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夙興夜寐,司馬治蜀

章武二年,秋末。

益州,成都。

夜色沉沉,魏王府西廂的燭火卻仍亮着。

司馬懿伏案疾書,竹簡堆疊如山。

墨跡未乾的絹帛上密密麻麻列着屯田、織錦、稅賦之數。

窗外梆子已敲過三更,他卻渾然不覺,唯有一雙鷹目在燈下泛着冷光。

忽然,房門“吱呀”一聲輕響。

司馬朗披衣而入,手中捧着一碗熱騰騰的黍粥。

“仲達,已是子時了。”

司馬朗將粥放在案角,嘆息道:

“自入蜀以來,你每日寅時起、三更眠。”

“這般拼命,身子如何吃得消?”

司馬懿頭也不擡,筆鋒在竹簡上沙沙作響。

“兄長不必憂心。”

司馬朗皺眉,伸手按住竹簡,沉聲:

“昔日在河內時,你常言‘大事當徐徐圖之’。”

“如今卻似換了個人,連用飯都草草了事——”

“河內?”

司馬懿猛地擲筆,墨汁濺在袖上如血點斑斑。

他擡頭時,眼中竟有血絲密佈,嘶聲吼道:

“我司馬氏四百年簪纓世族,自高陽氏以降,何曾受過這般奇恥大辱?”

“李翊狗賊屠我司馬氏滿門之時,可曾想過‘徐徐’二字?”

他聲音嘶啞,手指深深掐入案木,“他的刀可快得很吶!”

“叔父、三弟、四弟、幼弟……連襁褓中的侄兒都……”

話到嘴邊,司馬懿已是泣不成聲。

四百年的望族,一夜之間從歷史上抹去。

偏偏還斷在司馬懿這代人手中。

這對於司馬懿而言不單單是奇恥大辱那麼簡單,那是死後都無顏下黃泉見列祖列宗的!

所以,司馬懿早就已經死了。

自司馬氏滅亡於他手時,他的心便徹底死了。

眼下的他,萬念俱灰,只剩下一個念頭——

報仇!報仇!還是報仇!

益州雖有天府之富,但相較於大漢到底是國小。

司馬懿如此夙興夜寐的工作,就是爲了讓他的國家變得更強大。

只有魏國強大了,將來的某一天,他纔有機會找李翊復仇。

當然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那就是相較於兄長司馬朗倍受曹操喜愛重用,司馬懿本人是不怎麼受曹操待見的。

爲此,司馬懿只能更加努力的工作,希望能夠向曹操證明自己。

如果不依附曹操,那普天之下已無任何一個人能助他復仇了。

不然的話,是靠江東孫權,亦或者西涼韓遂?

他們顯然都不是成事之輩,唯有依附曹公,還有一絲希望。

司馬朗見弟弟指節發白,忙按住他肩膀,柔聲寬慰道:

“仲達,冷靜!”

“如今齊國強大,報仇不是一日可成。”

微微一頓,又接着補充道,“當然,此仇必報!”

“但在那之前,仲達也需養好身子。”

“如日損身體,何以做伍子胥?”

司馬懿笑道:

“兄長既以伍子胥爲例,其過韶關能夠一夜白頭。”

“今我司馬懿宵衣旰食,又豈會不如古人?”

話落,司馬懿又深吸一口氣,猶豫一下,還是放下了筆毫。

“不過,兄長所言極是。”

“報仇之事,急不得。”

他起身踱至窗前,望着院中一株老梅,枝幹虯結如龍:

“若非魏王在漢中之戰果決狠厲,驅蜀民死守陽平關。”

“又在中原大戰時焚燬河南,使劉備不得不耗費錢糧賑濟災民……”

他嘴角浮起一絲冷笑,“焉有今日蜀魏之根基乎?”

