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

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

永樂八年,正月初一!

大朝會後,百官休沐。

在這個難得的休息日,除了需要值守的官吏外,大多數人都是一片喜氣洋洋。

臨安公主府早已是張燈結綵,紅彤彤的燈籠高掛,到處都是鞭炮之聲。

李顯穆自朝中歸來後,他的侄子侄女皆圍上來爲他祝好。

三兄弟又去給母親磕頭請安。

公主府上到處皆是喜氣洋洋之景,府中下人亦是欣喜,這一日自然有賞錢賜下,以公主府的門第,自然是不缺錢的。

李芳和李茂的妻子以及一衆女眷在內堂陪着母親,三兄弟則在外間說話。

李芳笑道:“聽聞前幾日三弟在御前會議上,直接將工部尚書懟的連話都說不出來,真是威風,如今我家在朝野的威名,全靠三弟維持,爲兄可真是羞愧啊。”

朱棣對李家兄弟倆都不錯,畢竟都是親外甥,但比起李顯穆就差很多了,李芳和李茂沒有什麼實權,按部就班的熬資歷慢慢往上升官,不過有英國公這個姻親在,沒有意外的話,做到頂,大概是正三品的衛指揮使。

李顯穆沉聲道:“我懷疑這狗東西貪污受賄,中飽私囊。

一千五百萬貫啊!

工部那羣碩鼠能不從中上下其手一、兩百萬貫?”

李茂在三年前進了錦衣衛,對這些事更是清楚,沉聲道:“三弟,要不要查查他,畢竟是個尚書,既然得罪了,那就乾脆一點。

你不好動手,二哥來做。”

說着比劃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李顯穆眼珠一轉,低聲道:“二哥,你能不能趁機將這個猜測意外告訴紀綱,他最喜歡做這些事。”

紀綱!

李茂微微顫抖了一下,好像想到了什麼恐怖的東西,但還是沉聲道:“可以,雖然我和他不相識,但把風聲傳到他耳朵裡還是沒問題的。

不過真的要把他牽扯進來嗎?

紀綱有些不對勁。”

“怎麼個不對勁?”

“紀綱經常讓我們做一些詭異的事情,按照他說的做,就能夠得到獎勵,而不按照他說的做,就會被貶斥甚至直接消失,我覺得這個人有大問題。”

李芳和李顯穆對視一眼,而後異口同聲道:“服從性測試!”

李茂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父親所說的服從性測試。”

說完眼中便流露出駭然之色,“他一個錦衣衛指揮使做這些幹什麼?”

三兄弟對視了一眼,當初父親可是說過的,做這個的人,十個有八個,都有不臣之心!

想到這裡三兄弟紛紛噤了聲。

李顯穆雖然早就猜出類似於紀綱這種人不可能有什麼忠誠之心,可他也是真的沒想到,紀綱竟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

“離死不遠了。”

李顯穆突然輕聲道。

李芳和李茂一凜。

“現在只等他再猖狂一些,然後只要有一個告發,紀綱立刻就會死,不過這件事,我們儘量不要親自動手。”

李顯穆囑咐道:“我們是外戚,是皇帝的近臣,我們對付文官、勳貴都可以,唯有太監、錦衣衛這一類人,我們不能親自動手,大哥和二哥謹記。”

李芳和李茂同時點點頭,沉聲道:“明白。”

……

李顯穆一直都沒有忘記正月初一,自己還有一份大事要做。

祭祖前,李顯穆作爲當代的祭司,先行一步進了祠堂之中,院中衆人皆望着那祠堂的大門緩緩閉上,門縫之中,只有李顯穆跪在蒲團上的身影。

“太上通玄,祖神在上,元月正一,陰陽通冥。

李氏子孫李顯穆,恭請老祖,降下法旨,庇佑後人!”

李顯穆神情肅穆手持玉籤,將父親交待的咒語一一頌念而出。

李祺則早在李顯穆持着玉籤走進祖祠的時候,就已然全程望向他,實際上李祺也非常好奇,這還是李顯穆第一次使用寶鑑玉籤,不知道寶鑑都會給出什麼有用信息。

李祺一揮手,那塊由整塊靈玉琢磨而成的鏡子悄然出現在他掌中,依舊是熟悉的溫潤如暖陽初融。

當初第一次見時,鏡面上那薄霧般的光靄悄然散開。

大明朝的地圖就這樣展示在李祺面前,兩京一十三省皆活靈活現的出現在他面前。

不僅僅是大明!

