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推位讓賢

第175章 推位讓賢

第二日,太陽升起。

不久,晉升正三品禮部右侍郎的聖旨便到了公主府,即便是臨安公主,也驚奇的左看右看。

若是在洪武時期,李顯穆的升官速度自然不算什麼,那個時代一年進士,兩年侍郎,三年尚書的人比比皆是,但第四年就魂歸地府的官,也比比皆是。

可以說完全沒有任何流程和制度。

永樂時代後,那種大規模對官員的屠殺消失後,官員晉升就有了固定制度,於是李顯穆這個十九歲的右侍郎一下子就珍惜起來。

李芳嘖嘖稱奇道:“按照三弟這種晉升速度,最晚在二十五歲前,就能升任一部尚書了。”

大明可不是那離奇怪誕的女頻世界,層出不窮的統率數十萬大軍的攝政王、鎮北王、鎮國公,權傾朝野的丞相如同瓜子般,數也數不請。

顯得那六部尚書如同小嘍囉般。

在大明朝,縱然是勳貴權勢最盛的永樂朝,上至諸王、下至公侯,也沒人敢忽視一個尚書,那是真正站在權力頂端的重臣。

李茂笑着指着聖旨道:“哪裡還用得着二十五歲前,陛下命三弟兼任內閣大學士,這是要讓他現在如尚書般統掌禮部。

看來陛下對如今的禮部尚書胡英很是不滿啊。”

任誰都知道,禮部侍郎加內閣大學士甚至要凌駕於禮部尚書之上,皇帝怎麼可能不知道,這就是要讓兩個人鬥。

“我李氏終究是又出了大明頂級大臣了。”

李芳倒是頗有揚眉吐氣之感,“那胡英早在數年前就攻訐過三弟,欲要置三弟於死地,如今三弟再站在他面前,倒要看看他如何而爲!

屋中衆人聞言紛紛大笑起來,就連臨安公主也開懷大笑。

先前誰都知道李顯穆前途大好必潛力無限,可潛力終究沒有轉化爲實力。

現在李顯穆一躍大九卿級別。

自宋朝科舉制度大行以來,除洪武朝外,文官之中,如同李顯穆這等短短五年、幾乎可以說在最短時間內橫行天下的,實在少見!

李氏衆人又怎麼能不驕傲呢?

見家人皆高興不已,李顯穆也不打斷,待衆人停下後,他纔對着衆人緩緩道:“今日是件喜事,可做兒子和弟弟的,卻要掃掃興,越是這等時日,越要低調。

禮部侍郎還不算什麼,上面還有禮部尚書,甚至還有更高,要完成父親所留下的遺言,現在還差得遠。

大哥,你是李氏族長,弟弟希望能……”

“三弟。”

李芳好似突然下定了什麼決心一樣,打斷了李顯穆的話,衆人包括李顯穆都驚奇的望過去,只見李芳面容肅然,徑直向母親臨安公主跪了下去,“母親,今日是三弟的大喜事,兒子心中憋了許多年的一番話想要說。”

這突然的變故讓衆人頓時立住,唯有臨安公主嘆了口氣,臉上帶着一絲憐惜的寬和,伸手輕輕摸了摸李芳,“都這麼大的人了,怎麼就過不去心中的坎呢?”

李芳依舊臉色肅然,眼中已經蓄滿了淚水,“萬不敢望父親教導。”

“唉,既然如此,現在你二弟三弟都在這裡,有什麼話就說吧。”

李芳頓了頓後帶着一絲懷念道:“三弟出生後,父親爲李氏立下了三十代字輩,三弟是第一代顯字輩,父親對三弟的偏愛是所有人都看在眼裡的,兒子曾經有一段時間不明白,爲什麼同樣是父親的兒子,三弟有所有的偏愛。”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其餘衆人立時不敢說話,用眼角餘光偷偷瞧着三公子,李茂迷茫的望向大哥,唯有李顯穆依舊從容,他了解大哥,九天之上李祺也看着這裡,帶着從容,他教導李芳李茂十年,有足夠的自信。

“後來兒子明白了,父親並沒有偏愛,甚至……”李芳臉上流露出幾絲羞愧,“父親是偏愛兒子和二弟的,他老人家給予了我們一切富貴,卻沒有提出任何要求,將所有壓力都加到了三弟身上。

三弟……”

李芳有些哽咽了,李茂也掩面啜泣起來,可屋中的氛圍卻陡然從凝滯化開,“三弟從小就有如聖人般的智慧,雖不曾經歷寒窗之苦,可苦讀之日遠勝他人,十五歲入仕,如今未及弱冠,位列三品,名居萬人之上,撐起了李氏的門面和脊樑。

兒子則無能,因母親和父親的餘澤,補了個閒差,能力也不出衆,心知並沒有什麼前途,卻因年長而忝居族長之職,兒子心中實在……”

李顯穆已經知道李芳要說什麼了,振聲道:“大哥,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你是嫡長子,這就是你該得的,弟弟對族長之位並無興趣。” “三弟!”這是李芳第一次這般對着李顯穆振聲,“可皇位的傳承也有禪讓一說,如今李氏皆是你一手所扶起,你有能力帶領整個家族走的更高、走的更遠。

你是族長,李氏就會被人更高看一眼。

爲兄又怎麼能因爲一己私慾而佔着這個位置呢?

