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統合!
正月初一,李顯穆從父親李祺那裡得到了日本有巨量白銀礦的消息。
正月初二,他入宮和朱棣進行了一次交談。
正月初四,朱棣召見了日本使團的使臣。
日本使臣進入皇宮的時候整個人都是一種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的狀態,堂堂的大明帝國皇帝竟然只接待了他一個來自小國的臣子。
這在過去的大明歷史上,只有朝鮮纔得到過這樣的待遇,那還是因爲現在皇宮中最受寵的妃子就是來自於朝鮮的權貴妃。
而後他見到了此行的目標人物,那位剛剛率領的數十萬大軍前往北方擊潰了強敵的大明皇帝!
真是一個英雄啊!
僅僅站在那裡就有無窮的氣勢,宛如高山,他甚至在心中腹誹,所謂日本的幕府大將軍,在這位皇帝陛下的面前,不,他遠遠不能和這位大明皇帝陛下相比,哪怕是和大明皇帝座下的一個公爵侯爵相比,也有幾分遜色。
這就是真正的天朝上國!
“尊敬的至高至上的大明皇帝陛下,下國的臣子向您叩首,願您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棣很是和藹可親的讓日本使臣起身,甚至還關心了幾句他的身體狀況。
這讓日本使臣瞬間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勞陛下掛念,外臣的身體一直很健康。”
在略微寒暄了幾句之後,朱棣就說出了他召見日本使臣的真正目的。
“日本從唐朝的時候就仰慕我天朝風儀,歷朝歷代也都與我天朝維持着一個比較良好的關係,在朕登基之後,日本稱臣納貢,朕還親封了日本王,兩國之間的友好可謂源遠流長。
一直以來諸國來往我大明,而我大明不曾派遣使者到諸國慰問,朕以爲這樣難道不是對諸國的不重視嗎?
這樣想必是不能夠維持與諸國之間的關係的。
此番使臣返回日本,朕派鄭和前往日本,向日本王以及日本臣民,宣慰大明皇室的慰問。”
日本使臣聞言大驚失色,朱棣不清楚日本的情況,但是他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所謂冊封的日本王,不過是日本的一個權臣而已,在大名之上還有天皇,如果讓大明知道了日本之內的情況,那現在的日本王豈不是在欺騙大明嗎?
他支支吾吾的說道:“偉大的大明皇帝陛下,縱然您不派遣任何一個使臣,日本的臣民也感受到了您如同太陽一樣的溫暖,怎麼敢勞煩天朝上國的使者前往我日本那等貧瘠之地呢?”
“朕的大明富有四海,正要以這富有四海的天下,向四方散播大明的誠意,使者可是不願意嗎?
還是日本王不願意呢?”
“這……
這……
外臣怎麼敢不願意呢?”
“朕知道你在顧慮什麼,無非就是你們的日本人上面還有一個天皇罷了!”
朱棣這句話一出,日本使臣頓時大驚失色,甚至直接跪到了地上。
“陛下,陛下!”
在天朝從來都沒有人知道日本有天皇之事,大明皇帝又是從哪裡得到的消息呢?
朱棣其實早就已經知道了日本國內的政治架構,李祺和李顯穆都曾經說過在日本有一個天皇,是他們的宗教領袖。
“你們的那個天皇,自稱爲神,何等可笑!”
朱棣第一句話就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朕堂堂大明皇帝,都不是神,而是一個會生老病死的凡人,區區的日本天皇竟然敢自稱神。
天皇,乃我中華上古三皇之一。
近代則是唐朝高宗皇帝的稱號,你日本的天皇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無非就是唐朝的時候派遣遣唐使,竊取了我中華的稱號罷了,這等人也配?
如果他是天皇,那朕又是什麼呢?
如果日本還想要做我大明的蕃屬,天皇就不能再出現。
如果天上只有一個太陽,那隻能是大明皇帝!
