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萬世一系

第172章 萬世一系

李顯穆轟然如神聖的言語在空曠的殿室中響徹,源義持粗重的喘息聲不曾停下。

他徹底聽明白了此番李顯穆來日本的意思。

若日本就這樣按部就班的鎖國,那不日就會迎來大明的大軍,無論是爲了銀礦,還是要剷除僭越的天皇,雙方將會爆發血戰。

而血戰的目標除了天皇外,還有不願意和大明貿易的幕府,也就是自己。

在這樣的國家級血戰中,幕府必然會遭受極大損失,能否繼續存續,這是很難確定的,但一定會有極大的風險。

所有鎖國選項是一定要排除掉的。

如果不鎖國,依舊會爆發血戰,因爲天皇還在,這時他可以選擇帶着大軍離開,等着明朝軍隊把天皇家族滅絕,徹底斷絕天皇道統,他就可以成爲真正的日本國王。

可這時國內的公卿大名,必然會攻訐他,況且他不一定能真的坐收漁利,如果真的那麼簡單就能滅掉天皇,那也不會讓天皇家族延續千年了。

那就只剩下明朝給出的方案,我們扶持你做真正的日本國王,幹掉天皇,擺平那些桀驁的、不服從管理的地方諸侯。

這是一頂真正的、由大明皇帝賜下的王冠,就像是關照安南王國一樣,我們會關照你的子孫,讓王位在你的家族中傳承下去。

源義持心中激盪,他強行保持着平靜,這世上沒有從天而落的餡餅,他沉聲問道:“大明能給予我什麼支持,我又需要付出什麼?”

李顯穆向着東邊一指,“先說石見銀礦,大明要整個石見國的土地。”

一上來就是割地,源義持倒也沉得住氣,依舊靜靜聽着。

“其中開採出的白銀,大明會分兩成給殿下,充盈殿下的財政,其次大明會在石見國駐紮一萬帶甲精銳,這些精銳平日裡保護銀礦,只要殿下有需要,隨意可以支援,若是殿下願意,這些精銳可以分一半駐紮在京都,但輔兵以及兵役,都要日本國百姓承擔。”

源義持眉頭一挑,若真是一萬精銳,那戰鬥力足以橫掃少半日本了,手底下若是有一支這樣的生力軍,實力的確是大大加強。

“其次,大明會嚴查來自日本的走私,膽敢有走私直接處死,那支停靠在港口的船隊會不斷在海上航行。”

這是要以強大的海軍實力斷絕日本和外界的聯繫。

李顯穆笑道:“只有殿下的船隻才能下海,和大明貿易,大明會給予三個等級的通行證,所收取的稅不同,這些通行證限制數量,由殿下分配給屬下。”

源義持露出笑意,他可以用這些通行證來收服人心,等白花花的銀子到了手上,他的權勢自然就更大了。

李顯穆又講了不少讓利之事,比如大明會開放更多的商品和日本貿易,也會收購日本的一些特產,這些利益都會直接輸送到源義持手中。

其目的只有一個,讓源義持的實力膨脹起來,足以壓制那些國內的反對力量,有錢之後,自然就有槍,統治就會愈發穩固。

而在這過程中,大明則一方面在日本駐軍修建更多的港口,一方面培養更多親近大明的大臣,即便短時間內不能化爲郡縣,也要不比朝鮮差。

源義持越想越覺得繼續嚮明朝稱臣真不錯,“只是現在那些老臣……”

“殿下不若將天皇之事和他們講述一番,若是他們依舊冥頑不化,只能全部將之處死了,我大明兩萬大軍已經在港口停留許久,隨時可以投入戰爭中。”

表面上來看,李顯穆所談的和鄭和沒什麼區別,同樣是源義持同意,而那些保守大臣不同意,但實際上卻完全不同。

之前源義持已經準備同意那些大臣的想法,而現在他堅決不同意,甚至不惜要和他們徹底翻臉。

因爲他真的看到了擺脫天皇統治的路途,從日本內部,他早就放棄了,他父親那麼強勢,甚至讓天皇認他的祖母當乾媽,還被追封爲“太上天皇”,可最終他還是沒敢接受。

而現在又強大的明朝在外作爲援助。

他真的有了把握。

“不知貴朝準備如何推翻天皇統治?”

“待外臣回大明後,會發來一封國書,對日本斥責一番,要求立刻將天皇闔族送往大明。

若不同意,便要從朝鮮登錄,進攻日本,其後依靠強勢的水軍,掩護一部分軍隊登錄日本,證明所言非虛。

以外部力量積壓內部改變。

這時就要殿下在內部挑動了,只要日本內部一亂,機會就來了,這是最差的結果,甚至極有可能,殿下一旦不願意和大明開戰,天皇自己就不得不被放棄。”

聽到李顯穆說從朝鮮登錄進攻日本時,源義持沒忍住手抖了一下,若明軍真的從朝鮮登錄日本,必然會在日本引起軒然大波,他甚至能想象中,會有無數人涌到自己府邸中,詢問該怎麼辦。 腦海中風雲變幻,幾乎每一件事可能的結果,都在腦海中閃過,最終一切都停留在那頂王冠之上。

“就依李君所言。”

源義持確信,再也不會有另外一個機會,讓他能夠有機會剷除天皇、公卿這些舊時代腐朽貴族的同時,還剷除下面那些擁兵自重的大名了。

但凡是知道大明制度的,誰不羨慕那種一道旨意,萬里之外郡縣聽命的權力。

李顯穆眼底溢出笑意,有野心好啊,沒有野心怎麼能驅馳呢?

