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

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

皇宮大內,李祺在這裡有一把專屬的椅子,讓他不必在殿中時時站着。

他的身體也不允許他時時站着了。

上一次昏迷,他整整一天半沒有醒來,身體的每況愈下已然快要瞞不住了。

“明年便是朕繼位以來的首次掄才大典,必須要選用最具有才能的人,朕欲用解縉爲會試主考官,同時擔任下個月的應天府鄉試主考官,景和你以爲如何?”

解縉之纔是毋庸置疑的,現在又擔任史書的總裁官,聲望也足夠,在李祺不能擔任主考官的情況下,的確是不二人選。

李祺想了想後卻說道:“解縉不能一人擔任主考官,黃淮有不遜色於諸士的才能,是足以作爲宰輔的,而且是浙東人,也讓他來做主考官,想必會對陛下感恩戴德。

讓解縉去浙江擔任主考官,讓黃淮主持應天府鄉試,臣以爲這樣更合適。”

朱棣陷入了沉思,他明白李祺的意思。

浙東在前不久剛剛經歷了那一場險些遍及所有士子的大禍,如今在朝野中正是惴惴不安之時,若是能在這個時候施恩,堪稱雪中送炭,簡直能夠不費吹灰之力的收進浙東人心,以後不敢說如何,但至少在永樂朝會絕對支持皇帝。

無論是將來遷都,還是朱棣一直想要北征,若是能夠爭取到浙東出身的官員的支持,那朝野的壓力都會小很多。

“景和真是有大才,朕一日不能缺少你啊。”

“陛下謬讚了,世有伯樂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臣在建文朝時,亦有如今之能,可卻只能枯守府中做一個富貴閒人罷了,若非陛下信重,又如何有籌謀大明國策之日呢?”

依舊是經典的李祺之語,每一個皇帝都會在他這一套哄人話術下,生出無窮的自信,繼而更加的信任他,說話又好聽,又能做事的臣子,又有哪個皇帝不喜歡呢?

對於李祺而言,懟建文不是因爲真的憤怒,只是要激怒建文帝跑路罷了,稱讚朱棣也不是朱棣真的就聖明無過,而只是刷朱棣的好感而已。

范仲淹曾經說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李祺反其道而行之,一言讓人喜、一言讓人怒,喜怒都在他手中、嘴中操持,而國家大事就在這一言一語之中做成了。

這便是舉重若輕、舉輕若重的境界。

朱棣被哄得很是高興,“近日顯穆在國子監中聲名大噪,一衆大才子都甘拜下風,甚至都傳到朕的耳朵裡了。

他是要參加今年的應天府鄉試和明年會試對吧,朕繼位以來的點出的第一個狀元,不會是顯穆吧?”

朱棣本來只是開玩笑,可越想越覺得有可能。

最近國子監那邊的聲音很大,畢竟李顯穆入學以來,無論是哪一科的考試,都卓然於衆人之上,是那種又快又好,把一衆士子吊起來打。

第一次還有人不服氣,然後連續幾次之後,再也沒人閒的沒事幹去挑戰李顯穆了。

現在的國子監還不是王朝中後期那個花錢就能上,而且充斥着權貴子弟的鍍金之地。

現在的國子監是真的匯聚了全天下的才子,在這裡的舉人都是佼佼者,很多都是各地州府第一等的人才,才能夠進入國子監。

李顯穆在這裡爲魁首,那後面會試、殿試面對同一批人,不也是吊起來打?

明年李顯穆才十二歲吧?

十二歲的狀元?

李祺輕聲道:“臣對臣子的才學很有信心,他比臣的天賦更高,臣悟道的時候太短,壽命又更短,他明年才十二歲,若是能在永樂朝出一位十二歲的狀元,也算是文華彰顯的盛事了。”

朱棣眼中一亮,的確如此,十二歲的狀元是註定要被記錄在歷史上的,這等神童降世於永樂朝,豈不正說明他這個皇帝所統治的時代文華昌盛嘛。

“若顯穆當真中了十二歲的狀元,朕這個當舅舅的,都不知道該給他安排什麼官職了。”

“陛下倒是不必對此事發愁。”

李祺笑道。

朱棣疑惑的望向李祺,不懂他這話是什麼意思,狀元按照慣例至少要賜翰林院修撰的,李祺指了指自己,“臣這身體能撐到明年殿試已然是天幸了,他即便是能僥倖中了狀元,怕是先要守三年孝,等授官的時候,已經十五六歲了,倒也不離奇了。

臣最怕的是接下來的這個冬天,若是死在那時,那可就耽誤穆兒了。” 歷史上的李祺就死在了永樂元年的冬天,這一世朱棣提前一年打進了應天,所以永樂二年的鄉試,其實在歷史上是建文四年八月、亦是洪武三十五年八月。

