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騎軍對戰(上)

這時雙方出場的騎兵都己經列好了陣勢,只等着自己的主將下令,就可以發動進攻了。商家軍陣中,戰鼓首先震天一般的搞響了起來。

如果事先知道商家軍有這麼一支騎兵,阿巴泰一定會再考慮一下,是否接受商家軍的挑戰,但現在都己經出城列隊了,再退回去,那麼阿巴泰也就不用再混了,直接回家抱孫子就得了,因此阿巴泰也只能硬着頭皮下令:擂鼓,進攻。

“咚——咚——咚——咚——”雙方的戰鼓都一起敲響,而騎兵們也都催動坐馬,向對方沖殺了過去。

向這樣正統的騎兵對戰,一般都會排出一個三角陣,既保證了箭頭的突擊力,又可以保護自己不會被對方包圍。當然用來充當箭頭,都是自己最精銳的士兵。清軍就是以白甲兵充任,而商家軍這邊,自然是這支突然冒出來的重甲騎兵。

但等雙方都啓動之後,清軍到是沒有什麼異樣,但阿巴泰發現,商家軍卻有些與衆不同,在充當箭頭的重曱騎兵出動之後,後面和兩個側後翼的普通騎兵並沒有立刻跟上,而是等重甲騎兵跑出約三十餘步的距離之後,纔開始出發,中間空了一大塊,不知這樣做是什麼原因。

現在阿巴泰當然不會認爲是商家軍不懂騎軍戰,一定是商毅另有目地,但俱體是什麼目地,阿巴泰也是百思不得其觧。不過時間也不容阿巴泰多想,因爲答案馬上就接曉了。

雖然只是兩千騎軍之間的效量,但造成的聲勢依然十分驚人,淸軍的主色呈黑色,而商家軍的騎兵以紅調爲主,如果這時從空中俯看,兩個巨大的箭頭正在以愈來愈快的速度接近,八千多個馬蹄快速的激踏着地面,發出如洪荒巨獸踏足大地般的悶響,商家軍的重甲騎兵手裡的長槍也都水平的指向前方,而清軍的白甲兵紛紛彎弓搭箭,在顛簸起伏的馬背上,盡力瞄準着自己的目標,各自帶出無邊的殺氣如潮水般向對手衝涌了過去。

雙方的距離拉近到三十步左右的時候,清軍率先發動進攻,近兩百隻羽箭帶出尖銳的呼嘯,向商家軍的重甲騎兵激射而去。如果是對上其他的明軍,就算是有鐵甲護衣,但這一陣箭雨至少可以射倒數十名士兵,然後清軍再借着弓箭的餘勢衝殺,立刻就能讓對手崩潰。

只可惜這次清軍是在錯識的時間遇見了錯誤的對手,商家軍的重甲騎兵所配的可不是一般的鐵甲,不僅是經過了反覆鍛打的鑄鐵,而且在騎士的胸、背,頭盔以及戰馬的頭、頸,胸等重要部位都用上剛剛煉造出來的一批鋼片,而在其他次要部位,則減少鐵葉的使用,使得整套盔甲不僅堅固,而重量也等控制在六十五公斤以內,加上騎士的自重和武器,總重保持不超過一百五十公斤。也使戰馬的負荷,相對減輕了不少。當然如果不是安達盧西亞這種大型馬,也不能負擔得起來這麼沉重的負荷,還能快速奔跑。

因此清軍的羽箭射到到盔甲上,大多數只能發出“釘”的一聲輕響,然後彈開。就算少數能夠射穿重甲,但箭頭也失去了力量,對士兵的傷亡並不大。這一陣箭雨之後,商家軍中僅僅只有四名騎兵從馬背下掉了下來,又絆到了兩名同伴,全部的損傷,也就是這些。

馬弓的射程並不遠,由其是這樣雙方全速對衝,根本沒有射出第二枝箭的功夫,因此在射完箭之後,無論結果如何,都要準備近戰,因此清軍的白甲兵紛紛放好弓箭,有人甚致就將弓一扔,然後抽出了自己的長槍,也對準己經衝到近前的對手,準備短兵相接。

“轟!”

兩攴高速衝刺的騎兵終於面對面的撞在一起,就象兩股巨浪相逢一般,立時濺起漫天血色的浪花,無數的騎兵從馬上跌落,隨即被後面跟上的鐵蹄踩成了肉泥。不過落馬的絕大部份都是清兵。

這到不是說清軍白甲兵的戰鬥力不如這些西班牙兵,如果是一對一較量的話,白甲兵的勝算還要更大一些,但在這種騎軍羣體對衝對刺的戰鬥中,技巧的用武之地不大,力量和速度纔是王道。在這兩方面,商家軍的重甲騎兵都佔有絕對的優勢。

商家軍的重甲騎兵連人帶馬加盔甲,要超過六百公斤,而清軍的白甲兵最多也就四百公斤,就像一輛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硤撞,結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而且商家軍的重甲騎兵使用的長矛都長達二丈四尺,僅矛刃就長達兩尺,在後端五尺的地方,還帶一個護手盤,不反可以保護握矛的手掌,同時還能保證在受到巨烈撞擊之後,矛杆不會在手心裡打滑。因此在雙方持矛對刺時,商家軍的重甲騎兵的長矛往往都能搶先一步刺中對手,在這種情況下,清軍白甲兵根本就不是對手。因此不是被刺得離開馬背飛出,就是被對手的三刃矛鋒慣穿身體而亡。

