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皇帝所託

“兒臣因陛下的憐惜才能依舊存活於世上,又因爲父皇的信重,今日才能入殿,但父皇有所命,兒臣必將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朱元璋和李祺都知道,這可能就是雙方之間最後一次單獨交談了,下次再見,就是臨終宣佈遺詔,甚至李祺若是進宮慢一點,都有可能見不到朱元璋活着的最後一面。

“可惜你不願意入東宮。”

李祺對東宮的避嫌其他人可能沒察覺,但朱元璋的嗅覺何等敏銳,沒多久就意識到了。

李祺直接承認,“兒臣與齊泰、黃子澄等人性格不合,不願意與他們共事,況且太孫親近齊、黃,兒臣在東宮反而會引太孫厭惡,不若做個外臣,更有作用。”

朱元璋的猜測也是這樣,所以對於李祺不願意入東宮,他沒有計較。

他自然猜不到李祺是故意疏遠朱允炆,以便將來沒什麼負擔的賣掉他。

這場談話到這裡時,李祺已經很放鬆了,以如今的情形看來,朱元璋果然是爲了臨終託付才召自己進宮。

歷史上朱元璋雖然沒有給朱允炆安排顧命大臣,但還是進行了一堆人事安排,以便讓朱允炆能夠快速掌握整個天下。

勳貴殺的差不多了,只剩下幾個老將,正常來說是完全夠用的,畢竟北邊有諸王守邊,朝廷又有絕對優勢的兵力可以應對藩王。

文官便是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人,對於這個安排,大概每個人都會覺得很無語,甚至會懷疑朱元璋的眼光。

但這不是朱元璋的問題,而是朱允炆的。

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下這三人,是讓他建文的,誰能想到朱允炆會和三個沒經歷過戰事的文人商議軍國大事?

“李祺,咱雖然不安排顧命大臣,但咱最信任的大臣都會單獨召見,各大臣都有各自的任務,除了咱之外無人知曉。

而咱給你的任務,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

李祺神情一頓,歷史上只記載了建文三傻,但朱元璋安排的人不僅僅這三個,還有魏國公、曹國公、駙馬梅殷等一干人等,都接受了朱元璋的私下託付,或軍或政,廣佈四方。

“你是北方士人的領袖,咱一直扶持你,就是擔心日後江南文人在朝廷中始終勢大。

你知道咱早就想要遷都,只是因爲標兒去世,才耽擱了,現在咱是沒有機會了,遷都這件事只能由允文去做,但他幕府中多是江南人,他又出生於江南,怕是故土難離,又怕是士情裹挾,不願意遷都。

但應天雖虎踞龍盤,卻不是建都的長久之計,大明是一定要遷都的!

這件事交給你來做,一定要促成允文遷都之事,朕可以給你留下一道手令,若是事有不逮,你便以手令去做事。”

竟然是這件事?!

李祺做夢都沒想到,相對於其他人,這件事的權責的確是小,但困難也是真的困難。

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在於,如果朱元璋真的想要讓朱允炆遷都的話,爲什麼不直接交代給朱允炆,然後下一道聖旨呢?

那朱允炆就算是再不願意,也要捏着鼻子去做。

李祺腦海中心念電轉分析着朱元璋的用意。

其一,朱元璋認爲人走茶涼是註定的,即便是他下旨,後面朱允炆也能再遷回來,所以要上雙保險。

其二,朱元璋可能是要利用這件事,來讓自己繼續制衡江南文人,若是事有不逮,便以先帝遺志來提議遷都,這樣江南文人將不得不應對此事。

李祺想明白了。

朱元璋真正要防備的是江南文人,因爲在他看來,即便是這兩年在科舉上偏袒了些北人,但距離雙方實力的均衡還差得遠。

李祺雖然有天縱之才,但因爲南北之間不可忽視的差距,李祺在士林中的聲望尚且還不如方孝孺,再加上朱允炆更親近江南,若是不給李祺一點助力,平衡南北根本就不可能。

想明白這一點,李祺立刻就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朱允炆雖然不想遷都,但是朱棣想啊!

若是自己能夠拿到朱元璋遷都的手令,那日後朱棣想要遷都時,朝中大臣反對,他就可以直接取出手令支持,在朱棣面前狠狠地刷臉上分!

沒有絲毫猶豫,李祺沉聲道:“父皇信重,兒臣萬死莫辭,遷都,國家大計,若有人膽敢阻攔,便是奸佞,兒臣定萬萬不能饒恕其人!”

“好,那邊有空白的聖旨,你按咱的話寫下。”

大學士本就是皇帝的秘書,對於起草詔書之事並不陌生,朱元璋說,李祺記,又不是正式的聖旨,很快李祺便寫完,又輕輕吹乾墨水,而後奉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看了一遍確認沒問題便取出私印蓋在上面,李祺將其收起,心中完全控制不住的激動。

雖然只是手令,可這是朱元璋的手令啊!

手令便是隻蓋皇帝私印的詔書,在很多時候這屬於亂命,所謂“不經鳳閣鸞臺,何名爲敕”,但這畢竟是皇帝的意志,尤其是先帝意志,效力依舊是很足的。

朱元璋見李祺將手令貼身藏好後,又囑咐道:“此事謹記,別無大事,你去將臨安他們喚進來吧。”

……

進宮時帶着忐忑,出宮時卻是滿腔豪情,懷中的手令彷彿在發燙,如同李祺此刻的心,澎湃而激烈的躍動着。

“父皇,感謝你臨終時對我的信任,只可惜朱允炆是坨扶不上牆的爛泥,這道手令若是用在建文朝,那便是可惜了。

若是用在永樂朝,定然能夠讓李氏擺脫當今困頓的局面。

燕王朱棣是你的嫡子,而且他是個遠比建文更加優秀的皇帝,若是他統治大明,你在九泉之下,怕是也會深感欣慰吧。”

朱元璋大概做夢都想不到,剛纔還在病榻前向他表忠心的李祺,剛剛離開宮殿心中就已經生出了這等大逆不道的想法。

李祺和臨安公主一左一右牽着李顯穆的小手,走出宮門。

宮門通道中斑駁的痕跡恍若歷史的塵埃。

巍峨連綿的宮殿羣起伏若羣山山脈,沉如淵泉。

宮城之上,恍惚間,似有垂老的巨龍在咆哮。

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24章 諫言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9章 宗族社稷第47章 不足與謀第65章 燕王何意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90章 五年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54章 痛斥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29章 耆老進京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54章 痛斥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72章 永樂天下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
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24章 諫言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9章 宗族社稷第47章 不足與謀第65章 燕王何意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90章 五年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54章 痛斥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29章 耆老進京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54章 痛斥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72章 永樂天下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