,壽王殿下前來拜會。”李非朝着李林甫恭敬地說道。

宋渾一聽到管家的話,臉上頓時露出一絲喜色:“相爺,下官猜的不錯,壽王之前果然是年少衝動,這是向相爺賠罪來了。”

說完,宋渾邀功似地等待着李林甫的回話。

可還沒等李林甫發話,一旁的楊慎矜卻突然道:“以今日之事觀之,壽王可謂能屈能伸,已非昔日可比,相爺還需謹慎對待。”

楊慎矜的話和宋渾截然相反,作爲楊慎矜的上官,被下屬當着宰相的面色這樣否定,宋渾的臉色一下子難看了起來。

御史臺乃是李林甫藏否朝政的筆桿子,重要非常,御史臺主副官不合的現狀本就是李林甫有意爲之。

李林甫擺了擺手對二人道:“此事本相自有打算,你們先行退下吧。”

“諾,下官告退。”兩人起身行禮退出了廳中。

“李非,請壽王來此。”楊慎矜和宋渾走後,李林甫對楊非吩咐道。

李非退下不久,就引着李瑁來到了偏廳。

“哈哈,壽王殿下大駕光臨,老夫有失遠迎,罪過,罪過啊。”李瑁剛走到廳門,李林甫便大步迎了上去。

李瑁也拱手笑道:“李相嚴重了,李相煩於朝政,日理萬機,李瑁貿然打攪已是不妥,豈能再勞煩李相親自出迎。”

李瑁言語客氣地很,他的話剛一出口,李林甫心裡便對李瑁地態度有些大致的瞭解,心裡也鬆了口氣。

“奉茶。”李林甫請李瑁落座,朝着外面吩咐了一身。

不多時,一個婢女便端着一杯香茗送到了李瑁的手邊。

“殿下新任左武衛大將軍,軍務繁忙,今日不在衙中理事,怎麼有時間來老夫的府上呀。”李林甫一雙明目分外有神,緊緊地盯着李瑁,似乎要將他看地透徹。

李瑁打了個哈哈,笑道:“下面人不曉事,犯了點錯,我這是專程求情來了。”

“哦?什麼人竟能勞得殿下親自走一趟?”李林甫似乎之前不知道此事一般,面露驚色,嘆道。

李瑁擺了擺手道:“說來也不是什麼大事,左武衛一個郎將的妻子生了病,缺錢買藥,於是就自己的軍馬暫時抵押了出去,拿了錢來救急,這本該是我左武衛內部的事情。可不知怎的,御史大夫宋大人竟然知道了此事,也不和我打個招呼,徑直就將人提回了御史臺。李相也知道,今日是我第一次上任的日子,下面的人莫名其妙地被抓去了御史臺,我若是不管不問的話,這臉上實在是不好看。不知李相能否賣我一個面子,和宋大人打個招呼,此事就由我左武衛內部處理了,如何?”

“原來如此。”李林甫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撫須笑了起來。

李林甫故作思慮了片刻,爲難道:“老夫雖爲右相,協助皇上總掌朝政,但這御史臺卻也是管不到的。殿下所託之事難度不小啊。”

李瑁輕聲笑了笑,道:“李相爲宰多年,深的朝中人心,除了太子和李適之等人,誰敢輕捋李相虎威。”

李瑁笑着說着,特地將“李適之”三個字加了重音,藉此提醒李林甫。

果然,李瑁話一說完,李林甫的面色便凝重了起來。眼下他的敵人不是李瑁,而是太子和李適之。若說過去的牛仙客是李林甫的應聲蟲,那現在的李適之就是準備隨時取李林甫雀巢而佔之的鳩鳥,威脅極大。

短暫權衡了片刻,李林甫點了點頭道:“既然殿下這般看得起老夫,那老夫便代殿下和宋渾交代一聲,向來宋渾也不會不給老夫這個面子。”

宋渾本就是李林甫的黨羽,有李林甫發話,宋渾哪有拒絕的道理。

李瑁見李林甫答應下來,當即拱手謝道:“如此便多謝李相了。”

“殿下客氣了。”李林甫擺了擺手道。

李光弼之事已了,李瑁臉上的表情似乎也輕鬆上了許多,李瑁端起手邊的茶杯,輕輕嗅了一口,嘆道:“好茶,好茶,上次與李相坐而品茗還是三年之前,雖然三年過去了,李瑁現在想想還宛在昨日,音尤在耳啊。”

李林甫也端起茶杯,笑道:“哦?老夫當年所言殿下還記在心中嗎?”

李瑁點了點頭回道:“那是自然,若非李相三年前提點,李瑁至今仍是一個渾噩之人,哪會有今日的模樣。”

李林甫啜了口茶,笑道:“有鳥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殿下本就是非常之人,立此功業本就在情理之中罷了。若非如此,老夫也不會如此看重殿下。”

“唉,李相之意我自然知曉,只是我怕是要辜負李相的好意了。”李瑁接着李林甫的話,突然幽幽地嘆了口氣。

“哦?不知殿下所言何意啊?”李林甫緩緩問道。

李瑁回道:“三年前我從李相之意我從李相之言與太子相爭,太子早已視我爲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如今左相初定,韋堅和崔琳等人又頗受父皇重用,正是太子權勢日盛之時。而我卻依舊勢單力薄,恐怕難以爲繼啊。”

李瑁一邊說着,李林甫一邊安靜地聽着,可無論李瑁怎麼說,李林甫總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死活不接李瑁的話。

李瑁見自己已經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李林甫還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不由在心中腹誹了一句:“老狐狸”,把話挑了開來。

“李瑁和太子不合,早已朝野皆知,而李相也與太子久有宿怨,也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李瑁此來除了向李相求情外,還希望能與李相彼此放下芥蒂,守望相助啊。”李瑁一邊拱手說着,一邊雙眼緊緊地盯着李林甫,等待着他的回答。

這一次,李瑁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李林甫再藏着掖着就不合適了:“殿下說的在理,今日之事本就是下面人的誤會,殿下不必介懷。殿下儘管放心,惠妃娘娘曾於老夫有重恩,老夫必與殿下共同進退。不叫人有機可趁。”

得到李林甫的表態,李瑁終於放下了心,御史臺之事便算是揭過去了。

第三章 心機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十章 衝突第十四章 重賞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十三章 威嚇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十七章 小道第十二章 誤闖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二十章 叮囑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十五章 官學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八章 襲城第十章 衝突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四章 密信第十九章 破城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九章 回京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十九章 賑災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五章 退封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二章 神箭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十八章 襲城第五章 立儲第三章 軍情第十一章 激將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一章 叛亂第八章 議政第五章 再遇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五章 再遇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章 軍情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十三章 威嚇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十七章 論志第二章 酒入愁腸
第三章 心機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十章 衝突第十四章 重賞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十三章 威嚇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十七章 小道第十二章 誤闖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二十章 叮囑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十五章 官學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八章 襲城第十章 衝突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四章 密信第十九章 破城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九章 回京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十九章 賑災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五章 退封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二章 神箭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十八章 襲城第五章 立儲第三章 軍情第十一章 激將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十七章 論志第十一章 叛亂第八章 議政第五章 再遇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五章 再遇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章 軍情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十三章 威嚇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十七章 論志第二章 酒入愁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