當初父親將祭祀權給予你,爲兄其實就知道了父親的選擇,但他老人家終究是不忍心讓我這個長子爲人所詬病,所以將族長傳承給了我。

當時三弟你還小,又沒有名望,爲兄也不想以此而讓世人的毀謗累及你。

現在你即將加冠,長大成人,大哥推位讓賢,以成我李氏佳話,難道不好嗎?

你看看你這些侄子、侄女,哪一個不是因爲你,而被人高看一眼?

甚至你當初說,未來若李氏復爵,必然落在爲兄大房一脈,這已經是最大的好處了。”

屋中一衆小孩,皆隨在母親身側望着他們三叔。

“正如大哥所言,父親將祭祀權給我這一脈,已然是偏愛了,至於爵位本該嫡長子承襲。”

對李顯穆而言,有祭祀權能夠聯繫到父親便是最重要之事,其他的都不算是什麼。

說個不好聽的,五百年後,或許諸家早已經流散了,可他的後人始終會有一支能夠聯繫到父親這位真神上位。

當然,如果能夠擔任族長,那自然更好,更方便對族中子弟的教養、安排。

“可這世上從來沒有弟弟在前面立功爲家族增光添彩,最終所有的好處卻讓做兄長的拿走的道理!”

李芳道出了一句堪稱絕殺之語,而後再次在母親臨安公主的腳邊叩首,“母親!”

這下甚至就連李顯穆都說不出話來了。

究其根本,族長之位和皇位、爵位、世襲官位這些東西是不一樣的。

後三者是朝廷有明確律法規定的,要落在嫡長子頭上,甚至第二順位、第三順位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但族長之位是宗族內部自己推選,按照宗法慣例以及儒家傳統綱常自然是長房爲族長,但實際上朝廷不管此事。

臨安公主聽出大兒子已經鐵了心,轉頭望向小兒子,“穆兒,你大哥說的很有道理,現在你剛剛升任侍郎,一切還來得及。

日後若是你再建立大功,外邊少不了風言風語,說他‘吃着弟弟打下的江山,卻厚顏佔着尊位’,到了那時便讓也不是,不讓也不是了。”

“誰敢?”李顯穆陡然喝出聲,“中傷我兄弟感情,真該死。”

李芳又是感動,又是連忙安撫道:“三弟,公道自在人心,縱然別人家有這等事,我們也會這般議論,這本就是人之常情而已,怨不得旁人,只怪爲兄太過於平庸,給你拖後腿了。”

李芳這句話是真的說到點子上了,一般宗族中並不會有這種顧慮,許多宗族族長是長輩,就算後輩走的再高,那也是長輩教養之功。

可李芳和李顯穆同輩,李芳升官很多時候還是李顯穆的恩典加到他身上,這自然就尷尬起來了。

話說到這份上,李顯穆也沒什麼可說了,同樣跪在臨安公主面前,“全憑母親做主。”

如今李氏堪稱高配版的紅樓夢賈家,上有身爲長公主的老祖宗,勝過史老太君賈母,中間有三兄弟,老三李顯穆身居高位,位列大九卿,除了沒有世襲爵位,哪方面都遠勝賈府。

臨安公主瞧着跪在面前的兩個兒子,語中帶着欣喜,“常說家和萬事興,如今瞧來果不其然。

做兄長的願意推位讓賢,做弟弟的亦對兄長敬愛有加,你們兄弟間相親相愛,做母親的便欣喜。

我李氏如今人脈單薄,從你們三兄弟開始繁衍子弟,翌日母親將親朋好友喚來,做個見證,而後便爲你們兄弟二人做下此事。”

李芳深深鬆了一口氣,只覺壓在心中許多年的巨石落了下去,兄弟二人對視一笑,而後齊齊叩首,“恭聽母親之命。”

這場變故以喜事收場,屋中頓時又鬧騰起來,李芳和李茂的妻子也沒什麼不滿,誰都知道,這李氏未來就指着李顯穆往前衝,族長不過是個虛名罷了。

尤其是李芳妻子,她就指望着小叔子能一直得恩寵,日後真能爲李氏復爵,那可是國公爵位,到時候她就是國公夫人,九等外命婦中的第一等稱號,一個非宗室女人的頂峰!

(本章完)

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26章 聖君無過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60章 皇帝后悔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24章 諫言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64章 當問何罪第86章 奪嫡之爭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90章 五年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56章 愛子情深第36章 閱卷若何第76章 有三問罪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66章 陛前問罪第36章 閱卷若何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20章 千里孤墳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76章 有三問罪第63章 聖朝以孝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37章 李祺收徒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35章 統合!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35章 統合!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67章 建文有罪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57章 艱難困苦第25章 儲君之位第54章 大勢人心
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26章 聖君無過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60章 皇帝后悔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24章 諫言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64章 當問何罪第86章 奪嫡之爭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90章 五年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56章 愛子情深第36章 閱卷若何第76章 有三問罪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66章 陛前問罪第36章 閱卷若何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20章 千里孤墳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76章 有三問罪第63章 聖朝以孝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37章 李祺收徒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35章 統合!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35章 統合!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67章 建文有罪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57章 艱難困苦第25章 儲君之位第54章 大勢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