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

清軍回兵分爲三段,甴博洛率領五千人馬先行,沿路注意偵查,看兩側的山林裡是否有伏兵。圖爾格帶領着一萬二千人馬,押運着糧草輜重爲中路,而命令一名甲喇額真叫布薩癸,領三千人馬付責斷後。三路人馬都相隔兩裡的路程行進,並由騎軍來回傳遞信息。

儘管圖爾格更但心穆陵軍會從兩側的山道襲擊,但安排斷後的兵力也不差,一共有六個滿八旗牛錄,披甲兵有兩百餘人,輔兵三百。另有四個漢軍牛錄。

由於在回程的路上,不僅有糧草輜重,還有三千五百多俱屍體,和六百多傷兵,這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因此淸軍行走的並不快,走了兩個多時辰,居然才走出不到二十里的路程。

而付責開路向博洛也不敢大意,因爲他的前部人馬是輕裝上路,走得比較快,因此在走出三四里,就立刻停下來,等着圖爾格的中路趕上來。同時一邊行走,一邊派兵搜查兩側的山林邊緣,看看是否有埋伏人馬。

到達穆陵關的道路也是有寬有窄,最寬處可達兩千餘米,而最窄外還不足三百米,而一般正常的道路,都在六百到八百米左右。這樣一條山路,其實也並不算十分險要。但在途中,有一段道路相對十分狹窄,最寬外也不過五百米。兩側均是荗密的山林,這段道路長約四公里,可以說是從沂水縣到達穆陵關最爲險要的一段道路了。

因此在通過這一段道路的時候,博洛也猶爲謹慎,幾乎可以說是一邊搜索,一邊前近。到了中午過後,前部人馬纔算走出這段道路,不過並沒有發現在伏兵,博洛一面命士兵原地休息,吃些乾糧,一面派人去通知中隊,讓他們放心前行。

這時中路的圖爾格正到達了這段路程的中段,他也是提心吊膽,因爲穆陵軍如果打算伏擊清軍,這裡就是最好的地點了。接到了博洛的通報之後,圖尓格也稍稍鬆了一口氣,看來商毅昨天只不過是說說大話而己,想一想也是,天下誰敢和清軍野戰,穆陵軍怎麼可能追擊呢。

正在圖爾格剛鬆了一口氣時,忽然接到了後隊人馬送來的消息,發現了明軍的追擊部隊,布薩揆正準備列陣迎戰追兵。圖爾格也不禁有些驚訖,商毅到是真敢從背後追下來。

但現在圖爾格也有些爲難,自己是繼續前進,走出這段險路,還是派兵回去增援布薩癸呢?雖然說圖爾格對淸軍的野戰能力有絕對的信心,但現在也不能小看了商毅,他即然敢帶兵追出來,絕不會一點握把也沒有,而且布薩癸手下也只有三千人馬的兵力。

而如果派兵去回援,會不會造成自己的兵力分散呢?說不定這正是商毅的計策,背後追來的是假,讓自己分兵纔是真,然後趁着自己兵力薄弱的時候,再從兩側發動進攻,這可也沒準,反正這個人可絕對不能小視。調博洛的人馬回來,那也太費時間,說不定也晚了。

圖爾格思來想去,最後決定暫時原地停留,等一下布薩癸和商毅交戰的結果,如果布薩癸勝了,或是佔了上風,那麼自己就立刻繼續前進,如果布薩癸輸了,那就說明追擊的是明軍主力,自己一面派兵增援,一面趕緊走出這段路去。

決定之後,圖爾格也下令全軍停下來休息,分別派人去向博洛和布薩癸送信。

―――――――――分割線―――――――――分割線―――――――――

布薩癸也是等人馬全部都進了這段道路時,發現明軍從身後追了上來。他也是久經戰場的人,立刻下令清軍列陣,準備迎戰追兵。

因爲這裡的地形相對窄狹,不可能使用兩側迂迴包操的戰術,因此布薩癸將主力重甲步騎兵全都放在了中路,漢軍在兩翼,準備給追兵一箇中路迎頭痛擊的戰鬥。

很快,穆陵軍的人馬就追到了,見淸軍嚴陣以待,也不敢過份逼近,遠遠的就停了下來,也開始列陣。

布薩癸遠遠看去,追兵的數量大約在兩千到兩千五百之間,有步兵有騎兵。但所佈的陣式卻非常奇怪。分爲前後兩部,前陣是以線型,橫向排開,幾乎把整個山道都給佔滿了,但居然只有三排。而後陣到是分左中右三塊,長槍步軍在中,騎兵分列兩翼。

但布薩癸也不禁放心下來,這樣的前陣,幾乎等於是沒有縱深,只要突破了一點,那麼整個陣線都將崩潰。雖然後陣中規中居,但縱深也不算嚴厚,因此一但被突破了前陣之後,大清的勇士就會趁着勝勢,一股作氣,沖垮後陣,取得勝利。看來商毅守城還是可以,但野戰可還是一個外行漢。想到這裡,布薩癸也不想別的,打算來個直接了當,下令由自己親自率領所有騎兵發動進攻,迅速衝跨明軍的防線,步兵隨後跟上掩殺。