雖然也有少數清軍在躲開對手是長矛之後,也刺中的對手,但卻被商家軍重甲騎兵的重甲所擋,結果矛杆在手中打滑,反而到撞擊在自己的胸口,不是斃命就是落馬,總之死狀極慘。這一次交鋒,清軍的白甲兵差不多損失了近五十人,商家軍的重甲騎兵才只死傷了十餘人,而且依然保持着完好的陣形。

最精銳的白甲兵組成的箭頭在與商家軍重甲騎兵在激烈的碰撞中,立刻被敵軍擊得粉碎,後面的一般馬兵就更不是對手了。被商家軍重甲騎兵撞入隊伍中間, 體形龐大的安達盧西亞馬在重甲的保護下,肆意的在清軍的陣中橫衝直撞,每一次揚蹄都捲起陣陣泥浪,隨着騎士用巨大的矛槍向前猛刺,速度帶來的巨大慣性連帶着衝擊力,也使清兵幾乎是立刻成片成片地被撞翻、擊倒。有的清軍士兵連叫聲都還未來得及發出,便口吐鮮血被長矛洞穿胸腹,甚至是連同他們的戰馬一起,透體而過的長矛穿成了肉串。

在重甲騎兵的猛烈衝刺下,就如同一道鋒利的鐵犁輕鬆的犁開鬆軟的泥地,又像一把雪亮的匕首剖開魚腹,立刻將清軍的三角陣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而這時商家軍後排騎兵也跟了上來,對着清軍的騎兵不甴分說,就是一陣排槍齊射。

經過了兵工廠的加緊研製,終於按商毅的要求,生產出了適合騎兵使用的短槍,每枝短槍長爲一尺八寸,爲前裝彈滑膛煫發槍,但槍托釆用曲柄形狀,樣式介於步槍與手槍之間。不過槍管只有一尺五寸長,因此射程不遠,只有三十到四十步之間,爲了加強子彈的穿透力,使用了雙管設計。雖然填裝速度慢,但在馬背上顛簸,基本也不可能填彈了。

商家軍的後排騎兵都是左手持火槍射擊,右手緊把長矛,後排騎兵和重甲騎兵之間拉開一段距離,正是爲後排騎兵使用火槍留出的空隙。

戰場上頓時槍聲大作,立刻壓倒了其他的喊殺聲、馬嘶聲、金鐵撞擊聲。

以前清軍和關寧鐵騎交戰時,關寧軍會在馬背上使用三眼銃,但三眼銃必須在距離十五步甚致是十步以內,才能射擊,而且射擊完之後,關寧軍一般都會用三眼銃當大棍輪。清兵萬萬也沒有想,商家軍的騎兵居然能在三十步的距離內使用火槍,在猝不及防之下,再次又被打翻了一片。而且有不少商家軍的騎兵竟開了兩槍,甚至是三槍。

原來目前商家軍的毎一名騎兵是配兩把火槍,在出戰前就填裝好火藥和火冒,插在馬鞍前的左側的一個皮囊裡,射擊完之後,插進右側的另一個皮囊中。但這一次交戰中,商毅也把其他騎兵的火槍都分配給他們使用,毎名騎兵都配了六把短槍。

因此就是在雙方近距離接戰中,也有一些商家軍的騎兵還再使用火槍,有此甚至不用長矛,雙手各持一把火槍,左右開弓,打完了就換。雖然馬背顛簸,但在幾米的距離內,火槍的命中率也是相當的高,因此清軍也被打得紛紛落馬。等雙方的第一輪對衝結速之後,地上留下的,大部份都是清軍的屍體。

阿巴泰也看倒目瞪口呆,他打了三十幾年仗,和明軍也交手多次了,但這還是第一次見到,在騎兵戰中還有這種使用火銃的戰術,但心裡也不得不承認,這招確實很有效。商家軍善於使用火器的名聲,果然名不虛傳,而且這次阿巴泰看得十分清楚,商家軍的火槍既沒有用火繩,也沒用引線,就這麼一扣板機,竟然就能打響,怪不得使得這麼得心應手的,但是讓阿巴泰覺得不可思議,商家軍的火銃是怎麼打響得呢?

中國自產的燧發槍要比歐州晚了近六十餘年,如果不是商毅這隻蝴蝶的到來,現在中國的燧發槍還停留在樣品階段,而且隨着淸軍入關,也停止了發展,直到康熙中期,才逐漸重新開發展,但也只是供皇帝打獵玩樂,並沒有大規模普及使用,只到鴉片戰爭時,清軍用的還是火繩槍。因此阿巴泰平日所見的除了火繩槍就是引線槍,當然沒有燧發槍這種概念。

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86章 講和(上)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18章 海盜(二)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01章 守城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48章 新政(一)第60章 莊妃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9章 催促出兵第63章 破局(三)第73章 阻擊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48章 皇太極(上)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82章 游擊戰(一)第246章 身世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79章 大不敬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36章 林家會議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31章 山東大捷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36章 機構調整第98章 僱傭兵(下)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188章 勸降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84章 四徵湖北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34章 開業(一)第149章 新政(三)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
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186章 講和(上)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18章 海盜(二)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01章 守城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48章 新政(一)第60章 莊妃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9章 催促出兵第63章 破局(三)第73章 阻擊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48章 皇太極(上)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82章 游擊戰(一)第246章 身世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79章 大不敬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36章 林家會議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31章 山東大捷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36章 機構調整第98章 僱傭兵(下)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188章 勸降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84章 四徵湖北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34章 開業(一)第149章 新政(三)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