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諄諄教誨

第121章 諄諄教誨

難道大明天下真就安定平靜若此了嗎?

自然不是。

“難道李氏真的就高枕無憂,而沒有困頓之事了嗎?

在太子和漢王的奪嫡之爭中,難道穆兒你就如此自信,漢王不堪一擊嗎?

不要太過小看漢王啊。

解縉被無端黜落,不過是開始而已,皇帝一日不死,他對漢王的憐憫喜愛之心,就是儲位最大的變故。

況且。”

李祺淡淡道,“當今皇帝所作所爲就真的讓你完全滿意嗎?

如果有朝一日,他做出了讓你完全無法忍受之事,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你看。

能夠爲天下荷重的機會總是會出現,可每一個機會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一旦真的死了。

一切便身死道消。”

這些機會總是會伴隨着艱難、困苦乃至於死亡。

李祺見到李顯穆陷入了沉思,也沒着急,依舊負手望着遠方翻騰滾滾的金色雲海。

“父親,兒子沒法做到完全捨棄一切,畢竟兒子的生死,關乎着父親的生死。”

李顯穆最終還是艱難的給出了這個答案。

當他說出這句話後,反而鬆了一口氣,認清現實並不全是壞事,至少能減輕一些心裡的道德壓力。

“這並不算大事。”

李祺哂笑道:“有時候人對自己的認識是不足的,多少人慷慨激昂,臨終卻難以一死,又有多少人,生平惜命,臨了卻不管不顧,爲父看你便有一顆憤然剛直之心。”

正如李祺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假聖人,覺得自己萬事皆有把握,纔會去做,可當初在金鑾殿上,他也是抱着大不了死在殿上的心思而去做事的。

那時他已然有了李顯穆這個後裔,做事便多了幾分不管不顧,只順心意耳。

“不過縱然心有所牽,亦無不可。

古來有這種勇氣和精神的人極多,可擁有與之相匹配的智慧的人卻很少。

尤其是我朝,君主獨斷,而先帝和當今皇帝,皆不是寬容之君,便更需要多幾分智慧,否則不過是白白做刀下亡魂罷了。

爲父看你是不缺智慧的,如今所缺的只是機會罷了,且等待蟄伏吧。

人這一生的高光不過一二事!

於史冊之上的聲名,亦只在這一二事之中,在高光之前,只需要積蓄力量,縱然不能得敬重,可使天下敬畏,亦是不二法,若天下敬畏你,只消一事,便能化爲敬重。

莫急、莫急。”

諄諄教誨,如清泉流水,沁入心間,李顯穆好似回到了年幼之時,眼中再次浸滿了淚水。

“父親,兒子明白了。”

今日見到父親,對李顯穆的影響是極大的,在今日之前,他總是極度的焦慮,今日之後,他便能更從容的應對諸事。

這是整個人思想的改變。

李顯穆又想到方纔父親所說的奪嫡之事,“父親覺得漢王依舊有機會?”

“你覺得漢王沒有機會?”

“太子身邊有諸多良臣。

其中楊士奇此人深得皇帝信任,明明是太子一黨,可皇帝竟然以爲他中立,每每問其關於太子、漢王之事。

楊榮雖不顯,可亦有急智。

шшш● TTκan● ¢ ○ 類似這等人,在太子身側甚衆,這等智謀之士亦有堅決之心,兒子覺得太子之位可以穩固。”

李顯穆給出了自己的判斷,“正是因爲楊士奇等人對太子至關重要,是以兒子才揭過先前之事,留待日後再做清算。”

歷史上朱高熾至少有兩次,差點就被朱高煦拉下了馬,最危險的時候,太子黨幾乎全軍覆滅,解縉也是死在那次危機中。

若非朱高煦得勢後驕狂起來,導致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奪嫡幾乎就要成功了。

這一切都說明,漢王擁有相當的智慧和力量,足以製造一個又一個事件。

如今一切重來,他這隻蝴蝶振翅,又有李顯穆這個大變數攪在永樂朝之中,朱高熾還能安穩嗎?

“不要小看漢王。

更不要小看皇帝和太子之間生而就有的矛盾。

他們不是簡單的父子,而是互相爭奪權力的王,皇帝會時時刻刻懷疑太子。

當今皇帝,本就多疑。

遷都之後他便會北征,太子必然奉命監國,這就是在侵奪皇帝的權力,若朝臣逢迎太子,他便會不滿太子奪權,若朝臣疏遠太子,他便會不滿太子沒有能力。

這便是自古太子的兩難之事!”

李顯穆沉聲道:“君王、太子相離,於是便有小人在其間進獻讒言,離間天家,古來皆是如此!

如漢武帝之戾太子劉據,如唐太宗之太子李承幹,皆是因君父生疑。 當今陛下也是不會相信太子沒有奪權之念的。

那就唯有一個辦法,讓陛下對漢王亦生出懷疑之念,如此便相互抵消了。”

李祺啞然失笑,這的確是好辦法。

他正要再說話,只覺心念一動,笑意漸緩,輕聲道:“穆兒,你該走了。”

“父親!”

李顯穆只覺晴天霹靂,如遭雷擊。

“香已漸滅。”

李顯穆滿目頹然,“父親,我們何時可再相見?”

