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宗族社稷

“陛下,臣有奏!”

當朝都察院長官左都御史兼任吏部尚書,堂堂天官,誰敢不重視,就連武將列中的一衆公侯也瞧了過來。

李原名見詹徽說話,微微鬆了一口氣,擦了擦額頭的汗,他從來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被一個年輕人逼到退無可退的地步。

李祺見到詹徽終於按耐不住,一直緊攥的右手緩緩鬆開。

楊靖、詹徽、李原名,推動韓國公府覆滅的三人,今日算是全了。

大仇即將得報,讓李祺身軀都在微微顫抖。

詹徽沒看李原名和李祺二人,而是直接向皇帝行禮,“陛下,雖說理越辯越明,但縱然古來聖賢也要發憤而後作,資善先生與駙馬在這朝堂之中,縱然辯個三天三夜,也分不出個高低上下。”

殿中衆人頓時知道他在針對李祺,李原名都已經說不出話了,哪有什麼分不出高低上下,拉偏架太明顯了。

朱元璋微微眯起了眼,他過去竟然不知道詹徽和李原名關係這麼好?

若是平日恐怕心中已經升起殺意。

不過今天他的心情非常好。

過去他只能以皇權強壓這些文人,但某種程度上,一個人只能不斷掀桌子,就證明他已經輸了。

這還是他第一次讓這些文人吃癟,李祺做得好啊!

“詹卿有何高見?”

詹徽面容沉靜,彷彿不偏不倚的公正道:“駙馬雖然有心爲陛下分憂,但所做之事,所斷之案,卻大失人心所望。

劉三娘子不過是個婦人,死不足惜,但是天下千千萬萬的鄉賢宗老敢怒不敢言,卻是足以撼動我大明社稷的大事!

請陛下明察!”

他這話一出,殿中頓時安靜了些許。

衆人望着他的眼神都變了變。

高!

詹尚書實在是高!

詹徽很是自得。

案件的對與錯重要嗎?

不重要!

辯經的勝負重要嗎?

也不重要!

理學經歷過什麼重要嗎?

更不重要!

重要的是現在李祺的所作所爲,讓大明帝國最基層的鄉賢宗老不滿了,大明朝將會失去民心。

皇帝陛下啊,您不會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吧?

您還要保着無關緊要的李祺,而大失天下人心之望嗎?

這下朱元璋的臉色是真的變了,深深的皺起了眉頭,他當然知道宗族是大明朝賴以安穩的基礎,萬萬不能出什麼問題!

詹徽有些自得於自己的殺招,什麼斷案、什麼辯經,最終都逃不過“政治”兩個字,當李祺所作所爲觸碰到大明政治底線的時候,他將逃無可逃!

“李祺,你可有什麼話說?”

有心人能夠聽得出來,皇帝的聲音出現了一絲絲微不可察的變化,有一絲期盼,又帶着冰寒。

若是李祺不能給出滿意的迴應,他將再次被流放到江浦,而這一次,他會死在那裡。

朱元璋垂眸望向李祺,只要李祺給出一個還說得過去的回答,他就會將此事按下來。

詹徽失算了!

李祺太重要了。

李祺依舊是那幅不疾不徐的模樣,彷彿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推到了懸崖邊上。

“父皇,詹尚書說兒臣讓朝廷失卻天下之心,兒臣卻認爲是天下鄉賢宗老,沒有效仿父皇的聖明之治!

自聖人周公旦推行禮制以來,天子之位便確立了只能傳給兒子,商朝那種兄弟間傳承的陋習便被摒棄。

而在草原上,遊牧間卻多有兄弟傳承的,收繼婚的本質,其實是允許兄弟繼承遺產,但我漢人歷朝歷代都沒有聽說過兄弟有繼承權!”

“兒臣將李德祖的財產全部判給他的兒子李虎頭,一丁點都不分給李氏宗族。

並不是要破壞宗族,離間親屬。

宗族之內有一部分公共的財產,用來接濟貧苦的族人,自然是好事。

但接濟族人乃是善心而爲,繼承財產卻是另一回事。

兒臣就是要告訴天下人,父親的資產只能由兒子繼承,兄弟是沒有繼承權的,更遑論什麼叔伯、族老!

正如我大明朝,皇帝的位置應該傳承給太子,諸位親王的位置也只能由世子繼承!

兒臣所言,誰敢言有錯?

詹尚書、李原名!

二人心懷奸刻,欲擾亂我大明國朝傳承,禍亂大明江山,還請父皇明鑑!”

說罷李祺直接跪在了地上,一旁的詹徽和李原名也噗通一聲跪在地上,冷汗瞬間佈滿了全身,二人皆是面無菜色。

有沒聽懂的武將想要低聲問一下發生了什麼,爲什麼詹徽和李原名突然就跪了。

但是那些文官自然是能聽懂的,幾乎每一個人都戰戰兢兢的不敢說話!

誰都沒想到李祺竟然會找到這麼致命的破綻!

