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交易

“恭喜三姐,賀喜三姐,小皇子出世,以後三姐的地位越發穩固了。”李瑁方一進殿,便拱手賀道。

楊玉瑤看着李瑁身着親王正服進殿,不禁調笑道:“今日妹夫倒是難得正大光明一次,三姐倒是有些不適應了。”

以往李瑁密會楊玉瑤都是身着便服,不會如今日這般大搖大擺地過來,故而楊玉瑤有此一說。

李瑁回道:“今時不同往日,我如今是來道賀的,何必偷偷摸摸地過來呢?”

楊玉瑤聽了李瑁的話,也不繼續調笑他,只是嘴巴朝小李珺的方向努了努,對李瑁道:“妹夫是專程來道賀的,都不來抱抱珺兒嗎?”

李瑁沒想到楊玉瑤會這麼說,微微一愣,走到了牀邊,低頭看向了牀頭的李珺。

李瑁剛看了李珺一眼,心頭便突然地一顫,總覺得和他莫名的親近,李瑁再仔細看去,發現李珺竟和李儴長得有六分相似,似乎就像是先後出生的親兄弟一般。

楊玉瑤倚在牀上,看着李瑁一臉錯愕的神情,不由覺得好笑,於是故意問道:“怎麼了?珺兒長得難看嗎?竟叫妹夫你如此失態?”

李瑁微微楞了楞,忙搖頭道:“珺兒漂亮地很,長大了想必也是個美男子。”

楊玉瑤擡頭看着李瑁的模樣,若有所指地回道:“珺兒長大是不是美男子我不知曉,只望他能如妹夫這般,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李瑁相貌俊秀,樣貌本就不錯,說來楊玉瑤的話說着並沒有什麼不妥,但聽在李瑁的耳中,總覺得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李瑁彎下腰,將牀邊的小李珺抱了起來,李瑁伸出手指,輕輕的撥了撥他的嘴脣,小李珺竟沒有哭,反倒安靜地看着李瑁,眼中彷彿寫滿了好奇。

“珺兒膽子倒是大,竟不認生的。”李瑁覺得李珺出奇的親切,輕輕摸了摸他的臉頰,笑道。

楊玉瑤道:“許是這孩子和妹夫有緣吧,方纔陛下弄了他兩下,他都被弄得哇哇大哭,倒是和妹夫你親近地很。”

李瑁聽着楊玉瑤的話,不知怎麼回事,總覺得楊玉瑤的話中帶着其他意思,彷彿有意無意的拉近他和李珺的關係。

說實在的,李隆基年邁,對於李珺這個歷史上本不該出現的人物,李瑁對他一直是存有疑惑的,他與楊玉瑤也有過數度魚水之歡,他甚至想過,李珺就是他的孩子,但無論李瑁怎麼試探,楊玉瑤始終不願跟他講透,就是不給他一個確切的答案。

“三姐,珺兒的阿爹...”李瑁終是按捺不住,又一次問道。

可李瑁的話剛一出口,楊玉瑤便將李珺從李瑁手中奪了回來。

“珺兒的身世與你何干?如果珺兒是你的骨肉,難道你會幫珺兒登上皇位嗎?”楊玉瑤突然臉色一變,瞪着李瑁道。

李瑁沒想到楊玉瑤會突然有這麼大的反應,微微一愣,在心中斟酌了片刻才道:“如今的大唐局勢風雲變幻,早已不比開元年間,絕不是珺兒這樣一個無知懵懂的孩童可以處理的,你若強項推他上位,只會害了他。”

現在的大唐在軍事上枝強於幹,在政務上又是一片昏官當道,地方更是土地兼併嚴重,達官顯貴和平頭百姓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

將來若是李隆基去世,各大方鎮再無節制,一個個擁兵自重,屆時這樣羣狼伺虎的大局下,推李珺這樣的孩童登上皇位,主少國疑,楊家又都是一幫庸才,可以想象,若是將來安史之亂再現,執掌朝權的不是李泌、李光弼和郭子儀這樣的英才,而是楊國忠、楊琦之流,大唐朝廷和李珺的下場可想而知。

