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儲君之位

太子朱標的葬禮極其盛大。

作爲皇族,臨安公主與李祺參與了全程,安靜的跟着禮部官員按部就班走完流程。

他看到了如喪考妣的東宮屬臣。

看到了曾意氣風發的開國公常升滿面愁緒。

看到了淮西勳貴焦慮急躁。

看到了錦衣衛高層眼中的躍躍欲試。

最後他看到了遲暮的皇帝,痛徹心扉,眼底卻生出擇人而噬的寒光和血色。

夕陽照落在皇帝身上,彷彿披上了一層浸染的血衣。

每個人都在思考,聖上垂垂老矣,大明天下要走到什麼方向,未來的儲君,又該是誰?

嫡長子薨逝,按理說該輪到嫡次子了,可秦王朱樉殘暴不堪,豈有人君之相?

晉王的殘暴比之秦王也不遑多讓。

先孝慈皇后嫡子中,唯有燕王朱棣還稍微正常一丁點,但兄長在而立弟,豈不是致大明統序於無物,前吏部尚書詹徽和前禮部尚書李原名的血,還在西市未涼呢!

這股暗中涌動的暗流,讓京城的天空都肅殺了幾分,京中大多數人都低調了很多。

尤其是一直以來與李祺不對付的江南大儒紛紛偃旗息鼓,不再執着於打擊李祺,而是將精力放在了推舉皇孫朱允炆之上。

在李祺沒有橫空出世之前,江南大儒的後臺便是太子朱標。

後世赫赫有名的建文三傻,齊泰、黃子澄,以及被朱元璋外放的方孝孺,都是朱元璋爲朱標準備的文臣班底。

此刻他們大概是回過神來,李祺的靠山是皇帝,又是太子朱標的妹夫,這屬於至親。

但皇孫和李祺就不熟了,而且皇孫朱允炆親近文人,這是大好的機會。

臨安公主府。

李祺端坐於書房中思索未來,如今他有些慶幸自己沒有將那張底牌打出去。

朱標一死,意味着當前政治勢力的全部洗牌。

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風暴將會如最狂暴的龍捲風,摧毀大明政壇的一切。

“朱允熥不堪造就,秦王殘暴,朱允炆還沒暴露他是個蠢貨的事實,立朱允炆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藍玉驕狂桀驁,屬於太子黨的淮西勳貴,已然無路可逃,靜待刀斧加身即可。”

“洪武時期還有六年,這六年間,只有一件大事,那便是爲朱允炆登基鋪路。”

李祺手指不自覺的摩挲着,“如今的我雖然沒有身居高位,但在士林中已有威望,再加上我的外戚身份,是平衡朝局的重要支柱,皇帝大概率會召我進宮。

我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態度呢?”

大明朝的駙馬在洪武朝和永樂朝還是頗有政治地位的,朱元璋嫡長女寧國公主的駙馬梅殷,甚至成爲了朱元璋安排給朱允炆的顧命大臣之一。

李祺腦海中正在模擬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臨安公主匆忙從外間走進,急聲道:“駙馬,宮中來使傳來消息,父皇召你進宮,說是有事商議。”

“這麼快?”

縱然是李祺早有預料也覺得不可思議,臨安公主也很是緊張,“不知是什麼大事。”

李祺低聲道:“爲夫猜測父皇已經動了立儲君的心思,如今可能被立爲儲君的一衆人,都和爲夫沒有牽扯。

所以召爲夫進宮,詢問意見。”

臨安公主聞言頓時一顫,緊握住李祺的手,“駙馬,這件事不是我們能參與的。”

李祺心中已經大致有所規劃,輕拍臨安公主手道:“你放心吧,爲夫明白其中勝敗,你在家中看好穆兒,此事後爲夫大概會沉心於士林之中,少理朝政之事。”

說罷李祺離開公主府,隨着宮使進宮。

奉天殿中,朱元璋喜怒不形於色的臉上,出現了明顯的蒼老和灰敗,李祺不敢多看,問好後便跪在地上聆聽聖訓。

“李祺,知道咱爲什麼叫你進宮嗎?”

“兒臣不知,還請父皇示下。”

“你在士林中聲望大振,咱對天下有些疑惑之處,想要請你這位當世鴻學大儒解答一番。”

李祺聞言只覺冷汗瞬間浸透了全身,他立刻涕淚道:“父皇之盛讚,兒臣愧不敢當。

李氏的罪責,按大明律,本該夷滅三族,但父皇因親情存活我家,對罪臣既往不咎,甚至賜予官職,這是天大的恩情。

兒臣能有今日些許微名,全賴父皇之恩,不至於做黃泉孤魂,竟名躁今世。”

殿中氣氛隨着李祺這一番話輕快了幾分。

朱元璋久久不曾說話,李祺不敢擡頭,良久才聽到皇帝嘆息道:“聖人曾言,滿招損,謙受益,誠乃金玉良言。

你的父親李善長若是有你如今的見識,君臣何至於走到如今地步。

咱想了很久都不明白,你父親明知道胡惟庸作亂,爲什麼不向咱彙報。

你是他的兒子,你一定知道他的心思,你能告訴咱爲什麼嗎?”

李祺聞言又是冷汗涔涔。

穿越以來,他也一直在想李善長爲什麼知情不報。

畢竟以李善長和胡惟庸的關係,肯定是察覺出了什麼。

推算到最後,最合理的解釋,竟然是李善長對朱元璋不滿,故意的。

洪武朝有很多冤案,比如空印案,但殺胡惟庸、李善長、藍玉這三個人,朱元璋最多屬於不念舊情,還真不是冤枉這三個人,那些被牽連抄家的人才是真的慘。

“胡惟庸天性奸刻,有矇蔽他人之能,父親年老糊塗,遠不如父皇聖明英斷,兒臣時時刻刻以此警示,還請父皇明鑑。”

“你也不用給他掩飾,咱和他相識幾十年,他就是心眼小又貪愛權力,咱撤了他丞相的職位,他對咱不滿了!”

李祺覺得再這麼說下去,把皇帝的恨意翻出來,可真就不妙了,好在朱元璋自己住了嘴。

“咱把你召進宮,的確是有大事問你,你是臨安的駙馬,國朝重戚,又有天縱的才華,註定是未來大明的棟樑。

咱想問問你,你覺得未來大明該交給誰?”

“啊?”

朱元璋這句話太直接了,讓早有準備的李祺都愣住了,不知道該怎麼接。

下一瞬他回過神來,立刻叩首,戰戰兢兢道:“皇朝社稷,父皇自有制度,何須臣下妄言?”

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51章 但行好事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31章 尊位大成第47章 不足與謀第42章 皇帝所託第63章 聖朝以孝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47章 不足與謀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49章 國有名王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59章 飲馬長江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68章 廢帝而立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61章 朱允炆死第52章 殿中抗辯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9章 宗族社稷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90章 五年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51章 但行好事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76章 有三問罪第55章 李祺之爲第65章 燕王何意第67章 建文有罪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17章 劍指顯穆
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51章 但行好事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31章 尊位大成第47章 不足與謀第42章 皇帝所託第63章 聖朝以孝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47章 不足與謀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49章 國有名王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59章 飲馬長江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68章 廢帝而立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61章 朱允炆死第52章 殿中抗辯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9章 宗族社稷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76章 託付 知秋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90章 五年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51章 但行好事第56章 愛子情深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76章 有三問罪第55章 李祺之爲第65章 燕王何意第67章 建文有罪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61章 滾滾長江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117章 劍指顯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