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萬世一系
李顯穆轟然如神聖的言語在空曠的殿室中響徹,源義持粗重的喘息聲不曾停下。
他徹底聽明白了此番李顯穆來日本的意思。
若日本就這樣按部就班的鎖國,那不日就會迎來大明的大軍,無論是爲了銀礦,還是要剷除僭越的天皇,雙方將會爆發血戰。
而血戰的目標除了天皇外,還有不願意和大明貿易的幕府,也就是自己。
在這樣的國家級血戰中,幕府必然會遭受極大損失,能否繼續存續,這是很難確定的,但一定會有極大的風險。
所有鎖國選項是一定要排除掉的。
如果不鎖國,依舊會爆發血戰,因爲天皇還在,這時他可以選擇帶着大軍離開,等着明朝軍隊把天皇家族滅絕,徹底斷絕天皇道統,他就可以成爲真正的日本國王。
可這時國內的公卿大名,必然會攻訐他,況且他不一定能真的坐收漁利,如果真的那麼簡單就能滅掉天皇,那也不會讓天皇家族延續千年了。
那就只剩下明朝給出的方案,我們扶持你做真正的日本國王,幹掉天皇,擺平那些桀驁的、不服從管理的地方諸侯。
這是一頂真正的、由大明皇帝賜下的王冠,就像是關照安南王國一樣,我們會關照你的子孫,讓王位在你的家族中傳承下去。
源義持心中激盪,他強行保持着平靜,這世上沒有從天而落的餡餅,他沉聲問道:“大明能給予我什麼支持,我又需要付出什麼?”
李顯穆向着東邊一指,“先說石見銀礦,大明要整個石見國的土地。”
一上來就是割地,源義持倒也沉得住氣,依舊靜靜聽着。
“其中開採出的白銀,大明會分兩成給殿下,充盈殿下的財政,其次大明會在石見國駐紮一萬帶甲精銳,這些精銳平日裡保護銀礦,只要殿下有需要,隨意可以支援,若是殿下願意,這些精銳可以分一半駐紮在京都,但輔兵以及兵役,都要日本國百姓承擔。”
源義持眉頭一挑,若真是一萬精銳,那戰鬥力足以橫掃少半日本了,手底下若是有一支這樣的生力軍,實力的確是大大加強。
“其次,大明會嚴查來自日本的走私,膽敢有走私直接處死,那支停靠在港口的船隊會不斷在海上航行。”
這是要以強大的海軍實力斷絕日本和外界的聯繫。
李顯穆笑道:“只有殿下的船隻才能下海,和大明貿易,大明會給予三個等級的通行證,所收取的稅不同,這些通行證限制數量,由殿下分配給屬下。”
源義持露出笑意,他可以用這些通行證來收服人心,等白花花的銀子到了手上,他的權勢自然就更大了。
李顯穆又講了不少讓利之事,比如大明會開放更多的商品和日本貿易,也會收購日本的一些特產,這些利益都會直接輸送到源義持手中。
其目的只有一個,讓源義持的實力膨脹起來,足以壓制那些國內的反對力量,有錢之後,自然就有槍,統治就會愈發穩固。
而在這過程中,大明則一方面在日本駐軍修建更多的港口,一方面培養更多親近大明的大臣,即便短時間內不能化爲郡縣,也要不比朝鮮差。
源義持越想越覺得繼續嚮明朝稱臣真不錯,“只是現在那些老臣……”
“殿下不若將天皇之事和他們講述一番,若是他們依舊冥頑不化,只能全部將之處死了,我大明兩萬大軍已經在港口停留許久,隨時可以投入戰爭中。”
表面上來看,李顯穆所談的和鄭和沒什麼區別,同樣是源義持同意,而那些保守大臣不同意,但實際上卻完全不同。
之前源義持已經準備同意那些大臣的想法,而現在他堅決不同意,甚至不惜要和他們徹底翻臉。
因爲他真的看到了擺脫天皇統治的路途,從日本內部,他早就放棄了,他父親那麼強勢,甚至讓天皇認他的祖母當乾媽,還被追封爲“太上天皇”,可最終他還是沒敢接受。
而現在又強大的明朝在外作爲援助。
他真的有了把握。
“不知貴朝準備如何推翻天皇統治?”