說來李瑁所言不虛,但楊玉瑤卻半點聽不進去。

她多年不曾深入民間,和李隆基一樣,對於大唐的瞭解大多來自地方官員報喜不報憂的奏摺。

在她看來,如今的大唐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她的珺兒將來登上了皇位就是和李隆基一樣歌舞昇平,恣意享樂的,她全然看不到將來大唐的危局,她只把李瑁的話全部當做是他滿足自己野心的託詞。

楊玉瑤瞪了他一眼,問道:“道不同不相爲謀,有些話妹夫就不必說,也不必問了吧。”

楊玉瑤越是這麼說,李瑁的心裡越是疑惑,但李瑁清楚,楊玉瑤今日是給不了他答覆了,於是李瑁道:“今日我來的匆忙,也沒來得及給珺兒準備見面禮,待我改日入宮一定給珺兒準備一份大禮。”

楊玉瑤搖着頭道:“大禮就不必了吧,三姐有一事相請你幫忙,若是成了,想必珺兒也會很高興的。”

楊玉瑤只是這麼一提,李瑁便猜到了楊玉瑤的意思,無外乎就是皇后之位。

楊玉瑤若登後位,受到衝擊的不只是李亨,還有李瑁。短期來看,奉楊玉瑤爲後確實有利於廢黜李亨的太子之位,但長遠來看,這樣無異於給自己樹立一個勁敵,

李瑁正想着該如何回絕他,楊玉瑤便又接着道:“妹夫不必急着回覆我,在此之前我倒是有一個消息想告知妹夫。”

李瑁不知楊玉瑤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於是問道:“何事?”

楊玉瑤忽然壓低了聲音,小聲道:“我前日在陛下的案頭無意中看到了太子的一封奏摺,奏摺中所言的俱是邊關權重之事,妹夫可能猜到太子最終的目的?”

王忠嗣去職之後,太子在邊鎮的勢力大損,已然十不存一,李亨自然希望削弱邊鎮的權勢,但具體李亨怎麼做,李瑁還真是猜不出。

李瑁想了想,搖頭回道:“我着實猜不到。”

楊玉瑤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神情,緩緩吐出了四個字:“節度移鎮。”

楊玉瑤的話一出口,李瑁頓時明白了過來,原來李亨想要通過各大節鎮調換節度使的方法來削弱各鎮的勢力。

大唐十節度,大多都在自己的地盤盤踞已久,自己的勢力自然也經營地頗爲穩固,若是調換了節度的方鎮,經營多年的勢力自然就會風飄雲散,不復存在,這一招可謂釜底抽薪。

李瑁經營劍南多年,根生地固,李瑁若是沒了劍南,光憑他在朝堂的權勢很難再掀起什麼風浪。

“三姐能爲我做什麼?”李瑁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沉聲問道。

楊玉瑤聽得李瑁這麼問,心中便以知道,李瑁打算跟她合作了。

楊玉瑤回道:“我通過王忠嗣的親衛得到一封王忠嗣寫給李亨的親筆信,我只要將這封信的內容稍加潤色,便足以讓皇帝懷疑李亨請旨移鎮的目的,到時此事自然不了了之,而且李亨還會叫陛下對他越發地不滿。”

“那我要爲三姐做什麼?”李瑁接着問道。

“妹夫這麼聰明,你要做什麼還需要我教嗎?”楊玉瑤擡頭看着李瑁,盈盈笑道。

第十四章 重賞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八章 回府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十六章 定策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十四章 危局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十八章 返程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十八章 鎖拿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七章 救人第五章 再遇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七章 閿鄉城第十九章 激將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一章 面聖第十一章 叛亂第十五章 退封第四章 交易第二十章 叮囑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十章 韋清兒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七章 救人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六章 中毒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十八章 襲城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十九章 破城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九章 劍舞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五章 提點第十五章 授首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八章 起兵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三章 軍情第三十二章 騙城
第十四章 重賞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八章 回府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十六章 定策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十四章 危局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十八章 返程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十八章 鎖拿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七章 救人第五章 再遇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七章 閿鄉城第十九章 激將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一章 面聖第十一章 叛亂第十五章 退封第四章 交易第二十章 叮囑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十章 韋清兒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七章 救人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六章 中毒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十八章 襲城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十九章 破城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九章 劍舞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五章 提點第十五章 授首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八章 起兵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三章 軍情第三十二章 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