當李祺微微揮手,將地圖縮小後,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等地的許多地方也都顯現出來。

而後在鏡面上出現了約十幾條不同信息,共分成三個顏色,白色、藍色、紫色,經常玩遊戲的力氣立刻就知道,這代表了這些信息的不同重要等級。

他望向最上邊的一條白色信息,“此地有石油。”

再一看,是後世的大慶。

怪不得是白色信息,在現在這個時代,就算是知道大慶油田的具體位置又有什麼用處?

難不成還讓戰馬喝石油然後不吃飯嗎?

他又掃過了好幾條白色信息,其中倒是也有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紀綱的犯罪證據在哪裡,比如那些私自鑄造的盔甲等,若是告訴李顯穆,應該能置紀綱於死地。

可實話說,沒什麼大用處。

紀綱只是朱棣的一條狗,沒有了紀綱還有其他人,對大勢沒什麼真正的影響。

李祺很快就將目光從白色信息中跳過,轉而去看那些藍色和紫色的信息。

這些信息並不多,大致只有十幾條,的確是很有用,每一條都不太好捨棄。

這些信息下一次的時候不一定會再刷新出來,他一定要斟酌再三才行。

“還是選擇這一條吧,日本石見銀山。”

李祺回想起大明現在的財政問題,以及李顯穆心中現在最想的就是破解這個問題,終究還是選擇了白銀產地。

這是寶鑑上唯二的紫色信息,的確是珍貴無比!

“現在已經是永樂八年,即便是找到銀山,才加上挖礦等等,徹底覆蓋大明,也需要許多年,早一天都是好事。”

隨着李祺一指點下,寶鑑上瞬間紫光大熾,其餘信息全部隱沒,只剩下那一道恍若鋪天蓋地的紫光。

祠堂之中。

李顯穆只覺手中的玉籤突然微微發燙,而後有微微外放的紫芒在閃爍,最終那些光芒如同流水般,佈滿了玉籤的表面。

下一瞬,六個紫色大字出現在玉簽上。

“日本石見銀山!”

李顯穆先是一愣,而後瞬間大喜。

他立刻就明白了,父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前幾日的時候,他在大明財政會議上,還在發愁從哪裡弄那些多錢,沒想到這麼快,父親就找到了解決了辦法。

不愧是這世上唯一的神明!

他叩首在地上,“多謝父親!”

值得讓父親花費這麼大的代價將這條信息傳下來,說明這座銀礦一定很大,能有海量的白銀流入大明!

李顯穆僅僅只是想想,就已然戰慄起來。

當今皇帝讓鄭和下西洋的一個初衷不就是因爲傳言海外有黃金嗎?

可惜皇帝沒能找到,現在沒有黃金,但是有白銀,都是貴金屬,而且是中原非常缺少的貴金屬。

朝廷若是能夠掌握一座產量豐富的貴金屬礦,那財政將會瞬間好起來。 甚至將會改變整個大明!

李顯穆目光火熱的盯着手中的玉籤,雖然只是第一次用,但他已然明白了這是多麼強大的神物。

而李氏家族掌握着這樣的神物,難道不是天選嗎?

朱家的江山,也要靠我李氏才能坐得穩了!

李顯穆又磕了幾個頭,站起身,打開祠堂的門,陽光灑落下來,照在他的臉上,外間是李氏的族人。

他看到了大哥和二哥。

隨着時間越久,李顯穆就越知道,父親留給自己的東西,到底有多麼珍貴,當擁有了這些神物之後,那些錢財、爵位這些身外之物,根本就不重要了。

這些神物真正帶給他的,是一種超越所有的眼界,以及超越所有的自信。

我將傲然立於所有人之上!

……

正月初一的休沐日結束後,天下又恢復了正常的運轉。

李顯穆則開始糾結於怎麼能夠把日本石見銀山的信息運用起來。

這有幾個難點,首先,這個石見銀山在哪裡?