在後隊中,騎軍有近千人,二百披甲兵也全都騎兵,漢軍中還有五百騎兵,其餘的都是輔兵,還有一部份包衣跟役。布薩癸自己的包衣中,就有十個騎兵。

當下由二百披甲騎兵爲箭頭,一個個身穿雙層或三層重甲,連戰馬也披上了綿甲或皮甲,開始嚮明軍衝去。這時兩軍的距離大約爲一百五十步,因爲戰馬有一個加速的過程,而且也不能把步兵甩得太遠了,因此在一開始,還是邁着小碎步前進,進入百步距離之後,纔開始小跑,進入到六十步以內,才全速奔跑。

而這時明軍的前陣的前端,突然豎起了一排盾牌,一率都是二尺多寬,四尺多高,在上端還有一個二寸多寬,三寸多深的凹口,一支一支火銃也從凹口去伸了出來,對準了正準備向自己衝過來的清軍鐵騎。

在前陣的,全是穆陵軍的火槍兵,共四百六十多人,分爲三排,每排一百五十四人。而他們使用的盾牌,其實就是在城垛口守城時擋箭用的擋牌,當初製做的時候,商毅特意做到四尺高,就是爲了在野戰中使用,只用把擋牌翻過來,凹口朝上就可以使用了。士兵以半跪的姿式,將火銃架在凹口上,不僅可以射擊敵兵,也能充份的保護自已。

而這也是商毅按照另一時空裡,十七世紀中後期,歐州各國陸軍慣用的線形佈陣,儘管從陣式上看非常単薄,但卻保證了齊排發射的威力,是一種早期步槍作戰的常用陣形。商毅堅信,使用這種經過實踐的陣形,一定也能讓自己的火槍兵在野戰中大顯身手的。

儘管看清了對手都是火銃,但布薩葵並不但心,因爲他知道,火銃要打穿三層重甲,致少要在五十步以內才行,而一但進入那個距離,戰馬以經是全速衝刺起來,對方最多隻有一二次發射的機會,就會被大清的鐵騎給衝跨了。

這時戰馬以經開始小跑起來,只聽“啪啪啪啪” 槍聲以經響了起來。

布薩癸也不禁一怔,明軍怎麼這麼早就開槍了,這才進入到一百步的距離,莫非是在野戰中,明軍也沉不住氣,不等自己進入射程,就開始亂射一氣了嗎?

這些念頭只是在布薩癸的頭腦中一閃而過,隨後他馬上就覺得右胸口上如遭重擊一般,一陣距烈的疼痛傳來,忍不住慘叫了一聲,他本能的低頭一看,見自己的右胸甲上競被打出一個拳頭大小的洞來。而幾乎就是在同時,一串人喊馬嘶的聲音傳來,但這可不是騎兵衝鋒時發出的吶喊聲,而是受到攻擊受傷之後的慘叫聲。

“明軍用的是什麼火銃,可以打得這麼遠?” 布薩癸的頭腦馬上又閃出了這個問題來。

商毅當然清楚,以清軍的騎兵速度,等他們進入五十步以內再射擊就以經完了,必須提前動手,因此明軍第一排火槍兵使用的全是一色的魯密銃,才能在清軍進入百步以內之後,就立刻向清軍發動攻擊。

雖然在百步左右,魯密銃的破甲效果並不是最好,但即使只打穿一二層甲,也會給人體帶來強烈的疼痛感,甚致能打碎骨胳和內髒,中槍之後,在短時間內絕對恢復不過來。而且戰馬僅僅只披着一層錦甲或布甲,根本就防不住,因此就算是打不死人,打中了戰馬,同樣也可以對清軍造成沉重的打擊。

第一輪魯密銃發射之後,差不多有二十匹戰馬中彈,發出痛苦的嘶鳴倒地,不僅把背上的騎士摔倒在地上,同時也阻擋了後排騎兵的前進道路。而且還有幾乎同等數量的清兵,或者是因爲重甲被擊穿,戓者是因爲忍受不了巨烈的疼痛感,而從馬背上主動摔了下來,幸好現在戰馬只是小步跑,因此還能夠及時的閃躲和避開倒地的士兵或馬匹,不致於將他們踩成肉泥,或者是被他們絆倒。

但這樣一來騎軍突進的速度也慢了下來。

布薩癸顯然明白情況不妙,他到底是甲喇額真,責任感也比別人強得多,一手按着傷口,一手操控着戰馬,免強避開了幾個倒地的清兵,拚着最後一點力氣,大叫道:“衝啊!快衝……啊!”

話聲未落, 只聽“啪!”的一聲,布薩癸的額頭上冒出了一蓬血花,人在馬背上晃了兩晃,一頭栽倒了下來。

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35章 開業(二)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72章 勸進(上)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36章 隱密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4章 反擊(二)第83章 佈置(四)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405章 國策(一)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19章 投效(上)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6章 夜襲(上)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37章 新武器第23章 震盪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281章 辭職(下)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209章 進京(下)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71章 追擊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77章 火銃試射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35章 追擊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82章 下獄(上)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252章 對持
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35章 開業(二)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72章 勸進(上)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36章 隱密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4章 反擊(二)第83章 佈置(四)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405章 國策(一)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19章 投效(上)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6章 夜襲(上)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37章 新武器第23章 震盪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281章 辭職(下)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209章 進京(下)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171章 追擊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77章 火銃試射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35章 追擊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82章 下獄(上)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326章 戰前佈置(上)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252章 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