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

“原六合縣縣令、縣丞、主簿、典史等一干人等,以胡俗斷案,判流一年,杖三十。”

“原句容縣一干官吏,以胡俗斷案,判流一年,杖三十。”

“原應天府……”

劉三娘子案是李祺特意安排的,而有些案件時間比較久遠,就沒有那麼簡單。

當然,雖然慢,但依舊穩步向前推進。

刑部中不斷有案子的判決被推翻,而當初審判那些案子的官員,全部都被處以沾染胡俗而下獄後。

那些宗族培養出來的讀書人自然要對李祺口誅筆伐,再加上李原名等人的推波助瀾,聲勢頗爲浩大。

京中暗流涌動的越來越厲害。

尤其是許多人都知道了六合縣李氏家族是李原名的宗族後,這件事就愈發緊張。

李祺正常自刑部點卯下堂,一行人隨着他走出衙門,許多人向他躬身行禮,“李師慢走。”

經過這數月的相處,李祺已經成功折服了幾乎所有人。

之前皇帝本就將李祺的文章通傳京中,如今衆人朝夕相處,李祺對儒家經典幾乎是隨手拈來,且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無論何等疑難,都隨口而解,他已經被衆人奉爲大儒賢人。

這些時日以來,南方士子固然暗流洶涌,但爲李祺說話的士子亦是不少。

李祺與衆人作別,正要上馬車離開,卻猛然聽到一句大喝,“李祺!”

堂部之前衆人齊齊望向聲音來處,只見上百身着國子監監生服飾的學子錯落而來,呼喊李祺的正是爲首之人,滿臉義憤填膺。

來者不善!

陳英立刻上前怒喝道:“閣部重地,豈容爾等喧譁!”

“李祺,你背棄倫常,難道只會躲在閣部之內,而不敢面對天下之人嗎?”

“李祺,你不敬祖宗,當以死謝罪!”

“李祺,你不遵天道,有何面目立於朝堂之上!”

本要作別的衆北方學子嘩啦一下將李祺圍在身後,雙方一時竟然對峙起來。

“你們這些北方人,平日裡就不學無術,連年考不上科舉,不好好去溫書,竟然去捧李祺,妄圖攀附,甚是可笑。”

“是高揚,國子監中最善辯之人,李原名李尚書的高徒。”

平日裡在國子監中就不對付的一羣人,此刻相見,自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對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李祺心中一點都不震驚,他早有準備。

這些學子都是李原名所發動,這可真是大明特色,歷代政治強人,諸如張居正、高拱等都經歷過。

圍在他身前的北方學子有些心虛。

從大明開國以來,歷屆科舉北方都考不過南方,差距極大,這讓他們在國子監裡面也擡不起頭來。

李祺眼見圍上來的人越來越多,心中一動,於是從後方走上前來,“方纔聽諸位言辭激烈討伐本官,儼然十惡不赦之人,本官自認篤行正道,恪守聖人教誨,爲何諸位對我惡意如此之大,莫不是有大奸大惡之人在背後詆譭?”

對面名爲高揚的監生怒喝道:“篤行正道?你篤行什麼正道?是倒反天罡,毀族滅道的正道嗎?”

陳英本想再開口,聽到正道二字,立時住了腳,他已經看出這是李祺的文字陷阱。

果然,李祺朗聲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正道自然便是仁義之道!

能知仁義,能辨是非,能察善惡,便是天下正道!”

場中一時寂靜,如今天下雖然流傳的是程朱之學,但所謂四書,孔孟二聖纔是源頭,仁義始終是儒家的核心。

“滿嘴仁義之言,可你所做之事,又如何當得起仁義二字?劉三娘子案……”

李祺厲聲打斷,“劉三娘子案如何?!

上天尚且有好生之德,李氏宗族逼迫孤兒寡母,使他們不能活於青天之下,這難道是仁嗎?

李德祖屍骨未寒,遺孀幼子便棄之不顧,甚至還要奪走家產,這難道是宗族的義嗎?

