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爭鋒相對

夏末,午後,長安城。

雖還未到黃昏閉門的時間,明德門內外卻已是來來往往的一片,寬逾百米的朱雀大街外已經站上許多了觀望的人羣,似乎是在等着什麼人的出現。

衆人排排站立,有意或無意地向南張望,還會露出些焦急的神色,似乎已經等了有一會兒。

他們所等的不是別人,正是數月前奉旨出征劍南的壽王李瑁。

長安是爲國都,百姓富足,生活閒適,平日裡無聊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拉扯家常,相互說一些坊頭坊尾聽來的小道消息,不亦樂乎。

若是有什麼熱鬧能瞧,鄰近的街坊也是必定要參加的。

在長安的街頭,你若是問到太子是誰,街上的百姓也許並不知曉,但你若問起壽王是誰,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垂髫小兒,大多都會告訴你壽王便是那“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的李瑁李玉郎。

李瑁三年在乾的那些事情至今仍有人傳述,甚至就連玉真觀那面李瑁提詞的白牆也成了終南山腳的一個景兒,偶爾還有京中貴婦去遊覽。

至於在青樓勾肆中,李瑁的名氣就更大了,李瑁的‘鳳棲梧’早就成了每日必點的曲目,一唱就是三年。青樓中的姐兒也會偶有感嘆,怎麼自己就沒碰到李玉郎那般深情的貴族子弟,將自己從這水深火熱之地贖了出去,哪怕是做一填房小妾呢。

“外面發生了何事,今日街頭怎的如此多人?”一間臨街茶館的二樓雅座中,一個身着鵝黃色千水裙,樣貌淑雅的妙齡少女喚過館中遞送茶水的跑堂,好奇地問道。

茶館跑堂看着這一桌坐着的兩個衣着華麗的女子,心知怕是哪些大戶人家的小姐,平日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不太清楚坊間的消息,於是回道:“幾位小姐有所不知,今日可是壽王殿下得勝還朝的日子,外面的百姓都在看熱鬧呢。”

“壽王殿下?你說的壽王可是那個玉真觀提詩的李玉郎?”一聽到壽王的名字,與黃衣少女同來的紫衣女子忙問道。

茶館跑堂點了點頭:“除了他還能有誰,前些天壽王在劍南大敗吐蕃二十萬大軍,殺敵十餘萬,此次他便是回京獻俘的。你看,就連太子都奉旨親自出宮相迎呢。”

茶館跑堂指着朱雀大街正中那個身着袞袍的男子,對她們解釋道。

“什麼?殺敵十餘萬?”身着鵝黃色裙衫的女子一聽到這個數字,掩嘴驚呼了出來。

與她同來的紫衣女子似乎早就知道了這個消息,輕輕地瞪了她一眼,打笑道:“大驚小怪地,虧你還是左衛郎將韋將軍的女兒,怎麼連這點消息都不知道?”

黃衣少女正是左衛中郎將韋昭訓的愛女韋清兒,而與韋清兒同來紫衣少女則是贊善大夫杜有鄰的次女杜採秋。韋杜兩家同爲長安門閥,世代交好,故而兩人相處地也不錯。

韋清兒嘟了嘟嘴回道:“阿爹雖在朝爲將,但他回府從不和我提起這些事情,我自然是不知道的。”

杜採秋點了點頭,又問道:“恩,說的倒也是。那韋將軍可有和你提起過壽王的模樣?我倒是聽說過他的事蹟,卻沒見過他本人。”

韋清兒搖了搖頭:“我未曾聽阿爹說過,不過既然他能率軍在邊關殺敵十餘萬,想必也是個凶神惡煞,膀大腰圓的壯漢,真不曉得這樣的人是怎麼寫出‘鳳棲梧’那樣癡情的詩句的。”

杜採秋贊同地回道:“這的確有些奇怪,不過他馬上就要過來了,我們大可以親眼看看,興許他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呢。”

就在兩個少女各自揣測的時候,李瑁已經率軍進了明德門。

李瑁穿着一身雪亮的明光鎧,身姿挺拔地行在軍陣的最前列。陽光下,打磨光滑的甲片熠熠生輝,散發着耀眼的光芒,配上李瑁丰神俊秀的樣貌,更顯地幾分少年英氣。

“彥平,你說本王離京只有三月,爲何卻覺得這長安與以往大不相同呢?”李瑁看着筆直縱橫的朱雀大街,看着遠處高高聳立的朱雀門,對身旁的武彥平問道。

武彥平笑了笑回道:“殿下此番攜劍南大勝之勢還朝,正是革舊迎新,宏圖大展之時,此中豪氣其是往昔能比?”