日本的國土雖然比起大明來很小,但真的去尋找和大海撈針也沒有什麼區別。

這肯定是要官方的力量去做的,那就又有一個問題,他的信息是從哪裡來的?

這種超自然的事情,他當然不會去到處說,整個李氏之中,只有他一個人知道,父親的打算也很明確,暫時只在祭司之間代代相傳。

因爲現在祭司還沒有能夠保護自己的力量,還需要依靠世俗的力量來保護自身安全。

“石見銀山,會不會這座山就叫做石見山。”

李顯穆突然想到,“而且如果那裡有銀礦的話,會不會日本已經有人知道,只是不知道其中產量有多大?

而且日本的冶煉技術比起我大明來,也差得很遠。”

從把石見銀山的消息傳給李顯穆後,李祺就一直都在觀察,現在見到李顯穆想通了這一點,頓時鬆了口氣。

根據《石見銀山舊記》一書所載,早在1309年,那還是元朝時期,周防國大名大內弘幸往訪石見國時,便有采銀的紀錄。

石見銀山、石見國,這些事情在中原肯定沒人知道,畢竟誰會去關注一個小國的歷史,但是日本國內肯定是有人知道的。

這也是李祺爲什麼這麼快就把這個消息告知李顯穆的原因。

他們所生活的畢竟是現實世界,不是填圖變色的策略遊戲,不會一點就能開礦,即便是知道了日本有銀礦,可需要處理的前期問題就極多,能在永樂九年找到礦就已經相當的了不得,若是能夠挖到礦,那就說明現在的大明朝廷,效率高的可怕。

……

“這位就是日本使節,井上次郎。”

“這位是李大學士,是我們陛下的外甥。”

鴻臚寺的官員明顯很懂這些外國人的G點,單純說官職他們還有些遲鈍,說這些血統之類,最能引起重視。

果然一聽這麼說,井上次郎頓時神情肅穆起來,用帶着口音但還是流利的官話問候道:“李君,不知找在下有何要事?”

李顯穆一擺手,“使者坐。

這次冒昧請使者來,是想要詢問使者一件有關於日本的事。”

“李君請問吧,在下必言無不盡。”

李顯穆微微一笑,“近日我翻閱古書時,看到有一處記錄着日本的地名,曾發生了頗有趣的故事,這處地名只有石見二字,不知使者可曾聽聞過。”

石見?

井上次郎當然知道,畢竟石見國是日本戰國的列國之一,雖然沒有那麼有名,但作爲能夠出使的人,他這些知識儲備還是有的。

李顯穆說完話後,就一直緊緊盯着井上的神情變化。

他知道!

僅僅是一個瞬間,李顯穆就捕捉到了那一絲情緒,井上次郎知道這個石見,至少是聽說過的。

井上次郎也沒有撒謊,只是頗爲疑惑的問道:“李君,石見國曾經是個小國,還沒有貴國的一個縣城大,不知道您是從哪裡得知了這個地方?

忘了,是從古書中,不知道記載了什麼故事,竟然會記載這麼一個,就連在日本都不知名的小國。”

李顯穆胡謅道:“沒想到真的有,聽說那裡是個很美麗的地方,有月華傾瀉在山中,非常美麗。

非常感謝使者,若是日後能夠前往一趟就更好了。”

又寒暄了一會兒,送走了依舊疑惑的日本使者,李顯穆有些難以抑制心中興奮的神情。

“沒想到會這麼順利,但是現在還是不能確定這個石見就是父親說的那個,還是要對日本國內的情況更瞭解一些。”

大明對日本的情況實在是兩眼一抹黑。

畢竟大明就連日本有天皇這個東西都不知道,冊封的日本王實際上是大將軍,可想而知對日本的瞭解之少了。

想要了解情況,最好的辦法是派人親自到日本走一趟。

方纔他是擔心日本使者起疑心,之後可以通過鴻臚寺走一趟。

想到這裡,李顯穆覺得還是要進宮一趟,這件事要儘快稟告皇帝纔是,當初皇帝能爲了虛無縹緲的黃金去派鄭和下西洋,現在日本有白銀可是確切的事情!