如果天下只有一個皇,也只能是大明的皇帝!
如果天下只有一個神,那隻能是我大明的天子!
其餘的人,如何配與我大明天子,共立於天,共存於世,共同享受世人的朝拜呢?
如果日本王願意的話,朕會讓他做真正的日本王,如果他不願意的話,朕也可以爲日本換一個日本王。
朕是大明的皇帝,朕有能力做到這件事情,使者覺得呢?”
使者還能說什麼呢,只能不斷的苦笑,況且在日本這些貴族的眼裡,也根本不把天皇放在眼裡,天皇真正得到權利是到了近代之後,有一羣底層的真的把天皇認爲是神的人,爲天皇搶奪回了權利而已。
“陛下您就是天,您就是日月,您就是所有巍峨的山川,您說的話自然是正確的。
區區的日本如何能夠忤逆您的意志呢?
如果誰那麼想,那他可謂是極其的愚蠢了。”
日本使者深深地拜倒在地,這些事情已經不是他所能解決了,大明非要派使臣前去,他還能說些什麼呢?
況且大明皇帝如此的厭惡天皇,或許幕府將軍會認爲這是一件好事吧!
畢竟如果能夠成爲真正的統治者,誰又會不願意呢?
在過去的時代中,幕府將軍或者日本的實際統治者,難道不想推翻天皇嗎?
只不過天皇雖然沒有政治權力,但是他的精神領袖地位卻是不可撼動的,一旦攻擊天皇,擔心被人圍剿罷了,而現在有大明皇室的背書,完全可以禍水東移。
朱棣又怎麼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一旦深度的參與日本政治,那麼大明皇室就必須要解決掉天皇這個不穩定的因素,這毋庸置疑,是在爲自己樹立敵人。
但是日本天皇的存在讓他切實感覺到了一種威脅。
這種威脅自然不是對大明的,而是對大明未來對日本的統治的。
一個真正的精神領袖,而且還是一個傳承下來的活着的精神領袖,而且他對政治有着天然的合法性,只是被架空了而已,這比儒家的衍聖公還要可怕無數倍,因爲衍聖公永遠威脅不到皇權,只能成爲皇權統治天下的工具,可日本天皇真的有統治整個國家的可能。
如果是過去的時候,那便算了,畢竟日本內部如何與大明沒有關係,朱棣對日本的領土也沒有任何的慾望。
但是現在,在日本發現了巨量的白銀礦,關乎着大明生死存亡的情況下,朱棣必須要保證日本的統治者不會威脅這座白銀礦的存在。
這種情況下,日本天皇這樣的不穩定因素,朱棣絕對不允許它存在。
既然日本天皇自稱爲神,那他就應該回到神該呆的地方去。
人間的歸人間,天上的歸天上!
這世上有活着的神嗎?
朱棣認爲沒有!
大明沒有,日本更不會有。 正月初七大朝會後,朱棣將鄭和召進宮中,要求他立刻準備着手前往日本。
朱棣的聲音和神情之鄭重,鄭和這麼多年只在朱棣宣佈靖難的時候見到過。
“鄭和,朕要你率領當初下西洋的團隊前往日本,你應該明白朕的用意吧,朕讓你帶着數萬人前往日本,如果日本國王不聽朕的宣召,你便直接動手。”
鄭和頗爲震驚的望向了朱棣。這還是他第一次從朱棣的口中,聽到讓下西洋的船隊,去主動進攻一個國家。
“陛下,這到底是爲什麼?難道是日本觸犯了您的天威嗎?臣又要做到一個什麼地步呢?”
“你到了日本之後去見日本國王,然後和他說,朕要當初石見國的那一片土地,看他答不答應,如果他不答應,你就直接離開,而後準備和日本開戰,如果他答應那便簡單了,如果他要提什麼條件,你便讓人回報,如果不太難,你可以直接在日本和他簽署國書!”