有漢中在,考慮到蜀道的艱險,齊人短時間內是不會攻打蜀地的。

而且曹操當年果斷焚燬河南良田,遷徙民衆。

使得劉備打贏中原之戰後,也得到了一塊巨大的流血傷口。

他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來整頓河南。

光是恢復河南的生產力就還需要好幾年時間。

而要完全恢復至戰前水平,以古代的生產效率與人口繁殖速度。

沒個十年時間是不可能的。

所以,劉備幾年內就不會輕易對蜀地用兵了。

司馬朗眉頭微皺:

“仲達,你從前可不是這般推崇魏王。”

“此一時,彼一時也。”

司馬懿轉過身去,燭光在他眸中跳動。

“成大事者,當如魏王般殺伐果斷。”

“昔日我司馬氏就是太過持重,纔會……”

他話音一頓,袖中拳頭攥得發白。

司馬朗嘆息:

“魏王雖雄才大略,卻始終未授你兵權。”

“然我諸兄弟之中,唯有仲達你最能用兵。”

當然,現在我們也沒幾個兄弟就是了。

“無妨。”

司馬懿淡淡的說道:

“因我與世子交好,魏王難免猜疑。”

“但如今魏王既立了丕公子爲世子……”

他忽然壓低聲音,回頭看向大哥,“來日方長。”

窗外一陣風過,梅枝“咔”地折斷一截。

司馬懿隨手拾起斷枝把玩。

“蜀地雖得數年太平,卻不可鬆散懈怠。”

“劉備畢竟有李賊爲輔,此人雖然可恨,但確實天縱奇才。”

“如今其出任了內閣首相,總攬全國軍政,再無一絲顧慮。”

“真可謂是鳥上青天,魚入大海,不受羈絆矣。”

“我擔心以李賊之天縱奇才,有他輔佐,劉備用不了三五載便能整頓好河南。”

“屆時齊人便有餘力西顧了!”

“這……仲達是否過於高看了那李翊?”

司馬朗忍不住發問。

“此人雖然奇才,但畢竟不是神仙。”

“一方之地的發展,那都是需經年累月的。”

“李翊再是經緯大才,總不能違逆天道罷?”

司馬懿苦笑一聲,嘆道:

“兄長你難道忘了?”

“李翊狗賊可是能夠讓幽州這種苦寒之地,實現自給自足的人。”

“這可是兩漢四百年來,都未曾做到的事。”

“再有其所制之曲轅犁、木牛流馬都是改善民生的利器。”

“在這個人身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我們要面對的,是一個極其可怕、強大的對手。”

司馬朗陷入了沉默。

他凝視着弟弟消瘦的面容,終是開口:

“既如此,仲達已知時局暫安,此後當作何打算?”

司馬懿指尖輕敲案几,目光沉冷如淵:

“當趁此天賜良機,勵精圖治,強我大魏。”

他取出一匹蜀錦出來,交給司馬朗看。

“兄長且看,蜀地生產的錦緞,質地遠勝他郡。”

“劉璋在時,卻不能用。”

“以弟觀之,此物價比黃金。”

“若能夠廣設錦官,歲入可增百萬錢。”

“明日,吾便上表魏王,請擴建織坊。”

司馬朗長嘆一聲:

“我河內司馬氏,如今唯剩你我二人……”

他伸手按住弟弟青筋凸起的手背。

“然只要血脈尚存,復興可期。”

“仲達,切莫太過勞神。”

“兄長寬心。”

司馬懿垂眸掩去眼中寒光,語氣卻溫和似水,“弟自有分寸。”

次日,魏王宮。

銅雀燈影搖曳,曹操斜倚王座,指尖捻着一枚新鑄的“景元錢”。

銅色青亮,輪廓分明。

他將錢幣彈向案几,“叮”的一聲脆響迴盪殿中。

“劉備新鑄此景元錢,一錢當十錢。”

“在全國各地發行,最近也是有蜀人在國中交易,孤才得知此事。”

“正好,如今蜀地亦缺銅礦。”

“公等以爲,此景元錢法,是否可以用在蜀地?”

階下劉巴拱手出列:

“大王,臣觀劉備以新錢易舊幣,百姓苦其兌換之苛。”

“今我蜀魏亦當鑄新錢,可倍之。”

“以一錢當百錢,以解銅荒。”

治中從事彭恙急忙諫道:

“誒!不可!”

“昔董卓鑄小錢,致谷一斛至錢數百萬。”

“若行此策,恐民怨沸騰!”

曹操未語,他也擔心此事,但又很想做成此事。

因爲劉備發行景元錢,是爲了重整國家經濟。

此前漢朝遭逢亂世,又經歷董卓的小錢蹂躪,貨幣系統相當混亂。

憑心而論,曹操也是想重新整塑一下蜀地的經濟的。

但也的確擔心會惹出一系列的民怨起來。

畢竟蜀地百姓可不是河南百姓那樣,可以隨便放棄的。

他是指着當地百姓立足生存的。

曹操目光掃過默立末位的司馬懿:

“仲達,汝素來多智,以爲如何?”