“待外臣回大明後,會發來一封國書,對日本斥責一番,要求立刻將天皇闔族送往大明。
若不同意,便要從朝鮮登錄,進攻日本,其後依靠強勢的水軍,掩護一部分軍隊登錄日本,證明所言非虛。
以外部力量積壓內部改變。
這時就要殿下在內部挑動了,只要日本內部一亂,機會就來了,這是最差的結果,甚至極有可能,殿下一旦不願意和大明開戰,天皇自己就不得不被放棄。”
聽到李顯穆說從朝鮮登錄進攻日本時,源義持沒忍住手抖了一下,若明軍真的從朝鮮登錄日本,必然會在日本引起軒然大波,他甚至能想象中,會有無數人涌到自己府邸中,詢問該怎麼辦。 腦海中風雲變幻,幾乎每一件事可能的結果,都在腦海中閃過,最終一切都停留在那頂王冠之上。
“就依李君所言。”
源義持確信,再也不會有另外一個機會,讓他能夠有機會剷除天皇、公卿這些舊時代腐朽貴族的同時,還剷除下面那些擁兵自重的大名了。
但凡是知道大明制度的,誰不羨慕那種一道旨意,萬里之外郡縣聽命的權力。
李顯穆眼底溢出笑意,有野心好啊,沒有野心怎麼能驅馳呢?
當李顯穆離開京都後,源義持麾下的老臣帶着深深的不滿再次進入了室町殿,“將軍,難道你還準備嚮明朝俯首稱臣嗎?我們有自己的天皇,不需要爲了貿易再去拜一個皇帝。”
讓他們頗有些意外,這一次的將軍並沒有反駁說那些貿易的好處,而是苦笑道:“是啊,我們日本有自己的天皇,現在要因爲天皇引來災禍了?”
足利一族的家臣狐疑道:“什麼災禍?”
源義持裝着嘆息道:“明朝知道了我日本有天皇之事,極爲憤怒,所以纔派來了李君,李君說這世上只能有中原一個皇帝,天皇是僭越,大明將會和日本不死不休。”
啊?
“應該是大明的使者在放狠話吧?”
這番話完全出乎了所有人預料,他們還算是比較瞭解大明的風格,不可能會這樣啊,最多就是互不搭理,怎麼突然就走到不死不休的地步了呢?
……
當來自大明的國書真的被髮來日本,以及海上遍佈着大明的戰船,兩三萬一看就訓練有素的軍隊在港口登岸,朝鮮方向傳來明軍蹤影時,日本國君臣才知道,大明竟然沒開玩笑!
等到大明僅僅一千五百人就擊敗了守護大名一萬人的軍隊後,並且直接斬殺處決了一個大名全族後,恐慌便席捲了日本。
當初殺掉安南國王的黎朝國王,並不認爲自己會是明朝的對手,他抱着一種“隔着這麼遠,明朝不一定會冒着風險來打我”的念頭殺掉了明朝的使者。
那些鼓動着源義持和大明斷絕關係的老臣,也是這麼想的,和大明隔着海,不可能來打我。
可現在明朝大軍真的來了……
日本朝廷上幾乎在瞬間沸反盈天,日本天皇、公卿以及京都附近的大名紛紛來到室町殿中。
所有人都等着源義持說話,身爲徵夷大將軍,面對明朝入侵,你該怎麼做?
源義持心中暗道:我是日本國王,誰和你徵夷大將軍呢?
但面對此刻國中情勢,他還是緩緩開口道:“大明朝從朝鮮過來,而且甚至還在築城,這一看就是打算持久作戰。
其中根源……”
說着他望向了天皇,“明朝的實力不是我們所能夠比擬的,他們的人口是我們的十倍,軍隊也是十倍。
之前李君來日本時說,只要天皇願意去掉皇位,然後搬遷到大明去,就不會和其他日本公卿、大名、武士、百姓計較,依舊可以維持兩國和平。”
他話音剛剛落下,就聽到天皇尖聲道:“荒謬!身爲大臣臨陣先拋棄君主,可還記得武士忠君嗎?”
室町殿中也是一片沉默,彷彿空氣都瞬間凝固了,誰都沒想到將軍竟然直接就準備把天皇賣了。
甚至就連一絲猶豫都沒有。
許多大名心中腹誹,好歹找一個理由,這樣是不是太不武士了?
源義持可不慣着天皇,譏諷道:“既然天皇陛下不願意,那就請自己組織軍隊對抗明朝軍隊吧。
這是因爲天皇惹出來的禍患,又怎麼能夠用我們的命去填呢?”
天皇掃視着滿殿的公卿大名,除了幾個他的親信之外,幾乎所有人都深深低下了頭。
明朝說了,只追究天皇的責任,其他人一概不牽連。
有些事日本內部很難辦,可引入外部勢力後,就很好辦了,前世有阿美莉卡太上皇五星上將,這一世有大明。
天皇只覺渾身無力,指着衆人,幾乎說不出話來,“你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