“不錯!彥平說的有理。”李瑁一邊笑着,一邊輕夾馬腹,往前行去。

李瑁方入明德門,此時太子李亨在朱雀門外等了有一會。李亨遠遠地看見李瑁行來的身影,便步行走了過去,於此同時,李瑁等人也看見了前來迎接李亨。

“殿下,是太子來了。”武彥平靠在李瑁的耳邊,低聲道。

李瑁點了點頭,右手微微擡起停住,示意軍陣暫停前行。

“衆軍止步。”馬璘看見了李瑁地意思,一聲高喝,命左金吾將士停住了腳步。

“哈哈哈哈,原來是皇兄,許久未見了。”李瑁雖然打心裡不服李亨,但李亨畢竟是皇子,該有的樣子還是要有的,距離李亨還有一段距離,李瑁便翻身下馬,笑着走到了李亨的身邊。

李亨見李瑁笑臉走來,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回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十八郎幾日不見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了。”

“哪裡哪裡,全賴父皇洪福,小弟不過盡己之責罷了。”李瑁走到李亨的對面,笑着回道。

李瑁和李亨就這樣四目相對。

李瑁年輕英俊,又身着戎裝鐵甲,顯得英姿勃勃,而李亨中年發福,眉宇間還帶了些許倦色,論及氣勢其實已經輸給了李瑁。

太子屬官,贊善大夫同時也是太子丈人的杜有鄰見李瑁就這樣筆直地站在李亨的面前,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始終沒有行禮的意思,於是心中大爲不悅,輕輕咳嗽了一聲,沉聲道:“壽王殿下在劍南日久,難道連宮中的規矩禮儀都忘了嗎?殿下見到太子爲何不行禮?”

李亨畢竟是太子,是國之儲君,而李瑁還只是皇子,是分封一方的親王,雖然李瑁現在的聲勢正隆,但位屬君臣,說起人前的地位還是遠遠不及李亨,李瑁給李亨行禮倒也份數應當。

可以是今日的環境卻又偏偏與往日不同,今日乃是專程迎接李瑁的盛會,眼下這麼多雙眼睛在看着李瑁,他若是就這樣低了頭,給李亨行了拜禮,那這對他的聲勢可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只要他一拜,方纔的兄弟之分就會瞬間化爲君臣之別,這就等於變相承認了太子的地位,承認了自己只是太子的從屬,這對懷抱野心的李瑁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杜有鄰不愧是太子的心腹,這哪是在提醒李瑁規矩,這分明就是在衆人面前告誡李瑁自己的身份,逼着李瑁低頭啊。

李瑁心中迅速地思索了起來,很快便拿定了主意:無論如何,自己方纔入京,這聲勢絕對不能輸。

李瑁整了整衣甲,拱手道:“小弟李瑁拜見皇兄,皇兄乃是兄長,又是儲君,小弟本該大禮相拜,但無奈甲冑在身,請恕小弟不能全禮。”

李瑁雖然嘴上說着拜見,但身杆兒卻挺得筆直,口中也只是叫着皇兄,對太子這個稱呼隻字不提,儼然一副分庭抗禮的樣子。

李亨見了李瑁地表現臉上微微一愣,緊接着眼中便閃過了一陣怒意,但李亨極善隱忍,隨即便將這分怒意壓了下去。

李亨右手虛擡,輕輕扶住了李瑁地手臂:“爲兄奉父皇之命來此迎接十八郎,十八郎爲國征戰勞苦功高,不必多禮。父皇明日將在宮中親自接見十八郎,十八郎還是早作準備的好。”

說完,擺了擺袍袖,離去了。

作者的話:

感謝靈魂在傑作中的冒險的打賞,是一直跟着本書走過來的書友了,從開更到現在,感謝一直以來對謹言的支持。

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十四章 請戰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八章 提點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五章 離間第十六章 中毒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五章 離間第十二章 賜婚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十一章 盤算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十四章 請戰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四章 重賞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七章 試探第二十八章 交易終章 盛世再起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八章 起兵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八章 瑛娘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十三章 圈套第六章 盧婠婠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三章 軍情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六章 謀退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三十章 籌糧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
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十四章 請戰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八章 提點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五章 離間第十六章 中毒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五章 離間第十二章 賜婚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十一章 盤算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十四章 請戰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四章 重賞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七章 試探第二十八章 交易終章 盛世再起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八章 起兵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八章 瑛娘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十三章 圈套第六章 盧婠婠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三章 軍情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五十二章 先入爲主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六章 謀退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三十章 籌糧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