朱棣在宮殿之中踱步,而後將自己已經準備好的言語以及底線,一一向鄭和交代。
他相信已經出使過數十個國家的鄭和,有豐富的應對各種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的鄭和,可以完美的解決這一次的任務。
“等你到了石見國中,就去查看那裡是不是真的有巨大的白銀礦,如果有,速速派人來回報。”
鄭和不敢相信自己聽到了什麼,怪不得陛下如此的反常,竟然要讓下西洋的團隊去近在咫尺的日本,原來竟然是日本可能有巨量的白銀礦,他當然知道白銀礦對大明意味着什麼。
鄭和深深的跪倒在地,然後向着朱棣重重的磕了幾個頭,擡起頭道:“陛下,臣定不負您的期望,一定將白銀的消息傳回國內,爲我大明昌盛盡一份力!”
正月初八,皇帝將戶部尚書等人召入宮中,要求他們立刻準備足以支撐一場大戰的糧草。
“一個月內朕就要見到成果,鄭和的船隊在一個月內就會集結完畢,朕不希望有任何事情耽誤接下來的大事。”
皇帝的這種雷厲風行,讓所有大臣都愣住了。而後戶部尚書夏原吉說道:“陛下,在去年的時候不是說過下西洋的船隊全部要停止嗎?
爲何現在又突然要下西洋了呢?”
對於眼前的這些大臣,朱棣還不是那麼放心,現在白銀的消息還只是一種可能,他不可能現在就將其說出去,如果不能成功的話,這對他的威望反而是一種打擊。
於是他只擺了擺手道:“這次不是要去萬里之外的西洋,而是去東洋的日本,所以這次行程的距離非常短。
鄭和的團隊將會隨着日本的使團一起回去,與日本國王見面,朕有旨意要宣達給日本至於。
到底爲何,如今還不是說出來的時候,諸卿只要知道,朕不會無敵放矢,既然說了,不會讓下西洋船隊再無端前往萬里之外,朕便不會食言。”
派遣一支幾萬人的軍隊去日本?
然後你和我說,這僅僅是去日本拜訪的使團,我們難道都是一些傻子嗎?
會相信你這麼滑稽的話。
對皇帝明顯是忽悠他們的話語,羣臣都沒有放在心上,但他們的臉上已經出現了慌張之色。
兵部尚書更是直接跪下,向皇帝建言道:“陛下難道是準備進攻日本嗎?
日本是太祖皇帝所定下的不徵之國,如何能夠這般違反祖訓呢?
況且元朝兩次進攻日本都在海上全軍覆滅。實在是大大的不祥之地啊!
臣懇請陛下萬萬三思!”
當初那麼強大的元朝,兩次進攻日本都全軍覆滅,這件事對於所有的中原人士都是一種上天的警示,海那邊的那個國家彷彿是中原王朝所不能攻克的一樣。
朱棣嗤笑道:“先帝所定下的不徵之國……
安南部不也是不徵之國之一嗎?
最終現在還不是變成了我大明的交趾?”
“那是因爲安南的國王已經被亂臣所殺,沒有後人,所以我大明爲了安南的國民,不得不將之納入土地,可日本並不是如此。”
“可朕已經幾次曉諭日本國王,讓他清剿倭寇,他卻不聽從朕的命令,導致我大明的子民被倭寇所殺,爾等諸人大部分皆是出自東南,難道不知道倭寇有多麼猖狂嗎?
此番朕將聯合日本國王一起清剿海上的倭寇,而後和日本開展貿易,我大明之外的萬里海疆,日後將是一片朗朗晴空!
況且,朕聽聞日本有號稱天皇者,日本人甚至將其視作神靈在世,這天下的皇帝難道不只有朕一個人嗎?
難道還有其他人能夠僭越稱皇,而不受到懲罰嗎?
如果朕不去懲罰,又怎麼能夠彰顯朕纔是天地間唯一的王者呢?”
