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意滅靖寧

皇太孫既立,儲位既定,大明便重新揚帆起航。

所有人都知道,這又是一個新的時代!

勢位將會大變,朝野將會洗牌。

李祺雖然已經下定決心在建文朝時隱退,但洪武朝畢竟還有將近六年。

他不能讓朱元璋意識到他想消極怠工。

“皇帝對我的定位是制衡江南等南方文人,還是要從這方面下手。

如今士林形勢大變,作爲皇帝欽定的北方士人領袖,接下來的科舉我至少會被安排做一次主考官。

那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不可能再發生了。”

李祺一件件盤算着接下來六年洪武朝剩下的大事,其中自然以藍玉案和南北榜案最爲知名。

“時機合適可以提前向皇帝提出南北分榜錄取制度,日後還能以此不斷延伸拓展。

甚至搞一個諸外藩屬國士子榜單,以後朝鮮這一類藩屬國的官員,都要來大明參加科舉才能回國做官,培養一羣親大明派的官員,日後科技發展後,更容易吞併諸國。”

李祺收回發散的思維。

“江南士林如今卻不好再大動了,建文朝畢竟有四年,我可不想日後被反攻倒算。

但一把刀若是不敢砍向敵人,那便失去了價值,甚至會被主人折斷。”

李祺可從來都沒有忘記,自己和朱元璋定下的契約,他要做朱元璋的刀。

“還是要用到清查胡元之職,我記得洪武二十五年八月,應天府發生了一起胥吏逃亡案。

朱元璋親自簽發了緝捕詔書,但那個叫做胡三的胥吏,卻在應天府的八個縣中流竄,這些縣中豪族以及寺廟僧人幫助他逃避朝廷的責罰。”

李祺回憶起這起案件後,臉上顯出幾絲輕鬆,胥吏逃亡自然是件小事,但卻凸顯出了朝廷對江南的控制力之弱,而這自然是因爲“元朝政寬”,放任土皇帝的形成。

對於這些架空朝廷的民間組織,朱元璋必然深惡痛絕,而且這件事還牽連到了寺廟等神道組織,更是觸動了朱元璋的痛點。

“胥吏逃亡案的首尾,沒有三年五載是整頓不完的,再加上科舉、講學,以及藍玉案的首尾,洪武朝剩下的六年,大致便可以過完了。”

李祺將一切都盤算完後,深深吐出一口氣。

“那麼現在……”

李祺的眼神陡然變得銳利,有濃重的殺機迸射而出,“便是藉着藍玉案,除掉靖寧侯葉昇之時了!”

……

大明朝有兩撥蛀蟲,一撥是文官,一撥是武官。

文官是封建地主,而武官則是奴隸主,文官的畜生很出名,而武官的畜生沒幾個人知道,恰好李祺曾經讀過朱元璋專門寫出來痛批武官的《大誥武臣》,那叫一個人間煉獄。

朱元璋曾經怒罵大明朝武官,“這等官人,上壞朝廷的法度,下苦小軍,略不有些哀念,將那小軍每苦楚,也不如豬狗。”

之前李祺殺楊靖時的軍民爭妻案,最後楊靖以及一衆府縣官吏,都被朱元璋殺了。

但是這件案件中的兵部、衛所、五軍都督府,最後卻在卷宗裡面美美隱身。

而作爲案件的主角之一的軍人楊葉,只是被斥責,朱元璋卻沒殺他。

對這樣的結果,普通人可能會非常奇怪。

怎麼始作俑者反而沒事呢?

李祺一點都不奇怪,因爲這是個不能碰的話題,誰碰誰死,甚至他都把一顆公心放下,沒有去深究。

軍戶楊葉爲什麼時隔二十年,突然去求娶一個早就嫁人生子、年老色衰的普通民婦?

因爲他沒老婆,二十年來都沒有娶到妻子。

究其根本,在大明朝,沒人願意把女兒嫁給一個軍戶。

軍戶,如果用一個比較學術的名稱,可以稱之爲“軍事農奴”。

那衛所和兵部又爲什麼幫着楊葉這麼一個無權無勢的普通軍戶呢?

爲什麼一向對上級部門陽奉陰違的縣衙,這次不惜拆散王五和茹娘,冒着被上告的風險,也要將茹娘押走呢?

因爲要求軍戶的家屬隨軍,是皇帝親自盯着的大事!

所以在楊葉上報他有一份婚約後,衛所和兵部自然不敢耽擱皇帝親自盯的強軍大計,立刻向縣衙發去了命令。

而縣衙也知道這是重點工作,是必須要做的,在這其中,王五和茹孃的個人命運,則並不重要。

這便是在軍民爭妻案結束後,爲什麼衛所、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都沒有受罰的原因。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有壞人作祟,而後聖天子明察秋毫的話本故事,而是一個根本性的制度問題所引發的悲劇。

這也是李祺不敢深究的原因。

現在的他、現在的李氏,根本就沒有改變大明帝國根本軍隊制度的能力。

能借着王五楊葉案剎住強娶百姓之妻的風氣,已經是他能夠做到的極限。

想要做根本性的改變,還是等李氏出現一位張居正那樣大權獨攬的攝政吧。

正如現在的李祺,沒有改變衛所制度的能力,但藉着衛所之事,彈劾靖寧侯的手段還是有的。

“皇帝如今心中已經生出了對藍玉的殺心,葉昇乃是藍玉的姻親,歷史上清算藍黨,便是從靖寧侯葉昇開始的。”

其實李祺什麼都不做,葉昇也得死,可有些事假手於他人,總是心中不痛快,況且親手除掉葉昇,大概率系統會獎勵成就值。

而且,歷史上除掉葉昇用的理由是勾結胡惟庸,李祺覺得這個理由太便宜葉昇了,他不僅要讓葉昇死,還要讓他直到永遠,都身敗名裂。

朱元璋發動過很多大案,每次都殺的血雨腥風,大顯赫赫皇權威風。

但李祺一直都認爲朱元璋做事手段太糙了,生怕別人看不出來他是想要清除異己。

李祺之前無論是殺楊靖,還是殺詹徽、李原名,以及國子監講學、奉天殿中陳言儲位,皆是不遮不掩的堂皇之道。

當初在奉天殿中辯天經,詹徽、李原名自己都覺得自己再無幸理,連求饒的話都說不出來,他們只是深恨自己不謹慎,但卻不覺得自己死的冤枉。

再看朱元璋誅殺胡惟庸一黨,包括殺李善長,明明李善長的確是心懷異心,就是該死、該殺,但最後天下人以及後世只記住了他誅殺功臣。

李祺暗忖:“靖寧侯是該死,但處死他的理由不能是勾結胡惟庸,要給皇帝另外一個理由。

而且關鍵不在於罪名的大小,而是在於如何把他合理的關進錦衣衛詔獄之中。”

等到進了詔獄,他自然會“自首”,交待一些“悖逆之事”,依照李祺對大明勳貴、大明衛所、大明軍事農奴的瞭解,每個人身上都一定是累累血債,殺個十次、百次,不成問題。

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31章 尊位大成第39章 勢在必行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28章 意滅靖寧第69章 何爲忠臣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40章 李祺教子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53章 掛冠而去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33章 英雄狗賊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35章 統合!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67章 建文有罪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25章 儲君之位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35章 統合!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9章 宗族社稷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
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31章 尊位大成第39章 勢在必行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28章 意滅靖寧第69章 何爲忠臣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40章 李祺教子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53章 掛冠而去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33章 英雄狗賊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35章 統合!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62章 面見朱棣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67章 建文有罪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25章 儲君之位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35章 統合!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9章 宗族社稷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