司馬懿整袍出列,拱手應答道:

“臣以爲,鑄大錢不過剜肉補瘡。”

“蜀地真正的寶藏……”

他取出一匹流光溢彩的織品,“在此!”

滿殿目光頓時投去,原來是一匹蜀錦。

“昔劉璋闇弱,坐擁錦官城卻歲貢不過千匹。”

司馬懿聲音漸昂,“若擴織坊至三千張,精選巴渝巧匠,則歲出十萬匹。”

“此能夠大益國家收入,臣懇請魏王舉之。”

關於蜀錦的地位,諸葛亮的《出師表》就點評過了,叫——

“劉璋闇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在諸葛亮看來,蜀錦是蜀漢的一座金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他認爲劉璋管理蜀地水平不佳,在推行蜀錦方面乏善可陳。

很多工作劉璋都沒有做到位。

只要是稍微有點遠見的政治家,都能意識到蜀錦蘊含的巨大經濟價值。

它將會是蜀地創造外匯收入的一個重要途徑。

司馬懿自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尋得一個合適的時機後,將發展蜀錦產業的想法說出。

“若能夠使蜀錦大量生產。”

“便能使官俸半錦半錢,使錦價自穩。”

“軍餉亦可以錦代餉,商稅許錦抵納,則四方商賈輻輳。”

司馬懿提出的觀點,就是希望打造一個“錦本位”的貨幣系統。

通過讓直百錢與蜀錦直接掛鉤,那樣一來,便使得“直百錢”獲得了信用價值。

同時,通過讓蜀錦直接作爲官俸、軍餉發放,便能鞏固其在蜀地的“錦本位”地位。

“荒謬!”

只見彭恙拂袖而出,厲聲道:

“蜀地本狹,若棄農桑而逐錦繡,豈非捨本逐末乎?”

秦宓亦出列附和:

“昔管仲治齊,首重五穀。”

“李悝爲魏文侯盡地力之教。”

“今我蜀魏地不過三郡,民不過百萬。”

“若再驅民織錦,田疇荒蕪。”

“他日劉備舉兵來伐,我等何以拒之?”

殿中文武聞言,多有竊竊私語者。

曹操坐於王座,目光深沉,未置可否。

司馬懿不急不躁,待二人言畢,方緩步出列,拱手道:

“彭公、秦君所慮,誠爲老成謀國之言。”

“然——”

司馬懿從袖中取出一卷絹冊,徐徐展開:

“此乃細作所探,李翊治幽州之策。”

“漁陽郡置牲畜之市,立期貨之約。”

“牧民不輟放牧,商賈不廢轉運,而府庫歲入反增三倍。”

要打敗自己的敵人,就得先了解自己的敵人。

這些年,司馬懿一直在瞭解李翊的方方面面。

細緻到李翊做事的每一個行動邏輯,他都要去分析解讀。

去理解,爲什麼他要這樣做?

然後再舉一反三,如果把自己換到他這個位置上,自己又該怎麼做?

幽州的經濟奇蹟,無疑是李翊政治生涯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也是令天下士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環。

李翊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他的行爲邏輯是那麼的反常識,可偏偏使得幽州實現了自給自足。

司馬懿也好奇,但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選擇去鄙夷、質疑。

恨自己的敵人,也要尊重自己的敵人。

司馬懿花費大量時間去專研李翊治幽州的思維邏輯。

最後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那就是,商業、手工業與農業是並不衝突的!

長期一來,統治者們都普遍認爲人們只要去經商,就會導致耕田的人變少。

而商人又大多精於算計,遠不如農民老實聽話。

所以統治者們大多選擇重農抑商,不太希望商人能夠在國家中佔據主導地位。

而三國時期,只有諸葛孔明一人想通了這一點。

他就認爲商與農兩者是並不衝突的。

農業可以促進商業發展,商業也是能夠反哺到農業的。

正是因爲諸葛亮意識到了這一點,才把蜀錦打造成了世界名牌。

以至於連魏國的官員、甚至包括曹丕在內都穿蜀錦。

而這也爲蜀漢創造了大量的外匯收入。

使得諸葛孔明有大量的本錢去北伐,征伐曹魏。

換作以前,司馬懿肯定是不能夠想明白其中的關節的。

但通過專研對手,專研幽州的經濟奇蹟。

使得司馬懿改變了原來落後的觀點,他認爲蜀錦就是魏國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礦!