按照歷史上來看,李祺是很難活過這個冬天的,他只能儘量讓自己多活一段時間,儘量熬過這個冬天。

朱棣聞言卻有些笑不出來了,滿臉複雜的望着李祺,這種在生死之間豁達的態度讓人說不出話來。

但他心裡有些難受,從建文三年二人相見以來,其實滿打滿算相遇不過一年,可朱棣卻覺得自己和李祺一見如故,他以來是不曾想過自己會對一個大臣這麼信任的。

可李祺用所作所爲、所行所言讓他知道這世上真有這樣的赤誠君子,他親眼看到一位聖人就這樣誕生,就像是古代典籍中所描寫的一樣,有時候真的覺得很魔幻。

他站起來在殿中踱了幾步,而後對身邊的洪保吩咐道:“去將文淵閣諸閣臣學士叫到這裡來,然後把禮部尚書召進宮來,朕有大事要宣佈。”

李祺有些好奇朱棣這是要做什麼。

文淵閣本就在宮中,這些閣臣過來的速度都很快,因爲皇帝叫的急,所以衆人面上都帶着濃濃的好奇,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進了殿中後,解縉等人見到李祺在這裡,便眼神示意,李祺回了一個他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眼色。

這下衆閣臣皆有些惴惴了,李祺就在這裡竟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到底發生了什麼。

禮部尚書匆匆進宮後,便見到殿中站了一羣人,頓時有些慌,連忙上前給皇帝行禮,而後悄悄觀察着殿中的氛圍,有些緊張,但並不是凝滯,他稍微鬆了一點心。

朱棣見到衆人都來了,便開口道:“方纔朕和李景和商議下個月的鄉試以及明年的春闈。

解縉,朕準備讓你去浙江擔任主考官。”

解縉頓時一愣,他本來以爲自己會是應天府主考官的,按照慣例應天府主考官會是會試的主考官。

難道陛下要讓李祺擔任主考官嗎?

雖然愣了一下,但他還是立刻領了命。

“除了浙江省的主考官外,明年的會試主考官,朕亦準備以你擔任。”

解縉這下不光是欣喜,還有濃濃的疑惑,欣喜主考官還是落到了自己身上,修史、擔任主考官後,他的名望將會大大增加,但爲何自己不是應天府的主考官呢?

“黃淮,你來擔任應天府主考官,明年和解縉一起擔任會試主考官。”

因爲元史之事,在內閣衆人中一向低調的黃淮直接愣住了,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會試主考官之事怎麼會落在自己身上呢?

皇帝這句話讓衆人一下子就明白了爲何解縉會去浙江擔任主考官了,江南有三省,解縉是江西人,那他自然不能去江西,那就只剩下直隸和浙江。

黃淮是浙江人,那就只能讓解縉去浙江,黃淮去應天府了。

至於爲什麼不是黃淮去江西,自然是因爲解縉即便是不擔任應天府主考官,他的威望依舊足夠會試主考官。

可黃淮需要應天府鄉試主考官的身份來刷資歷。

黃淮從短暫的愣神中回過神來,而後直接出列行了三叩九拜大禮,幾乎瞬間便淚流滿面,哽咽道:“陛下大恩,臣沒齒難忘,浙東千萬學子,皆生生世世頌陛下大恩大德是也!”

朱棣沉聲威嚴道:“浙江亦是朕的疆土,爾等皆是朕之臣民,朕自然一視同仁,當日景和所說之言,爾等記在心中,務必要忠於大明,往日一切,朕便既往不咎了。”

黃淮又是哐哐磕了幾個頭,任誰都能聽從有多真,“臣定將陛下之恩德廣播浙東,使浙東之人,知陛下之仁。”

殿中一衆臣子,包括被搶了應天府主考官位置的解縉,皆不由爲皇帝這一手而感到驚歎,這麼輕鬆的就獲取了浙東民心。

解縉卻望向了李祺,他總覺得這個手段很是眼熟,李祺經常用這種辦法,李祺微微搖頭,解縉便收回了視線。

心中則在感嘆,“景和真是聖人的作派,雖說現在浙東表面上歸附了,可誰知心中所想呢?

爲了國家安定,竟這樣舉薦了浙東學派,讓他們徹底從先前的漩渦中脫身,還不居功。”

朱棣揮揮手讓黃淮起來,而後纔對衆人沉聲說道:“朕今日將你們召來,不是爲了這件事。”

衆人當然知道,區區任命兩個主考官的事,不值得這麼大的陣仗,衆人靜靜站着聆聽皇帝聖訓。

(本章完)

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41章 三十一年第20章 千里孤墳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28章 意滅靖寧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40章 李祺教子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68章 廢帝而立第46章 當廷爭辯第53章 掛冠而去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53章 掛冠而去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68章 日本第76章 有三問罪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72章 永樂天下6月底病中隨筆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90章 五年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18章 斬九卿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15章 陰謀之始6月底病中隨筆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62章 面見朱棣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68章 日本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30章 分省定額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30章 分省定額第44章 最後一夜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28章 意滅靖寧
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41章 三十一年第20章 千里孤墳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28章 意滅靖寧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40章 李祺教子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68章 廢帝而立第46章 當廷爭辯第53章 掛冠而去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53章 掛冠而去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68章 日本第76章 有三問罪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72章 永樂天下6月底病中隨筆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90章 五年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18章 斬九卿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15章 陰謀之始6月底病中隨筆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62章 面見朱棣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68章 日本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30章 分省定額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30章 分省定額第44章 最後一夜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28章 意滅靖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