宗族的財產如果全部共有的話,那皇族呢?

皇族的財產是整座天下,能皇族內部共有嗎?

簡直笑話!

當初程子和朱子創造理學的時候,大概也沒想到會有人將這一套,代入皇族。

沒有人會想到,世上會出現一位,真的注重嫡長子繼承的皇帝。

在大明,不要說共有,嫡長外的人看一下皇位,都該死!

當今上位對皇族的控制堪稱古來罕見,從爵位、義務,無一不提出了詳細的要求,甚至就連名字都要控制兩個半字。

上位眼中最重要的,無非便是國朝傳承,大明是絕對的嫡長子繼承製,誰敢不從,皇明祖訓砸你個頭破血流!

大明江山只能在太子朱標這一脈中流傳,諸王的統序也只能一直由嫡長子繼承下去,除秦晉二藩外,就算是親王,無子亦要除國,決不許流落到兄弟手中!

上行下效,皇室如此,民間如何能不從?

有些事不上秤沒二兩重,一上秤千斤都打不住。

沒人提這件事民間自然有自己的規矩,提了這件事,那就是天下人的思維到底要不要變!

細思極恐,那些習慣了宗族規矩的大臣,真的還能夠維護大明嫡長繼承嗎?

朱元璋思索越多,心緒便不受控制的往李祺預設的方向去走,他眼中的寒光已經幾乎要化爲實質了!

宗族和國朝繼承,孰輕孰重?

若誰膽敢有一絲一毫的疑問,怕是不知道黃泉路朝哪裡開!

如果剛纔詹徽的話如同泰山那麼高,那麼李祺便是青天之上!

殿中溫度肉眼可見的下降,皇帝森寒的聲音緩緩落下,“諸卿可有何言?”

詹徽、李原名戰戰兢兢,“陛下,臣沒有……,臣不敢……”

李祺束手淡然而立,政治底線問題逃無可逃,一旦出現是糊弄不過去的,朝廷一定要給出最明確的迴應,問題越是重大,就越是要斷絕所有人的遐想!

秦國變法時將太子老師的鼻子砍下來,這就是對保守派最嚴苛的迴應!

時移勢遷,依舊如此。

再沒有什麼比兩位九卿的頭顱更好的迴應,再沒有什麼是比高居廟堂之上的官員更好的祭品!

這下就算是那些張揚跋扈的武將也明白髮生什麼了,一個個噤若寒蟬起來。

……

“詹徽、李原名心懷奸刻,妄圖混亂我大明統序繼承,罪在不赦,凌遲處死,滿門抄斬!”

羣臣眼睜睜看着一位尚書、一位前尚書被拖出殿外。

“聯名上書彈劾駙馬李祺學子,皆剝奪功名,賜死!”

李祺走出殿外,束手而立,走出大殿的羣臣皆目光復雜的望着他。

“駙馬李祺通曉聖道,加正五品東閣大學士,加翰林院行走,備爲御前顧問,仍司清查天下風俗舊事。”

穿越至大明朝一年半,到今日,推動公府覆滅的三人盡皆授首。

太陽有些晃眼,李祺微微擡手。

一道陰冷的視線從前方傳來。

李祺望去,見到一個鷹視之人正盯着自己。

靖寧侯,葉昇!

————

吏部尚書詹徽、禮部尚書李原名構陷家族,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殺於劉三娘子案,二賊凌遲,丁口皆斬,此仇了結。——《李氏冤仇奉承祖先集錄·卷一【洪武朝錄】》

————

楊靖字仲寧,明敏有識,善刑獄,然性剛而不容;詹徽字資善,有才智,剛決不可犯,然性險刻而沉密,終至於禍;李原名字資善,著聲望,時人莫不仰之,然性懦而猶疑。

此三子者,束書入京,不十年位崇臺輔,一朝不正而引禍患,累及諸家傾蕩,豈非天定乎?——《洪武大獄索引》

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18章 斬九卿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75章 請重修史6月底病中隨筆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46章 當廷爭辯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41章 三十一年第53章 掛冠而去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28章 意滅靖寧第30章 分省定額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72章 永樂天下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20章 千里孤墳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28章 意滅靖寧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46章 當廷爭辯第25章 儲君之位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66章 陛前問罪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28章 意滅靖寧第50章 慨然赴死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68章 日本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44章 最後一夜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63章 聖朝以孝第27章 深藏功名第51章 但行好事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69章 何爲忠臣
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18章 斬九卿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75章 請重修史6月底病中隨筆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46章 當廷爭辯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41章 三十一年第53章 掛冠而去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28章 意滅靖寧第30章 分省定額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72章 永樂天下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20章 千里孤墳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28章 意滅靖寧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46章 當廷爭辯第25章 儲君之位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66章 陛前問罪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28章 意滅靖寧第50章 慨然赴死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68章 日本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44章 最後一夜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63章 聖朝以孝第27章 深藏功名第51章 但行好事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69章 何爲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