“哼!”

彭恙冷哼道:

“李翊奸賊,豈可效仿?”

司馬懿不以爲忤,繼續道:

“李翊雖爲國賊,然其經濟之策,確有可取。”“幽州本苦寒之地,今卻倉廩充實,戰馬成羣。”

“何也?”

他環視衆人,聲音漸沉:

“因知‘農桑不廢,而商賈可興’之理也!”

秦宓皺眉道:

“蜀地與幽州地域不同,不可類比。”

“雖然不同,但亦有可取之處。”

司馬懿提高聲調,目光環視殿中衆人。

“蜀地山多田少,縱使盡地力之教,歲收不過百萬斛。”

“而蜀錦一匹,在江東可易米三十斛!若歲出十萬匹。”

“便是三百萬斛糧草!”

“且織錦多由婦孺爲之,何礙於農耕?”

彭恙譏笑道:

“縱然蜀錦可易三十斛糧米,但只恐江東也未必每年都能夠拿出來三百萬斛糧草與我們交易蜀錦。”

“何況,哪日魏吳交惡,斷絕來往。”

“蜀錦豈非爛在手中?”

此言一出,連司馬朗都聽不下去了。

彭恙這話,完全是屬於擡槓。

司馬懿說換三百萬斛糧草,那屬於是舉例。

怎麼可能生產出來的十萬匹蜀錦,真的全拿去換糧食?

縱然吳人同意,客觀條件也不允許吶?

司馬懿也不惱,耐心地解釋道:

“並非都易糧草,正如臣適才所言。”

“錦可代餉,士卒得錦,轉售獲利,士氣必振。”

“錦可易馬,西羌貴錦,可易良馬。”

“我蜀地毗鄰涼州,兩地互市,可彌補蜀地缺馬的不足。”

彭恙頓時有些惱羞成怒,叱道:

“此乃詭道!豈是王政?”

“彭公!”司馬懿突然厲喝。

“今劉備虎據中原,擁百萬之衆。”

“若我蜀魏不另謀富國之策,難道坐以待斃乎?”

他轉向曹操,言辭懇切:

“大王明鑑!李翊能以商道強幽州,我等爲何不能以錦業富蜀地?”

“若因循守舊,他日兩軍對壘。”

“我軍糧餉不繼,刀兵不利,縱有險關雄城,亦難擋劉備雷霆之勢啊!”

“願大王明察!”

言罷,竟納頭便拜,磕地如搗。

殿中一時寂然。

曹操終於緩聲開口:

“孤以爲,仲達之言甚善。”

“着令汝辦理此事。”

彭恙、秦宓面如土色。

司馬懿則連連頓首謝恩,感激不盡。

詔令既下,司馬懿即着手整頓蜀錦產業。

他深知,若欲使蜀錦成爲魏國經濟支柱,非大刀闊斧改革不可。

他先奏請曹操,請於少府之下專設“錦官署”。

曹操從之,命其領錦官令。

總攬全國蜀錦生產、貿易諸事。

又於成都、廣都、江州三地設立織造坊。

各置監工、匠師、染匠百人,嚴明分工。

同時,司馬懿也意識到了蜀地非常適宜養殖蠶桑。

但是蜀地的桑田大多分散,產量不穩。

於是司馬懿下令:

免除桑戶賦稅,凡植桑十畝以上者,免其家口算賦。

另設蠶官督產,於各郡縣置“蠶官”。

專司桑田擴種、蠶種改良。

同時,以錦易絲。

凡邊地蠻夷獻生絲者,可按市價兌以蜀錦。

爲了鼓勵蜀人養蠶種桑,司馬懿更是帶頭做表率。

在家主動種了桑樹八百株。

魏王子曹丕聞之,亦在府內種了八十株桑樹,以表達對蜀錦產業的支持。

然後,司馬懿又將蜀地織戶編爲“錦籍”,按技藝分爲三等。

上戶者,專織貢錦,紋樣需經錦官署覈准。

中戶者,織市售錦,需鈐官印方準發賣。

下戶者,織粗綢,供民間之用。

又立“錦樣庫”,收藏各地紋樣。

凡新創花式的,需先呈驗,覈准後方可織造。

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規範織戶,嚴控質量。

換言之,就是爲了打造“品牌效應”。

因爲蜀錦的巨大利潤,理論上講,並不是蜀人才有的。

因爲這玩意兒畢竟不是核彈,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是沒有技術門檻的。

只要想,任何國家都能生產蜀錦。

可現實就是,只有歷史上的蜀漢吃到了蜀錦帶來的福利。

這就是因爲品牌效應。

人人都認爲只有蜀地產的蜀錦,纔是高端產品。

穿魏國、吳國產的,那就是穿僞劣產品。

包括吳人、魏人自己都這樣認爲。

實事求是的講,魏人與吳人生產出來的蜀錦,質量上真的就被蜀錦完爆嗎?