……

“你小子今日不是請了假嗎?怎麼還進宮來了,而且不去文淵閣?”

李顯穆恭恭敬敬行了禮,而後肅然道:“陛下,臣前些時日得到了一個消息,想起了父親曾經說過的一樁笑談,心中疑竇叢生,於是今日找了日本使臣一趟,確認了一些事情,於是趕忙來彙報陛下。”

見李顯穆神情比較嚴肅,朱棣也收起了笑意,微微眯着眼道:“值得你這麼重視的事情,怕是不小。”

“陛下,當初您派鄭和下西洋,是不是有尋找黃金的打算?”

“沒錯,朕聽聞在萬里之外,有極多的黃金,所以纔派鄭和前往,可惜沒有收穫。”

“看來陛下是知道現在大明缺錢了。”

“如何能不知道呢?”

朱棣嘆了口氣,“歷朝歷代都缺錢,朝廷鑄了那麼多錢,歷朝歷代加起來都幾億貫了,但是不知道那些錢,都去了哪裡,彷彿憑空消失了一樣。

若是有足夠的錢,哪裡還需要收這麼多實物的稅。

可鑄錢是個虧錢的事,朕是不可能大規模鑄錢的,只有發行大明寶鈔過過日子了。”

鑄錢虧錢這又是古代和現代不同了,現代正常國家的印鈔機一發動,那是刷刷賺錢,美國更是印鈔機一發動,收割全世界人民用勞動創造出來的財富。

可古代鑄錢是真的虧錢。

因爲現代的錢是紙幣,除了作爲一般等價物交換,它本身一文不值。

可古代的錢是金銀銅,它本身就有價值,剛纔朱棣問那些錢去哪裡了,很多錢都被地主老財埋在地裡了,還有很多錢則被融化掉,做成了銅器。

因爲銅本身就是鑄造的材料,它受到市場的調節,很多時候,銅錢的面值只值一文,可銅錢本身的重量卻價值三文。

那商人如何選擇就不言而喻了。

本身來說,銅作爲貨幣是不合適的,最恰當的就是金銀這種貴金屬,天然的貨幣,即便到了現代,白銀跌落了神壇,可黃金依舊是硬通貨。

李顯穆聽着朱棣前面的幾句話還頗有共鳴,皇帝能有這份見識,已經很不錯了,但這還不夠,他必須要讓皇帝更清楚的知道,缺錢的危害,這樣皇帝才能真正的發動舉國之力支持他去日本找白銀!

這可不是簡簡單單的找白銀,很可能會爆發戰爭!

如果皇帝沒有對抗蒙古那樣的決心,很可能會半路夭折。

“陛下,缺錢可能比您想象中的還要嚴重。”

李顯穆沉聲道:“微臣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依舊如同現在這樣下去的話,我大明很有可能就敗落在缺錢上面。”

朱棣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他是比較瞭解李顯穆的,知道他一般不會誇大其詞,既然這麼說了,那就說明缺錢之事,真的有大問題。

“會敗壞大明社稷?朕感覺只是交稅的時候困難一些,每年損耗一些賦稅而已,有那麼嚴重嗎?”

(本章完)

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28章 意滅靖寧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68章 廢帝而立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59章 榮耀第99章 哀榮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29章 耆老進京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62章 面見朱棣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41章 三十一年第24章 喪鐘已鳴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28章 海洋時代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63章 入宮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33章 英雄狗賊第37章 李祺收徒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68章 廢帝而立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27章 深藏功名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61章 朱允炆死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54章 痛斥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09章 大朝會上
第39章 勢在必行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28章 意滅靖寧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68章 廢帝而立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59章 榮耀第99章 哀榮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29章 耆老進京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62章 面見朱棣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41章 三十一年第24章 喪鐘已鳴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11章 李顯穆問諸臣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28章 海洋時代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25章 斡難河畔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63章 入宮第32章 七星寶刀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33章 英雄狗賊第37章 李祺收徒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21章 學府諸生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68章 廢帝而立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27章 深藏功名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61章 朱允炆死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54章 痛斥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09章 大朝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