“待時機成熟,我會再賜下降神香,切要珍惜,你振作家勢,拼搏於世道,爲父這裡自然會越來越好,乃至於能夠回饋於家族。”

話音方纔落罷,李顯穆的身影已然化成片片碎屑。

……

李氏宗祠。

李顯穆悠然醒轉。

他有些愣神,方纔所經歷的一幕幕皆展現於眼前。

宗祠之中,卻好似無甚變化,依舊是織就雲紋的沉沉檀木,鴉鴉重色大甚肅然,嫋嫋香爐香菸勾勒飄然,最上之處陳着神位。

唯有他懷中的香已然不見,而面前落着香灰,一點點散去,消散於空中。

“都是真的。”

李顯穆猛然站起,目中滿是興奮,一向沉穩的性子,也不禁急急踱步,“父親於人間消亡,卻卓然於九天之上,只要努力振作,必能再行相見。

我李氏一族,果真不凡,乃是仙族,有着異於諸人之上。”

他正暗自振奮想着,卻突然發覺手心之上隱隱有灼熱之狀,定睛一看,竟然是個金色五角星之狀的圖案,而後有一張符籙從手心中浮現而出。

“這…這是……”

一看符籙之效,李顯穆更是震驚莫名,連忙跪下向神位叩首,“多謝父親賜下此符。”

九天之上,李祺一看成就值,只剩下1200了,攢是真的難攢,花是真的容易,方纔換了張300成就值的符籙,保護李顯穆,先前的迷幻香才100成就值,希望有大用吧。

“我這一生結束後的成就獎勵怎麼還沒有出來,難道我這麼成功的一生,還不值得一件玄階道具嗎?”

李祺心中暗忖,而後又望着幾眼蒼山雲海,雙臂一展,緩緩自雲端墜落,有高峰裂開,他落入其中,而後高峰相合,葬于山中!

……

“穆兒,你這是……”

知子莫若母,臨安公主一眼就看出了李顯穆狀態不同,頗爲驚奇。

“回母親,只是想通了一些事。”

李顯穆自然是想將父親之事告知母親的,可又一想,仙凡本就永隔,何必徒增煩惱呢?

“想通了便好,朝廷的事,是做不完的,莫要太累着自己,如今我家的家勢已是卓然之勢,諸兒郎皆有出息,做孃的只盼着你們成家生子,其餘不再有所求了。

前些日,娘去英國公府參加宴會,婉兒生的愈發亭亭玉立,有傾城國色,雖是將門虎女,卻知書達禮,她再有六年也就及笄了,等到你成婚後,爲娘也就能和你父親交待了。”

李顯穆笑着應聲,見過父親後,他並未有紓解思念之情,反而腦海中更是曾經之事,思念愈濃。

此刻聽着母親絮叨,眼眶微紅,父母之愛子,所願皆不同,母親雖然囿於婦道人家,可卻有拳拳之心,在時且多珍惜,有朝一日人一不在,便空自掛念了。

臨安公主卻有些慌,“穆兒,你這是怎麼了?”

李顯穆笑着紅着眼道:“母親,兒子沒事,只是覺得有母親在身邊,真好。”

說着將剛剛烹好的茶爲母親倒滿。

“你這孩子,貫會說些好聽的哄騙母親。”

臨安公主心中喜不自勝,可嘴上卻嫌棄,廳中的丫鬟皆捂嘴輕笑,望向李顯穆的眼神中,帶着濃濃歡喜。

……

自衍聖公府回來後,李顯穆休沐三日,今日便算是結束,他先是到吏部去領了新的告身。

因遷都事、衍聖公事,他連跳兩級,升任從五品翰林院侍講學士,以及從五品翰林院詹事府左春坊左諭德,入值文淵閣。

他入文淵閣中,本以爲氣氛會頗爲怪異,實際上除了胡廣之外,另外五人皆對他還算歡迎。

這就不得不提一句,因爲他入閣,王艮被調往吏部任職。

對此事王艮倒是不在意,“我在內閣中,忝爲末位,於言辭之道上,不如諸內閣學士,是以難以做些事,如今進了吏部,只要做事即可,倒是頗符合我的性子。

明達你入內閣,這纔是最符合你的位置。

以你的能力,定能以小博大,振作聲勢,爲兄便在吏部遷轉,或許有朝一日,還能位列天官之尊!”

(本章完)

第76章 有三問罪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68章 廢帝而立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20章 千里孤墳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59章 榮耀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45章 燕王世子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24章 諫言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67章 建文有罪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54章 痛斥第22章 心、理之學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22章 心、理之學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56章 愛子情深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23章 格物大道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65章 燕王何意第43章 前奏之曲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68章 廢帝而立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60章 皇帝后悔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80章 烽火重燃!
第76章 有三問罪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68章 廢帝而立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20章 千里孤墳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59章 榮耀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45章 燕王世子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24章 諫言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67章 建文有罪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54章 痛斥第22章 心、理之學第90章 太子尊位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22章 心、理之學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56章 愛子情深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23章 格物大道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65章 燕王何意第43章 前奏之曲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68章 廢帝而立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87章 士子云集浙東,李祺要成聖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60章 皇帝后悔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80章 烽火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