那肯定不至於。

說到底還是品牌效應在作祟。

司馬懿觀察到,李翊發展幽州經濟時,就曾專門帶頭穿幽州的毛皮大衣。

漸漸地使得“幽州毳貨”開始暢銷全國。

這其中,少不了“名人效應”帶來的“品牌效應”。

所以打造蜀錦的品牌也很重要。

並且,司馬懿認爲蜀錦一旦發展起來,銷量與利潤肯定是會大於幽州毳貨的。

因爲幽州毳貨說到底是毛皮大衣。

這對於漢朝以士人爲貴的社會而言,始終不是那麼上得了檯面的。

而且,從成本上講,毳貨遠比不了蜀錦的。

蜀錦那是純手工織造出來的,成本不低,相當名貴。

達官貴人也大多愛穿。

何況,毛皮大衣這玩意兒也就暢銷在北方,南方人可不愛穿。

但錦緞就不同了,這是真正一年四季都能穿的奢侈品。

幽州毳貨是僞奢侈品。

在司馬懿大刀闊斧的改革下。

一顆顆桑樹拔地而起,一臺臺紡織機應聲落地。

據當事人說,錦令既下,蜀中桑田十增其七。

逢市集日,婦孺攜絲絡繹於道。

至章武三年時,蜀錦歲入達三百萬錢,佔魏國歲賦四成。

不過,司馬懿對全國的掌控力畢竟沒有諸葛亮那麼強。

諸葛亮雖然發展蜀錦,但並未輕視農業發展。

他是推崇農商並重,一起發展的。

司馬懿當然也不希望落後農業,但精細程度又遠不如諸葛孔明。

這就導致蜀地內,農商易勢,織戶驟貴。

這日,

成都一西郊,老農李申蹲在田埂上,望着自家三畝桑林發愣。

去歲他拔了半畝粟苗改種桑樹,今春賣絲得錢竟比往年全家的收成還多。

而隔壁王翁捶胸頓足,嘆道:

“早知去歲就該聽錦官署勸,全改桑田!”

這是成都民衆的冰山一角,大家過於看重蜀錦之利。

導致織戶漸漸貴重於農戶。

當然,這絕非是曹魏政府所想看到的局面。

只是有些東西的確事與願違。

但至少蜀錦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利潤,魏國政府是真的吃到了。

而且這纔剛剛起步,之後只會吃到更多。

但這又衍生出了一些新的問題。

那就是奢靡成風,禮崩樂壞。

蜀錦的興起,爲蜀人帶來了海量財富。

當一個一名不文的窮小子,忽然擁有了鉅額存款時。

通常想到的都是享受,而非存蓄。

成都文士許靖在對此痛陳道:

“今蜀中稚子佩錦囊,娼優着貢錦,市井婦人竟以金線緣履。”

“吾嘗見耕夫棄鋤觀錦市,問之則曰‘織一日錦勝耕十日地’。”

蜀錦帶來的鉅額財富,曹魏政府沒能夠第一時間讓底層百姓將之收好。

從而帶來了大量的浪費。

再有,便是漢人與蠻人的利益衝突了。

由於司馬懿在全國範圍內,鼓勵種桑樹,墾桑田。

這就導致以越嶲郡爲首的,以蠻族居多的州郡出現了大量漢蠻衝突。

起因就是,漢民強佔彝人林地改桑田。

彝人對此感到十分不滿,於是組織族人。

夜焚桑林,懸錦匠首級於寨門。

而司馬懿對此的解決方式是——

“着都尉率錦市護衛剿之,俘者罰爲官奴織錦。”