諸臣對朱棣前面所說的話,都不放在心裡,和日本的貿易也並沒有幾個人在乎,倭寇強大卻遠不如嘉靖時期的危害之大,因爲大明在海邊上有許多衛所,現在還足以鎮壓。
但是朱棣後面說日本有號稱天皇的統治者,這一下就觸及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底線。
禮部尚書駭然變色道:“日本國王乃是陛下所親封,他怎麼敢自稱爲天皇呢?”
作爲禮部尚書,他最是不能容忍這等踐踏宗法的行爲。
誰知皇帝拋出了一個更加讓衆人震撼的消息?
“日本的這位天皇不僅僅是日本真正的皇帝,他還是日本人唯一所認可的神,他是日本真正的天,甚至不是天子,而是天!
而朕所冊封的日本國王,實際上只是他的臣子,相當於古代的霸府權臣!
日本的這個天皇號稱萬世一系,乃是日本至高神天照的血脈後裔,他們號稱從數千年前就一直是天皇,所以縱然日本經常換霸府權臣,可這些權臣卻不敢謀朝篡位,沒有一個人敢於替換這個所謂的天皇。
諸卿可知道朕想要說什麼了嗎?”
皇帝的聲音中滿是赤裸裸的殺氣,有毫不掩飾的血腥之氣,面前的衆人都忍不住冷冷的打了一個寒顫,但是他們卻明白了皇帝的顧慮和憤怒的來源。
“如果真的如同陛下所言,那這個日本的天皇絕對不能留,其人既然膽敢僭越稱皇,必然有不臣之心,雖然現在有日本國王這個霸府權臣,但誰知這個天皇不能有朝一日興復權力呢?”
其實從朱棣說出,日本統治者僭越稱皇開始,最終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因爲以大明這種家國天下的統治秩序,這個世界上只能有一箇中心。
大明高層很快就統一了意見,日本的這個天皇必須要死,或者必須要去掉天皇稱號,日本國王這就是他們最高、最高的爵位。
在確定了這一點之後,兵部尚書反而發出了另外一個疑問,“陛下,日本雖然是個小國,但其人口並不少,甚至比安南還要強大的多,曾曾經和日本逝者聊過其國內人口,甚至有兩百萬戶,我軍勞師遠征,且僅僅派出鄭和的船隊兩三萬人,就想要進攻日本,怕是力有不殆。
而且爲何此番不曾見五軍都督府的任何一位將軍呢?”
朱棣都被兵部尚書問得一臉懵。
他撒了一個謊,然後現在需要用更大的謊言去彌補,他根本沒有想和日本來一場全面的戰爭,只是想拿到那一塊銀礦地。
正如兵部尚書所說,日本日本的面積雖然不大,按照郡縣制下的土地,其只有大明十分之一,但遠比安南更加強大,其人口有200萬戶,千萬人口。
後世萬曆三大徵之中,最有含金量的一場就是抗日援朝戰爭,日本的戰鬥力非常強大。
而且日本和大明隔海相望,在這個古典的時代,大明想要把軍力通過大海投入過去,比安南更是十倍的艱難,如果和日本開啓全面戰爭,絕對是一場持續五十年以上的國戰,甚至不亞於漢匈之戰!
“其日本國內天皇被架空,而日本國王源道義,以及朕方纔冊封的日本國王源義持,皆對我大明有恭順之狀,正欲借其手除去日本天皇,並不欲和日本爆發全面戰爭!”
朱棣自己找了一個絕佳的理由。
衆人聽的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根本沒有懷疑皇帝有其他心思。
“陛下聖明天縱,臣等敬服。”
大明永樂八年,三月初七,鄭和再次率領着自己的船隊揚帆起航,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是僅僅隔海相望的日本。
可這一次,他的使命卻比前兩次下西洋更加的偉大。
這將是一個帝國新生的開始!
這將是一個帝國真正偉大的開端!
這將是一個帝國冉冉而升起的朝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