當李顯穆離開京都後,源義持麾下的老臣帶着深深的不滿再次進入了室町殿,“將軍,難道你還準備嚮明朝俯首稱臣嗎?我們有自己的天皇,不需要爲了貿易再去拜一個皇帝。”

讓他們頗有些意外,這一次的將軍並沒有反駁說那些貿易的好處,而是苦笑道:“是啊,我們日本有自己的天皇,現在要因爲天皇引來災禍了?”

足利一族的家臣狐疑道:“什麼災禍?”

源義持裝着嘆息道:“明朝知道了我日本有天皇之事,極爲憤怒,所以纔派來了李君,李君說這世上只能有中原一個皇帝,天皇是僭越,大明將會和日本不死不休。”

啊?

“應該是大明的使者在放狠話吧?”

這番話完全出乎了所有人預料,他們還算是比較瞭解大明的風格,不可能會這樣啊,最多就是互不搭理,怎麼突然就走到不死不休的地步了呢?

……

當來自大明的國書真的被髮來日本,以及海上遍佈着大明的戰船,兩三萬一看就訓練有素的軍隊在港口登岸,朝鮮方向傳來明軍蹤影時,日本國君臣才知道,大明竟然沒開玩笑!

等到大明僅僅一千五百人就擊敗了守護大名一萬人的軍隊後,並且直接斬殺處決了一個大名全族後,恐慌便席捲了日本。

當初殺掉安南國王的黎朝國王,並不認爲自己會是明朝的對手,他抱着一種“隔着這麼遠,明朝不一定會冒着風險來打我”的念頭殺掉了明朝的使者。

那些鼓動着源義持和大明斷絕關係的老臣,也是這麼想的,和大明隔着海,不可能來打我。

可現在明朝大軍真的來了……

日本朝廷上幾乎在瞬間沸反盈天,日本天皇、公卿以及京都附近的大名紛紛來到室町殿中。

所有人都等着源義持說話,身爲徵夷大將軍,面對明朝入侵,你該怎麼做?

源義持心中暗道:我是日本國王,誰和你徵夷大將軍呢?

但面對此刻國中情勢,他還是緩緩開口道:“大明朝從朝鮮過來,而且甚至還在築城,這一看就是打算持久作戰。

其中根源……”

說着他望向了天皇,“明朝的實力不是我們所能夠比擬的,他們的人口是我們的十倍,軍隊也是十倍。

之前李君來日本時說,只要天皇願意去掉皇位,然後搬遷到大明去,就不會和其他日本公卿、大名、武士、百姓計較,依舊可以維持兩國和平。”

他話音剛剛落下,就聽到天皇尖聲道:“荒謬!身爲大臣臨陣先拋棄君主,可還記得武士忠君嗎?”

室町殿中也是一片沉默,彷彿空氣都瞬間凝固了,誰都沒想到將軍竟然直接就準備把天皇賣了。

甚至就連一絲猶豫都沒有。

許多大名心中腹誹,好歹找一個理由,這樣是不是太不武士了?

源義持可不慣着天皇,譏諷道:“既然天皇陛下不願意,那就請自己組織軍隊對抗明朝軍隊吧。

這是因爲天皇惹出來的禍患,又怎麼能夠用我們的命去填呢?”

天皇掃視着滿殿的公卿大名,除了幾個他的親信之外,幾乎所有人都深深低下了頭。

明朝說了,只追究天皇的責任,其他人一概不牽連。

有些事日本內部很難辦,可引入外部勢力後,就很好辦了,前世有阿美莉卡太上皇五星上將,這一世有大明。

天皇只覺渾身無力,指着衆人,幾乎說不出話來,“你們……”

(本章完)

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90章 五年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90章 太子尊位第47章 不足與謀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18章 斬九卿第40章 李祺教子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64章 當問何罪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37章 李祺收徒第72章 永樂天下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41章 三十一年第44章 最後一夜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18章 斬九卿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46章 當廷爭辯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34章 東宮相邀6月底病中隨筆第43章 前奏之曲第66章 陛前問罪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
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90章 五年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90章 太子尊位第47章 不足與謀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18章 斬九卿第40章 李祺教子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64章 當問何罪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37章 李祺收徒第72章 永樂天下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41章 三十一年第44章 最後一夜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18章 斬九卿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75章 請重修史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46章 當廷爭辯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34章 東宮相邀6月底病中隨筆第43章 前奏之曲第66章 陛前問罪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