司馬懿對待少數民族的態度,可沒有諸葛孔明那麼溫和。

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妨礙他發展蜀錦,壯大國家的刁民。

誰敢阻攔他,他就殺誰。

由於司馬懿沒有選擇調和漢蠻矛盾,反而拉偏架,支持漢人侵佔蠻人的林地。

這就導致兩族矛盾愈發深厚。

當然了,這畢竟才第一年。

上述的種種問題,都還不至於動搖整個國家的根基。

從大方向上講,蜀錦產業還是極大促進了魏國經濟發展的。

至少爲魏國儲備了大量的滅漢之資。

章武三年,初夏。

成都魏王宮,大殿之上,金絲帷帳垂落。

燭火映照下,滿朝公卿皆着蜀錦朝服。

曹操端坐王座,着一襲雲鳳紋的錦袍,襟口金線盤繞,在晨光中熠熠生輝。

“仲達。”

曹操撫袖輕笑,“這蜀錦之制,果真是巧奪天工。”

“才一年時間,竟能織造至此,此卿之功也。”

司馬懿出列,躬身道:

“賴大王洪福,今歲蜀錦歲入預計將破一千萬錢。”

階下衆臣聞言,紛紛撫掌稱賀。

就連之前反對彭恙、秦宓此刻也不再出言譏諷。

因爲他們也吃到了這波蜀錦發展帶來的紅利。

御史中丞董和捋須笑道:

“昔年劉季玉據蜀時,府庫常年空虛。”

“今我大魏以錦富國,實乃天命所歸也!”

曹操大笑,正欲褒獎,忽見黃權蹙眉出列:

“大王,臣有憂思。”

“哦?”曹操挑眉,“公衡但說無妨。”

黃權肅然道:

“蜀錦雖利,然今成都街頭,多有小民衣着錦繡,僭越禮制。”

“更甚者,江陽郡報有農人棄田織錦,致今春糧價騰貴……”

“黃公過慮了!”

話未說完,劉巴便出聲打斷道。

“民富則國富,此非奢侈,實乃盛世之象也!”

在劉巴這種知識分子看來,如果連尋常小民都穿得起錦繡。

這不正體現了他們大魏民殷國富嗎?

這絕對是天命所歸啊!

黃權則不以爲然,他出聲反駁

“劉公可知,蜀錦之價,全賴官府強推?”

他轉向曹操,“大王,今商賈願高價購錦,是因我大魏以兵威護其商路,以政令擡其聲價。”

“倘有一日,未能致此,則我們便大禍臨頭了!”

蜀錦說到底只是奢侈品。

國家的復興可以指賴它,如果只指賴它,那是絕對會出問題的。

黃權之言剛落,司馬懿已緩步出列。

他先向曹操一揖,而後轉向黃權,聲音不疾不徐:

“黃公憂國之心,懿甚感佩。”

“然所慮之事,未免過矣。”

“去歲蜀錦輸往江東五萬匹,易米數十萬斛。”

“販至西羌三萬匹,得戰馬數千。”

“今府庫充盈,甲兵一新,此不爭之事實也。”

他從袖中取出一卷絹冊,““乃度支尚書所核,請大王御覽。”

說罷,向曹操遞上帛書。

然後司馬懿又解釋糧價上漲問題:

“去歲雖偶有小農棄田從耕,導致糧價上漲。”

“然這並非不可控。”

“我錦市司以蜀錦換吳糧,反使官倉儲量較往年增益三成。”

“黃公莫非以爲,若無蜀錦之利,我大魏便能憑空變出糧來?”

“正如懿此前所言,織錦者十之七八爲婦孺,何礙農耕?”

司馬懿發展蜀錦是比較極端的,或者說是有些過頭了。

所以一上來便獲得了大量的利潤。

遠超歷史上的諸葛亮治蜀的同時期。

但這也相應的埋下了一系列的隱患。

只不過這些隱患、矛盾都還不顯著,司馬懿認爲這些都是可以控制的。

政府是可以宏觀調控的。

畢竟倉稟裡的存糧比往年增多,戰馬源源不斷地流入到蜀地中來。

以及國庫收入的大幅增加,這些都是事實。

這就更加使得司馬懿堅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

方針線路,沒有任何問題!

“……唉,但願足下之言是對的。”

面對數據欄,黃權沒辦法反駁,只能應和。

他看向北方,暗想蜀地確實發展的很快。

但雄踞九州的齊漢政權,又豈是在原地踏步呢?

他們現在,又在做什麼呢?