李氏宗族,鮮廉寡恥,滿是禽獸虎狼之輩,還妄稱什麼詩書之族,簡直可笑至極。

爾等書生,今日能夠立於京城之中,求學於國子監之內,身着華衣,飽飲珍饈,難道也是踏着劉三娘子這等孀婦、李虎頭這等失祜幼子的屍身骨血而來的嗎?”

一言既出,滿街寂靜,誅心之論,莫有過者!

“你!你!你血口噴人!”

李祺愈發嚴厲道:“本官血口噴人?

心中尚存善念之人,便會憐惜寡母幼子不易,京城中的普通百姓尚且知道何爲善惡,爾等讀了些書,將人肝人心都讀成了狼心狗肺,如此品行敗壞之輩,如何能相信你們,爲官一任,施父母慈心!”

“駙馬爺說的好!”

“駙馬爺真是青天大老爺啊!”

“欺負孤兒寡母,真是讓人不齒!”

街巷兩邊,到處都是湊熱鬧的京城百姓喝彩之聲。

“噗!”

李祺厲聲呵斥,又聽到、見到周圍百姓的指指點點,與李祺對峙的學子竟直接氣的吐血。

這下不僅僅是周圍百姓的喝彩之聲更高,甚至就連李祺周圍的北方學子也紛紛然叫好起來。

“果真不愧是李師!”

“高揚往日自負善辯,如今還不是一敗塗地。”

“道理高下,一看便知,這便是李師曾說過四句教中,心中有惡,遂不知理的道理吧。”

陳英全程目睹這一幕幕,知曉雙方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這位駙馬爺天資縱橫,幾乎能夠從世間的每一件事中通曉道理,是“格物致知”的天才。

若非他地位還略高一些,他都想要拜入李祺門下了。

“不知這四句教是什麼?”

“回侍郎話,這是李師曾對我等所言的善惡之論,也是斷案的根本。”

衆人相互對視,而後齊聲笑道:“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又像是故意向那些來者不善的南方士子道:“李師曾經說過,天下大事每發策略,天下之案每斷於堂,不在於循規按律,而在於能否使天下之人從善,小到一家一族,大到一省一國,皆是如此。”

陳英呢喃道:“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耳目一新,又似有天理,這等勝言,若是不能使天下人知曉,是天下人的遺憾啊!”

場外的老百姓聽不懂,但是場內都是深研理學的讀書人,怎麼可能感覺不到,皆是臉色煞白。

高揚心知今日不僅沒能讓李祺丟臉,反而讓他揚名,更是氣惱,又是一口血噴出,臉色蒼白,“快走,這不是我們能對付的了的,去找老師。”

一行人氣勢洶洶而來,灰溜溜而走,一時成爲笑談。

陳英上前拱手道:“駙馬有大才,四句振聾發聵,英遠不如也,今日再度揚名,位列天下大儒之日,爲時不遠了。

只是接下來,駙馬要小心了,風霜刀劍,猶未可知。”

說到最後,陳英的表情有些意味深長,李祺微微眯起了眼睛,“多謝陳侍郎,祺正唯恐不亂。”

【你在京城士子、百姓中的影響力再次增加了,個人聲望+1,當前聲望53。】

————

李文正公問曰:“萬卷經典,道道不同,豈正道一言以蔽之?”李子曰:“天下如風如水,吾持正道而行,吾心澄如明鏡,天下隨吾而行!”——《李子語錄》

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89章 立地成聖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68章 日本6月底病中隨筆第56章 愛子情深第65章 燕王何意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38章 胥吏潘三第37章 李祺收徒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99章 哀榮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29章 耆老進京第43章 前奏之曲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24章 諫言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44章 最後一夜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17章 劍指顯穆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46章 當廷爭辯6月底病中隨筆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28章 意滅靖寧第30章 分省定額第72章 永樂天下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63章 入宮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
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89章 立地成聖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68章 日本6月底病中隨筆第56章 愛子情深第65章 燕王何意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38章 胥吏潘三第37章 李祺收徒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99章 哀榮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29章 耆老進京第43章 前奏之曲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24章 諫言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44章 最後一夜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17章 劍指顯穆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46章 當廷爭辯6月底病中隨筆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28章 意滅靖寧第30章 分省定額第72章 永樂天下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63章 入宮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