……

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362章 李相從不犯錯,他如果錯了,一定是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364章 真正高明的國家博弈,是花錢流別人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342章 有大漢朝廷當靠山,就是不一樣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376章 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何其多也!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363章 倘若朕未遇着先生,而是先遇孔明,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359章 善惡有報,奸雄遭厲鬼索命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7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兒輩們皆已成婚,元老們終究是真的老了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350章 你不收,相爺怎麼收?相爺不收,陛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345章 恭喜李治同學作文得獎,作文的題目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
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362章 李相從不犯錯,他如果錯了,一定是第19章 趙雲 田豫要走啊(求追讀!)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64章 未見其人,便識破其圖謀(求追讀!)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68章 元龍豪氣(求追讀!)第249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長非孔明莫屬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52章 軍師真是奸真是足智多謀!(求追讀!)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156章 秦晉未諧吳越鬥,婚姻惹出甲兵來第11章 張飛震驚,張良人物被我們三兄弟遇上了?(求追讀!)第123章 六馬十二兵,高順陷陣營第46章 修耕植以蓄軍資(求追讀!)第185章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以民爲貴,以民爲本,以民爲重,君輕第364章 真正高明的國家博弈,是花錢流別人第207章 賈詡歎服,李翊之軍略,竊謂樂毅 田穰苴未必過此第70章 曹操:“大耳賊欺我太甚!”(求追讀!)第307章 相父!相父!相父!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2章 我料曹操久不將撤兵矣(新書,求收藏!)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208章 聯匈奴,袁本初全力一搏;見長子,李子玉榮歸故里第299章 李文侯罵昏司馬懿,王朗再現名場面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113章 劉備:我就離開幾天,先生便乾出這麼大的事來?(求追訂!)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53章 老劉啊,半場香檳開不得(求追讀!)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81章 三路出兵,劉備這福氣能小了?(求首訂!45)第330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339章 相爺要做的事,是足以影響後世千年第41章 壯士前行,所向披靡(求追讀!)第149章 李翊用兵如神,雖韓 白複生,亦未必至此也第98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36章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求追讀!)第342章 有大漢朝廷當靠山,就是不一樣第57章 鐵蹄降臨,嘎嘎亂殺(求追讀!)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376章 天下英雄如過江之鯽,何其多也!第319章 呂布:公若不棄,布願與相爺聯姻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54章 一勞永逸的解決遊牧問題,並不能只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200章 若向三國覓君臣,李郎才氣配劉君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152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第303章 七成是我的,剩下三成纔是你們分!第16章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求追讀!)第30章 休說草魚甚膾(求追讀!)第355章 一句久違知是我,卻問當年狂客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363章 倘若朕未遇着先生,而是先遇孔明,第297章 劉備賜婚,李翊感慨:大王真是害苦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226章 去了子玉,來了孔明,老劉臥龍鳳雛集齊矣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312章 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爺讓步!第135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第269章 劉備知道,李翊知道,所以早早地在第79章 兄弟相爭,我要看到血流成河(求首訂!25)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182章 曹劉共舉河南謀主,李翊獲先斬後奏之權第240章 劉備進位齊王,李翊受封丞相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90章 劉備的恩情還不完,根本還不完!(求訂閱!)第327章 劉備: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359章 善惡有報,奸雄遭厲鬼索命第95章 劉曄羨慕,這對君臣真是明良千古(求訂閱!)第37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兒輩們皆已成婚,元老們終究是真的老了第372章 關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第317章 劉玄德再得一子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350章 你不收,相爺怎麼收?相爺不收,陛第263章 曹操:只要曹仁堅持住,一切都會好第109章 一天是劉營人,一輩子是劉營人第345章 恭喜李治同學作文得獎,作文的題目第174章 就是條狗,也得託生在徐州第86章 天不絕炎漢,劉郎再逢張良(求訂閱!)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第82章 徐璆震驚,劉備一年到底幹了多少事?(求首訂!55)第102章 江東傑瑞,李翊弄之如嬰兒(求訂閱!)第258章 世事雖變,主公猶是主公,翊亦猶是第142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第273章 荊州關公來投第23章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求追讀!)第129章 天下諸侯齊發兵,保駕勤王第222章 袁氏故吏:李翊弄曹瞞如嬰兒,我等誓死追隨劉將軍第42章 先人智慧,買鹿製楚(求追讀!)第224章 劉備:子玉必不負我,願舉北國之事,盡付先生